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葡萄說話如果說每個人的2021總結都是必須記錄這一年中感覺最特殊的經歷,那么對我來說就是“被隔離在單位”這回事。因為發生的非常隨機和突然,所以看到有總結2021的征文的時候,首先想到
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葡萄說話
如果說每個人的2021總結都是必須記錄這一年中感覺最特殊的經歷,那么對我來說就是“被隔離在單位”這回事。因為發生的非常隨機和突然,所以看到有總結2021的征文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把這些隔離日中的感受總結一下。
實施封閉管理制度后,空無一人的北歐園區
就連清水浦地鐵站底下的生鮮超市都關閉了
至于附近發生過病例的三江自然不用說,厚木板柵欄伺候
12月4日寧波鎮海發現首例新冠確診病例,他居住的臨江小區距離我們單位3公里,他工作的阿爾卑斯公司距離我們單位1.9公里,隨著這兩個地方都被列為中風險地區之后,也不是沒想過上班是否存在很大風險,但是誰也沒想到,接下來的情況比大家預料的都要嚴重的多。
12月7日早上,開車去附近買菜,證實明州大橋被封
6日那天晚上正好輪到我值班,本來正常情況下7號早上8點半下班回北侖的家(距離鎮海的單位26公里),7日凌晨2點寧波發布“對鎮海區進行臨時封閉管理”的消息。于是,有家不能回,只能滯留在單位的處境就這么忽然的降臨了。
家和單位的路線在地圖上看著像一只風箏
當時覺得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倆個:
一,單位里沒有宿舍和休息室,自然就沒有睡覺的床。二,只有洗手間,不能洗澡也會很麻煩。三,由于是臨時封閉管理,換洗衣物,食品等嚴重缺乏。
當然后來吃的問題隨著公司運送抗疫物資的到達而解決,特殊的遭遇+特殊的環境條件造成了有很多真實感想可以跟大家分享,比如難得一見的紅碼:
在這19天的隔離期間,有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感慨,所以就有了這篇文章。
隔離期間有時候免不了有這樣的心情
必需品:
1 充電器,充電線,手機,筆記本電腦,耳機。
這是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充電最重要,手機沒電了就意味著跟外界斷聯。好在平時在單位留了一份備用充電器(雖然都不是原裝的),除了Iphone之外,applewatch的充電線也有,算是未雨綢繆。
applewatch的原裝線自然是留在家里,這條是從PDD上買的正品,平日放在單位作為備用的,這次充當了每天要用的主力。
運氣還算不錯,6號晚上來上班的時候帶上了筆記本電腦,休息時在電腦上能刷刷劇緩解不少無聊時光。
這次主用的耳機除了日常隨身攜帶的airpods pro之外,還有耳罩式的蘇寧小BIU藍牙耳機,從本站眾測頻道中獲得后本來使用頻率一般,這次卻擔當起了主力。續航強大的優點也體現的淋漓盡致,追劇,聽歌都是用這個耳機,當然之前沒有感受到的,佩戴時間久了略夾頭的缺點也是在這一回才發現的。但是總體來說,這臺耳機還是給我帶來了很多幫助。
至于airpods pro的好用就不多說了,日常走路散步戴著舒服到輕若無物,充電線跟手機通用,也不擔心會沒電。
2 食:
水果,肉,蛋,蔬菜,零食等。
這幾樣東西中,蔬菜是最不缺的,因為我們單位的二期空地上門衛師傅開墾過很多農地,自種了很多蔬菜,幾個月反正是吃不完。
而水果是最為寶貴的,也是相對于肉蛋等食物來說更不容易保存的。但是由于被隔離的人其實不少,加上消防和門衛以及被駐留的客戶等有16個人,所以平均分到個人手里的東西并不多。
別看好像一箱一箱的蘋果送進來,分到手其實也就每個人倆個.....
.
這就是第一次物資進來后分到手的個人物資
在這十幾天期間,單位運過來幾次補充物資,都只能運送到隔離區的邊界,通過車輛進行交接。除了蔬菜,水果,肉蛋之外還有一些零食,平日去超市都不會考慮買的達利園居然成了主角:
方便面自然也是少不了的,好幾箱看到其實沒有什么胃口的康師傅。
隔離期畢竟是屬于特殊時期,牛奶方便面火腿腸小面包等東西都有富裕,跟家里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根本不能比,所以只能說要懂知足。
要說隔離期間送來的物資最”奢侈“的,恐怕就是特侖蘇了,大概是單位感覺我們更需要蛋白質補充吧。
這就是第一批物資運到食堂時候的情景,不要被外面的包裝欺騙了,比如垃圾箱什么就不存在的,倒是有帶魚:
但是有魚沒肉,所以我們第一個星期吃了一個星期的魚和蔬菜。
后來有肉了,第二個禮拜就吃了不少的肉,好在運氣不錯,在食堂阿姨不在的情況下,有一位擅長掌勺的同事的妻子臨時當起了這段時間的大廚,算是解決了后顧之憂,讓大家起碼在19天內都能吃上熱的,這個還是非常重要的。
3 衣:
衣服褲子鞋子。
這塊兒其實完全就是看運氣的,穿著這一身來的時候當然也沒想到過會回不去,好在這一套穿的既舒服又合適,如果是湊巧裝逼穿了身西裝估計就慘了,不管是活動還是保暖,這身衣物都為我能更舒服的度過隔離期貢獻了足夠的保障。
衣服:
外套:猛犸象沖鋒衣convey hs三件套中間的羽絨層。
按正常情況說,這件衣服是要配合外層一起穿的,事發之前偷懶,并沒有穿最外面的沖鋒衣層,不過好在這個羽絨中間層的保暖性本來就很出色,保障了我這些天即使寧波降溫也沒被凍著。
中間層:優衣庫高領線衫
優衣庫的衣服特點從來都是價廉物美穿著舒服,這件高領線衫也是一樣。
內衣:京造T
沒什么好說的,經受起了考驗,雖然回去可能這件內T就要被扔掉了(每天同一件被磨花了)。
褲子:網易嚴選全棉牛仔褲
柔軟,舒服,穿上活動自如,也有一定的厚度,關鍵是價格也不貴,性價比很高,牛仔褲平日是最不需要頻繁洗的衣物,所以這條褲子穿得很對也很舒服。
內褲:大樸
這恐怕就是最重要的衣物了,身為寧波分剁剁主,沒少被群友們調侃:群主的內褲是不是已經包漿了?
而實際情況則是,即使只有一條,也是可以抽空脫掉洗一下,因為不厚,晾干還是很快的,再不然可以對著空調出風口吹一下,等干了再穿上就是了,不過這么些天穿下來,這條褲子回去也該廢了,輕薄柔軟舒適的負面影響自然就是不耐用,容易松垮(可能是被頻繁的洗垮的)。
其實在被隔離后的第二天早上開車出單位去附近的村子里,遍尋好久終于找到一家超市,但是只買了兩雙襪子,對逛習慣了本站好價頻道的我們來說,50多塊一條的“健將”內褲實在是感覺肉痛。
不管是價格到底合理與否,只能說健將在線下各種大小超市的鋪貨量還是很可觀的。
最后買的襪子牌子之前也沒聽過,反正也屬于沒得挑的那種,厚度和舒適性都一般,若是平時肯定更多的會考慮被隔離時正穿著的迪卡儂:
由于真的沒有買備用的內褲,所以,沒錯,在洗內褲的時候腦海里肯定也沒少回放這樣的鏡頭:
嗯,那能怎么辦?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總歸要保持的,所以只能苦中作樂,自嘲:
鞋子:沙樂華越野跑鞋
雖然是一雙越野跑鞋,但是我平時還是經常用來通勤穿,這次也幸虧穿了這雙,活動自如,不管是走路還是稍微小跑一下都OK,防水透氣的屬性用來對付日常那更是綽綽有余了,穿了這么久也沒怎么臭,算是很難得。
所以,在這段隔離的時間里,我全身的裝束從頭到尾就是這么個樣子:
所以這就是我穿了19天沒變過的裝束全貌
5 住:
帳篷,睡墊,被子。
托了日常一有東西就喜歡帶去單位的習慣的福,導致這一回我的入寢條件好過同伴們不少,要知道沒有專門的休息室也沒有專用床鋪的他們就是這么睡覺的:
而沖進封鎖線進來指導工作,導致也同樣被關著回不去的領導也沒好到哪里去:
所以相比而言,我就顯得“有備無患”,首先,迪卡儂快開帳篷3秒搞定架構,只要展開鋪平就能使用,為了防止水泥地的潮氣侵襲,底部鋪設厚木板,鋪上防潮墊,再鋪一層床墊(學生宿舍用的那種),然后鋪上牛奶絨的被單,再配合被子,可說舒服的多。
折疊起來還沒展開時候的樣子
展開后,內部有條花被子就不展示了,也是沒辦法的選擇
要知道這樣的睡覺環境那可不是保持了一兩天,而是整整大半個月,所以我還是很慶幸日常準備得比較充分,每一件東西都為更好得保障隔離期的睡眠起到了明顯作用。
6 行:
這個行,由于區域封閉管理的限制,自然是”行“不到哪里去的,所以其實也就是行動,行為,以及心理活動的調節為主。
日常行為:
記日記(朋友圈):當封閉隔離到差不多第十天的時候,新聞發布會上記者提問專家,怎么有效緩解被隔離人群的心理焦慮。當時的回答是可以適當記日記,我倒是從被關起來的第一天就開始這么做了:
而且發在朋友圈的話,能獲得和朋友們的交流,得到他們的鼓勵(在隔離期間心情不好的時候,這一點尤其重要)。
而其實第十天的日記剛好也是比較有意思的
運動:隔離期需要適當的體育活動保持身心健康,但是因為洗澡很不方便,所以平日連走路都在避免太快而出汗,又何來暢快的運動呢?所以那些活動器具也就是偶爾稍微玩一下。隔離期間打了兩次發球機,玩了幾次射箭,其他基本就沒怎么動,不過也算多少緩釋了一些無聊情緒。
有關劃船機,發球機,射箭等器材的詳情以前文章里都有,這里就不贅述了:
由于出不去,所以也只能在單位的倉庫里頭拉拉弓,你沒看錯,底下還有羽毛球,倉庫夠大,我們自己用膠帶紙畫出了一個羽毛球場地,可惜就是沒有人能一起打。
情緒自我調節:
被隔離期間培養了很多原來沒有的習慣,比如每天下午雷打不動的蹲守新聞發布會,然后自己做了動態數據變化表:
天天盼著望著哪天可以新增為0,脖子都快吊長了,后來疫情總算有點穩定下來之后,12月19日下午三點鎮海宣布解除臨時封閉管理,12天時間后,大部分的人們得到了“解放”,朋友圈被慶祝的消息刷屏,但是我們單位的地理位置因為是處于蛟川街道,這回解禁并不包括我們在內,所以19號那天是心情最糟糕的,就感覺剩下來還被繼續關著,還不知道啥時候是個頭的我們有點慘,那種對比別人“熬到頭”了的落差還是挺大的。
因為別人都已經提前釋放了,而自己還被關著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是個盡頭,所以那幾天的情緒可以說是最不好的。
如果碰到天氣放晴,那感覺稍微還好一些,可以去隔離區域附近的荒地上走走,曬曬太陽,如果碰到陰雨天氣,心情就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心情不好的時候,手機拍的也大都是冬季的蕭索景象。
不過好在又等了幾天之后,12月25日下午,終于迎來了解封的消息,得知下午四點終于重獲自由的時候,心情難以形容,連出去聞到的空氣都感覺特別清新。當時拍了一張隔離了近20天后,缺乏剃須刀導致的難得一見的帶胡渣照片:
后來發現,原來長出來的白胡子也不少,果然還是奔五族群難以抵擋的自然規律:年紀大了,歲月不饒人啊。
本文的最后,總結一下這一趟難忘的經歷:人生時常會出現打亂你生活節奏的意外,當你感覺無助,無奈,無力的時候,人的適應能力就會被激發出來,創造各種條件來平穩過渡。堅持了這近20天,回家之后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洗澡,然后躺在自家床上躺平,生活是什么?生活本質其實就是能吃到自己想吃的,能睡在自己想睡的地方,能呼吸自由的空氣,能陪伴想陪伴的家人。
最后,祝愿我們所有人都能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快樂,并找到屬于自己的小幸福。
(后記:新年第一天也就是2022年1月1日,剛回到北侖家里的葡萄又經歷了第二波疫情隔離,不過這次是居家隔離,所以情況比上述隔離在單位要好得多了,今年的疫情此起彼伏,不知道會不會持續影響到過年,總之希望每個人都努力生活,健康平安~)
小編注:本文作者@葡萄說話 是什么值得買生活家,他的個人自媒體信息為:新浪微博:@葡萄說話 扶持推廣個人品牌是生活家新增福利,更多詳細內容請了解生活家頁面(https://zhiyou.smzdm.com/author/)。歡迎大家踴躍申請生活家,生活家中表現優異的用戶還將有機會成為『首席生活家』,歡迎有著特別生活經驗的值友們踴躍加入生活家大家庭!
感謝觀看,期待在評論區跟你聊天,感謝關注,點贊和收藏,我是葡萄,我們下次再見~~
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相關,歡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諧討論~
丁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