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全文3249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未經許可嚴禁以任何形式轉載南方能源觀察歡迎投稿,投稿郵箱:eomagazine@126.com作者|eo記者潘秋杏實習記者鄭妍哲制圖|鄭妍哲編輯|姜黎“今夏是北半球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個夏天。”世界氣象
全文3249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未經許可嚴禁以任何形式轉載
南方能源觀察
歡迎投稿,投稿郵箱:
eomagazine@126.com
作者 | eo記者 潘秋杏 實習記者 鄭妍哲
制圖 | 鄭妍哲
編輯 | 姜黎
“今夏是北半球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個夏天。”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克萊爾·努利斯(Clare is)不久前表示。數據顯示,6月—8月,北半球氣溫高出同期平均溫度1.17攝氏度。
高溫之下,用電量也在上升。其中,居民用電量飆升明顯,而由于實行階梯電價,多用了電的用戶就要支付下一檔價格,導致電費上漲。
但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居民電價并不高,反而是交叉補貼的主要享受者。在居民用電量的不斷上升、作為交叉補貼主要來源的工商業電價卻不斷下降的情況下,怎么補與補多少的問題愈發凸顯。
執行了8年的階梯電價是什么?
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早前發布的《用價格杠桿撬動節能減排》一文中指出,從我國居民電力消費結構看,5%的高收入家庭消費了約24%的電量,這意味著低電價政策的福利更多地由高收入群體享受,既不利于社會公平,無形中也助長了電力資源的浪費。
引入階梯電價,通過劃分一、二、三檔電量,較大幅提高第三檔電量價格水平,建立“多用者多付費”的階梯價格機制,有助于形成節能減排的社會共識。
2011年11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居民生活用電試行階梯電價的指導意見》。從2012年7月1日起,除西藏、新疆以外,國內29個省、市、自治區開始實施居民生活階梯電價。
居民階梯電價將城鄉居民每月用電量按照滿足基本用電需求、正常合理用電需求和較高生活質量用電需求劃分為三檔,電價分檔遞增。
各地第一檔電量基本延續原先統一價格時的水平,原則上按照覆蓋本區域80%居民用戶的月均用電量確定。第二檔電量,按照覆蓋本區域內95%居民用戶的月均用電量確定(即覆蓋率80%-95%之間的電量),每度電電價比第一檔提高0.05元。第三檔電量,為超出第二檔的電量,度電價格比第一檔提高0.3元左右。對于城鄉“低保戶”和農村“五保戶”家庭每戶每月設置10度或15度免費用電量。
考慮到季節性用電不均衡,對一些地區設置了夏季用電量標準和非夏季用電量標準,在各檔價格相同的情況下,夏季用電量標準要比非夏季高。例如海南,夏季(4-10月)第一檔用電量標準為月用電量0-220度,非夏季(11月-次年3月)第一檔用電量標準為月用電量0-160度,價格均為0.6083元/度。對一些未實行季節電價的地區,也考慮到了季節用電差異,因季節性因素造成的電費負擔可在全年分攤。(詳見附圖)
然而,中電聯出版的《中國電力工業現狀與展望》(2019)報告中提到,從目前的情況看,居民階梯電價第一、二檔電量覆蓋面基本超過90%,且各階梯的電價設置區分度不高。
業內有分析認為,現行居民階梯電價機制發揮的促進節能減排的作用相當有限。
階梯電價VS.交叉補貼
而“隱藏”在階梯電價里的是居民電價與工商業電價間的交叉補貼。
根據用戶性質的不同,中國銷售電價分為四類:居民生活用電,農業生產用電,大工業用電,一般工商業用電。從供電成本上看,末端電壓等級低、負荷率低、分布分散的用戶成本高,城鄉居民用電、農業生產用電的實際供電成本要高于大工業與一般工商業用戶。但為了保障城鄉居民和農業生產用電,工商業電價中的一部分長期用于補貼居民電價,以保障城鄉居民、農業生產用電。
交叉補貼之下,中國居民電價處于較低水平。國際能源署發布的《Energy Prices 2020》顯示,2018年,在德國、意大利、日本、巴西、中國、墨西哥等22個重點國家中,中國的居民電價排名第十六,為0.081美元/千瓦時,是排名第一的德國(0.353美元/千瓦時)居民電價的23%。通過使用購買力平價(PPP,purchase power parity)調整數據后,中國居民電價排名第十五,為0.15美元(PPP)/千瓦時,比德國的0.404美元(PPP)/千瓦時低63%。購買力平價是一種根據各國不同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系數,以對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進行合理比較。
來源:IEA
注:在土庫曼斯坦,所有家庭在一定消費水平內享受免費用電,免費用電標準從2013年的每人每月35千瓦時降低到每人每月25千瓦時。
2019年11月20日,中電聯發布的《電網行業經營效益情況報告》提到,美國、英國、德國等37個OECD國家的工商業電價平均為居民的50.7%,而中國為121%;2018年,中國交叉補貼總額為3200億元,相當于推高工商業電價超過7分/千瓦時。
《階梯電價改革對我國居民電力消費的影響——基于固定電表月度面板數據的研究》一文指出,交叉補貼看似補貼了居民,但是因為抬高了企業用電成本,最終會將補貼成本傳導到工業產品以及社會零售產品的價格中去。這部分居民電價補貼成本最終還是要由消費者自己買單。
同時,有分析認為,盡管近年來第三檔用電占比有所增加,但對彌補第一、二檔用電享受到的交叉補貼是杯水車薪,反而是第一檔電量“充分”利用后,富裕人群得到了更多補貼優惠。
不斷增長的居民用電量VS.不斷降低的工商業電價
近年來,居民用電量快速增長,而一般工商業電價逐步降低,將使得價格扭曲及其造成的效率和公平損失問題愈發嚴重。
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中國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從2010年的5125億千瓦時增長到2019年的10250億千瓦時,翻了一番,每年平均復合增長率約7.2%。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例也從2010年的12.2%上升到2019年的14.1%。
2010年-2019年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情況 (單位:億千瓦時)
數據來源:國家能源局
雖然當前我國居民用電量占比不到15%,但是其增長率始終高于工商業用電量。隨著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和時間的推移,居民用電量占比還將不斷提升。
有電價研究者近期測算發現,2018年-2019年連續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10%之后,一般工商業補貼居民和農業的能力明顯下降,一般工商業從交叉補貼的提供者,變成了交叉補貼的享受者。大工業提供的交叉補貼不能全部滿足其余三類用戶的交叉補貼需求,上百億的交叉補貼缺口由電網企業承擔。
他認為,在電力市場化改革的背景下,應設計計劃與市場接軌的機制來保障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產用電;對交叉補貼的缺口進行精細測算,在明確了補貼缺口后,設計相關機制來彌補缺口,并對度電交叉補貼標準進行調整。
據中電聯統計,2020年上半年,全國電力供應業輸配電業務整體虧損,省級電網企業虧損面接近70%。中電聯建議,一是多渠道籌集一般工商業電價降價資金來源。二是對電力供應業提供相關政策支持。合理給予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支持,在信貸投放規模、資金成本利率等方面對農網建設改造等工程給予更大支持。三是將電價交叉補貼納入輸配電價。明確交叉補貼主體,單列交叉補貼標準,變“暗補”為“明補”,將交叉補貼納入輸配電價,解決電價交叉補貼問題。
參考文獻
[1] 姜黎.電價變遷的背后[J].南方能源觀察,2020,(3).
[2] 俞秀梅,王敏.階梯電價改革對我國居民電力消費的影響——基于固定電表月度面板數據的研究[J].經濟學(季刊),2020,19(2).
[3] 葉澤,吳永飛,張新華,劉思強,何姣.需求響應下解決交叉補貼的階梯電價方案研究——基于社會福利最大化視角[J].中國科學管理,2019,27(4).
[4] 田露露.居民階梯電價結構設計、效應評估與政策啟示[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8.
附圖
全國居民階梯電價情況(按年用電量分檔地區)
全國居民階梯電價情況(按月用電量分檔地區)
數據來源:各地發展改革委、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官方網站等
注:
1. 上圖中的電價均為不滿1千伏的一戶一表居民的階梯電價,部分地區還區分了電壓,1千伏以上的用戶電價較1千伏以下的便宜;
2. 部分按月用電量分檔的地區,按年周期執行,不是一年按實際用電月數折算;
3. 廣東省各市的電價不一樣,但加價幅度和分檔電量相同,此處以廣州市電價為例;
4. 廣東省、海南省、湖南省等省份分為夏季和非夏季用電量,夏季各檔用電量標準高于非夏季此處以夏季電量為例;
5. 云南省豐水期(5-11月)不實施階梯電價,所有電量電價為0.4236元/千瓦時,低于枯水期電價,此處以枯水期階梯電價為例;
6. 上圖根據除港澳臺、西藏、新疆外共29個省、市、自治區,從2019年7月1日起開始執行的電價標準整理。
陳夕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