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繁殖后就變性,血液還含有毒,卻是極品河鮮,如今養殖的35元1斤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不光是山上的好些水果成熟了,在水田、魚塘里面也有好些作物成熟了。比如在南方地區,晚稻就要收割了。而荷塘里面的蓮藕、荸薺、菱角等作物也要開始采挖了。而在水稻田
繁殖后就變性,血液還含有毒,卻是極品河鮮,如今養殖的35元1斤
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不光是山上的好些水果成熟了,在水田、魚塘里面也有好些作物成熟了。
比如在南方地區,晚稻就要收割了。而荷塘里面的蓮藕、荸薺、菱角等作物也要開始采挖了。
而在水稻田里采挖的時候,就容易遇到一種奇特的魚。它一旦繁殖以后就會變形,而且血液還是有大毒的,可卻是極品河鮮,營養價值不輸人參。
在20多年前,一晚上能抓幾十斤,但是現在野生的極其罕見了,養殖的也要賣到35元一斤,你們認識它嗎?
鱔魚的冷知識
你們怕蛇嗎?因為鱔魚長得和蛇有七八分相似,所以不少人也害怕鱔魚,尤其是一些比較大的鱔魚,更是讓人有點懼怕。
鱔魚也叫黃鱔,只因它們的體色一般都是黃色的。這種魚很喜歡在水田、水溝、魚塘和河溝等有水的一些淤泥里面活動。
而且這種魚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平時我們所見到的一些個頭大的鱔魚,一般都是雄性的,而偏小一些的往往是雌性的。很難見到個頭小的雄性的,或者是個頭大的雌性的黃鱔。
其實這個是因為黃鱔是一種會“變性”的魚類,它們剛一出生的時候都是雌性的,小鱔魚的卵巢就在不斷地發育和成長中。同時它們還具有精巢,只是前期都是被壓制沒有發育的。
也就是說,剛出生的鱔魚,它們實際上是雌雄同體的動物。
等到長到一定體型和年齡之后,鱔魚具備繁殖的能力了,一旦它們繁殖以后,之前發育的卵巢就會逐漸萎縮了,相反被壓制的精巢卻要開始發育了。
然后黃鱔就由之前的雌雄同體,徹底變成了一種雄性的動物,這種情況一般是不可逆轉的,這也是鱔魚進化出來的一種獨特的方式,就是為了更好的繁殖后代。
極品河鮮的血液卻有毒
鱔魚自古以來,就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淡水魚。它在民間的評價還很高,并且還有著“小暑黃鱔賽人參”的說法,意思是說小暑節氣前后的黃鱔,美味和營養價值是可以和人參相提并論的。
鱔魚在農田里很常見,并且是一年四季都有產。在過去一到農閑的時候,特別是夏季的晚上,農村不少人就去水稻田里抓黃鱔。
這種動物雖然很敏捷,但是它們卻有“恐光癥”,當用手電筒的燈光照射,就像是施了定身法一樣,一動也不動。
而只要快速用鐵鉗把它們夾住就可以了。過去農民就是這樣抓捕鱔魚的,并且當時野生的鱔魚還很多,一晚上抓一大桶很輕松,有些甚至能抓上三五十斤。
不僅用它來改善家里人的生活,而且還是招待親朋好友的一道佳肴。這是因為鱔魚不光是很美味,同時營養價值也很高。
在古代的很多醫學書籍都有記載,其中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記載了黃 鱔有補血、補氣、消炎、消毒、除風濕等方面的作用。
另外在《本草拾遺》、《本草求原》、《蜀本草》等書籍都有記載,均指出了鱔魚有能補氣血,強筋骨,除風濕等方面的價值。
從古人的這些著作中不難看出,在古代的時候鱔魚不光是有食用價值,而且還有極高的藥用價值。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鱔魚的血液卻是有毒的,并且還是有大毒的。如果誤食了會對人的口腔、消化道黏膜產生刺激作用,嚴重的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使人四肢麻木、呼吸和循環功能衰竭而死亡。
尤其是年數越久的大黃鱔的血液,更是不宜食用的。不過幸好鱔魚血液中的毒素具有不耐高溫的特點,當它被加熱到沸騰以后,就會被破壞掉。所以如果食用鱔魚的血液,一般都要徹底煮熟了才行。
也是基于此考慮,有些飯店,在處理大的鱔魚時,都會直接把它的血液沖洗干凈了,這也是為了安全起見。
結束語
曾經,鱔魚是稻田、魚塘里面十分常見的一種魚類。當農民用耕牛耕田的時候,小孩子就跟著在后面用鐵鉗撿鱔魚。
可是這些年,好些地方已經難以見到野生的鱔魚了。但是它的市場需求量卻很大,不少人喜歡吃,畢竟它有水中人參之稱,并且還很美味、營養。所以有人開始養殖鱔魚了。
而養殖的鱔魚價格也不便宜,相比于四大家魚可要貴多了,普遍都要賣到35元以上一斤。有些不良商販看準了一些消費者的心里,特意把一些養殖的鱔魚冒充野生的來買,售價更是要翻一倍。
其實現在市面上野生的鱔魚已經很少了,就算是六七十元一斤也未必買得到。因為野生的很少了,基本沒有人去抓了,就算偶爾抓到一些,也都是舍不得賣,而是家里人吃了。
估計在不久的將來,70后、80后童年的美好回憶——抓黃鱔、泥鰍,這些也只能是成為回憶了。
各位朋友們,你們當地的鱔魚好多嗎?一般都是什么價格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金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