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6月12日,“新質生產力重塑民企競爭力”2024新財富500創富榜發布。
近期爭議纏身的農夫山泉創始人鐘晱晱仍以4562.7億元持股市值蟬聯新財富500創富榜榜首;拼多多黃崢以4248億元的身家反超字節跳動張一鳴,位列榜單第二位;王健林父子回到前十;42歲的宗馥莉成為持股市值最高的女企業家。
2024年上榜的500位企業家(或家族)總持股市值為12.3萬億元,平均持股市值為247億元,上榜門檻進一步下滑至66.3億元,持股市值百億以上的企業家為336位,比2023年減少47位。
縱觀多年榜單,可以清晰地看出企業家主體結構的多次變遷,從制造當家,到地產主導,到“互聯網+”領銜,再到今天以“綠色化+智能化”為中樞,清晰折射了中國產業進階之路。2013年,合計173位地產商上榜,2024年只有40位,新質生產力領域則貢獻260位,占比過半,其中超140名來自光風儲、新能源車、鋰電等“新三樣”行業。
上榜人的更迭,映射經濟結構轉換的無聲淘洗,更體現中國經濟立破并舉的熱辣滾燙。
今年,鐘睒睒以4562.7億元持股市值,第四度蟬聯新財富500創富榜榜首。他今年的持股財富與去年相隔不到1億元。
這樣的穩態,其一在于高比例持股,目前,鐘睒睒在農夫山泉中持股83.98%,在萬泰生物中持股73.31%;其二則是他深耕的消費、醫藥賽道現金流穩定、估值高,如農夫山泉的市銷率高達11倍,市盈率高達40倍,甚至超過了貴州茅臺。
盡管今年農夫山泉的銷量與股價一度下滑,但以6月5日的股價計算,鐘睒睒的最新持股市值仍有4286億元。
農夫山泉的主要競爭對手娃哈哈集團則貢獻了今年持股市值最高的女企業家宗馥莉,她以808億元位居第23名。
同為80后的黃崢、張一鳴分列榜眼、探花,持股市值則已從5年前的700億元量級,分別躍至4248億元、3402億元。
馬化騰、馬云位列四、五名,但二者財富5年間基本原地踏步。近兩年,馬云著力推動阿里的人事與戰略重構,在友商圍追堵截下,阿里巴巴的戰略打法與投資生態正在激烈調整中。
丁磊、曾毓群、何享健、秦英林等人穩居創富榜前十。
2023年身家一度跌至25名的王健林父子,在先后出讓了萬達電影、珠海萬達商管的控制權后,憑借正常發債中的大連萬達商管集團的46%股權,以1408億元的總身家回到榜單前十。
中國用40年時間,走過歐美200年工業革命的道路,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創富榜也折射了產業進階之路。
新財富已連續22年發布500創富榜。22年來,上榜企業家的主體結構從制造當家,到地產主導,到“互聯網+”領銜,再到今天以“綠色化+智能化”為中樞,榜單主梁的變換,代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刷新,代表著社會財富的不斷擴容,也映射中國新質生產力的內涵變遷與升級。
承載七成居民財富的地產,在榜單上留下濃墨重彩。
22屆創富榜中,地產企業家合計奪冠6次。2007年,前十名中有7名來自地產。2013年,173位地產企業家上榜,占比超過1/3。這一年,也是中國15—64歲勞動人口數量越過拐點之年。剛需增量遞減,開始影響供應。此后,地產企業家在榜單上的相對實力穩步下滑。2024年,上榜的地產企業家只有40位,他們的總持股市值為1萬億元,從人數到財富,均下滑至只占全部上榜人的8%。
但這并未阻礙民企創富力的整體上行,大批新質生產力領域的企業家站到時代風口,撐起了榜單新脊梁。
據新財富統計,光伏、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新三樣”就合計貢獻了約148位上榜企業家,其人數占比已接近30%。從地產到“新三樣”,新質生產力全面重塑了民企競爭力與創富力。
國產汽車是這幾年經濟的一個大驚喜,比亞迪在2023年連續跨過300萬、400萬、500萬的歷史銷量峰值,中國整車出口從2019年的100萬輛翻了4倍,達到2023年的491萬輛。
在2024創富榜上,汽車產業鏈企業家不僅包攬了第11至15名,整體上榜56位,還在增速最快50強中奪下13個席位。
整車賽道,王傳福持股市值被三位汽車業大咖反超,以1016.8億元位居第15名。
李書福父子除了控股浙江吉利控股集團,還持有沃爾沃集團6.8%股權,以及梅賽德斯—奔馳9.69%股權等。其資本運作也步入快車道,路特斯、極氪先后上市,2024年,其以1220.9億元持股市值,位居創富榜第11名。
長城汽車則抓住了新能源車和出海兩大增長點,2024年,魏建軍以1198億元持股市值,位居創富榜第12名。
SU7熱銷,小米集團股價走高,2024年,雷軍以1025億元持股市值,位居創富榜第14名,而小米集團創始人林斌、黎萬強、洪峰、許達來也悉數重新聚首榜單。小米市值遠不是榜單上最高的,但跟著雷軍創業的兄弟,卻是最可能一起上榜的,小米集團也成為榜單上創富力最強勁的企業。
新勢力中,“蔚小理”的創始人進一步分化,理想的李想以652億元持股市值排在第34名,超過了美團的王興、百度的李彥宏、京東的劉強東。李想早年創業的第一位合伙人,如今是理想獨立董事的樊錚,本次亦以112億元持股市值新上榜,超過蔚來的李斌。
過去5年時間,不同行業的創富力有了明顯分化,從以房地產為主導的增長模式,轉向更加多元化和可持續的增長模式。科技、新能源、消費等行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創富領域。
2024年,TMT(88人)、醫藥生物(64人)、日用消費品(52人)成為創富榜前三大行業。5年前,則是TMT、房地產、綜合行業。
在草根素人最易“出圈”的消費賽道,最近5年,巨富新富頻出。
如賣插線板的公牛集團阮立平、阮學平兄弟,蜜雪冰城的張紅超兄弟,隱身在耐克、PUMA身后的華利集團張聰淵家族,賣能量飲料的東鵬飲料林木勤家族,賣洗衣液的立白集團陳凱旋家族,都是這5年內新上榜,且位列前100名。
縱觀消費領域,中國獨有的白酒文化,創富貢獻度同樣較高。郎酒、勁酒等多個酒類品牌創始人上榜,而創立華致酒行的吳向東,在貴州遵義打造的珍酒李渡品牌成功上市,今年,他以246億元身家重新回歸榜單。
醫藥生物行業近5年也凈增了14位上榜人。首富鐘睒睒的第二桶金就來自千億市值的萬泰生物。比爾·蓋茨、黃崢、張一鳴、陳天橋這些互聯網企業家,隱退后的下一站目的地,也不約而同設定為醫藥生物。
與此同時,風光儲產業鏈占領了市值跌幅榜。
2024年持股市值跌幅最大的50人中,13人來自風光儲產業鏈。天天合光能高紀凡、德業股份張和君、晶澳科技靳保芳、隆基綠能李振國、福斯特林建華等光伏企業家,持股市值從上一年的500億—600億元區間,跌落至200億—300億元,全部腰斬。
2018—2021年,光伏是最具創富能量的賽道,在高增長和樂觀預期下,產能規模大幅擴張。近年,這一行業再次滑入產能過剩、估值調整的周期底部,殘酷的價格戰甚至導致頭部企業開始虧損,至今仍在漫長筑底過程中。
周期的繁榮與磨礪,是行業成長不可或缺的淬煉。而新質生產力領域,由于具備更高的產業價值和戰略前景,是全球必爭之地,遭遇保護主義的壓力也更大。在周期與國際競爭新形勢的考驗下,新質生產力持續創富,仍道阻且長。
運營編輯 | 薛蘇文
審核 | 孟莎莎
分享喜歡
搜狐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