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7億元建成,再花1.55億元搬走?近日,湖北荊州巨型關公像再次引起公眾關注。去年10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通報稱,湖北荊州市在古城歷史城區范圍內建設的巨型關公雕像,高達57.3米,違反《荊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有關規定,破壞了古城風貌和
1.7億元建成,再花1.55億元搬走?
近日,湖北荊州巨型關公像再次引起公眾關注。
去年10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通報稱,湖北荊州市在古城歷史城區范圍內建設的巨型關公雕像,高達57.3米,違反《荊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有關規定,破壞了古城風貌和歷史文脈。
湖北荊州關公雕像 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此后,荊州市成立項目專班,推進項目整改。目前,巨型關公雕像遷址工作已經啟動。
據了解,僅建造該雕像當地就花費1.729億元。那么,巨型雕像的拆裝、遷址又需要多少錢?
據報道,關公像將從湖北荊州區關義公園搬往荊州區點將臺。拆遷項目中,拆后異地組裝總投資4000萬元,項目名稱為“像體銅片拆解及異地組裝”,搬移工程總投資為1.55億。
△9月4日,關公像已拆解到肩部。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荊州‘大意’失關公”,
“誰來為曾經的違規以及‘巨型浪費’負責”,
......
網友熱議紛紛。
一建一移,花費巨大。這次違規建設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從去年事件曝光到現在已經一年有余,也經歷了調查定性、研究整改、確定搬遷計劃直至近日搬移項目開工等階段,但目前我們還找不到有關追責問責的消息,荊州官方發布對事件的公開信息也止于整改階段。群眾反映強烈的問責追責情況卻始終未見回應。
檢察日報 張燦燦
一建一移,花費巨大,
3億多元就這樣浪費了。
關公像建了又搬為哪般?
事實上,該拆的不僅是違規建筑,還有扭曲的政績觀。近年來,黨中央三令五申,嚴禁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但有的人仍熱衷于搞噱頭、造聲勢,把“顯績”當政績。為官一任,謀事創業,想出成績、樹形象,初衷并沒有錯。可如果盲目追求大而全、不顧實際“畫大餅”,長此以往,必會失去民心這座“荊州城”。
河南日報 悅連城
類似巨型關公像這樣
“貪大求高”的濫建現象并非孤例,
僅僅移走不應是最后的回應。
防范文化地標成為權力美學的產物,重點當然還是要放在對權力濫用的警惕和遏制上。
南方都市報
相關監管部門也要完善制度強化監管,加大對重大項目審批和違法建設的監督力度,發現苗頭問題及時干預、糾正,杜絕濫建“文化地標”等形象工程。
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強對盲目造景、脫離實際等行為的監督檢查,壓實相關部門主體責任,嚴肅查處公共資源領域謀私貪腐、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等違紀違法案件,切實維護群眾利益。
中國紀檢監察報 楊艷
公共財政取之于民,理應用之于民,每一項資金都要用到實處,而不能隨意拍腦門亂花,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惟有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才是真正的民生為本。
光明日報 斯遠
文化地標是城市精神的載體,同時又參與著城市文化的塑造。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一個建筑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地方的文化地標,
是因其承載了流淌的歷史文脈和地域特色,
喚起人們共同的情感記憶。
如今的關公雕像,
建好,拆掉,再建,
花了三倍的力氣和金錢。
事前監管的不力,
多方面的缺位、錯位
導致了這樣的局面。
3億多元的代價,
這教訓太深刻,
必須警鐘長鳴。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編輯部
編輯:李楊詩宇
責任編輯:劉燁燁
主編: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
金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