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從廣仁王廟去永樂宮,穿行在990米的中條山隧道,黑暗中燈光劃過車窗,老師在講永樂宮那些舉世聞名的元代壁畫的發現過程,仿佛電影鏡頭一幀幀搖過:被用作學堂的永樂宮大殿,書聲瑯瑯;連年戰亂,課桌傾倒,書聲散去;日寇敗退,永樂宮成了鄉間集市,熙熙攘
從廣仁王廟去永樂宮,穿行在990米的中條山隧道,黑暗中燈光劃過車窗,老師在講永樂宮那些舉世聞名的元代壁畫的發現過程,仿佛電影鏡頭一幀幀搖過:
被用作學堂的永樂宮大殿,書聲瑯瑯;連年戰亂,課桌傾倒,書聲散去;日寇敗退,永樂宮成了鄉間集市,熙熙攘攘,牛哞羊咩;忽一日,拴在墻上鐵環的老牛一掙扎用力,墻體突然坍塌,露出墻后的大殿壁畫,,,
原來倒塌的是一堵假墻,當年做學堂時,學生常常被滿壁的神仙吸引了目光,為防學生分心就修了這堵隔墻遮擋
這一修,不但擋住了小學生不安份的小眼神,也擋住了日寇掠奪國寶的貪婪目光,永樂宮的壁畫才得以保存
走進永樂宮
永樂宮建成于元代,定宗貴由二年(1247年)動工興建,至正十八年(1358年)竣工,施工期長達111年
永樂宮又名大純陽萬壽宮,奉祀呂洞賓,由南向北依次為宮門、無極門、三清殿、純陽殿和重陽殿
從山門到宮門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倒是很幽靜,路過古魏城遺址、文瀛湖和望仙橋
如果不看這塊碑文,沒人知道1300年前,這是西周芮伯萬鶯歌燕舞的魏城
西周初,武王封姬姓子弟到芮國,稱芮伯。公元前709年,芮伯萬的母親芮姜討厭芮伯萬的寵姬太多,一生氣把他趕出家門,芮伯萬只好搬到魏居住
建在古魏城遺址上的永樂宮,宮門是清代建筑,不太起眼,看不出里面藏著國寶的樣子
宮門到無極門之間是一條長長的甬道 ,幾聲鳥鳴掠過,有種空谷幽蘭的清冽,亦或是世外仙山的清寂
甬道旁不知名的小樹點綴了北方的秋天,給清冷空曠的院落增添了幾筆靈動
無極門是原來的元代宮門
穿過無極門,庭院中有一塊“大朝重建大純陽萬壽宮之碑”,元中統三年九月(1262年)立,通高5.65米,寬1.4米,翰林學士王鄂撰文,大司農姚樞書寫并篆額,記載永樂宮創建背景及呂祖生平
三清殿是永樂宮的主殿,又稱無極殿,面闊七間,深四間,老師念叨了一路的高規格的單檐廡殿頂
殿內供奉道教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老君,合稱三清
著名的元代《朝元圖》就在這里,高4.26米,長94.68米,429.56平方米的畫面上描繪了290個天地神祇朝拜最高天神元始天尊的故事,場面開闊,氣勢恢宏,是世界繪畫史上少有的巨制
殿內自然是不許拍照的,認真聽老師講,努力記住,等下到門口再記到手機上,保安目光灼灼地盯著,在殿內掏手機難免有瓜田李下之嫌
屋頂三個棱形代表三清,兩只高達2米的鴟吻,怒目蜷尾,威武奔放,執著地想吞下整條屋脊
這兩只鴟吻是復制品,應該是永樂宮整體搬遷時替換的,原物收藏在山西博物院,這才是精品
老師說你們看這里,門楣上透雕的龍,很是精致,透雕的意思是:在浮雕的基礎上,鏤空其背景部分,玲瓏剔透
三清殿后面是純陽殿,面闊五間,供奉全真祖師呂洞賓
歷史上呂洞賓確有其人,生于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年)四月十四,祖居芮城縣永樂鎮,是唐末著名的道學家、醫學家、養生學家。祖父呂渭、父親呂讓,皆為唐朝名臣
四柱神壇上呂洞賓塑像已殘毀,扇面墻后為《鐘離漢度呂洞賓圖》,高3.7米,面積16平方米,網上找來圖片
呂洞賓一生遍游各地,懸壺濟世、教化度人,民間故事中多有呂洞賓的傳說
殿中壁畫以連環畫的形式繪制了呂洞賓神游顯化故事52幅,總計212.62平方米,由禽昌(襄汾)朱好古弟子繪制,完成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
壁畫中官吏、平民、農夫、乞丐的服飾裝束,使用的器皿、設施,居住的亭臺樓榭,出入的酒肆茶寮,真實地反映了宋、元時代的社會生活
純陽殿后面有重陽殿,供奉全真教祖師王重陽
王重陽生于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陜西咸陽大魏村人,1159年入陜西終南山修行,師承呂洞賓,創立全真教
殿中150平方米的壁畫繪述了王重陽從降生到得道并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
其中北壁東段十幅地獄經變圖自成一體,詳細描繪了馬丹陽夫婦夢入地獄所見恐怖場景和重陽祖師現示救度的過程,是全真教地獄信仰的完整體現
細看三清殿中《朝元圖》
門口買了本畫冊,網上下了正版的圖,來看看道教290位神祇都長什么樣子
《朝元圖》描繪道府諸神朝謁元始天尊,故名“朝元”
以八個高3米的主像(南極、北極、東極、玉皇、勾陳、木公、后土、金母)為中心,以南墻的青龍、白虎星君為前導,圍繞主神的仙曹、仙官、力士、太乙、侍臣、玉女、二十八宿,三十二帝君,相互獨立又各自成群,對談、沉思、傾聽、回望,顧盼呼應,神情、動作無一雷同
南壁,左青龍右白虎,民間的門神圖案上經常看到他們哥倆,執劍的青龍星君在東邊,捧夜明珠的白虎星君在西邊
我們從東壁南端開始看
紅臉長髯的梓潼文昌帝君,就是主持文運功名的文昌星,文昌帝君有七十三次化身,天性剛烈,秉性仁厚,明察秋毫,愛民如子
目光左移,文昌帝君右側是酆都大帝帶著酆都諸神,也就是地獄之神帶著十殿閻王
《酉陽雜俎·前集》卷三中記載:至忠至孝之人,命終皆為地下主者
只要生前是忠義正直之人,死后就能當閻羅王,有隋代的韓擒虎、宋代的范仲淹、寇準、包拯等,中間這位穿紅袍瞪著銅鈴大眼的,是包拯
這一幀的主神是后土娘娘,最早的地上之王,掌陰陽育萬物,玉皇大帝是天公,后土娘娘是地母
后土娘娘右手邊、畫面左上角是四瀆和五岳之神,五岳都知道,四瀆是啥?四瀆是黃河、濟水、淮河和長江,《水經注》:自河入濟,自濟入淮,自淮達江,水徑周通
四瀆五岳下面大腦袋的是無人不識的老壽星,最下面紅衣服那個是管升官發財的祿星,壽星和祿星中間自然是福星
祿星右手邊,是扶桑大帝,男仙的領袖,天界的男神
左面這幀,就是玉皇大帝了,全名太上昊天玉皇上帝,天界至尊之神,萬天帝王
玉皇大帝右手邊一群人是十二元神,即子、丑、寅、卯等十二支之神,按日輪值,他們的帽子上都有圓飾,繪有鼠、牛、虎、兔……
天蓬元帥混在十二元神中間,高骨游絲描的頭發根根豎起,兇神惡煞的樣子完全不見八戒的憨厚可愛
轉到北壁,北壁東側,主神紫薇北極大帝,《北陰酆都太玄制魔黑律靈書》曰:昔北極紫微玉虛帝君,居紫微垣中,為萬象宗師,眾星所拱,為萬法金仙之帝主,上朝金闕,下領酆都
圍繞紫微大帝的是廿八星宿,左顧右盼,竊竊私語
紫微大帝左手邊,畫面最右側是金木水火土四星,上方翹著蘭花指的火星,中間愁眉不展的美麗金星,優雅的水星關切地看著她,金星下面是捧著兩個桃子的木星,右下角披著黑頭巾的土星滿頭黑線
水星上面,藍臉的是兇星計都,傳說每當計都出現,必天下大亂;計都下面是紅臉月孛,占星學上代表宿命的緣分
水星左下方,是日神和月神
紫微大帝右手邊是北門七星、歷代傳經法師和天罡大圣,天罡是不是聽著耳熟?三十六天罡神將、七十二地煞兇神,《水滸》108將就是以天罡地煞命名
上方三臺,旦為龍,晝為蛇,暮為魚,民間信仰的三位華蓋星君,執掌凡人的運勢,《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猜測自己生命將殞看的就是華蓋星。這會兒,三位星君正在說小話,悄悄商量著什么
北壁西側,主神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勾陳大帝是武神,執掌南北兩極和天、地、人三才,主管一切兵戎、戰爭之事
廿八星宿、香官和南門六星圍繞左右,傳經法師正在稟報凡間瑣事
畫面左下角分別是天官、地官和水官,合稱“三官”或“三元”,是道教較早供祀的神靈: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勾陳大帝左手邊手捧靈芝的玉女被評為《朝元圖》24位女子中最美,神態溫柔,觀之可親
從北壁轉到西壁,東華帝君來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青丘帝姬白鳳九的東華帝君?應該算是原型吧,全稱東華上相木公青童道君,又名東王公,與西王母并稱
天下蒼生為始時,東華帝君生于碧海之上,創造萬物,凡升仙的,都要先拜木公(即東王公 )后拜金母(西王母),方得升九天
東華帝君身邊有孔子和倉頡,孔子不是儒家的么,是來串門的?
人群中還有天猷副元帥孫悟空,與東壁的天蓬元帥相對,一樣的高骨游絲描畫法,兇巴巴的猴毛全都飄了起來
緊接著下一幀就到了金母元君,白玉龜臺九靈太真金母元君,又稱西王母,西王母頭戴坤卦鳳冠,面相嫻雅高貴,儀態端莊
西王母右手邊捧香爐的侍女眉頭皺成了八字,可是香爐太重的緣故?
西王母左手邊侍女手捧珊瑚,細看珊瑚狀如一個個牛頭組成, 道教尚牛,創始人老子便是騎牛、紫氣東來
最靠近西王母的藍袍太乙用色最為精準,一下子從一群太乙神中跳脫了出來
礦物顏料比植物顏料著色持久,孔雀藍可能又是其中最不易褪色的,歷千年而彌新
一群太乙中有沒有看到一個翻白眼的大胡子太乙:我的衣服也是孔雀藍的,就是站后排沒人發現,哼
畫面左邊,是八卦神和雷部諸神,左下角站著雷公雨師電母和風伯,雨神戴瓦籠,雷公是絡腮胡子,插羽毛的是風伯,氣呼呼的電母是290位神仙中唯一戴耳環的
四壁看完了,再看神龕,“三清”神龕的外墻也都繪滿神仙
南極長生大帝,在神龕東側外墻
南極長生大帝是盤古大神的第九子,居神霄玉清府,號玉清真王,于九天界化身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統御雷部
孫悟空在靈霄寶殿大門口被三十六員雷將圍住,這些雷將就是南極長生大帝的一個化身調動的
南極長生大帝四周圍繞玄元十子,玄元十子是道教稱老子的弟子,其中最有名的屬莊子和列子
三十二天帝君畫在神龕背面,一半追隨東側的南極長生大帝,一半朝向西側的救苦天尊
救苦天尊全稱東極青華太乙救苦天尊,居青華長樂界妙嚴宮,引渡受苦亡魂往生,接引功德圓滿之人登天成仙
據說人在危難之時,只要念誦天尊圣號,天尊即隨聲赴感,前往解救
身邊圍繞玄元十子
至此全部看完
《朝元圖》用色不多,淡雅的青綠底色,富有層次的藍色、赭色、朱紅,勾勒出華麗眩目的衣飾冠戴
線條融合了唐代的嚴謹和宋代的頓挫,甚至添加了書法的筆法,長達數尺的衣紋一筆到底,遒勁有力,又輕盈流暢
你看這南極長生大帝的冠帶,長達3米,難以想象是如何一筆畫就
壁畫上有泰定二年(1325)河南馬君祥、長男馬七待詔等題記,《朝元圖》的作者竟是幾位名不見經傳的民間畫工
千年后,研究確定壁畫人物都是何方神圣的人,叫王遜,中央美院教授,國徽設計參與者,也是一位牛人
永樂宮的搬遷
除了壁畫,永樂宮的搬遷也堪稱奇跡
永樂宮原來并不在芮城,而在25 公里外的永濟縣永樂鎮
永樂鎮相傳是道教祖師呂洞賓的家鄉,唐時將其故宅改建為呂公祠,宋金改祠為觀,元中統二年毀于大火,至正十八年重建純陽萬壽宮完成
1959 年,因修建三門峽水利工程,周總理批示必須確保文物安全,決定全部建筑和壁畫整體遷移到芮縣龍泉村
諾大的宮殿式建筑,整體搬遷,似乎只有請動畫壁上的神仙施法才有可能實現
而事實上,從1957年開始,由幾十位古建筑專家、技術人員和600余位工匠組成的搬遷隊,耗時10年完成了永樂宮建筑和壁畫的搬遷保護,無一遺失損壞
古建是榫卯結構,可以拆卸重新組裝,但是整壁的壁畫是如何搬遷的?
第一步,臨摹壁畫。由中央美院、浙江美院的陸鴻年、葉淺予、鄧白等美術家用一年時間,將上千平米的壁畫原樣臨摹下來,保存數據
第二步,切割壁畫,采取不均分的方式、用特殊的人力拉鋸法將壁畫鋸出550多塊,固定在木板上,加以編號
第三步,一畫一包,裝在墊有彈簧的箱子里,裝車遷移,車速10公里以下,搬遷時間長達8年
第四步,按照編號重建安裝
這真是一個偉大的工程
只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蘇聯專家設計的三門峽預計水位高度是360米,但經過國內水利專家多方論證,如果水位到達360米,會讓渭水倒流,沖毀渭河平原
所以,三門峽建成后,蓄水從未超過320米,不敢嘗試最大蓄水量,永樂宮的原址也因此沒有被淹過
永樂宮的壁畫,永樂宮的搬遷,堪稱世界奇跡,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人類的智慧如夜空繁星熠熠生輝
新址上的永樂宮,有恍如世外的幽深寧靜,想象一個清寂月夜,獨坐殿中,滿墻風動,衣帶飄飛,嘈雜熱鬧的禮樂、交談之聲忽起,眾鬼神脫壁而出,,,
東極青華太乙救苦天尊
馬熙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