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中原鄉土文旅》免票景點推薦游37:焦作市博愛縣月山鎮--月山寺博愛縣名,給我的印象,來自《洛陽風云》一書,民國時代任河南省主席的馮玉祥,以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給中原地區的四個縣取了四個名字,“自由縣、平等縣、民權縣、博愛縣”,這四個縣
《中原鄉土文旅》免票景點推薦游37:焦作市博愛縣月山鎮--月山寺博愛縣名,給我的印象,來自《洛陽風云》一書,民國時代任河南省主席的馮玉祥,以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給中原地區的四個縣取了四個名字,“自由縣、平等縣、民權縣、博愛縣”,這四個縣中的前兩個縣后來合并成為洛陽市的伊川縣,而民權縣和博愛縣的名字至今沿用留存。
博愛地界,我來過三次。第一次是十幾歲時,和孝敬鎮的同學去縣城所在地的清化鎮玩,印象深刻的是嘗到了牛肉丸子湯,還看到了一個少年表演的陳式太極拳。第二次是2014年,帶著老爸、囝囝自駕看青天河紅葉。2015年國慶節,是第三次到博愛,辦事完畢后離月山寺不到五公里,近在咫尺,自然過而必去。
永信大和尚所題的新山門匾額
一、游月山寺
2015年10月,我在售票窗口剛掏出錢夾,值守人員稱“現在月山寺免票了!”而大門前的宣傳欄上還寫著全價25元的字樣未除去。希望全國所有的寺廟道觀之類的人文景點都能免票,佛家本身是廣開善緣、山門大開、行方便之人的。
門票的收入又有多少真正用到了寺廟道觀的建設上呢?這是個局外人不好回答的事情。2015年最熱的佛教界事件,不外乎少林寺走法律程序向“港中旅”及ZF某部門,索要一直拖欠的上千萬門票分成這條新聞了。因為錢,讓已經跳出紅塵的僧人們,因此事而再紅塵滾滾,我們讀者也不好說這是新聞?還是鬧聞?亦或丑聞?
今天趕來時,正遇上一群拓展訓練的學生,他們是剛從寺內出來,在廣場正聆聽教官的指令。寺內游客稀少,所以能看到不被打擾的松鼠在開心地吃僧人撒下的玉米;年老的僧人在給居士講解對世事的看法;菜地里挑水澆地的和尚;開著三輪農用車參與寺院土建工作的小和尚......整個寺院里唯一的嘈雜聲就是那群嘰嘰喳喳的麻雀發出來的了!
拾階而上,映入眼前的大士閣雄偉地矗立在藍天中,上方牌匾是書法家王鐸所題的“極目中原”。
月山寺曾名 “清風寺”、“大名禪院”、“寶光寺”。據傳,月山寺在歷史上曾與白馬寺、少林寺并稱為中原三大名寺,為豫北地區最大的佛教活動場所。月山寺廣場前,新建的山門正上方牌匾上左側,所題小字是“少林永信”,儼然月山寺已成為少林寺之下院了。
二、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
少年時代,曾受功夫電影的影響而癡迷過武術相關書籍,月山寺給我最初的印象是在雜志上看到的記載。《武林》雜志刊載的《八極拳單練及實用法》中說:"八極拳為我國傳統拳種之一,傳聞最早源于河南焦作月山寺。""武林界拳諺云:'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
八極拳由月山寺第二代主持――蒼公所創。蒼公到月山削發為僧后,匯各派武學之精,融各派武學所長,常年苦練于深山洞穴之中,練就一套曠世絕學――搏拳,即八極拳,自成一派。
月山寺除正寺外, 在寺東山坡上(即現在的鐵路學校,月山火車站一帶),還修有東西下院,興辦義學。東下院習文、學醫;西下院習武,傳授"八極拳"。這一點和少林寺講的“禪、武、醫”很類似。
佛家慈悲為懷,講普濟眾生。禪,可以明理;武,可以修身;醫,能夠救人。少林寺、月山寺、香泉寺都很注重醫學的研究。這也應了佛家的話: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三、誰建浮圖禮大千,靈光遙與白云連
在廣場西側,看到有三棟佛塔聳出一處小院。上面提到了浮屠,浮屠在佛教中指的是一種塔,而在月山寺看到的浮屠塔和少林寺塔林內的葬塔是一種類型。有德望的高僧,在圓寂之后才會有塔,德望越高,塔就修的越高。所以,七級浮屠,是一個高等葬后榮譽。
院內最高的塔是月山寺開山宗師空相大師的葬塔。開山建寺,要付出更多的艱辛,類似于我們現在白手起家的富一代們。月山寺最早的名字是“清風庵”,后來才叫“大明禪寺”、“月山寺”。當時佛家建寺也是需要官府的批準的,若沒批準而建就類似于我們現在社會所提的“小產權房”之類違法建筑,情節嚴重的,也是會被房屋拆遷、僧尼驅逐。封建社會,官府提倡的“名分”,有時也是統治階層禁錮民眾思想的一種手段。
開山祖師空相為月山寺的名額一事四處奔走,在金大定二年(1162年),金世宗"詔訪寰宇寺院,有名跡者,咸敕名額。"于是,空相禪師風餐露宿,一路化緣,徒步行走至中都(北京)陳情,幾經周折,終于恭請金帝完顏雍敕得大明禪院名額。
清風庵被敕為大明禪院后,便成了合法的佛教活動場所,寺院的建設步伐大大加快。通過醫治病痛、舍醫送藥、設棚舍粥、救濟難民等廣結善緣,使方圓數百里的善男信女涌向大明禪院,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座座殿宇,一排排寮舍在明月山上相繼建成。據金大定十六年(1176)立的《明月山大明禪院記》中載:“在碧溪巖畔,于清風谷內,修一所精藍,大小屋舍,一十四年功將了畢,永為圣跡,將作選佛之場。”
誰建浮圖禮大千,靈光遙與白云連。古色古香的寺院內,現存僅剩三座浮屠塔,而歷史上若沒遭到日軍炮火及WEIGE的破壞,那估計會留下更多的古建存世啊。
【文:林旭生,于2015年10月】
~~~
附圖:
李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