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月15日,方便面行業巨頭康師傅和統一方便面宣布漲價登上熱搜,網友們都調侃“方便面自由也沒了”。隨后的消息也證實了這兩家企業確實調高了方便面的市場價。其中,康師傅袋裝方便面從2.5元調整到2.8元,漲幅高達12%,統一的多種規格的方便面也都
2月15日,方便面行業巨頭康師傅和統一方便面宣布漲價登上熱搜,網友們都調侃“方便面自由也沒了”。
隨后的消息也證實了這兩家企業確實調高了方便面的市場價。其中,康師傅袋裝方便面從2.5元調整到2.8元,漲幅高達12%,統一的多種規格的方便面也都漲價達10%以上。
事實上,自2021年起,隨著世界范圍內的原材料價格上漲,食品行業漲價一事就屢見不鮮,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食品行業“漲聲”一片,在如此大環境下,普通消費者又能做什么來應對這一變化?
原材料漲價是食品漲價的“罪魁禍首”
對于方便面這樣消費者購買頻次相當高的食品來說,市場占比大,競品多,可替代性強,價格才是他們主要的競爭力,所以在最近十年基本上很少有方便面漲價的消息。
但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中,食品漲價成為了一種全球現象,不僅是我國的食品品牌,包括但不限于雀巢、聯合利華、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國際大牌都公布了商品漲價計劃。
正如可口可樂CEO昆西表示:“我們在2021年有很好的對沖,但2022年積累了壓力,因此價格不得不有所上漲。”食品的漲價似乎是一種無法避免的趨勢。
在這場食品漲價的戰役中,最明顯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成本的上漲。自2020年起,不管是原材料成本、運輸成本,還是海關防疫檢測成本都會因為疫情等多種原因的影響,有相應的上升。
制成方便面的原材料有很多,面粉、棕櫚油、香辛料甚至是包裝袋都是方便面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些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勢必會促使食品公司進行價格的調控,以維持自身的利潤。
根據行業專業人士介紹,占據方便面成本18%的棕櫚油不到四個月就從4500元/噸上漲到8000元/噸,僅這一項,就使得方便面的成本上漲了11.12%。面粉的上游產品——小麥的價格在近幾年也有相應的增長,根據生意社檢測,僅上一年12月,小麥的漲幅就達到了4.61%,平均每噸價格達到了2814元。
某農產品公司的研究主管科納·哈克說:“無論是玉米、糖、咖啡、大豆、棕櫚油,只要你能想到的,所有的這些基本食品大宗都在上漲。”“作為世界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之一的巴西的農產品收成不佳,俄羅斯遭遇干旱,美國減產,再加上化肥、能源和運輸成本上漲,都推高了農產品價格。”
疫情的副作用也是食品漲價的客觀原因
除了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疫情的影響也非常明顯。自2020年起,全球航運都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出現了有史以來都十分罕見地“一箱難求”的現象,港口擁堵、船舶延期現象幾乎成了港口的家常便飯,這些現象讓正常的航運變得極其寶貴,導致海運運費直線飆漲。
就拿上海航運交易所為例,去年9月份的報表顯示,出口集裝箱指數報收達到歷史新高,高達3079.04點,與2020年同期相比呈現翻倍式暴漲。
當然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遠不止于此,海關的防疫成本橫空出世。為保障進出口產品的安全性,防疫檢測是大勢所趨,這些流程的花費必然會造成進出口價格的上漲,從而轉嫁到商品價格上,成為促成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因素。
面對如此的世界市場環境,企業為了保障自身的利潤,將溢價轉嫁給消費者,放棄原有的價格優勢,何嘗不是一種斷尾求生的行為,雖然無奈,但也是唯一選擇。
食品漲價何時休?
方便面的漲價不同于2020年的豬肉大幅漲價事件,后者是由于特殊事件導致的供需失衡,方便面的漲價是由于商品成本的全面上漲導致的,尤其是全球大宗商品的漲價,對于一家普通企業來說是完全無力對抗的,除了調高商品價格以維持利潤之外別無選擇。
這也是最近一年多食品行業普遍漲價的根本原因,由于經濟周期規律和疫情后世界各大主要經濟體的持續放水,導致全球普遍通脹,大宗商品在最近一年左右一直在持續上漲,且目前仍未停下上漲的勢頭。
所以,對于“方便面”們來說,這次漲價可能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仍要應對成本上升的壓力,相關企業及從業者應當做好準備。對于消費者來說,也應該提高未來對食品價格的預期,可能直到2022年結束,這種勢頭仍難以扭轉。
寫在最后:
方便面漲價是企業應對供應鏈不可控因素的無奈之舉,消費者也應當做好心理準備,未來的苦日子可能仍要堅持一段時間。
馬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