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中成藥名單里,有兩個很像的藥,一個叫做大活絡丸,一個叫做小活絡丸,那么,這兩個活絡丸有什么區別,什么聯系呢?首先,來看兩者之間的共性。第一,大活絡丸和小活絡丸都是很有歷史的經典中成藥,大活絡丸首載于清代的《蘭臺軌范》,但
在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中成藥名單里,有兩個很像的藥,一個叫做大活絡丸,一個叫做小活絡丸,那么,這兩個活絡丸有什么區別,什么聯系呢?
首先,來看兩者之間的共性。
第一,大活絡丸和小活絡丸都是很有歷史的經典中成藥,大活絡丸首載于清代的《蘭臺軌范》,但在明代的《奇效良方》中也能找到蹤跡。而小活絡丸首載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所以,兩個中成藥都是具有悠久歷史的經典中成藥。
第二,大活絡丸和小活絡丸都是臨床常用的中成藥。從國家食藥總局的數據來看,大活絡丸、大活絡膠囊共有105個品種,小活絡丸、小活絡片共有184個品種,都屬于生產廠家較多的大品種。也就是說,很多廠家都在生產這兩個藥。
第三,大活絡丸和小活絡丸都是治療風寒濕痹(風濕性關節炎)的常用藥,從說明書功效主治來看,大活絡丸能夠用于治療“風濕痹證(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疼痛、筋脈拘急腰腿疼痛”,而小活絡丸能夠用于治療“風寒濕邪閉阻、痰瘀阻絡所致的痹病,癥見肢體關節疼痛,或冷痛,或刺痛,或疼痛夜甚、關節屈伸不利、麻木拘攣”。同樣是風濕痹病,同樣是關節疼痛,同樣是拘急麻木。所以,大活絡丸和小活絡丸的主治癥有相同之處。
但是,他們之間也有很多區別。
第一,大活絡丸和小活絡丸的組方藥味不同。目前臨床使用的大活絡丸由48味中藥組成,包括蘄蛇、烏梢蛇、威靈仙、兩頭尖、麻黃、貫眾、甘草、羌活、肉桂、廣藿香、烏藥、黃連、熟地黃、大黃、木香、沉香、細辛、赤芍、沒藥(制)、丁香、乳香(制)、僵蠶(炒)、天南星(制)、青皮、骨碎補(燙、去毛)、豆蔻、安息香、黃芩、香附(醋制)、玄參、白術(麩炒)、防風、龜甲(醋淬)、葛根、豹骨(油酥)、當歸、血竭、地龍、水牛角濃縮粉、人工麝香、松香、體外培育牛黃、冰片、紅參、制草烏、天麻、全蝎、何首烏。而小活絡丸只有僅僅6味藥,分別是膽南星、制川烏、制草烏、地龍、乳香(制)、沒藥(制)。所以,二者的組方藥味差距很大。
大活絡丸組方藥味
第二,大活絡丸與小活絡丸的執行標準不同。大活絡丸沒有進入《中國藥典》,執行標準采用衛生部中成藥標準,而小活絡丸進入了《中國藥典》,執行標準是藥典標準。別小瞧這樣一個區別,藥典標準在藥品質量控制、成分檢測、安全性限量檢查方面,還是都要做的好一些的。
《中國藥典》收錄的小活絡丸組方藥味
第三,大活絡丸具有小活絡丸沒有的一些功效。由于大活絡丸組方中藥多,由50味中藥組成,所以功效比較豐富,除了治療風寒濕痹之外,還常用于腦血管病中風偏癱、跌打損傷的治療,甚至還能夠用于冠心病和婦科疾病。與此相比較,小活絡丸的適應癥就要更為狹窄和專注,就是專注于風寒濕痹的治療。
好啦,這就是大活絡丸和小活絡丸的區別和聯系,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二者均含有制川烏、制草烏,所以屬于含毒中成藥,臨床不良反應報道多見。在臨床應用時,應嚴格注意用法用量,并避免與其他含毒中成藥聯合使用。
【小金藥師說藥事】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