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獨具人氣的語文雜志點擊標題下方“新讀寫”關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三疊字四疊字就是一類造型獨特的古老漢字一字三疊四疊,重沓成壘橫豎撇捺之間藏著一部華夏大地的風物志來源:@人民日報看暈了吧~~中國文化里有五行,金、木、水、火、土這五個字,居然
獨具人氣的語文雜志
點擊標題下方“新讀寫”關注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那些三疊字四疊字
就是一類造型獨特的古老漢字
一字三疊四疊,重沓成壘
橫豎撇捺之間
藏著一部華夏大地的風物志
來源:@人民日報
看暈了吧~~
中國文化里有五行,金、木、水、火、土這五個字,居然個個可以摞成品字結構。
miǎo
淼
??
淼,又作“渺”
形容水勢浩大的樣子
“煙波浩淼魚鳥情,東去三千三百里”
“大江分九派,淼漫成水鄉”
壯闊的水景是自古歌詠的對象
三金是鑫,指財富興盛。因為意義好,多用于人名。
三木是森,樹木多,豐茂。有同學名字叫林森,一名五木,很妙。
三水是淼,水多,渺之異體。有學生姓于,叫于思淼,諧音魚思淼,是不錯的名字。
三火是焱(yàn),火花,火焰。其實,還有四個火摞一起而成的燚(yì),火燃燒的樣子,多用于人名。“燚”應該是最火的漢字。
三土是垚(yáo),高,這個字不常見,偶爾見到的是用于人名。
yáo
biāo
垚
猋
??
垚,意為山小而高
猋,本意為狗奔跑的樣子
亦作“飆”,表示疾風、暴風
你知道嗎
有一些“垚”就始于“猋”
有個成語叫六畜興旺,牛、馬、羊、豕(豬)、犬(狗)、雞,六種家畜中有四種可以摞成品字結構。
三牛,是犇,奔的異體字。一頭牛力氣就夠大了,三牛當然更有力。
三馬是骉(biāo),眾馬奔騰的樣子。
三羊是羴(shān),“膻”的異體字,有人吃不慣羊肉嫌其膻。
三犬是猋(biāo),本意是狗奔跑的樣子,通“飆”,暴風,旋風。猋升(飆升)的意思是急速上升。
shān
羴
??
羴,古同“膻”,羊臭也
羊肉的膻味大家一定不陌生
這股氣味其實來自于
羊肉脂肪中的一類揮發性脂肪酸
他們保持著足夠的濃度和特殊的比例
形成了特有的羊膳氣息
漢字世界,不是三人成虎,而是三人成“眾”;三個魚,不是指魚貫而入,而是指滋味之鮮,鱻(xiān),鮮的異體字。
三手摞起,不是團結一心,而是扒手,掱(pá)乃扒的異體字。如今稱小偷為三只手,以“掱”觀之,太形象了。
三貝非金錢萬貫,赑屃(bì xì),傳說中的龍之九子之一,善負重,石碑下像烏龜的動物即是。
三白是皛(xiǎo),在人名中常用。
三毛是毳(cuì),會意,從三毛,本義是鳥獸的細毛。
xiān
鱻
??
鱻,古同“鮮”,生魚也
形容食物新鮮味美
鮮魚之“鮮”
素來是中國人追求的獨特滋味
“新篘白酒浮杯釅,旋買青魚出網鮮”
所謂“鮮味”其實是
魚肉中谷氨酸鹽和部分核苷酸的味道
兩者協同,會迸發出強烈的鮮味
給喉腔帶來一種毛茸茸的刺激感
它基于專門的味覺感受器
因此被廣泛接受為第五種基本味覺
yàn
xiǎo
焱
皛
??
焱,指代光華、火焰
皛,形容潔凈、明亮
“日暾暾其西舍兮,陽焱焱而復顧”
云開日出之景
猶如焱焰噴薄
云蒸霞蔚,燦爛朝暉
日光下的云彩更顯通透光潔
“暮春三月巫峽長,皛皛行云浮日光”
這春日晴空著實太美
關于皛字、毳字還有一段有趣的小故事。
蘇軾曾對劉貢父說:“我和弟弟每天吃三白飯,吃得很香甜,不相信人間會有更好吃的美味。”
貢父問:“什么叫三白飯?”蘇軾答道:“一撮白鹽,一碟白蘿卜,一碗白米飯,這就是‘三白’。”劉貢父聽了大笑。
過了很久,劉貢父寫請帖給蘇軾,請他到家里吃“皛飯”。蘇軾已忘記自己對劉貢父說的話,就對別人說:“劉貢父讀書多,他這‘皛飯’定是有來由的。”
等他到了劉貢父家吃飯時,發現桌上只有鹽、蘿卜、米飯,這才恍然大悟,知道這是貢父用“三白飯”開的玩笑,便大吃起來。吃完飯蘇軾告辭出來,臨上馬時對劉貢父說:“明天到我家,我準備毳飯款待你。”
劉貢父害怕被蘇軾戲弄,但又想知道“毳飯”到底是什么,第二天便如約前往。兩人談了很久,早過了吃飯時間,劉貢父肚子餓得咕咕叫,便問蘇軾為何還不吃飯。
蘇軾說:“再等一會兒。”反復這樣好幾次,蘇軾的回答老是這句話。最后,劉貢父說:“餓得受不了啦!”
蘇軾才慢吞吞地說:“鹽也毛(冇,音mǎo,‘沒有’的意思),蘿卜也毛,飯也毛,豈不是‘毳’飯?”劉貢父捧腹大笑,說:“本來我就知道你一定會報昨天的一箭之仇,但萬萬沒想到這一點!”
cuì
mò
毳
瞐
??
毳,鳥獸細毛也
瞐,美目也
毛茸茸和大眼睛
是集萬千寵愛的動物萌態
家長為孩子取名,品字結構的字很受歡迎,原因是,這些會意字大都有很好的寓意,而且品字結構極富個性。
biāo
hōng
骉
轟
??
骉,眾馬奔騰的樣子。
轟,同“轟”,群車行駛之聲
“駟驫驫,馬之群也;輦轟轟,車之眾也”
在中國古代
車是引重致遠的交通工具
也是衡量國家戰力的軍事裝備
“黃帝造車”的傳說不絕于史書
“昔在黃帝作舟車,以濟不通,旁行天下”
遠古時期,原始的車可能由人推挽
后來改用畜力牽引
馬車憑借快速、靈活的特點
成為畜力車的主流
中國最早的馬車可以追溯到商代
商人的先公相土
被認為是馬駕車技術的首創者
而駕駛馬車的才能喚作“御”
是周禮中“養國子以道”的六藝之一
zá
雥
??
雥,群鳥也
蒼鳥群飛之景令人神醉
鳥兒以集聚之勢
振翅擊翼,倏忽騰起
常常排成伸展的V字形掠過天際
在這種隊形下
位于側后方的鳥兒
能夠最大限度利用上升氣流
節約體能消耗
這對一些長途遷徙的大型候鳥尤為重要
bì
赑
??
赑,即赑屃
又名霸下、龜趺
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
龍生九子之一
樣子似龜,喜歡負重
常用作石碑、石柱之底臺及墻頭裝飾
傳說上古時代赑屃常背著山岳
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
后被大禹教化收服
劈山浚水,立下治水之功
洪水治服后,大禹擔心赑屃本性難移
令其馱負一塊頂天立地的功德碑
赑屃載碑的傳統由是而來
dá
龘
??
龘,群龍騰飛的樣子
龍是中國人再熟悉不過的神話動物
能興云雨利萬物,為鱗蟲之長
龍行龘龘之奇況
可以在古代帝王的龍袍上窺見
龍袍,又稱袞服、黃袍
是繡著龍形圖案的帝王朝服
以清龍袍為例
袍上九條龍紋行于五色云間
其中一條繡于里襟
《易經·乾卦》中講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九五,為乾卦諸爻當中至吉的爻
喻事物處于最鼎盛時期
故“九龍”成為皇家服制的主體元素
bēn
犇
??
犇,“奔”字古體,指牛驚走之狀
“十年困犇走,櫛沐飽風雨”
老牛在田壟上的奔走
撐起了“鐵犁牛耕”的古代農業
“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
牛為物之始
“牛為大物;天地之數,起于牽牛,故從牛”
“犧”指純色之牛
“牲”為整牛
以“犧牲”為代表的牲畜
在古時被當作供神的祭品
牛不僅是農業生產的的保障
也是先民宴饗祭祀中的文化符號
lěi
磊
??
磊,眾石也
磊磊,眾石堆壘之貌
“采三秀兮於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
眾石委積,錯落分明
有著一種樸實直白的天生美感
“磊落星月高,蒼茫云霧浮”
日月星辰之磊落
乃明光錚亮,輪廓分明
“慷慨磊落,卓礫盤紆,壯士之節也”
人之磊落
乃襟懷坦蕩,志節分明
chù
矗
??
矗,高聳直立的樣子
司馬相如游歷西漢上林苑時
曾感慨此地高峻的山勢
“崇山矗矗,巃嵸崔巍”
苑內堪稱“矗立”的景觀
除崇山之外,還有阿房宮
先秦所造的阿房宮
坐落在苑址之上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然而
宮樓高矗、極盡紛奢的景況背后
是暴秦對百姓的剝削
阿房宮也成為了秦滅亡的象征
令后人嘆惋
sēn
森
這些復雜的漢字,有很多已經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只有從故紙堆或字典里,才能找出它們了。文化就是這樣,有傳承,也有更新和淘汰。
或矗矗崇山,或皛皛行云;或狂風猋騰,或煙波浩淼,小小方塊字中蘊藏著的大大風景,你看到了嗎?
資料來源:
1、《三疊字,漢字里的華夏風物志》,中國國家地理(ID:dili360)
2、《品字結構歡樂多》,選自程玉合著《這些年我們用錯的漢字》
陳同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