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中國速度驚艷世界!
8月1日,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上,蘇炳添以個人最好成績9秒83,創造新的亞洲紀錄。決賽中,他以9秒98的成績,完成了中國運動員在奧運百米決賽上的首秀。
隨后,越來越多關于蘇炳添的“冷知識”被網友找出。早在2018年,他曾數次在某問答平臺答題,網友:我答我自己
”。
看著蘇炳添這么熱,暨南大學也來“蹭熱度”了
。
據了解,蘇炳添是暨大2017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碩士,同樣是暨南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而蘇炳添的公開課,也是暨大選修課里最難搶的課程。為了控制人數規模,學校不得不設置 " 搶票 " 的形式,課堂的火爆程度可謂 " 一票難求 "。他的課被同學們稱為 " 亞洲第一的課堂 "。
有學生發問:學校100m紀錄該怎么破呢……
另據南方+消息,去年11月15日,蘇炳添就來到深圳大運中心備戰東京奧運會,開展封閉式集訓。在訓練期間,副教授蘇炳添還在寫博士論文
。
不過,蘇炳添最新的一條微博,已經曬出了畢業照。
而他的論文《新時代中國男子 100m 短跑:回顧與展望》也在社交網站走紅,該文第一作者蘇炳添親自為論文 " 跑數據 " 的學術精神令人敬佩。
該文被收錄在《體育科學》2019 年(第 39 卷)第 2 期中。《體育科學》由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主辦,是 CSSCI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和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
根據摘要和前言,作者在總結自己多年訓練、比賽經驗的基礎上,在研究團隊的支持和幫助下,運用文獻資料調研、訪談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國男子 100m 短跑的成功經驗和未來發展措施,提出了對我國競技體育的啟示。
文章提到," 自 1932 年 6 月劉長春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男子 100m 短跑項目以來,我國百米運動員開始融入世界百米賽場,近百年的發展過程中歷經起伏。近 10 年,特別是新時代以來,中國男子 100m 短跑通過多項舉措開啟新征程 "。
這段話也讓人想起了這張昨晚(1 日)刷屏的圖片," 跨越了 89 年的兩次奔跑 " 令人動容。
但論文畢竟是研究新時代中國男子百米短跑,當然要提創造中國男子短跑歷史的蘇炳添。于是,這篇文章開始高頻出現 " 筆者 " 自己創造的成績。
" 目前,中國男子 100m 短跑的全國紀錄是筆者 2018 年創造的 9.91s,該成績平亞洲紀錄 …… 在 2018 年雅加達亞運會上,蘇炳添以 9.92s 的成績奪得男子 100m 冠軍并打破亞運會紀錄,成績含金量極高。"
談到新時代中國男子百米短跑躋身世界前列的原因,作者提出,其中一個原因是運動員文化素養提高了,接著開始 " 凡爾賽 ":" 以蘇炳添為例,‘腳踝下壓’‘手臂擺臂技術’等的優化調整正是不斷在訓練比賽中學習總結而逐步形成的。"
最后,文章稱,未來要保持中國男子 100m 短跑高質量發展,要為 " 大齡 " 運動員創造優異成績提供平臺:" 近年,隨著運動員身體條件的變化,訓練手段的科學化,以及傷病康復水平的提高,我國運動員的運動壽命不斷延長,且出現了‘大齡’依然創造個人最好成績的現象,如筆者在 29 歲依然跑出 9.91s 的世界級成績。"
2021 年的讀者想告訴這位 " 筆者 ",你在 32 歲又跑出了 9 秒 83,刷新了個人最好成績。
看完這篇 2019 年發表的文章,網友調侃,原來 " 蘇神 " 為了論文,專門參加了奧運會,還拼進了決賽,這是最有說服力的數據了。
其實,以自己為研究對象寫論文的運動員并不只有蘇炳添一人,還有很多運動員也是這么做的。
陳一冰 碩士論文分析自己的比賽心理
比如2008北京奧運會團體冠軍、男子吊環冠軍陳一冰,他因為也是北京師范大學碩士、教師,他的碩士論文就是《陳一冰重大比賽心理準備與應用研究》。據他說,學習與訓練結合的后果,就是經常補課。“一旦有時間,就會像普通學生一樣,坐在課堂里學習,所有同學都在‘監視’我。我在哪個教室上課,都會有人‘偷拍’,然后發到微博上。”
何可欣 本碩論文都在分析比賽、助力比賽。
前中國女子體操隊隊員,世界冠軍,奧運冠軍,中國女子體操唯一單項大滿貫獲得者,被稱為“高低杠小公主”,前幾天解說東京奧運會時因為言語幽默可愛,笑倒了一眾網友。
比賽中何可欣金句頻出:“昨天的比賽是前期(教練選人)的問題”,“日本算美國半個主場”,“美國體操服太丑了,和我們沒法比……”
對于美國隊名將,有“火星人”之稱的拜爾斯的退賽,何可欣也風趣幽默地調侃:“她多動癥犯了?她不是有什么病嗎。要不把平衡木也退了。”
中國隊在昨天的比賽中發揮欠佳失誤頻頻,對此何可欣也是憤憤不平地評論:“我是在做夢嗎?這是奧運會嗎?”
“乒乓球不讓吹球,體操吹木頭行不行啊?”
同時也是北京師范大學本碩,留校任教。
本科論文對南寧體操世錦賽女子全能前三名運動員與中國女子全能運動員全能成績進行研究分析,使中國隊員能了解自身的優勢和不足,了解與其他國家運動員之間存在的差距,而通過訓練,改進和提高自身的技術動作和完成質量,為中國體操隊備戰里約奧運會做好準備。
碩士論文設計創編2020年第32屆奧運會高低杠成套模式,為我國女子體操隊在第32屆東京奧運會高低杠項目奪取金牌提供借鑒和參考。
趙帥 期刊論文分析自己的技術。
2016年,趙帥獲得里約熱內盧奧運會跆拳道男子58公斤級冠軍,實現中國男子跆拳道奧運會金牌零的突破;2017年,在世界跆拳道錦標賽男子63公斤級決賽中首次獲得世錦賽冠軍 ;同年9月,獲得第十三屆全運會跆拳道男子68公斤級冠軍。2021年,趙帥獲得東京奧運會跆拳道男子68公斤級銅牌。
趙帥同時也是西南大學在讀博士,曾作為新生代表發言。在《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發表論文:趙帥2019年世界跆拳道錦標賽技術分析。
惠若琪 碩士論文分析女排聯賽
前中國女子排球運動員、前女排國家隊隊長,世界冠軍、奧運冠軍,場上司職主攻,曾效力于江蘇中天鋼鐵女子排球俱樂部,現任江蘇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
同時也是南京師范大學碩士、2017級博士生,碩士論文題為:中國女子排球聯賽發展現狀分析。
半島新聞綜合整理 素材來源:中國青年報、南方+、觀察者網等
半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