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導語:一瓶五糧春的錢能買一箱五糧醇?口感真的差別如此大?品鑒見真知五糧液,大家都知道是我國的知名白酒。早些時候因為建廠的時間沒趕上,導致正好錯過了第一次全國白酒評選會,不過建廠之后,從第二屆全國白酒評選會開始到最近一次從來都沒落下,而且都榜
導語:一瓶五糧春的錢能買一箱五糧醇?口感真的差別如此大?品鑒見真知
五糧液,大家都知道是我國的知名白酒。
早些時候因為建廠的時間沒趕上,導致正好錯過了第一次全國白酒評選會,不過建廠之后,從第二屆全國白酒評選會開始到最近一次從來都沒落下,而且都榜上有名。
發展至今,已經是“酒界老二、濃香老大”,僅次于貴州茅臺酒。
但是,當大家著重關注五糧液時,會發現市場上還有兩款跟它名字很相像的酒:五糧春和五糧醇。它們三者的酒名就差“一個字”,經常將酒友們搞得云里霧里。
很多時候,二者經常被誤解為蹭五糧液名氣的仿冒酒。
畢竟作為大眾最為喜愛的白酒之一,五糧液的市場覆蓋面那叫一個“廣”字,價格上從幾十到幾千,乃至上萬不等。
但是五糧液的貼牌酒實在太多,“子子孫孫”上千個,名字上都寫著“五糧液”,包裝、商標等都差不多,一般人難以分解。
然而此類酒都有共同的典型特點,就是:貴,品質不好,花錢買包裝。
不過,讓人有些意外的是:
五糧春和五糧醇實則都是五糧液酒廠的嫡系產品。
因為我們仔細看包裝信息,酒廠都是“股份”,不是“集團”。
只是,原本我以為二者竟然名字如此相似,檔次應該差不多,可直到去逛超市酒水區時才發現,二者的價格竟然相差如此大,
一瓶五糧春的錢都能買一箱五糧醇了。
如果要說普五溢價嚴重,也沒錯,畢竟作為五糧液的王牌,它主要負責高端市場,通過不斷漲價來鞏固五糧液的地位和在市場上的影響力。
但是五糧春和五糧醇都不一樣,二者分別是五糧液的中端酒系列和低端酒系列,而且確實沒見到什么廣告,價格上相差不是一星半點。
總得來說,二者都是五糧液旗下的產品,“一分價錢一分貨”,貴的肯定更好。
但是,五糧春究竟好在哪里?
五糧醇是不是就一定不好?
二者的口感到底如何?
事實上,想必沒有價格表現得這么簡單,品鑒才見真知。
五糧液的“親兒子”--五糧春
若是拿它跟普五相比,那就是大大的不公平;
但是,若拿它跟五糧液的其他系列酒相比,那它就是最優秀的品牌之一,甚至是白酒界整個中端酒市場中最優秀的品牌之一。
真的擁有“三好”:好酒質,好形象,好口碑。
總共有3個度數:35°,45°,50°和52°(五糧春第二代)
剛開始的五糧春只有前面三個酒精度數,直到第二代出現才有52°酒,目前在某平臺上給的價格是428元一瓶。
特意拿一瓶嘗了一下,品鑒一番,覺得是五糧液式五糧濃香的傳統口感,窖香濃郁,入口醇厚綿軟,酒味很均勻。
但有甘冽的微甜感,下咽有暖暖的感覺。
江淮派的川酒--五糧醇
此酒可以算是個性化發展的結果。
起初是福建的一家副食品公司與五糧液酒廠一起合作生產出來的白酒,大家都沒想到在問世的當年,銷售額就突破了一億。
其實它的成功也不是意外,畢竟大家都喝得起,而且在同檔次中又很拔尖。
只是火起來后,五糧液自己立馬收回了品牌,開始自主運營,工藝與五糧春一樣,可以說是“孿生兄弟”,有種“野孩子”終于找到家的感覺。
可能是出身跟江淮(沿海)地域有關,它的口感偏向江淮派的濃香風格,濃而不烈,香而不艷,入口時糧食曲味較重,帶有微弱的苦澀味,而后轉為甜味,蓋過苦澀味,收口很干凈利落,感覺就是淡雅、清爽。
所以有人說,五糧醇更適合年輕人喝,或是剛入門的人喝。
為何二者口感會存在區別?
正如上面所說,二者的工藝相同,但是口感卻依舊不同,可見背后的道理很簡單,其實就是取酒的批次不同。
五糧液為什么這么好?
不就是因為它把最好的那部分酒給取走了,一整個釀酒過程下來,釀出的酒很多,但五糧液只取最好的,約占所有的20%。
但我們不能說余下的酒就不好,畢竟是同工藝、同原料、同釀酒師等相同條件下釀出來的,拿出去絕對勝過80%以上的酒。
只是夠不著五糧液的標準而已,但是酒廠又不想浪費,所以另外拿出來,根據不同批次、不同質量才有了口感不同的五糧春和五糧醇。
“一瓶五糧春的錢能買一箱五糧醇”從側面說明二者的定位不同,所以我們不能說它們中的誰不好,起碼在所屬領域內是屬上等水平的,主要得看我們想要的是哪一個檔次而已。
編輯人:橘子皮
何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