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記者 武玲)香菇,又名花菇。在民間素有“三珍”之稱,味道鮮美,香氣沁人,營養價值豐富。就在華陰市孟塬鎮的三義村,他們的村集體產業就是這個圓乎乎,胖墩墩,可愛又好吃的香菇。而且前兩天人家剛采摘過一茬,聽說這價格還不錯呢。
華陰市孟塬鎮三義村第一書記王毅:優等菇,濕菇的價格,按照正常的市場價格的話就是,一斤在五塊到五塊五左右。那么二次加工之后按正常的禮盒去銷售的話,一盒我們的市場價格在五十塊錢,一盒含概的量大概在一斤左右。
2016年三義村開始發展香菇產業,目前共有設施大棚20畝,投入使用13座大棚,共計5.5萬個食用菌棒上架。預計今年的年產值為40萬元左右,純利潤在10萬元左右。一個菌棒下來大概三塊錢左右,兩個之間成本節省一塊錢多。并且在采摘的過程中,這些香菇就被分成各個等級。
技術員張福民:一是從大小吧,二是從菇質的圓整程度,你像這個菇吧,它看看起來比較厚實,裂花紋了,這就是比較好一點的,優質型的。記者:這個就算是一等,然后這樣是二等。張福民:就是,這個是一等,這個就是小一點,是圓的也可以。像這個,長得這形狀,體型就屬于(三等)。
如果以鮮香菇的方式來出售,優等菇賣價為五塊以上,二三等的香菇只能賣到三塊錢左右。怎樣才能讓不同等級的香菇都能賣上好價錢,村兩委想到了這樣的辦法。
華陰市孟塬鎮三義村第一書記王毅:我們把它進行二次加工,通過自然晾曬,就可以達到一個干貨的銷售,干貨市場回收的話一斤價格就在三十塊錢左右。
七斤濕香菇可以曬出一斤干香菇,這七斤濕香菇價格為二十塊錢左右,曬制成一斤干香菇之后價格就能達到四十塊錢左右。價格一下就高出十多塊錢,別看現在的效益這么好,其實在產業發展之初,他們的技術并不成熟,再加上菌棒等配套設施都要在外面購買,就拿菌棒來說,一個菌棒的成本是5塊錢,購買一車菌棒大概兩萬棒左右,這成本下來就得將近10萬塊錢。于是村兩委就商量,與其在外面購買菌棒,不如派村里的人,去把技術學到手,再聘請技術人員,自己制菌,養菌,裝袋。通過自己生產。
華陰市孟塬鎮三義村第一書記王毅:原先一個菌棒投資成本為五塊錢,現在我們自己生產,一個菌棒下來就是三塊錢。
成本減少、效益更大,三義村一鼓作氣,還引進了電力鍋爐進行烘干,比自然烘干的香菇在香味、色澤以及賣相上更勝一籌,再設計包裝,把香菇裝進禮盒。每盒售價達到在五十塊錢。比濕菇的價格高出近一倍。目前三義村的香菇產業收入喜人發展勢頭向好,而在今后也將帶動更多的村民一起參與到產業中來。
華陰市孟塬鎮三義村第一書記王毅:也就是希望后期,群眾可以把這些菌菇,菌棒放到自己家里,可以進行生產,你自己產出來的東西,我們可以回收,你也可以自己拿到市場上去賣。通過集體經濟創造的利潤,對于整村的發展來說還是相對不錯的。
三義村在發展集體經濟的過程中,一直不斷地進行培育技術的學習和產業發展的思考。不僅可以自己制菌,節省購買菌棒的成本,還把香菇分為等級,進行二次加工包裝,也讓不同規格的香菇賺到了更多錢。接下來,我們也希望三義村能夠創自己的品牌,這樣銷路會更廣。
華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