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這是《香港一日》的第1030期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于7月2日正式向公眾開放6月7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簡稱“香港故宮”)宣布將于2022年7月2日正式向公眾開放。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圖片來源:香港文匯網香港故宮的開幕展由香港故宮與故宮博物院
這是《香港一日》的第1030期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于7月2日正式向公眾開放
6月7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簡稱“香港故宮”)宣布將于2022年7月2日正式向公眾開放。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網
香港故宮的開幕展由香港故宮與故宮博物院共同策展,將以輪換方式展示914件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珍貴文物。這批珍貴文物種類豐富、名作云集,是故宮博物院自1925年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藏品出境外借,其中166件屬“國寶”級別,借展藏品涵蓋繪畫、書法、青銅器、陶瓷、金銀器、琺瑯、玉器、漆器、玻璃、璽印、織繡、首飾、雕塑、圖書典籍、古代建筑等,絕大部分文物是首次在香港公開亮相。
香港媒體也早早放出了香港故宮的游覽攻略,其中包括九大展覽主題,展覽一:紫禁萬象──建筑、典藏與文化傳承;展覽二:紫禁一日──清代宮廷生活;展覽三:凝土為器——故宮珍藏陶瓷;展覽四:龍顏鳳姿──清代帝后肖像;展覽五:器惟求新——古代工藝對話當代設計;展覽六:同賞共樂——穿越香港收藏史;展覽七:古今無界——故宮文化再詮釋;展覽八:國之瑰寶——故宮藏晉唐宋元書畫;展覽九:馳騁天下──馬文化藝術。
其中,開幕展之一的“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匯聚了35件遠至唐宋時期的書畫經典名作,展期只有3個月,包括《洛神賦圖》(北宋摹本),清朝乾隆時期的乾隆款桐蔭仕女圖山子,以及元朝的朱碧山款銀槎等。
另外,除了由香港博物館和其他文化機構借出一百多件展品,香港故宮的特別展覽亦會展出由巴黎盧浮宮借出的十三件珍貴藏品,它們與故宮珍寶交相輝映,充分展現中外文化交流與互鑒。
為慶祝香港故宮開幕,從開幕起計12個月內,公眾逢星期三可通過網上預約免費入場參觀(特別展覽和活動除外)。同時,香港故宮亦將預留約15萬張標準門票(或開幕首年門票總數的10%),由多家企業和機構贊助派送給弱勢社群。
開幕展前四周的門票將于6月14日(下周二)起公開發售,成人標準票價為50元港幣,可參觀展廳1至7;特別展覽門票港幣120元,可參觀所有展廳,即展廳1至9;全日制學生及長者等半價,預計每天接待7000人次。
公眾可于香港故宮網站、西九文化區網站,或通過“西九文化區”手機應用程序購票入場,也可于網上平臺購票。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主席陳智思表示,在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香港故宮如期于2022年7月開幕,作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送給香港人的大禮,讓我們倍感自豪。香港故宮從香港角度出發結合環球視野,展出故宮博物院和其他世界重要文化機構的珍藏,實踐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發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使命。
香港社交距離措施維持現狀至6月30日
香港第五波疫情有反彈跡象,衛生署及醫管局今日(7日)下午舉行疫情記者會。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公布,截至今日零時,香港新增489宗確診個案,當中231宗為核酸檢測確診,258宗為快測陽性并經核酸檢測覆核后確認為陽性。新增個案中,包括53宗輸入個案。香港第五波疫情累計1203303宗個案。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7日)在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表示因應最近疫情最新發展,香港現時的社交距離措施維持現狀至6月30日。
林鄭月娥表示,昨日確診個案突破500宗,疫情情況值得關注,但目前難說第五波疫情是否呈上升趨勢或已經出現第六波疫情。當局現時每日抽樣調查、檢測病毒量、病毒實時繁殖率、學校呈報個案等指標均有上升。而因應奧密克戎病征輕微,住院人數比上星期有所下跌。
至于是否有必要再收緊防疫限制,林鄭指考慮這些事情時要平衡公共衛生、經濟、市民可接受程度,相信今日絕大部份市民都同意要踏上復常之路,現時只是“行慢少少(走慢一點)”,而她個人特別不想看見兒童不能上課。
她指,由今日到6月30日,入境限制、社交距離措施將維持現狀,看不到要收緊、但亦不會放寬,目前是14日一個周期,下一次到期是6月15日,即會延長到6月29日。至于之后如何,要和候任辦商討,待新政府上任后決定如何處理。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今日(7日)在電臺節目表示,目前有30萬60歲以上的長者未接種疫苗,他擔心有確診個案通過家庭傳染給長者,進而發展為新一波疫情的重災區。
何栢良指,近期確診個案上升,主要為學生及60歲以下的工作人士,而現時這些組別的疫苗接種率已達80%,重癥風險不高。他建議政府應該重點推廣為60歲以上人士打針。
香港PMI創11年新高 營商情緒樂觀
隨著特區政府逐步放寬限聚令,加上4月份派發首輪電子消費券,香港經濟復蘇勢頭加快。繼4月份零售銷售額以及外貿出口反彈后,最新5月份標普香港采購經理指數 (PMI) ,由4月的51.7升至54.9,為2011年3月以來即逾11年新高,也是連續兩個月上升。有經濟師指出,內地大力穩經濟,多個城市的疫情受控,只要香港不再有新一輪疫情,相信未來數月PMI指數都會維持在50以上,營商環境將全面向好。
報告指出,企業新接的訂單逐漸回流,因此積極復產,并重新吸納人手,擴充采購活動。此外,供應商交貨的拖延程度已較上月減慢,價格壓力亦見回落,而積壓工作則持續增多。
數據見好,商家反應亦樂觀。九倉置業執行董事凌緣庭昨透露,旗下商場5月人流按年增加5%,人流及停車場使用率均回復至第五波之前的水平。旗下商場過去兩年都依靠本地消費,表明市民有一定程度消費力,公司也隨時會就解除旅客出入境限制做好充足準備。
WeChat Pay HK公布端午消費數據指,不少用戶把握端午節假期享用消費券,占當天總交易額近五成。由4月7日政府派發第一階段消費券至6月5日,總交易金額較去年消費券派發后同期(2021年8月1日至9月30日)增長60%。其中,增幅最明顯的為零售類別,尤其是超市便利店、服飾及電子產品,交易筆數增長約160%。
另一邊,樓市活躍度也明顯提升,近月的新盤銷情暢旺。差估署4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最新報384點,按月升0.5%,為年內首次正增長。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80.97點,指數較4月初已累升0.9%。
青年奮發重生 感激父母不離棄
一些香港青年2019年時被反中亂港分子“洗腦”、受煽動到處破壞,因此受到法律的嚴正制裁。
據香港“點新聞”采訪報道,一名因涉黑暴案件而被捕的青年安仔(化名)表示,從被捕到判入更生中心的兩年是難熬的,以往所謂的“手足”對他不聞不問,讓他認清煽暴者丑陋的真面目;而過往關系惡劣的家人從不言棄,定期長途跋涉去探監;識字不多的父母學寫信給獄中的安仔以鼓勵,點滴父母心感化浪子回頭,重新認識自己、家人、社會以及祖國。安仔刑滿后已重返校園,發奮朝著土木工程師的道路發展,以報答父母及彌補曾對香港社會造成的傷害。
報道稱,回首那段糊涂往事,17歲的安仔流露出極大懊悔。他表示,當時被網上討論區的假新聞“洗腦”,誤信所謂“和平示威不能改變社會”及所謂“違法達義”的歪理,并在朋輩影響下以激進方式表達不滿,卻未曾考慮給自己及社會帶來的后果。
不單他從網上得到的信息是錯的,連過去稱兄道弟的所謂“手足”也是假仁假義,真相是“叫人沖,自己松”,出事后也沒有向安仔伸出援手。反之,是過往關系欠佳、經常因意見不合鬧翻的家人。安仔坦言由被捕到被檢控,承受極大壓力,父母在其人生低谷用盡各種方法鼓勵,“父母不太識字,但他們盡力學寫信給我,鼓勵我;當我入了更生中心后,他們夏天不顧炎熱天氣來探我。”
除了父母,懲教人員也一點一滴教授人生大道理,使他學懂換位思考,嘗試從父母及成年人的角度看問題和事物。安仔在懲教人員的勸說鼓勵下,執起紙筆回信給父母,兩代關系因此“破冰”。早前完成刑期的安仔現已重返原校重讀中四,希望日后能成為一名土木工程師,除報答父母外亦對社會有所貢獻。
李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