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卡車之家原創】網絡貨運平臺找貨已經成為了很多卡友的日常操作,雖然使用起來會省事不少,但我們還是需要警惕上面的各種套路。近日,卡友原師傅就遇到了這么一件事,原本1.2萬的運費被中介轉手后變成了1.7萬元,難不成還要倒貼5000元費用給司機?
【卡車之家 原創】網絡貨運平臺找貨已經成為了很多卡友的日常操作,雖然使用起來會省事不少,但我們還是需要警惕上面的各種套路。近日,卡友原師傅就遇到了這么一件事,原本1.2萬的運費被中介轉手后變成了1.7萬元,難不成還要倒貼5000元費用給司機?相信這種虧本買賣誰也不會干,來看下事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1.2萬運費變1.7萬? 居然還漲了5000元
從視頻里可以看到,原師傅在貨運平臺里接了一單貨,從河北廊坊拉飼料到重慶永川,平臺顯示運費為1.7萬元。比較奇怪的是,在平臺發布信息的和實際結賬的是兩個不同的人,起初原師傅還有些疑慮,不過這期間裝貨流程都完全沒有問題,運輸途中也沒察覺到任何異樣,也就逐漸放下了心。但當抵達收貨點卸完貨后,才發現事情不對勁了。
原師傅卸完貨后便找中介結算運費,但這時中介開始找理由推脫,謊稱一時結不了運費,需要原師傅耐心等一下。經過一段時間等待,中介還是遲遲不肯結清運費,原師傅只有再次回到卸貨地點找貨主了解情況,這一問居然還發現了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原來是貨主找到中介給出1.2萬運費讓其幫忙調車,沒想到中介直接把運費漲到1.7萬,多增加了5000元。我們都知道貨運平臺里的中介一般都是靠收信息費來賺錢,當然也有部分人直接從運費里掙差價,而這位中介居然不降反增,著實奇怪,這時候原師傅也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
原師傅又馬上聯系到在平臺發布信息的李女士,李女士表示中介并沒有把運費交給她,并表示自己也上當受騙,大家都是受害者。
當再次聯系中介的時候,對方一再強調明天或者后天就會將錢轉給司機,但原師傅已經被這種說辭推了很多天,很難再相信他的話。問到為何把運費漲到1.7萬做虧本生意時,中介表示你掙你的,我掙我的,可以找一些稅票來抵扣之類的。中間差價5000元,憑稅票能夠抵扣這么多嗎?反正我不信。
原師傅將遇到的情況反映給貨運平臺,平臺方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只是幫助司機和貨物匹配的一個平臺,結賬方式并沒有強制規定,可以通過平臺結賬也可以司機跟貨主私下交易,如果遇到詐騙情況,將由詐騙小組單獨處理。目前原師傅已經報警,具體情況將等待進一步調查。
多方推卸責任 運費或打水漂
再次回到這個事件上來,貨主只支付1.2萬元,而原師傅接的運單卻是1.7萬元,其中還涉及到平臺發布信息的李女士和負責結賬的中介,關系錯綜復雜。
從貨運平臺發布的運單上可以看到,地點是廊坊到重慶永川,大約1800-2000公里左右,需要找一輛13米高欄來運輸24噸飼料,給到的運費是1.7萬元。首先從運價上來看,尤其是當下貨運市場運費普遍比較低迷的情況下,不少卡友認為1.7萬費用還算合理,每噸有700多元,當然運價浮動還是和實際貨源有關。
貨主、平臺發布信息的李女士和實際結賬的中介,這三人之間又有什么關系?我們來簡單分析下,貨主從廊坊購買了一批飼料,需要運輸到本地,然后找到結賬的中介,讓其負責找車運輸。接著中介又找到貨運平臺上發布信息的李女士,告知其運輸需求,最終這單貨物被原師傅接下。
整個過程原師傅還算比較謹慎,也有電話核實,但網絡平臺接單就是這樣,黑字白紙的合同很少,很多時候都是通過微信、電話來進行簡單確認。為了保障運費到賬,其實選擇平臺交易會更加靠譜一些,將運費打到平臺內,雙方確認后完成交易,司機也不用擔心收不到運費的情況。而私下交易可能就會出現各種問題,特別是拖欠運費的情況。
平臺支付交易更穩當 最好簽書面合同
那么如何盡量地去避免這些套路呢?首先平臺的結賬方式特別重要,很多卡友喜歡和貨主私下交易付款,這樣避免了中間商賺差價,各方面操作也不會受到平臺限制。但這種交易模式存在很大弊端,就像文內原師傅那樣,運費說不給就不給了。其次,運價脫離市場行情的、發貨量存在異常的,也要進行多方面核實。
很多卡友在平臺接單沒怎么使用書面合同,對于一些運距遠、運費高以及貨物價值大的訂單,雙方盡量簽訂書面合同,尤其是支付運費這一款,明確誰來支付、支付金額、支付時間等信息,這樣就避免了貨主、中介、平臺發布信息者等多方推脫的情況。
尤其是案例里的原師傅,在飼料廠里裝貨的時候就應該與其簽訂運輸合同,飼料廠和貨主那邊肯定有相關的交易記錄,這樣不僅有了書面合同,還能進一步核實收貨方情況,掌握到更多信息。
另外,如果能在抵達收貨點卸貨前支付運費或者卸貨期間來支付運費,這樣就會更有主權一些。最新實施的《民法典》也明確了:托運人或者收貨人不支付運費、保管費或者其他費用的,承運人對相應的運輸貨物享有留置權,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也就是說,如果不支付司機相應費用的話,那么貨物就暫時交由司機來保管,到時候就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給錢才卸貨。但這前提就是,貨物得還在你車上。
現在找相關媒體或者電視臺曝光也是個不錯的方式,還可以撥打12345市長熱線或者12348法律援助中心咨詢熱線。當然,在運輸過程中我們可以多拍些裝卸貨照片、視頻,保留相關運輸單據和聊天信息、電話錄音等,以便后續維權使用。
● 編后語:
貨運網絡化后,騙取定金、運費以及不講誠信得越來越常見,很多發布信息的并不一定就是發貨方,中間可能轉來轉去整了好幾次,而司機們如何辨別真假信息源將變得十分重要。當然,這里面也存在貨運平臺監管不力、審核機制問題,如果遭遇騙局,一定要向平臺反映并同時報警,多留個心眼總是對的。(文/龔弋新 視頻/抖音平臺)
王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