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北方常當害蟲的“豆蟲”,在南方卻成為了香餑餑,不少人喜歡吃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而不同地區就有不同的飲食習慣。而在我國南北方的跨度大,而飲食文化也是博大精深,這也就造成了不同地區的人有不同的飲食習慣。目前是夏季,正是知了幼蟲大量破土
北方常當害蟲的“豆蟲”,在南方卻成為了香餑餑,不少人喜歡吃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而不同地區就有不同的飲食習慣。
而在我國南北方的跨度大,而飲食文化也是博大精深,這也就造成了不同地區的人有不同的飲食習慣。
目前是夏季,正是知了幼蟲大量破土而出的季節。在北方地區在過去就一直有抓知了幼蟲吃的習慣,特別是在前幾年它的售價還不便宜,一只就要賣到一塊錢左右,并且還很搶手。
而類似這樣可以當食物來吃的蟲子還有不少,比如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豆蟲,它就曾是大豆田里讓農民厭惡的一種害蟲。
可是近些年卻被端上了餐桌,尤其是在南方地區更是成為了香餑餑,有些人還專門養殖它。一斤的價格就要賣到40元以上,不少南方人還特別喜歡吃。你們喜歡吃嗎?
豆蟲:大豆田里一種常見的害蟲
對于農民來說,豆蟲是再熟悉不過的一種蟲子了。特別是在廣大的北方地區,因為這里大量種植大豆,而在大豆田里就常見到一種渾身綠油油的,長得肥嘟嘟的蟲子,而它就是俗稱的豆蟲。
豆蟲的學名叫豆天蛾,在民間多叫它豆蠶、豆丹和豆蟲子等,它在眾多農村常見的蟲子中是一種較為大型的了,簡直就是“綠巨人”,非常的肥大,并且爬行速度也不慢。
這種蟲子在國內很多地方都有分布,在北方地區一般一年能發生一代,而在偏南方的地區則可能發生2代。它們主要是吸食大豆、洋槐、刺槐的葉片和忍冬等植物。
因為它們的繁殖能力實在是太強了,并且每天的食量也不少。一塊大豆田里如果有少量的豆蟲,就要遭殃了。它們會大量吃掉大豆的葉子,留下光禿禿的莖干,從而影響到大豆的光合作用,自然對其產量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同時豆蟲不光是危害豆類作物,還會危害它周邊的各類農作物。再加上它的生命力也很強,許多的農藥對它們也沒什么效果,也就是豆蟲有較強的抗藥性。
也是因為這些原因,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豆蟲被視為一種可怕的農業害蟲,尤其是在北方地區更是對它恨之入骨。
但是在南方地區,近些年豆蟲卻成為了香餑餑,它富含蛋白質而被端上了餐桌,并且被很多人當成了頂級美食,由于市場的需求量大,有人已經開始專門養殖它,一斤鮮蟲的售價就高達40元了。
養殖豆蟲的經濟價值參考
豆蟲在以前雖然是稱霸一方的害蟲,甚至讓農民對它是恨之入骨??墒且坏┧幻朗臣覀兗尤氲讲藛我院?,也就注定滅頂之災來臨了。也是由于它太過于美味了,而且在市場上的收購價年年上漲,這也讓野生的豆蟲一度被吃得瀕臨絕跡。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于是就開始有人開始養殖它了。
有些人可能會好奇,這種蟲子看著就很嚇人,怎么能好吃呢?對于會吃的人來說,豆蟲在他們的眼中可不是蟲子,而是一塊大肥肉。這種蟲子更是被美食界認為是最優質的蛋白質來源,這可比肉類、魚類、植物類的蛋白質更適合人體需要。
同時豆蟲還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它的干物質中還含有人體所需要的鈣、鎂、磷、鐵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E、18種氨基酸等等。
也是因為它的營養價值很高,在民間還把它稱為“豆參”、“地珍”,在南方常被當成款待親朋好友的特色佳肴。
它的做法也非常的豐富,常見的就是清炒,或者是烤著吃,也可以用它清炒、做湯,或者是油炸、制漿加工成水餃餡料。
像在我國的山東、江蘇、安徽北部地區將豆蟲體內的蛋白質部分手工取出,清洗干凈之后,配以其他蔬菜、調料等加工,味道鮮美可口。
而在地里養殖豆蟲的經濟效益也是不錯的。這種蟲子養殖起來非常的省心,只要播種大豆以后,再把它的卵投放在大豆田里。
整個過程中都不需要打農藥,也不用怎么管理,等到蟲子長大了,只要雇人來抓蟲子就可以了。而且等蟲子被抓了以后,余下的大豆還可以采摘來賣錢。
有養殖過豆蟲的一個網友介紹,養殖豆蟲平均每畝地的投資在五六千元,而每年可以收豆蟲3次左右,一畝地可以出產七千條豆蟲左右。
按照市場上40元左右一斤的收購價,光是售賣豆蟲一年的收入就可以達到一萬多元,每畝的純利潤就有四五千元以上,這個級別的收入甚至好過了老老實實種地。
不過豆蟲的養殖,畢竟還是一種新型的養殖項目,而且在市場上對豆蟲的接受度也不是太高,所以目前也就是在江蘇、湖北、河北等省份局部地區養殖。
而且需要注意,像豆蟲這樣的特色養殖項目,在當地如果沒有形成產、銷一體的話,還是不要輕易地嘗試,畢竟銷路打開了才是關鍵。不然養殖出來了,萬一賣不出去,那就真的會虧得血本無歸。
說句實在話,能把害蟲變成美食,吃到靠養殖才能滿足市場,可能也就是我國的吃貨了。
小編作為南方人,就曾在夜宵攤上看到好幾次豆蟲,但真的不敢下嘴。而聽朋友們說,這種蟲子吃起來非常美味,肥美又可口,特別是烤熟了的一口還會爆漿。
各位粉絲朋友們,你們吃過豆蟲嗎?喜歡吃它嗎?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
劉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