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日,黃山風景區萬里晴空,秋意正濃,青翠的黃山松和五彩的闊葉林交織相間。絢爛多彩的美景,吸引了各地游客紛至沓來。今年“十一”假期,安徽省旅游市場最火熱的地方,依然是黃山。
用心用情提升旅客體驗
10月2日晚,網友“GDBH007”在微博上曬出圖文,點贊“黃山景美人更美”。這位網友來自廣東。當天,他與家人陪著九旬父母入住黃山之巔的“排云型旅”酒店,在大廳辦理入住手續時,偶遇酒店總經理吳慧敏。吳慧敏當即上前攙扶老人到大堂茶吧,為老人遞上茶水,并詳細介紹酒店設施及周邊景點,引導老人一行體驗健康的山林型休閑方式。
作為經典熱點景區,疫情常態化防控和國慶假日旅游高峰期疊加,考驗著黃山風景區的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黃山管委會負責人介紹,景區將日最大承載量由疫情期間的3.75萬人下調至2.5萬人,全面推行預約進山,強化旅行社、酒店前端核驗,多渠道引導省外游客就近完成“落地檢”,并在南、北大門片區設置多個采樣點,日最大采樣量超過2萬人,確保疫情常態化防控有序銜接、不留死角。
圖說:疫情防控。黃山風景區供圖
索道排隊時間長和游覽步道瞬間擁堵,是山岳景區的常見堵點。黃山風景區采取提前上崗、提早運營、分時換乘、延時服務、增設綜合服務窗口等措施,引導錯峰游覽,提高通行能力。同時,景區設立16個迎客松志愿服務臺,千余名景區干部員工分赴各片區值勤,為游客提供線路指引、景點介紹、文明勸導等溫馨服務,用心用情全力提升游客舒適感和滿意度。
國慶長假前3天,黃山風景區共接待游客近6萬人,秩序井然,沒有出現重大游客投訴和意外事故。
圖說:景區執勤。黃山風景區供圖
打造旅游市場“頂流IP”
黃山能吸引游客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一是品牌效應。黃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三頂“世界級的桂冠”,放在世界旅游市場中,都是耀眼的光環。此外,黃山元素還經常被納入中國國際社交活動中。比如今年北京冬奧會開幕,黃山迎客松就曾上演了一出“中國式的浪漫”。
其次是地理區位優勢。黃山地處長三角城市群腹地,接近上海、蘇州、杭州等旅游客源市場,為長三角人提供了“后花園”式的便利旅游目的地。近年來,黃山依托區位優勢,“融杭接滬”密切聯系長三角城市群,以生態、旅游、文化為特色的優勢價值正在凸顯,以新型工業化和“旅游+”為主線的現代產業體系,正逐步形成。
其三,旅游文化歷史脈絡清晰。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兩次登臨黃山,贊嘆道:“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后人據此概括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著名畫家劉海粟一生十次登臨黃山,從1918年,劉海粟22歲第一次登上黃山。1988年,劉海粟以90多歲的高齡,第十次造訪黃山。美術界曾評論說,劉海粟一生十上黃山,幾乎涵蓋了他一生的藝術實踐活動。有名人先后頻頻造訪在前,也就不難理解黃山熱門火爆的原因了。
當下,黃山正聚焦高標準建設生態型、國際化、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黃山作為國家布局的25個重點旅游城市、安徽旅游的國際化橋頭堡,“大黃山”的定位更加清晰。黃山大力實施“創意黃山、美在徽州”城市品牌全球推廣計劃,旨在以嶄新表達鏈接國際傳播資源,發出黃山聲音,講好黃山故事,擴大國際“朋友圈”,以國際化語言與全球對話。
相信未來黃山在旅游市場中的“頂流IP”會越來越清晰。
新民晚報記者 呂倩雯
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