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940年10月底意大利發動了對希臘的入侵,然而在希臘軍民的英勇抵抗下,僅僅兩周時間意大利軍隊就被趕出了希臘,希軍甚至還反攻至阿爾巴尼亞境內,1941年初雙方開始進入對峙階段。此時,應希臘政府的要求,英國首相丘吉爾決定從北非戰場上抽調部分英
1940年10月底意大利發動了對希臘的入侵,然而在希臘軍民的英勇抵抗下,僅僅兩周時間意大利軍隊就被趕出了希臘,希軍甚至還反攻至阿爾巴尼亞境內,1941年初雙方開始進入對峙階段。此時,應希臘政府的要求,英國首相丘吉爾決定從北非戰場上抽調部分英聯邦軍隊對希臘進行援助,同時英海軍地中海艦隊也派遣一支巡洋艦分艦隊進駐了克里特島,包括10艘巡洋艦和10艘驅逐艦,由亨利·威佩爾海軍中將指揮;
亨利·普里德漢姆-威佩爾
眼見英國海軍即將奪取地中海制海權,希特勒于是命令德國空軍第10航空隊的500架戰機從挪威轉駐至意大利西西里島,德國空軍的參戰無疑使戰局出現了重大轉變,1941年1月10日德軍40架“斯圖卡”式俯沖轟炸機圍攻了地中海艦隊的“光輝”號航空母艦,致使“光輝”號不得不前往美國進行大修,次日,又襲擊了英國海軍的護航艦隊,擊沉擊傷兩艘巡洋艦。此后,為了減少損失,英國運輸船只得繞行非洲大陸南端的好望角前往埃及;
?馬塔潘角海戰
盡管德國空軍給英國海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但是僅靠空軍的力量畢竟無法單獨消滅地中海艦隊,還必須要有意大利海軍的配合才行,德國人和英國人都非常清楚這一點,因此,德國方面不斷地催促意海軍出戰,而地中海艦隊司令安德魯·坎寧安將軍也一直在尋找能重創意大利海軍的機會;
1941年3月初德軍最高統帥部要求意大利海軍破壞英軍從埃及至希臘之間的海上交通線,3月26日,一支由“維托里奧·維內托”號戰列艦以及8艘巡洋艦、13艘驅逐艦組成的艦隊在海軍中將安杰洛·亞基諾的指揮下駛往克里特島附近海域,企圖襲擊可能出現的英國運輸船隊。翌日中午,英軍偵察機發現了意海軍第3分艦隊的行蹤,傍晚時分,安德魯·坎寧安就帶領“厭戰”號、“勇士”號、“巴勒姆”號戰列艦以及“可畏”號航空母艦和9艘驅逐艦從亞歷山大港出發迎戰,與此同時,他還命令駐克里特島的巡洋艦分艦隊在第二天中午趕到該島以南海域與主力艦隊會合;
3月28日清晨,英國海軍的巡洋艦分艦隊在航行途中遭遇了意大利海軍第3分艦隊,雙方隨即展開炮戰,不過均未能給對手造成傷害,由于威佩爾將軍知道己方的主力艦隊就在不遠處,因此他命令部下率先脫離了戰斗,并向東南方向撤離,企圖把意大利艦隊吸引過去,然而意軍的指揮官也抱著同樣的想法,不但沒有進行追擊還下令返航,威佩爾于是帶領分艦隊調轉方向開始尾隨跟蹤意軍;
上午11時許,亞基諾率領的“維托里奧·維內托”號戰列艦和4艘驅逐艦與第3分艦隊成功會合,意軍開始夾擊英海軍分艦隊,激戰中,英軍“奧萊恩”號巡洋艦多處中彈,威佩爾將軍急忙下令全隊后撤并施放煙幕進行掩護,與此同時,從“可畏”號航母上起飛的“大青花魚”和“劍魚”魚雷攻擊機飛臨戰場,雖然英軍戰機發射的魚雷全部都在意艦的機動規避下沒有命中,但是卻迫使意軍停止了追擊,中午12時20分,亞基諾決定回航進入德國空軍的保護范圍內;
下午15時,英國海軍的艦載魚雷機發動了第二波攻擊,戰斗中“維托里奧·維內托”號戰列艦的左螺旋槳被一顆魚雷擊中,頓時失去了動力,不得不停航搶修,在亞基諾的親自指揮下,“維托里奧·維內托”號于16時42分重新恢復動力,隨后高速向塔蘭托港方向逃離,得知“維托里奧·維內托”號受創回航的消息后,坎寧安立刻命令威佩爾的巡洋艦分艦隊進行追擊,決心要趁機殲滅意海軍艦隊,危急關頭,亞基諾一邊命令各編隊迅速撤退,一邊向德國空軍請求支援,但是德國空軍第10航空隊以“英艦位置不明”為由遲遲按兵不動;
晚上19時36分,6架“大青花魚”及2架“劍魚”攻擊機和另外2架從克里特島起飛的“劍魚”攻擊機向倉皇逃竄的意海軍艦隊發起了第3波攻擊,意軍“波拉”號重巡洋艦因遭到重創而動彈不得,由于亞基諾認為此次襲擊“波拉”號的英軍飛機均來自克里特島,于是他命令第1分艦隊火速前往支援,但他不知道的是,誤將“波拉”號認作是“維托里奧·維內托”號的坎寧安正帶領著地中海艦隊主力氣勢洶洶地趕來,亞基諾這一錯誤的決定,最終導致意大利海軍遭受了更大的損失;
晚上22時27分,坎寧安率領的地中海艦隊主力在馬塔潘角西南100海里的海域與意大利海軍第1分艦隊相遇,英國海軍因為裝備了更加先進的雷達預警系統,所以提前發現了意海軍艦隊的行蹤,“厭戰”號、“勇士”號和“巴勒姆”號三艘戰列艦迅速排成一列縱隊,并調整炮口做好攻擊準備,反觀意大利艦隊方面,不僅沒能在黑夜中發現英國艦隊,更是在出發前都沒有進行夜戰的準備,當第1分艦隊離英軍還有3500米左右時,兩艘英國驅逐艦突然打開探照燈,瞬間黑夜亮如白晝,隨后三艘戰列艦同時開火,在如此近的距離下遭遇突然襲擊,意大利人沒有任何還擊的機會,僅僅幾分鐘,意軍戰艦就紛紛中彈起火,慘遭重創,幾輪火力打擊結束后,英軍驅逐艦開始發射魚雷,最終“扎拉”號和“阜姆”號重巡洋艦以及兩艘驅逐艦沉沒,殘存的兩艘意軍驅逐艦在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后逃離了戰場,而先前被重創且喪失機動能力的“波拉”號重巡洋艦最后也沒能幸免,被英軍的魚雷所擊沉;
馬塔潘角海戰,意大利海軍共損失了三艘重巡洋艦和兩艘驅逐艦,包括第1分艦隊指揮官卡塔尼奧少將在內的3000余名官兵陣亡,主力戰列艦“維托里奧·維內托”號遭受重創,而英海軍地中海艦隊僅僅損失了2架戰機和3名飛行員,取得了一次戰略上的重大勝利,英國首相丘吉爾對此次戰役評價道:“安德魯和他的小伙子們干的太漂亮了,這場及時、可喜的勝利讓意大利人再也不能挑戰我們東地中海的制海權。”
?“水星”行動
1941年4月27日德軍進入希臘首都雅典,此時,除克里特島外,希臘絕大部分國土都已經淪陷,希特勒原本計劃就此結束巴爾干半島的戰事,但是德國空軍將領們卻在考慮以空降作戰的方式奪取克里特島,他們認為如果允許英軍留駐此地,無疑是在背后留下了一顆“釘子”。在得到空軍總司令戈林的首肯后,4月21日德軍空降兵部隊創始人、第11航空軍軍長庫特·斯圖登特與空軍參謀長漢斯·耶順內克當面向希特勒匯報了此次空降作戰計劃,四天后希特勒正式簽署批準了第28號指令,命令德軍入侵克里特島,代號“水星行動”;
按照計劃安排,德國空軍第7空降師將分編為東、西、中三個戰斗群,作為突擊部隊首先占領克里特島上的三個機場,第8航空軍負責提供空中掩護和火力支援,并且重點打擊克里特島附近的英國海軍艦隊,隨后第5山地師以及其他部隊共計約7000人作為第二批次,乘坐運輸機和運輸船前往增援,最終占領全島。為此,德軍共集結了轟炸機433架、戰斗機233架、運輸機500架、偵察機50架、運輸滑翔機72架和各種支援、運輸艦船約70艘,而守軍方面,除之前就被派駐克里特島的英聯邦部隊外,還有后來陸續從希臘撤退的希軍與英軍,總計約4.4萬人,其中希軍有約1.4萬人,英聯邦軍隊約3萬人,由新西蘭師師長弗賴伯格少將統一指揮;
5月16日英軍擊落了一架德軍偵察機,據被俘的飛行員交代,德軍將會在未來48小時內發起進攻,次日,英國和希臘守軍全面進入了最高戒備狀態,5月18日和19日,德軍轟炸機連續兩天對克里特島進行了猛烈的空襲,5月20日凌晨4時30分,德軍第一批空降部隊(包括突擊團和傘兵第3團)開始從希臘出發,兩個半小時后,邁恩德爾上校指揮的西部戰斗群突擊團成功著陸,所屬第1營隨即向馬拉馬機場和塔威拉尼蒂斯大橋發起進攻,第2營和第4營雖然也成功在機場附近實施了空降,但由于著陸后無法集合起成建制的單位,只能各自為戰,因此威脅并不大,第3營則不幸降落在新西蘭第22營和第23營的預設陣地內,全營所有軍官與將近三分之二的士兵陣亡,徹底喪失了戰斗力。而由第7空降師師長薩斯曼少將親自率領的中部戰斗群傘兵第3團,因為空降范圍過大,且在降落過程中遭到了英軍地面部隊的密集火力射擊,所以損失更加慘重,其中第1和第2營在著陸后被迫就地構筑工事,轉入防御,第3營降落在了新西蘭第4旅的防區內,幾乎被全殲,薩斯曼少將所乘坐的滑翔機更是在起飛20分鐘后就失事墜毀,薩斯曼本人和師部成員全部喪生;
由于通信中斷,坐鎮雅典的斯圖登特并不知道第一波攻擊受挫的情況,仍按計劃在組織第二波攻擊,直至中午時分,斯圖登特才知道馬拉馬機場仍在英軍手中,不久后他又收到了傘兵第3團的報告,得知中部戰斗群因傷亡慘重已經被迫停止了進攻,于是斯圖登特立刻發起第二波攻擊展開增援,但是因為組織混亂,德軍的第二波空降斷斷續續用了3個多小時,負責進攻雷希姆農機場的中部戰斗群傘兵第2團,只有第1營的一個連在預定降落地點著陸,其余部隊則分散各處,團長斯姆利上校與團部直屬的兩個連降落在了澳大利亞部隊的陣地附近,經過激戰死傷過半,直至黃昏時分也沒能奪取機場;
而德軍東部戰斗群由布勞爾上校指揮,包括傘兵第1團和第2團第2營,原計劃負責奪取伊拉克利翁市區和機場,不過在陸續兩個多小時的空降過程中,部隊過于分散,導致建制混亂,布勞爾只得集中兵力優先進攻機場,但是一直戰至天黑也沒能有任何進展;
5月21日清晨,德軍西部戰斗群經過一夜激戰,艱難地攻占了馬拉馬機場,斯圖登特隨即命令滯留在雅典的600名傘兵和第5山地師搭乘運輸機前往增援,當天傍晚,第5山地師的一個團陸續抵達,德軍的實力明顯增強,戰局開始向有利于德軍的方向轉變。由于英軍的通信系統在德軍的猛烈空襲下遭到嚴重破壞,因此弗賴伯格沒能及時獲悉馬拉馬機場失守的消息,從而錯失了奪回機場的最佳時機,英軍是在5月22日清晨才接到反擊的命令,但是在德國空軍的狂轟亂炸下,反擊沒能奏效。而在雷希姆農和伊拉克利翁,德軍的進攻不僅依舊毫無進展,甚至連傘兵第2團團長斯姆利上校也在戰斗中被俘;
5月23日,在德國空軍轟炸機的連續攻擊下,英國海軍地中海艦隊被迫撤回亞歷山大港,德軍隨即從海上向克里特島運送部隊和裝備,24日德軍完全占領了馬拉馬市區,第5山地師師長林格爾少將也在當天抵達島上,接過了西部戰斗群的指揮權,并率部與中部戰斗群成功會師,5月25日德軍開始全力進攻干尼亞地區,兩天后,干尼亞陷落,次日,德軍攻占蘇達灣,與此同時,意軍的一個加強團在克里特島東岸登陸,5月29日德軍占領了雷希姆農,并且與伊拉克利翁附近的空降部隊順利會合,至6月2日,德軍完全占領了克里特島,殘余的英軍部隊撤至埃及;
克里特島戰役,是人類戰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空降作戰,歷時12天,德軍共計傷亡1.4萬余人,損失飛機220架,其中運輸機179架,第7空降師作為德軍當時唯一的空降師,損失最大,包括師長薩斯曼少將在內,超過5000人陣亡或受傷,占全師總人數的四分之三,因而此次戰役也被稱作“德國傘兵的墳墓”,而盟軍方面,英聯邦軍隊約1700人陣亡,1.5萬人受傷,希臘軍隊被俘約6000人,陣亡和受傷約3000人,英國海軍傷亡約2000人,合計損失2.8萬余人,此外,地中海艦隊有3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被擊沉,1艘航空母艦、3艘戰列艦,6艘巡洋艦和7艘驅逐艦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
由于空降兵部隊在克里特島戰役中損失慘重,因此德軍最高統帥部后來再也沒敢發動類似的大規模空降戰役。盡管如此,德軍還是實現了戰役前的預定目標,不僅成功奪取了克里特島這個戰略要地,保障了愛琴海和地中海東部航線的安全,而且重創了英海軍地中海艦隊;
?北非戰場支援作戰
1941年11月,英軍在北非戰場上發起“十字軍行動”,地中海艦隊為配合此次行動,頻繁出動戰艦在臨近海岸附近開火,以破壞德軍的后勤交通線和為英國陸軍提供火力支援,至1942年初,英軍在兵力占據優勢的情況下,成功向前推進了800多公里,迫使隆美爾率領德意聯軍撤回至布雷加;
而地中海艦隊在德國海軍潛艇的攻擊下損失頗大,相繼損失了“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與“巴勒姆”號、“勇士”號、“伊麗莎白女王”號戰列艦等七艘大型軍艦,致使地中海艦隊名存實亡,駐扎于馬耳他島的K艦隊主力“海王星”號、“佩內洛普”號和“曙光”號輕巡洋艦也在駛近的黎波里港時觸雷重傷,在此后較長時間內喪失了作戰能力;
PS: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
何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