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CNNIC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已達5.44億,較2020年12月增長1.25億,占網民整體的52.7%,網絡外賣成我國餐飲業增長驅動已是不爭事實。疫情期間堂食難以穩定供應,外賣發揮上門模式少接觸的優勢,既給用戶帶來相對便
CNNIC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已達 5.44 億,較 2020 年 12 月增長 1.25 億,占網民整體的 52.7%,網絡外賣成我國餐飲業增長驅動已是不爭事實。疫情期間堂食難以穩定供應,外賣發揮上門模式少接觸的優勢,既給用戶帶來相對便利的生活,也讓舉步維艱的商家們有了一絲希望。
然而近年來關于外賣平臺的傭金費率,外界一直頗有爭議,一個常見說法是:“外賣平臺傭金費率太高,一單要給平臺20%左右的傭金,平臺吸血商家,外賣越做越虧錢。”外賣費率真的有20%這么高嗎?
外賣傭金率的真實水平:4.1%
作為網絡外賣的領先平臺,美團首次在財報中對外賣傭金收入進行了清晰界定,將這部分收入與配送費(配送服務收入)分開,在數據層面還原了我國網絡外賣行業的真實傭金水平。
2021年美團營收1791億元,同比增長56%,其中外賣貢獻963億元營收,同比增長45.3%。2021年美團外賣騎手成本為682億元,同比增長38%,占其餐飲外賣收入比例達71%。這意味著,美團外賣獲得的一切收入有七成花在外賣騎手身上,其中大部分支付給騎手,此外還有騎手培訓等成本。
真正的商家傭金收入也就是技術服務費到底是多少呢?2021年美團外賣通過商家獲得的傭金收入(技術服務費)為285億元,在963億總收入中占比大約為29.6%。傭金費率計算很簡單:傭金收入/平臺交易額。2021年美團外賣交易額(GMV)7021億元,由此可知285億/7021億就是外賣平臺真實的傭金率,大約是4.1%。
以前人們印象中都覺得外賣傭金率高,行業傳得多的版本是20%左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誤會?因為外賣平臺跟電商、網約車等平臺最大的不同在于:多了百萬級的騎手團隊,他們是外賣平臺的重要生態組成,因為外賣平臺有騎手團隊,這導致其整體交易體系很不一樣。
網約車平臺的交易很容易理解:平臺收取用戶打車費用,再抽取傭金,剩下的是司機的。
平臺型電商(淘寶、天貓)的交易規則很清晰:平臺收取用戶商品費用和物流費用,抽取傭金等費用后剩下的就是商家的,商家決定是否包郵,不論如何,物流服務都是第三方的,快遞員以及相關費用均不需要平臺支付,平臺收取的錢全部都可視作傭金。
外賣平臺的交易復雜許多:用戶需要支付商品與部分物流費用,商家可選取自配或平臺配(大部分選擇平臺配),平臺配的話,配送成本由商家、用戶各給一部分。
2021年美團外賣交易筆數144億筆,1P(美團配送)占比67%,1P訂單為96.48億筆,按照682億元的美團外賣騎手成本來算,每一單騎手成本在7元左右,讓用戶或商家單獨負擔都過高,現在實際上是平臺用戶、商家各負擔一部分,不夠的平臺再補貼。2021年美團從商家、用戶處收取的餐飲配送服務收入為542億元,而全年騎手配送成本為682億元,這樣算美團直接補貼騎手的費用達140億元,平均每單補貼(140億/96.48單)1.45元左右。
實際上,外賣發展越早期,平臺補貼比例越高,因為當時用戶、商家和騎手三端都尚未充分發展,不論是用戶習慣、商家供給還是騎手力量都要平臺通過補貼來培育。
在外賣發展早期階段,平臺向商家收取的費用結構不清晰,配送費、傭金等費用均被放在一起收取導致商家算不清賬,外賣傭金率多少沒人說得清,很多商家基于平臺收取的費用(包括配送費)直接算出來20%這樣一個數。
2021年5月,美團外賣啟動費率透明化改革,將技術服務費(傭金)和履約服務費完全分開,前者費率固定,主要包括商家信息展示服務、交易服務、商服及客服服務、IT運維等服務費用;后者根據訂單價格、配送距離、配送時段“階梯計價”,主要用于支付騎手的工資、補貼、人員培訓管理等費用,注意,只有在商家選取“美團配送”才需要收取,如果商家覺得收費高或者有自主配送能力,可選擇自配送、第三方配送等不同配送方式。透明化的費率模式讓騎手多勞多得,也讓商家做外賣可以“算清賬”,2022年美團外賣傭金透明化政策將覆蓋全國。
基于大半年的費率透明化改革探索,美團2021年財報才能披露全新數據,真實的平臺傭金也就是技術服務費是多少一目了然,上市公司財報都有嚴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這些數據很有說服力。真實的外賣傭金率水平,就是4.1%。
4.1%,算是合理收費嗎?
先看看國外其他國家情況,Doordash和Uber Eats等美國主流外賣平臺傭金率達30%,有些還不包括配送費。橫向對比其他行業,我國網約車傭金率大概在20%左右,實物類電商平臺國外亞馬遜在10%以上,國內則在5%以上,比如2021年百度電商調整平臺技術服務費比例到5%。
外賣平臺做的事情,其實不比網約車、電商等平臺少,其給商家提供線上入駐、裝修、運營、營銷、售后、維護等多重服務,收取“技術服務費”合情合理。我們看到的是4.1%的傭金,不容易看到的卻是外賣平臺給商家提供的服務和創造的價值:
1、外賣平臺給商家提供流量資源。外賣的用戶并不是自然獲得的,而是需要平臺花錢去推廣平臺App、小程序等獲取流量,這些流量最終給到商家,給其提供門店入駐、商品展示、品牌及優惠曝光等線上信息展示服務,幫助商戶充分擴大客戶范圍,降低獲客成本,豐富消費場景,提升交易成功率。
2、外賣平臺需投入大量的技術成本,給商家提供穩定的服務系統。大型互聯網公司很多錢花在了機房、寬帶等云基礎設施上,一個機房投建成本就動輒數億,還不算日常維護支出。外賣平臺IT投入的壓力比實物電商平臺更大,因為外賣有明顯的波峰特征,臨近午餐、晚餐大量用戶涌入產生訂單,且均要求幾十分鐘內履約,這種即時性和波段性的業務特征跟春運搶票相似,這既對平臺服務器規模、穩定性和技術能力提出高要求,同時在業務低峰期則會產生大量IT資源冗余。隨著訂單規模的增長,外賣平臺只能不斷投入資金,擴容服務器等云計算資源,優化技術能力、提升服務穩定性,以滿足騎手、商家、用戶等外賣生態各參與方的服務需求。2021年,美團研發費用166.8億元,占營收比例9.3%,同比增長53%,這里面很多是因為大量的IT投資產生的。
3、外賣平臺有更重的線下經營成本。跟實物類電商平臺主要靠線上經營不同,外賣平臺有成千上萬人組成的線下BD團隊負責拓展、對接和服務商戶,幫助其上線外賣平臺、開發菜品、安裝系統設備等等,商家越多這部分人力投入越大。此外由于外賣服務有更強的即時性,用戶、騎手、商家有問題需要快速解決,因此外賣平臺都會配備專業人工客服團隊,7x24小時對商戶答疑以及提供訂單交易等各類咨詢服務。線下和線上服務團隊給商戶帶來了實際價值,也產生了巨大的成本。
4、外賣平臺給商戶提供交易全鏈路支持。外賣平臺給商戶提供接單、收款、結算和開票等全鏈條線上交易服務,同時通過技術等手段充分保障商戶線上交易的安全和高效。
5、外賣平臺給商戶提供數據分析服務。比如美團外賣給商戶提供交易評價反饋工具、用戶實時溝通工具以及全面經營數據分析工具等,讓商戶更加科學地經營外賣,提升經營管理能力,提高數字化水平,在訂單量增長的同時實現利潤增長、品牌提升。
外賣平臺不是說搭建了一個平臺就不管了,相反它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不只是要讓商家可以做外賣,更要從流量、數據、工具、服務、安全等維度全方位助力商家做好外賣,這背后有大量的流量采買、服務器采購、技術研發、服務人員等投入,這樣看平臺收取傭金合情合理,不收取平臺也無法經營。
什么錢都能省,騎手成本不能
從美團財報來看,商家給平臺的錢,大部分花在了騎手身上,這部分錢必須得花,因為同城即時物流是外賣行業的基礎,外賣騎手則是外賣平臺訂單履約的關鍵,讓外賣騎手有體面的收入對于配送時效、服務等的保障至關重要。
2021年,超過527萬騎手通過美團平臺獲得收入,外賣騎手配送成本支出達約682億元,每一單騎手配送費在7.07元左右。有部分外賣訂單是商家自配,但財報顯示美團配送(1P訂單)占比達到67%,達96.48億筆,大部分配送履約是美團騎手負責,商家和用戶負擔的費用無法覆蓋騎手成本,平臺補貼了不少。
一方面,這兩年因人力成本上漲等因素,騎手成本在明顯上升。騎手收入不能減,又不能向用戶收取過高的配送費用——因為只有物流成本到一個相對合適的價格,人們才舍得花錢點外賣,外賣才可以不斷加速普及,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也不能向商家再收取更多物流費用,美團外賣現在收取這一部分已被苛責。騎手收入要被滿足平臺不得不進行補貼。
另一方面,外賣平臺“低價單”打底,據了解,外賣平臺20元以下訂單占比達到4成,但騎手單筆配送收入不能因為訂單金額小而降低,畢竟其勞動付出沒有太大變化。如果收入太少,騎手不愿意配,外賣的商業模型就跑不動了。
財報顯示美團2021年從商家、用戶處收取的餐飲配送服務收入為542億元,但全年騎手配送成本682億元。2021年全年美團直接補貼騎手費用達140億元。
這部分平臺補貼的錢來自哪里?當然不是憑空造出來的。表面看美團外賣2021年每單外賣還“賺”了0.43元,外賣2021年經營利潤62億元,經營利潤率6.4%。但實際上如果將研發、服務等經營成本算進去,美團外賣是虧損的。2021年美團公司凈虧損也高達156億元。虧損原因美團稱是“為促進產業升級、助力提升全要素生產效率,持續加大全國范圍內包括倉配物流等基礎設施投入。”
作為一家企業,美團肯定是想要盈利也必須盈利的,一直靠資本補貼并不現實。在我看來美團的利潤來源在于科技,在外賣這一塊美團提供智能調度等科技賦能幫助騎手提高效率,在確保其收入的前提下,降低商家和用戶兩端物流成本。
美團也正在對一些前沿科技進行布局,探索更遠的未來。財報顯示美團無人機現已在深圳龍崗區、坪山區等區域落地常態化外賣配送服務,覆蓋8000多戶居民,完成面向真實用戶的訂單3萬單。美團自主研發的新一代自動配送車魔袋20成功發布,初具量產能力,截至目前,美團自動配送車已在北京順義區常規化運營近2年,覆蓋順義20多個小區,同時在全國多個高校進行外賣配送服務。
長期來看,無人機、自動配送車等智能配送手段將助力外賣行業降低物流成本,但在可見的未來,外賣行業還得靠百萬騎手大軍支撐。保障騎手的收入與權益,同時提升平臺的物流效率,控制平臺的物流成本,擴大平臺的訂單規模,助力商家的健康增長,升級用戶的消費體驗,才是外賣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高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