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73歲的王大爺身體一直很硬了,在每年都做的例行檢查當中查出心率過慢,平均心率是50次/分鐘,醫生讓王大爺多多注意,在生活中好好保養。王大爺不以為然,心跳過快才會讓人感覺不舒服,心跳慢一些說不定會更健康呢?他記得他在電視上曾經看過一項報道,那
73歲的王大爺身體一直很硬了,在每年都做的例行檢查當中查出心率過慢,平均心率是50次/分鐘,醫生讓王大爺多多注意,在生活中好好保養。
王大爺不以為然,心跳過快才會讓人感覺不舒服,心跳慢一些說不定會更健康呢?他記得他在電視上曾經看過一項報道,那就是心跳越慢越健康,死亡風險越低,科學家都這樣說,事實肯定就是這樣。
王大爺依舊我行我素,沒有處理這件事情,結果頭暈、頭眩、耳鳴全來了,一查心臟出現了問題,竇房結功能改變。
心率問題是大家應該關注的問題,正常的心率在每分鐘60次到100次之間。科學家提出了這樣的研究結論,那就是心跳越慢死亡風險越低。
心跳越慢死亡風險越低的研究
心跳快慢確實會影響到人們的健康,也和死亡風險有關。《美國醫學會雜志》上曾經發表過這樣的一個研究結論,那就是每分鐘心率增快5次,心衰風險增加13%,死亡風險也增加。
同時嗎,挪威的一項涉及13500難治和16000女性的,并進行長達12年的跟蹤調查,通過對他們研究開始時的心率與10年后心率進行測試,發現兩次心率為70以下的人,第一次70以下,第二次85以上的,他們心臟病危險增加了90%。
從科學家研究結論這一角度來看,心率慢一些確實會比心率較快的人能更長壽,心跳過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容易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容易引起血管內皮損傷。但是這樣的結論背后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要在一定的范圍內,心率過慢的話健康風險也是很大的。
多少心率才算健康?
在日常體檢的時候會測量心率,這是必備的一個檢查項目。正常的心率在每分鐘60~140之間,在這個范圍內是正常的。如果心率不在這個范圍之內,不管是過快還是過慢,都會產生健康問題。
想要知道自己的心率是多少,可以去醫院做檢查,也可以自己數脈搏的跳動。手腕處的脈搏計算起來是比較好操作的,可以數一下,15秒內心脈搏跳動的次數,然后乘以4,就是心率。
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心率?
生活中有很多因素是會影響到人們的心率的,了解一下影響心率的因素是很有意義的,在心率過慢或者心率過快時,能夠就這些因素進行排查,找到原因才好解決問題。
1、生理因素
很多生理性因素會影響到人們的心率,比方說運動、食物消化、妊娠、情緒波動、抽煙、喝酒、喝茶、喝咖啡等等,這些因素會讓人的心率增快。
2、藥物因素
生活中需要吃藥的人們,要注意自己的心率問題,很多藥物會讓人心率增加。常見的有麻黃素、腎上腺素等擬交感神經藥物,還有副交感神經阻斷藥物。
3、疾病因素
很多疾病都會讓人心率受到影響,比方說發熱,體溫每上升一度,心率能夠增加10次每分鐘。再比方說甲亢,得甲亢的人新陳代謝是比較高的,會影響到心率。再比方說低血糖,血糖過低,心率加快。再比方說一些呼吸系統疾病,除了會有呼吸急促的癥狀以外,心跳也會比較快。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心臟疾病,比方說心絞痛、心包炎等等,會有心動過速的情況。
研究表明心跳越慢,死亡風險越低,這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在正常的心率范圍之內,也就是說在每分鐘心跳在60次到100次之間這個范圍內。要養成定期體檢的習慣,每次體檢的時候查一下心率,不管是心率過快還是心率過慢,都要引起人們的注意。要排查影響人們心率的因素,從原因入手加以解決,會比較有針對性,不管是治療還是調理都更有效率。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張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