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顆假牙成本百元,但是種植一顆牙動輒數千元乃至上萬元,這里面有什么門道嗎?準備沖刺A股IPO的家鴻口腔的招股書透露了其中的秘密。全瓷類毛利率在六成左右家鴻口腔的招股書顯示,公司產品可分為固定義齒、活動義齒及正畸產品三大類,還經銷種植牙產品。
一顆假牙成本百元,但是種植一顆牙動輒數千元乃至上萬元,這里面有什么門道嗎?準備沖刺A股IPO的家鴻口腔的招股書透露了其中的秘密。
全瓷類毛利率在六成左右
家鴻口腔的招股書顯示,公司產品可分為固定義齒、活動義齒及正畸產品三大類,還經銷種植牙產品。其中,固定義齒業務為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營收占比超六成,而固定全瓷類收入占比超五成。
從毛利率來看,口腔行業確實堪稱暴利行業。2018-2020年,這家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9.74%、47.58%和43.21%。2020年受疫情影響,公司毛利率依然維持在40%這樣的高位。此外,固定全瓷類的毛利率甚至分別達到了64.06%、62.82%和59.15%。
招股書還披露,2018-2020年,家鴻口腔的固定全瓷義齒銷售均價分別為314.70元/顆、312.85元/顆和309.27元/顆 ,然而其單位成本分別為113.12元/顆、116.33元/顆和126.35元/顆。
不少網友困惑,既然其成本不過100多元,為何種植牙動輒成千上萬的費用呢?就這個問題,有媒體進行了調查。
種植牙一顆需兩三萬元
在采訪中,一位高檔口腔民營醫院的人士稱,一顆全瓷類牙齒,進口和國產的價格差異相當大,而種植牙的費用之所以高,牙科醫生拿走了一些,醫療設備也分攤了一些。以她所在的這家民營醫院為例,一顆進口全瓷牙起步價為6500元;種植一顆牙的價格,大約2.6萬元起步。
一家媒體運營總監對記者講述了其種植牙的經歷,她比較過兩家民營口腔醫院,前者種植一顆牙2萬元,她還在這家醫院做過牙的治療,后者種植一顆是3萬元,現在是術后觀察階段。“總體感覺,做手術這家醫院的大夫細致、更專業。整個手術一個小時就結束了,大夫一直安慰我,不要緊張。大夫能從病人角度考慮問題,感覺挺舒服的。”她還表示,“我做的是全瓷的,哪個國家的全瓷牙比較好,我說不上來。”
耗材費用占比不超25%
據國海證券一份研究報告表示,義齒(假牙)包括活動義齒、固定義齒,種植牙冠屬于固定義齒。按材質固定義齒可分全瓷牙和烤瓷牙。全瓷牙分為玻璃陶瓷材質和氧化鋯材質, 烤瓷牙分為貴金屬烤瓷牙和其他合金烤瓷牙。玻璃陶瓷強度低,適用于前牙和短固定橋,氧化鋯堅硬,適用于后牙區和較長的固定橋。
全瓷牙冠美觀、方便、附加值更高。烤瓷牙內冠為金屬透明度較低,硬度高于牙釉質易造成對合牙的磨損,且金屬長時間易有離子游離導致牙齦周圍出現黑線不美觀。從消費端價格看,烤瓷牙價格800元-2000元,玻璃陶瓷牙2000元-3000元,國產全瓷牙(氧化鋯)3000元-5000元,進口全瓷牙8000元左右。
國海證券的報告還顯示,種植牙費用分配側重醫院端。傳統觀點認為,種植牙支付的費用中25%為診療費,75%為耗材費,其中16%為修復材料,59%為種植牙系統(種植體 40%、 基臺7%、人工牙冠12%)。實際上消費者支付的錢更多流入了口腔醫院(用于支付醫師費用,市場推廣費用,購買醫療設備、口腔醫院盈利等),耗材費用實際占比較低。經測算,從消費者支付端看,種植體占比預計在 10.4%,修復材料占比 9.6%,牙冠占比 3.5%。
從消費者支付端來看,耗材費用占比不超25%。這從一個側面解釋了一顆假牙成本百元,但是種植一顆牙動輒數千乃至上萬,這些費用到底流向了哪里。
聲音:將種植牙費用納入醫保
今年兩會上,有全國人大代表提交了《關于規范種植牙材料費用并將其治療和服務費用納入醫保的建議》。該代表提到,種植牙的價格讓她很驚訝,普通工薪階層很難承受,應當加大對種植牙的監管,并且將種植牙費用盡可能地納入醫保報銷范圍。
該代表的建議,源自自己的治牙經歷。根據她的調研,各種種植牙材料質量參差不齊,價格普遍偏高,種一顆牙動輒幾萬元,“如果種全口牙,相當于在縣城買套房”,在沒有納入社保的前提下,對于普通民眾來說,的確是很難負擔起。
該代表的調研結果和建議,估計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事實上,種植牙價格太貴,已經不是新鮮事了。原材料可能只要幾百元的一顆牙,種植到口中卻要花費上萬,這種價格差也讓牙科治療普遍被視為暴利行業。
種植牙進醫保可能性不大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正畸主治醫生黃俊強對媒體表示,將種植牙費用納入醫保的提案可行性并不高,因為種植牙并不是唯一可行的缺牙修復手段,不符合醫保“保基本”的原則,且種植牙費用較高,對于國家醫保資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據了解,缺牙修復的手段主要包括活動義齒、固定橋以及種植牙。
“以加拿大為例,在加拿大,多數缺牙老人仍然會選擇活動修復,只有少部分老人才會采用固定修復。在很多情況下,活動修復或再輔以少數種植修復,已經能滿足患者的需求,并不需要全口種植,這樣的修復效果差距不大,但價錢可能會相差兩三倍。”黃俊強說。
種植牙與天然牙在功能、結構以及美觀效果等方面十分相似,由此也成為越來越多缺牙患者的首選修復方式。但與治療效果相對應的是,種植牙的費用遠高于固定橋和活動義齒。
而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估算,隨著人均收入的增加、對口腔就診觀念的轉換、口腔醫療機構的不斷增長,預計2017-2024年中國種植牙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20%,保守估計中國種植牙潛在市場規模約為1143億元。
國家醫保局副局長施子海2月20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透露,根據統計快報,2020年醫保基金總收入2.4萬億元,支出大概2.1萬億元,當年結余2700億元,歷年的滾存結余超過3萬億元。
由此可見,如果將種植牙納入醫保報銷范圍,每年可能會消耗約40%的醫保結余資金。
此外,雖然種植牙沒有被納入醫保報銷范圍,但是充填、拔牙和治療牙周病、牙齦炎等牙科疾病均可以進行醫保報銷。
有行業人士認為,要解決牙科治療費用高的問題,首先要樹立起“預防大于治療”的理念,關注牙齒健康,做好預防措施,遇到口腔問題及時就醫,盡量避免拖到需要種牙的時候再就醫。
幾百元的種植牙可靠嗎?
在我國,口腔醫療服務機構大致可分為四類,分別是綜合醫院口腔專科、以口腔專科醫院、連鎖口腔診所以及個體口腔診所。
根據時代財經觀察,與占市場主導地位的綜合醫院口腔科相比,口腔診所為吸引客源,更傾向于推出3000元-4000元,甚至數百元的團購優惠活動,選用更為便宜的韓國種植體。
圖片來源:美團截圖
但這代表選擇口腔診所是更省錢的辦法嗎?
黃俊強指出,私立診所的價格是自由決定的,而醫院的定價較為一致且穩定,不能只通過表面的標價來判斷哪種就診方式更省錢。
“比如說有些診所開展買一送一的活動,但實際上患者只需要種一顆,另外一顆并不是非種不可,但種植兩顆的價錢算下來已經比醫院更貴了。”黃俊強說。
由于牙齒咬合不齊導致牙齒松動,姚薇(化名)一直以來飽受牙周病的折磨,在大部分天然牙沒有掉落的情況下,某口腔診所為她作出的診療方案是,建議做全口種植。
疑慮之下,姚薇選擇到綜合醫院進行重新檢查。在董瀅的重新評估下,姚薇最終只進行了上頜全口種植,下頜則通過正畸治療,并結合牙周治療。在選用了歐美的主流的種植體系統及全瓷修復的情況下,姚薇最終花費了約15萬元緩解了全口牙周病的痛苦,重建了新的口腔咬合及美觀功能——這個價格已經遠低于她的預期。
術前術后牙齒模型對比。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診所比醫院更便利一些,但目前口腔診所良莠不齊,而且診所的淘汰率、醫生的流動性都是應該考慮的問題,是否能為患者提供長期穩定、質量有保證的醫療服務,相比之下,醫院經營會更加穩定。”董瀅說。
中航證券指出,醫院板塊(含綜合醫院口腔科及口腔專科醫院)在我國在口腔醫療行業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市場規模逐年擴大,2017年醫院板塊規模為704.69億元,同比增長19.20%,2018年規模為839.53億元,同比增長19.13%。而診所板塊市場規模波動較為明顯,2017年規模為175.31億元,同比減少8.61%,2018年規模為120.47億元,同比減少31.28%。
全瓷牙價格表
國產全瓷牙套價格(單位:元)
國產全瓷牙冠:1200~4000+
瓷倍健全瓷牙:1600+
愛爾創全瓷牙:1600+
國產美佳全瓷牙:3000+
進口全瓷牙套價格(單位:元)
德國杜塞拉姆全瓷牙:1800+
德國迪瑞全瓷牙:2000+
日本則武全瓷牙:3000+
韓國登騰全瓷牙:3500+
德國威蘭德全瓷牙:3200+
德國水晶全瓷牙:3000+
德國西諾德全瓷牙:3500+
德國澤康全瓷牙:4800+
3MLava拉瓦全瓷牙:5000+
半島新聞綜合整理 素材來源:北京青年報、澎湃新聞、證券之星、光明網等
張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