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編輯:寒梅傲雪
最近,網絡上圍繞姜萍事件。
幾位知名人物表達了不同看法。
方舟子一馬當先,提出對姜萍的質疑。
緊隨其后。
吳小平態度鮮明,直接否定質疑,力挺姜萍,說:我根本不相信那些質疑。
而胡錫進則采取了中庸之道,表示對姜萍的質疑是名人走紅后的常態。
似乎是想兩邊都不得罪。
本來,我期待胡錫進能站出來。
明確反對無端的質疑風氣,畢竟無根據的猜測和誹謗確實會傷人,網絡環境需要正能量,不能讓隨便質疑的風氣盛行。
但他的回應,似乎更偏向于解釋現象。
而非制止。
其實,用常識想想。
那些質疑姜萍作弊的人,不妨換個角度:如果真有作弊這么容易,那么多高學歷的數學高手,怎么可能比不過一個17歲的中專生呢?
姜萍能在眾多選手中排到第12名,難道是因為她的作弊技術比別人高超?
這邏輯本身就站不住腳。
說起來。
阿里達摩院這個名字挺唬人的,但實際上它更像是民間的一種智力游戲,和咱們熟知的正規考試,比如高考、考研,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傳得沸沸揚揚的姜萍拿了世界第十二名,這事聽著就讓人心里直嘀咕。
靠譜嗎?
要知道,達摩院的選拔賽居然是開卷考。
這要擱在高考,誰信吶?
都說真功夫不怕考驗,閉卷考試才是驗真金的時候。
再說姜萍掌握的那些數學技能。
微積分、線性代數,這些都是大學高年級數學專業的硬核內容,不是隨便說說的。
網友的反應也是五花八門,有人覺得這是對科學的一次勇敢挑戰。
興奮不已;有人卻氣憤,指責姜萍作假,覺得這是對學術的侮辱。
但不管怎么說,姜萍的成績就像給夢想突破的人打了一針強心劑。
讓他們看到了可能性。
媒體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熱點,爭相報道。
畢竟這樣的故事既能吸引流量又能賺足眼球。
只不過,姜萍要想在數學道路上走得更深更遠。
道路還長著呢,胡錫進對此有自己的見解,他從人性角度出發。
傾向于相信姜萍的成績是真實的,這背后,明顯能感覺到他帶了點個人情感色彩。
對于姜萍遭受的質疑風波,不少人網友表示和胡錫進意見一致。
呼吁大家停止無端猜疑。
真正的天才,自然會有官方和權威的認證。
不需要網絡上的隨意批評和無端揣測,更不應被惡意陰謀論所包圍。
現實中,很多隱藏在基層的天才。
常常因為生活壓力而被埋沒,他們缺乏指導和展示才能的舞臺。
像姜萍這樣出身貧寒的孩子,若非遇見江蘇大學數學導師王閏秋。
她的數學天賦可能就此埋沒。
王閏秋是著名數學家盧殿臣教授的學生,姜萍因此間接成為盧教授的徒孫。
在這樣的背景下。
姜萍展現出數學天才的一面,實屬自然,不這樣才奇怪呢。
那些不分青紅皂白就質疑、散布陰謀論的網絡言論,不僅缺乏根據。
還可能觸碰法律底線,比如造謠、誹謗,這是法治社會絕不允許的。
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