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星艦以及飛船集成系統6日從位于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基地發射升空,這是星艦第四次試射。SpaceX公司隨后在社交媒體X上發文稱:“星艦升空!”
6日晚些時候,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宣布,星艦超重型火箭助推器軟著陸成功。
截至目前,助推火箭已按計劃成功降落在海面,星艦在進入大氣層的時候隔熱瓦發生掉落,翼面被燒穿,但最終還是堅持到降落海面,完成了所有的既定任務和目標!
據了解,今年3月,在第三次嘗試中,星艦完成了幾乎完整的太空飛行測試,首次到達了軌道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飛得更遠,但在返回地球時解體。
據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網站介紹,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星艦是迄今全球體積最大、推力最強的運載火箭,總高度約120米,直徑約9米。火箭由兩部分組成,底部是“超級重型”助推器,高約69米,配備多臺“猛禽”發動機;頂部是飛船,高約50米,可重復利用。
馬斯克:星艦讓生命“多行星化”
北京時間3月14日21時25分,馬斯克旗下SpaceX的星艦重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這也是星艦的第三次試飛。
在此次發射中,星艦的第二級完好無損地進入了太空。21時40分,SpaceX創始人馬斯克發文,向星艦團隊表達祝賀,稱星艦“已達到環繞速度”。21時45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星艦背后出現藍色地球輪廓的視頻畫面。
不過,星艦在再次降落回收的過程中并非一帆風順,22時16分左右,星艦調整角度,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但星艦火箭在重新進入大氣層后失聯。CNN報道說,“星艦失聯了,但已經取得了巨大進展”。
“相比前兩次,這次發射有很大進步,圓滿完成了多個既定目標,但距離星艦預計計劃的最后一步,能不能圓滿回收,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彼時表示。
SpaceX“星艦”第三次試飛任務結束后,馬斯克發文回應:星艦讓生命“多行星化”。
曾經失敗兩次
星艦曾于2023年4月和2023年11月兩次發射,但均以失敗告終。
在首次試飛中,星艦升空后不久就遇到問題,SpaceX下達自毀指令,隨后星艦在墨西哥灣上空墜毀。那次發射對地面基礎設施造成嚴重破壞,在發射臺炸出一個大坑,碎片飛濺到大約8公里外的一個小鎮上,引發了監管審查。
隨后,SpaceX對星艦進行了1000多次改進。最終在去年11月16日獲得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的批準,星艦得以二次試飛。
在第二次試飛中,星艦成功發射升空,并在與助推器分離后繼續飛行,火箭在第二次試射嘗試中開始進入太空。但飛船發射起飛之后,其重型推進器在飛行途中發生爆炸。飛船與推進器分離后仍繼續飛行了一段距離。SpaceX公司稱與星艦失去聯系,飛船在飛行途中可能已經損毀。隨即,SpaceX公司宣告火箭發射失敗。但馬斯克在X上發帖稱,“祝賀SpaceX公司的團隊!”
星艦(來源:SpaceX官網)
據悉,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已選擇星艦作為搭載美國航天員重返月球的交通工具,實現美國“阿耳忒彌斯3號”載人登月計劃。除了幫助人類重返月球,星艦還可以推動新型天體物理學和行星科學的發展,因為它可以發射超出其他飛行器荷載的重型科學設備,如望遠鏡、天文臺、衛星和行星際宇宙飛船,將這些設備以更便宜的方式送入太空。
責編:葉舒筠
校對:陶謙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系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