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據環球網援引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報道,伊朗內政部宣布,本次總統大選的計票工作完成——4名總統候選人無人得票率超過半數,因此本輪投票的前兩名得票率最高的候選人——伊朗前衛生部長佩澤什基安和伊朗前首席核談判代表賈利利將進入第二輪投票。伊朗《德黑蘭時報》稱,改革派和保守派的終極對決即將開始。伊朗《德黑蘭時報》稱,在第一輪投票中,改革派佩澤什基安獲得了1000多萬張選票,位居第一。很多支持者關注他在外交政策上的想法。
1040萬選民的投票,無疑是對現任政府的一次巨大挑戰。這些選民們用他們的選票表達了對于變革的渴望,對于更加開放、自由、民主的社會制度的向往。他們希望伊朗能夠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與世界各國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共同推動全球的發展和進步。
然而,這一投票結果也引發了巨大的爭議。保守派力量對于這一結果表示了強烈的反對和不滿,他們認為這將破壞伊朗的傳統價值觀和社會秩序。
伊朗前總統賽義德·易卜拉欣·萊希在此前直升機事故中罹難,為伊朗留下了一個意料之外的問號。萊希剛出任總統3年,伊朗總統選舉每4年舉行一次。萊希的罹難讓伊朗總統選舉提前到6月。萊希任總統期間,雖然伊朗沒能與美國就重返伊核協議踢出臨門一腳,但在與阿拉伯國家的關系上取得了突破。伊朗與沙特阿拉伯達成歷史性和解、改善了與其他阿拉伯國家的關系,還進一步“向東看”加入金磚國家和上海合作組織,并與中國簽署25年全面合作協議。
賈利利生于1965年,是伊朗保守派政治家和外交官。賈利利曾于2013年參加總統大選,并最終獲得投票第三名。他在2021年再度競選,但在大選前退選轉而支持伊朗已故總統萊希。賈利利曾擔任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以及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佩澤什基安生于1954年,是伊朗改革派政治家。他曾擔任伊朗大不里士醫科大學校長、伊朗衛生部長、伊朗議會第一副議長等職務,并連續擔任多屆伊朗議會議員。
佩澤什基安曾在改革派總統穆罕默德·哈塔米執政時期擔任衛生部長。他是一名訓練有素的心臟外科醫生,并在伊朗議會任議員。澤什基安在1994年的一次車禍中失去妻子和一個孩子。此后,他把大部分時間都投入政治。佩澤什基安參加了2013年和2021年的總統選舉,但都未能成功。69歲的佩澤什基安來自一個民族混合的家庭。他的父親是阿塞拜疆人,母親是庫爾德人。波斯語不是他的母語。這提升了他在伊朗少數族群心目中的形象,但也讓他容易受到一些反對者的排外攻擊。
佩澤什基安與賈利利的對決,兩人均有獲勝的可能。佩澤什基安的優勢明顯在于伊朗民間存在廣大的對現政府政策不滿的人群的青睞。據說在投票當天上午,一度傳出賈利利將第一輪當選的消息時,當晚眾多選民涌入投票站投票,直接拉高了佩澤什基安的選票。在第二輪投票中可能會有更多的不滿政府的選民報復性投票給佩澤什基安。
雖然佩澤斯基安和賈利利是主角,但別忘了還有卡利巴夫和普爾穆罕默迪這兩位角色也在辛苦奔跑。卡利巴夫雖然以34.1056萬票暫居第三,但這個數字和前兩位相比,差距明顯。不過,作為年輕政治家的他,顯示了不小的潛力和領導力。而普爾穆罕默迪,雖然只有1.5625萬票,顯得有些寂寞,但他的存在也是這場選舉多樣性的一部分。
我們需要和大家強調的就是伊朗的老百姓是希望改革派上臺。改革派是誰?改革派就是前衛生部部長,但是這個人如果要上臺的話,未必有人喜歡。你像精神領袖哈梅內伊,精神領袖是希望以強硬的方式來推舉一個總統,就像之前的萊希,而且作為精神領袖哈梅內伊,也希望能夠找出一個宗教人士接替萊希作為總統,這樣的話也便于接班自己。畢竟哈梅內伊已經80多歲,身體狀態也不太好。
不過話說回來,就算美國真的插手了,佩澤什基安能贏得這么多選票,還是因為他抓住了伊朗民眾的痛點。改善與西方關系、推動經濟發展,這些主張確實說到了很多人心坎里。特別是年輕人、婦女和少數民族,他們渴望變革,渴望更好的生活,自然會支持改革派。但是別高興得太早,伊朗的政治體制可不是那么容易改變的。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才是真正的大佬,總統說到底還是得聽他的。就算佩澤什基安當選,想要大刀闊斧地改革,恐怕也是困難重重。保守派在伊朗根深蒂固,他們會死守既得利益,絕不會輕易讓位。
據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報道,隨著投票開始,伊朗民眾的情緒也變得復雜起來。德黑蘭選民瑪麗亞·賈法里表示,選舉對人民是有益的,特別是對那些尋求幫助或希望保證自己未來的人。另一名選民告訴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廣播電視臺,“作為一名伊朗人,我有一種參與選舉的責任感”。但選民阿米爾則表示,“我對這些選舉沒有太大的期望,因為在這里的政府層級中,總統并不是關鍵的決策者”。
在選舉之前,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曾公開喊話,“對美國有好感的人,以及那些反對現有體制的人,不能成為新總統的好同事”。除此之外,哈梅內伊還呼吁伊朗民眾積極投票,用高投票率來“戰勝敵人”,打破美西方對伊朗政治局勢的抹黑與污蔑。很顯然,40%的投票率并沒有達到哈梅內伊的預期,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部分伊朗民眾對這場選舉的支持度不高。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有分析指出,一方面,是部分民眾對具有超高人氣的伊朗前總統內賈德不能參選感到不滿;另一方面,是對伊朗所處的現狀不抱希望。
佩澤什基安很難撼動保守派選票的基本盤。首輪選舉佩澤什基安得票率42.5%,賈利利得票率38.6%,卡利巴夫得票率13.8%。選舉結果公布后,卡利巴夫已呼吁其支持者在第二輪投票中,將選票投給賈利利,兩者相加將超出佩澤什基安10個百分點。如果掌握國家機器的保守派陣營進一步發力,佩澤什基安的改革派陣營是很難招架的。
一方面,賈利利有一個重要優勢,那就是他曾長期在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麾下工作,與后者關系緊密。因此外界也普遍認為,在本次選舉中,哈梅內伊會更加支持賈利利。另外,哈梅內伊今年4月剛剛度過了自己85歲的生日,原本已故的伊朗前總統萊希就被視為哈梅內伊的接班人,這一次被迫舉行伊朗大選,成為了哈梅內伊挑選接班人的最后機會。哈梅內伊的高級軍事顧問薩法維也透露,接任的總統必須嚴格遵循最高領袖的引導,成為哈梅內伊忠實的副手。
據了解,現年58歲的賈利利,是與美國進行過核談判的強硬外交官,反對“認罪”外交和對西方妥協,算得上是“反美斗士”了。除此之外,他曾在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辦公室工作過四年時間,且自稱為伊朗“最高法治”的忠實擁躉,這無疑為他獲得哈梅內伊的支持爭取了先機。
為什么伊朗大選會呈現出如此復雜的局面?這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政治博弈?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伊朗的政治體制決定了其選舉過程的獨特性。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伊朗政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的態度往往能夠左右選舉的走向。在這場選舉中,哈梅內伊明確表態反對親美候選人,這無疑為選舉設置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紅線。其次,伊朗面臨的國際環境也是影響選舉的重要因素。在美國對伊朗實施嚴厲制裁的背景下,伊朗國內對于如何應對外部壓力存在分歧。
伊朗歷屆大選都有著相對強硬保守和相對溫和改革的不同陣營的候選人參與,雙方博弈的結果不僅是伊朗民意的反映,同樣也將影響到未來伊朗同域內外其他國家的關系、特別是同西方國家的關系。當前,改革派候選人佩澤什基安的支持度比預期高,與強硬派的賈利利和保守派的卡利巴夫逐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態勢。客觀而言,伊朗強硬保守力量實力強于溫和改革派,因此,如果其內部要形成一致來力推共同的候選人,勝選概率就會很高。但如果強硬派內部立場差距較大,溫和改革派勝選的可能性也同樣存在。
既然歷史是如此驚人的相似,當然對于一些狀況,伊朗當局就需要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應對策略與方案預案。比如,2009年的選舉是強極端強硬保守的時任總統內賈德,對陣曾經擔任過兩屆總理的保守派候選人穆薩維,最后內賈德勝出。穆薩維的支持者認為選舉中存在作弊的情況,伊朗爆發了稱為“綠色革命”的大規模街頭抗爭。再比如,那次選舉中,西方勢力利用互聯網,在以年輕人為主體的改革派支持者中發布和傳遞虛假消息,選后引起多地嚴重騷亂,一定程度上造成社會分裂。
在伊朗今年的總統選舉中,經濟問題是選民最關注的話題。自從美國2018年退出核協議,伊朗遭受西方最嚴厲的經濟制裁,國內經濟一直停滯不前,民眾生活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根據伊朗官方數據,這一年來通貨膨脹率接近40%,里亞爾(注:伊朗貨幣)不斷貶值,普通工人每月平均工資不到200美元,不少民眾對政府感到失望。2022年,因女子阿米尼之死引發了全國性抗議活動。2021年的總統選舉和2024年初舉行的議會大選,投票率都創歷史新低。
佩澤什基安是一位溫和的改革派,他對美國集團抱有幻想和好感,他在競選之前曾主張與西方和談,放寬伊朗境內庫爾德人等少數民族的自治權,重返核協議與西方對話。他的主張與伊朗前總統魯哈尼的主張相近,希望緩和與西方的緊張關系,通過戰略忍耐為伊朗營造和平發展的環境。而賈利利的主張一向強硬,他呼吁通過強力手段反抗西方,維護伊朗的國家利益,換言之,通過經濟和武力對抗西方,來抵抗西方霸權打壓,從而為伊朗贏得戰略生存空間。
從伊朗媒體報道來看,萊希此前的執政思路給伊朗的各方面發展打開了全新積極的局面,對伊朗來說是很難得的,得到很多人的認可和支持。伊朗學生通訊社就有報道說,新總統應該繼續走已故總統萊希的道路。而在正式投票開啟之前,各候選人已經進行了5輪辯論,主要討論伊朗如何應對當前復雜的國際局勢,以及嚴峻的內部經濟形勢。也就是說,伊朗如今內部和外部局勢并不樂觀——對外,如何從西方的制裁施壓中突出重圍,以及在巴以沖突引發中東局勢動蕩之下,是伊朗如今關注的重點。
對于此次大選,美國和俄羅斯當然頗為關注,因為伊朗政局走向,也牽涉到他們本身的利益乃至國際和地區格局。對美國來講,美國與伊朗關系現在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由于前總統萊希的意外去世,原定于2025年舉行的總統大選不得不提前一年進行,而且特朗普與拜登的總統大位爭奪戰也日趨白熱化。若特朗普入主白宮,那么美國對伊政策真的有可能發生改變,要是再加上親西方派的佩澤什基安的話,那美伊關系,尤其是伊核問題真有可能發生轉機。
在這種情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下諾夫哥羅德會見伊朗代外長巴蓋里。
王毅再次對伊朗總統萊希、阿卜杜拉希揚外長在直升機事故中不幸遇難表示哀悼。王毅說,這段時間,伊朗國家民族經歷了一次重大考驗,作為全面戰略伙伴,中方支持伊朗政府和人民堅持既定內外方針政策,維護好自身獨立、主權、穩定和發展,預祝伊朗總統選舉順利舉行。
表面來看,伊朗內部進行總統選舉,與中國并沒有直接干系,但考慮到隨著萊希等人的遇難,中伊之間的各項合作,以及中方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布局,可能都要放緩,所以中方也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和關注。當然,不止是中國,像美國、俄羅斯等大國,可能都對此保持密切關注,畢竟中東一直被稱為大國的角力場。而對中方來說,去年中方促成伊朗沙特復交一事,雖然使中伊關系更上一層樓,但在萊希等人突然離世的這種關鍵時刻,中伊之間的雙邊關系和戰略合作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作為全面戰略伙伴,中方支持伊朗政府和人民堅持既定內外方針政策,維護好自身獨立、主權、穩定和發展,預祝伊朗總統選舉順利舉行。由此可見,不論誰當選總統,中方都希望中伊關系延續之前的穩定發展步伐,不因為政府換屆而發生改變。
奇點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