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自從加入一個自稱傳授傳統文化的“女子學堂”后,濰坊女子楊芳(化名)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她不僅癡迷地參加“女子學堂”在全省各地舉辦的培訓課,還花費8萬余元購買了兩款產品,其中一款名為車智匯的產品據稱還能掙錢。今年春節期間,在濟南某高校讀研的張木
自從加入一個自稱傳授傳統文化的“女子學堂”后,濰坊女子楊芳(化名)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她不僅癡迷地參加“女子學堂”在全省各地舉辦的培訓課,還花費8萬余元購買了兩款產品,其中一款名為車智匯的產品據稱還能掙錢。
今年春節期間,在濟南某高校讀研的張木兮(化名)得知媽媽加入“女子學堂”后狂買產品的事情,他擔心媽媽被騙就查閱大量資料,還在6月3日深入該組織了解相關情況。目前,張木兮已經到派出所報案,并向市場監管部門進行了投訴。
加入“傳統文化班”學傳統文化
楊芳是濰坊某企業職工,她的兒子張木兮則是濟南某高校的研究生。“2012年,媽媽通過朋友介紹參加了一個傳統文化班。”張木兮說,當時他知道媽媽學習的是《弟子規》等傳統文化的內容。
“一開始學習不花錢,吃飯住宿不要錢,后來就開始收費了。”張木兮說,傳統文化班的學生主要是中老年婦女,他們經常到外地培訓學習,幾乎每個月都要外出培訓一次,六年以來她幾乎去遍了山東省各個城市。
起初,張木兮一家都認為楊芳加入傳統文化班是好事。“畢竟是學的傳統文化,而且我媽跟我奶奶的婆媳關系也變好了。”在張木兮看來,媽媽加入傳統文化班后更加尊重長輩,各種禮儀做得都非常到位,就像變了個人似的。
花費8萬余元購買兩款產品
不過,張木兮也注意到媽媽身上的其他一些變化,她的確更加孝順父母,但是做得有些過火,比如春節時還專門給公婆行了磕頭禮。張木兮說,磕頭這個習俗在他們那里很早以前就不流行了。
“與人為善,這是好的,但是這個(傳統文化)班還教女人不要上班,要三從四德。”張木兮說,他與媽媽交流時得知媽媽把“男人為天、女人為地”的封建糟粕奉為信條,這讓他有些擔心。
“上傳統文化班時,媽媽會買些書籍或者掛歷,這些東西會送給親戚朋友。”據張木兮介紹,剛開始他媽媽下崗后還能兼職做會計,不過后來就不再工作了,而且她在傳統文化班購買的產品也越來越貴。今年春節期間,張木兮得知媽媽最近兩年花費8萬余元購買了兩款產品,其中一款是保健品,另一款則是車智匯,說是能賺錢。
兒子擔心母親被騙去臥底聽課
“她說現在的醫院都查不出病來,只有吃保健品才行。”當張木兮質疑保健品的功效時,他媽媽則稱保健品已經把她的風濕病治好了,而且她瞞著家人已經吃了10個療程的保健品。“她還想學針灸,說是為國家做貢獻。”讓張木兮感到意外的是,他媽媽沒有任何醫學基礎卻要學習針灸。
“買了以后給你一個平臺,賣了以后有提成,別人買了以后通過別人的平臺還有提成。”張木兮說,他媽媽所購買的保健品大都自己吃了,而她所購買的車智匯還能掙錢,媽媽在某平臺上已經銷售了22個產品。張木兮認為這種銷售模式就是直銷,而且疑似傳銷。
由于擔心媽媽被騙,張木兮于今年5月份提出了要到傳統文化班聽一節課的要求,媽媽立刻給他發了一份《車智匯——車聯網的創業大藍海》的通知。“地點在黃金時代廣場,通知上說只有30個名額,但是到了以后卻只有我一個人。”張木兮說,他在6月3日下午來到黃金時代廣場,見到了傳統文化班的兩名工作人員,她們不僅介紹了車智匯的情況,還向他講述了傳統文化。張木兮稱,媽媽在傳統文化班被洗了腦,才會花8萬余元購買保健品以及車智匯。于是,他到派出所報了警并向市場監管部門進行了投訴。
臥底:被灌輸“不以掙錢為目的”
6月22日,張木兮給生活日報記者講述了自己在該傳統文化班聽課的整個經過。他說,當天他被傳授的傳統文化課程主要是讓他學會奉獻。他還添加了其中一名田姓工作人員的微信,并加入了一個傳統文化班的微信群,里面有400多人,內容包括傳統文化的培訓課程,還有一些成員懺悔信等。
“我剛進群不久,就有人讓我捐錢。”張木兮說,他媽媽加入類似的微信群后也被數次要求捐款,但是這些錢具體如何使用他們并不知情。另外,他認為這個班教授的一些內容讓他媽媽深信不疑,所以才會花那么多錢去買產品,其間還會灌輸“一切不以掙錢為目的”的思想。
“媽媽說吃保健品是因為身體不好,身體不好就不能做義工,不能為國家做貢獻了。”張木兮說,他媽媽購買保健品是瞞著爸爸的,有些錢還是借的。不過,張木兮對母親買車智匯賺錢的事情有些疑惑,既然說不以賺錢為目的,為啥還要買這款產品呢?
據張木兮介紹,媽媽一直堅信那些“老師”的觀點,他與爸爸曾勸過她,可是根本不管用。如今,張木兮與媽媽仍處于“冷戰”狀態,他希望媽媽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
母親表態:保健品不買了,車聯網也不做了
“兒子,保健品已經徹底不買了,你說是假的,我也證實了,車聯網已經徹底不做了,和那些老師徹底斷絕聯系了。”6月24日中午,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冷戰”后,楊芳給張木兮發了這樣一條微信。
“車聯網是掙錢后調理好身體,然后多余的錢做公益。”對于購買車智匯的事,楊芳說是為了掙錢做公益。另外,楊芳稱其購買保健品以及車智匯都是在培訓班進行的,如今她不會再參加所謂的傳統文化班了——“啥也不弄了”。張木兮說,媽媽之所以有這樣的變化,與他們之間的冷戰有關,媽媽不想因為參加傳統文化班影響母子關系以及家庭和睦。
調查:“傳統文化班”人員自稱無需購物
6月25日上午,生活日報記者來到黃金時代廣場某寫字樓,張木兮曾經聽課的辦公室并沒有開門。“這個辦公室的公司換名了,不過這里經常是沒有人的。”該寫字樓的物業人員說,這家企業并不是每天都開門,而且這家企業的員工也很少到辦公室。
“(車智匯)現在不做了,傳統文化班最近也沒有了。”6月25日下午,生活日報記者聯系到“傳統文化班”一名田姓工作人員,她是給張木兮講過課的一名老師,她在接通電話后第一句話就說“你是哪里呀”,然后給出了傳統文化班最近不開課的答復,原因則是最近家里有事。
田姓工作人員稱,傳統文化班主要講忠孝兩全的內容,并不需要買東西。同時,她自稱在教育部門或者民政部門注冊備案過,但是相關問題要問他們領導。然而,生活日報記者追問他們這個班的全名以及負責人時,她并未回應就匆匆掛掉了電話。
隨后,記者又聯系到給張木兮授課的另一名老師——趙姓工作人員。“給你個二維碼,你在商城買(車智匯)就行,你在淘寶上買的(車智匯)都沒有信號。”趙姓工作人員說,是否能通過車智匯掙錢主要看個人,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掙到錢。對于張木兮所說的傳統文化班,趙姓工作人員稱是女子學堂,但是全名她也不知道。
車智匯客服:只是網絡銷售,并不是直銷
采訪過程中,張木兮提供了介紹車智匯的相關材料。“這款產品說是車聯網的產品,每個的價格是1431元。”張木兮介紹,在車智匯APP上注冊賬號后可以購買產品,而購買產品和推薦他人購買都能獲得一定的獎勵,其中個人直推獎勵1431元×30%=430元,而代理商級別差獎勵共分為經銷商、區縣代理、金牌區縣代理、市級代理、金牌市級代理、省級代理、金牌省級代理等七個級別,這種情況下達到一定標準后,其所推薦人員銷售產品也能獲得一定的收益。
張木兮稱車智匯銷售模式是一種直銷模式,并認為這疑似傳銷,而車智匯官方客服人員予以否認。“我們這個(產品)是網絡銷售的。”6月25日下午,生活日報記者撥打車智匯官方客服電話,客服人員稱他們銷售產品是一種網絡銷售模式,并不是直銷。
監管部門:現場調查后未發現有異常
針對張木兮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的事情,生活日報記者于6月25日下午聯系到了歷下區市場監管局一位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稱姚家市場監管所的工作人員在接到投訴后就到現場進行了調查,然而現場并未發現異常。他們建議張木兮提供相關證據資料,并希望他能說服其母親來濟南說明情況。
“現在傳銷的變種很厲害,而現場檢查卻查不到相關證據。”這位工作人員稱傳銷與直銷是有區別的,直銷需要有直銷牌照,而確定傳銷需要提供拉人頭等足夠的證據,如果經過判定是傳銷組織且涉案較大的,他們會移交給公安機關處理。
該工作人員建議市民不要相信“天上掉餡餅”的事情。另外,他建議不要聽信業務人員的口頭宣傳,因為有些業務人員在推銷產品時存在夸大宣傳的問題。 (記者 程凌潤)
高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