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今天回家路過一個小村,正好這里有大集,公路邊有幾個攤位,都是賣水果和小百貨的,還有一個賣橘子的,放在大三輪車上,按著擴音喇叭,不住的吆喝。“賣橘子啦,甘甜甘甜的橘子……”我看到一位農村大姐正在給一位路人稱花生,她的攤位上還有蘋果,葵花子,都
今天回家路過一個小村,正好這里有大集,公路邊有幾個攤位,都是賣水果和小百貨的,還有一個賣橘子的,放在大三輪車上,按著擴音喇叭,不住的吆喝。“賣橘子啦,甘甜甘甜的橘子……”
我看到一位農村大姐正在給一位路人稱花生,她的攤位上還有蘋果,葵花子,都是分類擺好的。
我看到蘋果又大又紅,一個足足有半斤,想到妹妹說,她在浙江杭州,買一斤蘋果要花八塊錢,想吃都舍不得買。
我便問大姐,蘋果多少錢一斤?她說三元。真的很便宜了,要是放在超市,這個價是買不到的,就是賣不到杭州的八元,也得值三塊五到四塊吧?
農村大集賣的東西,都比超市便宜,因為不交房租不用電費。
我記的有好幾年沒買花生了,也沒給孩子買,怕他吃了難消化。
花生有兩種,一種是小粒的,一種是大粒的。我問價格,大姐說都是原味的,大粒七塊,小粒的八塊。
我又問了旁邊一個賣花生的男人,他說的價位也一樣,他的案子上還有奶油的那種,又香又咸的,賣到九元了。我記得前幾年原味的五元,奶油的六到七元,兩三年的工夫,每斤漲了兩元錢。
忽然想起我小時候的事情,那時候的花生,一斤才一毛錢。
細算起來,到今天有五十來年了,那時候,我也不過十歲。
那時候的一毛錢,可比現在的十塊錢實用,買花生從沒有買過一斤的時候。記得父親趕集回來的時候,都是給我買一小捧花生,已經很知足了,花生少,反而覺得格外香,吃的也仔細,連最小的秕子都吃了,連炒糊的小粒也不丟掉。不像現在,一買就是一斤二斤的,也吃不出味道,也不怎么喜歡了。
記得村里有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太太,她住村西我住村東,她每天挎著小筐賣花生,她是小腳,熱天挽著發髻,頭發蓬亂,冬天戴著帽子,圍著頭巾。
她賣花生從來不吆喝,拿著一個小鑼,用小棍敲,敲一下,停一下,有時連續敲好幾下,聲音傳出很遠。當大家聽到她的鑼聲,就知道是她來賣花生了,有孩子的人家,邊拿著錢出來買。
雖然買的少,但也用秤稱一下,這樣最公平。秤也是小稱,秤上吊著一個盤子,她從小筐里抓出一把花生,放到盤子里,稱好后,再倒給買花生的人。
就是這樣,也不是每天都有人都買,每一個孩子都吃得起,我也是時間長了,父親才給買一次解饞。
幾十年過去了,那個賣花生的老太太,她的音容笑貌,她的挎小筐的身影,一直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也許我對吃花生印象太深刻了,所以什么時候也忘不掉那位賣花生的老太太。
我買了兩兜花生,花了二十塊錢
看到面前擺著的花生,我突然有了買的沖動。而且買一樣還不過癮,還買了兩種,一樣的各十塊錢。
在我之前買花生的是一位年輕男人,他花了五塊錢買了一兜,賣花生的大姐勸他多買點,他說多了吃不及,吃完了再買。
該輪到我了,就覺得買少了不值得,又加上大姐一勸,花了二十塊錢。
若不是突然想起來老伴說我買東西沒心數,亂花錢不會過日子的話,我還想買一份放奶油的,忽然想起他說的話,于是就打消了買的念頭。
可見,他對我的苦口婆心的教育,還有用的,每次買東西時,總是浮現出他嫌我亂花錢的影子,可見他的話對我影響有多深,真是深入骨髓了。
我不知道這是一種幸福呢?還是一種悲哀。
每當我想買又不能買的時候,我就冒出這種想法,等我自己有錢了,不受他的控制了,我就想買什么買什么,想買多少買多少。
可是許多年過去了,我老掙不到錢,掙不到錢就不敢亂花別人的錢,想買就買的瀟灑模式一直都沒有實現。
買賣人都有一張巧嘴,說話耽誤不了掙錢
我最佩服的就是買賣人,他們生就一張巧舌如簧的名嘴,死人能把你說活,不買能把你說到買,買少能把你說到買多。
這位大姐同樣說話誤不了賣貨,她說她的花生有多好,都是從外地進來的好果子,因為當地的有災不好吃。這些花生都是經過她精挑細選的,一個壞果都沒有。
挑選,過篩,然后曬干,去掉泥土,再放沙子里炒熟,一斤生花生,經過一遍又一遍處理,等熟了能去掉三四兩重。
她說這些話無非就是表明,她的不容易,雖然買東西的人說花生貴,其實她也賺不了多少錢。
這個事情我也相信,做小生意的人掙錢少,還挺累人的。
一斤花生都是你賺的,不就是六七塊錢嗎?一天又能賣出多少呢?現在的農村大集,就跟市區的實體店一樣,扔磚都砸不到一個人,賣東西的比買東西的人還多。
臨走的時候,我又買了五塊錢的橘子
旁邊賣橘子的是一個小伙子。他的喇叭喊得歡,我又走不動了,看到新鮮的橘子,又止不住流口水。問過價格,一塊五一斤,也不算貴了。
那天我去看大哥,買的小蜜橘,四塊錢一斤,這種橘子雖然個大,味道也不錯,買點,下午給孩子帶去。
花生也帶回去些,如果兒媳婦不讓孩子吃,就留給兒子媳婦吃。
金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