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中國小米在山西,山西小米數第一小米,“為發燒而生”,專注于智能硬件和電子產品研發的全球化移動互聯網企業。但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可以吃的“小米”,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農作物之一。小米又稱為“粟”,起源于中國黃河流域,北方稱谷子,谷子脫殼為小米。“五
中國小米在山西,山西小米數第一
小米,“為發燒而生”,專注于智能硬件和電子產品研發的全球化移動互聯網企業。
但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可以吃的“小米”,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農作物之一。小米又稱為“粟”,起源于中國黃河流域,北方稱谷子,谷子脫殼為小米。
“五谷雜糧,谷子為首”,小米適應能力強,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北方干旱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也是大旱之年老百姓的“救命糧”。
山西因地理環境特殊,各種雜糧品質優良,被稱為“小雜糧王國”,其中山西小米更是山西的一張“黃金名片”,有“中國小米在山西,山西小米數第一”的美稱。
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換沁州黃
沁縣,隸屬山西省長治市,古時為沁州,這里出產的一種金黃色小顆粒的小米,被當地人稱為“金珠子”,是山西小米的最優代表。當地流行一句諺語,“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換沁州黃”,可見在當地老百姓心中,這種小米是比金子還珍貴的東西。
沁州黃小米,色澤蠟黃,晶瑩透亮,顆粒圓潤,狀如珍珠。作為谷子家族中最特殊的存在,沁州黃擇土性強,與一般作物宜種在肥沃土地不同,沁州黃耐瘠薄,抗干旱,在海拔較高、氣候微寒、溫差較大的山嶺地能更好生長,故名“爬山糙”。
沁縣地處太行山深處,“萬峰環列,氣候早寒”,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氣候獨特,沁州黃在這里安家落戶。而最特別的是,在沁縣慈村鄉檀山、王朝、石料、鈔溝等十幾個自然村,約1000多公頃的土地上,沁州黃生長繁盛,但在別處引種時下一年就會完全退化,據化驗分析,沁縣地區的深褐色黏性土壤含有特殊物質,耕種時不能施用磷肥、氮肥,否則就會減產。也許這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道理,農作物也需要故土的滋養才能正常生長。
營養豐富的養胃食物,經濟實惠的滋補佳品
小米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氨基酸、脂肪及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營養全面均衡,入脾、胃、腎經,能健脾和胃,煮小米粥時,粥熟后稍稍冷卻沉淀,可以看到粥上浮有一層細膩的粘稠物,這就是粥油,能保護胃粘膜、補益脾胃,最適合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食用。
“小米加步槍,打敗美帝和老蔣”,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沁州黃小米曾立下汗馬功勞。“沁州黃”作為優質小米的代表,谷香味濃,經檢測其中的植物脂肪、可溶性糖類、粗纖維、蛋白質含量均優于普通小米和大米。
源于炎帝、得名于康熙的“沁州黃”,從明朝嘉靖年間到清朝各代一直是朝廷貢米,直至今天,沁州黃位列我國“四大名米”。
人參、鹿茸雖滋補,但價格昂貴,不是普通百姓能消受得起的,而小米味甘性微寒,能清熱、利尿、消腫、滋陰,晉東南地區和北方百姓都把小米作為傳統營養食品,小米鍋巴、炒小米味道香甜,北方婦女在生產后用小米加紅糖來調養身體,小米熬粥還被稱為老百姓的“代參湯”。
部分圖片來源或改編自互聯網,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侵刪請聯系
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