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梁博曾在長春老家過春節時,給粉絲們開直播說過一句話:“坐在東北炕上寫不出搖滾樂”。然而我們都知道他是在開玩笑,因為他自己本人就是個玩搖滾的啊。東北炕沿兒上顯然是整得出搖滾的。至于東北搖滾為什么沒有火遍大江南北,不是不夠硬,而是無奈當地的「二
梁博曾在長春老家過春節時,給粉絲們開直播說過一句話:“坐在東北炕上寫不出搖滾樂”。
然而我們都知道他是在開玩笑,因為他自己本人就是個玩搖滾的啊。
東北炕沿兒上顯然是整得出搖滾的。
至于東北搖滾為什么沒有火遍大江南北,不是不夠硬,而是無奈當地的「二人轉」+「喊麥」文化太冒尖兒了。
從“一人”順勢而起的“萬人飲酒醉”,全國人民都見識到了東北人的喊麥實力。
于是帶著東北口音的 rap 和跳躍的節奏在中國火了起來,鏡頭前杵著麥克風帶耳麥的東北小伙小老妹兒們從此收不盡全國各地的“小心心”和666。
同時東北人的喊麥狂潮給人一種“東北人不唱歌就不喊麥,唱歌必喊麥”的固有印象。可人們忽略的是,在喊麥之外,還有讓人躁動的搖滾音樂和超越現實的搖滾精神。
part 1 喊麥的妖魔化之旅
在人們的印象里,東北是老工業基地的代表。
東北地區是我國近代工業起步較早的地區之一,“家里有礦”的他們利用自己家先天的自然資源優勢建造了雄厚的煤炭、機器制造等產業;
再加上石油后來又被開發出來。就這樣,財富席卷東北,一股金錢的味道在山海關以外迅速蔓延。
金錢不能只裝在兜里,會被悶壞的,要晾在脖子上它才能茁壯成長,于是土豪們的大金鏈子小手表就出現了。脖戴金鏈子,手腕戴著手表,再挎個小包……
這是《鄉村愛情》里宋曉峰的一小步,也是很多東北富豪們的大一步。
然而平靜的生活里總要有些音樂節奏感,如果能跟著一起搖擺,那就更是至高的追求了。要不為什么二人轉能這么火呢,二人轉就是允許臺上的一男一女先搖擺起來,先搖帶動后搖,最終實現演員和觀眾的共同蹦迪。
● 去東北不看二人轉就等于沒去過東北。
二人轉根植于東北民間文化,鮮艷的服裝,大花扇子和花手絹,一男一女一唱一和,連唱帶說,唱詞高亢詼諧,秉承著“千軍萬馬,全是咱倆”的理念在舞臺上又唱又耍,想不熱鬧都難。
● 喊麥生于二人轉之后,不過二者在熱鬧程度上有的一拼。
喊麥這種“帶勁文化”把民謠、布魯斯等各種音樂一起大鍋燉,有快歌還有把慢歌加快的快歌,加之通俗易懂的歌詞。
歌詞里有“老妹兒呀你慢點走”,還有“老大哥想跟你講的話”,話里有“我們不一樣”,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境遇”啊!
氣沉丹田,每個字都用力發出來。喊麥前輩天佑說過,“每句話加上‘我’、‘他’、‘這’、‘那’,你就學會了喊麥”。人們在學他們喊麥,邊學邊笑:“能把順口溜喊得這么社會我只服喊麥小哥”。
喊麥變魔性了,魔性到人們會跟著節奏動起來。
喊麥歌曲在人腦無限循環。在《一人飲酒醉》火的時候,我經常會腦海一片空的時候冷不丁冒出來一句“醉把那佳人成雙對”。
平地一聲雷,嚇壞我自己……
第一天:什么垃圾歌,真俗;
第二天:受不了了啊啊啊啊滿大街都在放!!!;
第三天:一人~我飲酒醉~~~
part 2 喊麥沒有放過我們,也沒有放過東北
喊麥火了,人們甚至覺得東北音樂只剩下了喊麥。但事實上,東北搖滾,比喊麥更強。
東北可不是沒有搖滾的老工業基地。
之前大火的《縫紉機樂隊》就是以東北吉林的一個小鎮青年搖滾夢為中心展開的故事。這可能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第一次意識到搖滾文化在東北土地上的影響力。
電影讓人們知道了當搖滾與夢想碰撞有多熱血,但在“縫紉機樂隊”之外的音樂火苗,其實早就在這片黑土地上燒起來了。
其實現在想想,東北火熱,暴躁,真實。睡火炕、燒火爐、還有那對抗嚴寒的潑辣又爽快的性格……
這種地方沒有搖滾才顯得奇怪吧?
東北風味的搖滾具有相當濃厚的本地特色。
其中二手玫瑰就是最最典型的“二人轉”搖滾天團。當初誰也沒想到當搖滾深入農村,感受這種東北“炕頭文化”之后竟可以孕育出這種神奇的演唱風格。
還記得第一次接觸二手玫瑰是在電影《哈嘍,樹先生》里的那首《火車快開》,當時還在上學,覺得這首歌實在是出了奇的難聽,陰陽怪氣……
而現在二手玫瑰早就已經在我的云音樂歌單里攻下了一席之地。
二手玫瑰的歌詞可能太生活化了。不僅生活化,還很亢奮,于是也就很適合多個廣場上C位出道。
1999年6月多次北京受挫的梁龍回哈爾濱組建“二手玫瑰”樂隊,深入農村,創作了第一首《采花》,19天創作第一張專輯,二手玫瑰就這樣從東北的寒冷北部發車了。
《采花》的手風琴聲音和二人轉的曲風把人拉回了田間地頭。二手玫瑰的搖滾音樂將搖滾和民俗藝術結合,你可能聽見了嗩吶,莫慌,旋即一段貝斯的solo就能彈得人措手不及。
“嗯,這就是搖滾,沒毛病!”
歌詞里有的是嬉笑怒罵,有一種村頭大哥蹲在稻田旁的大石頭上跟你邊嗑瓜子邊嘮嗑,邊嘮邊哈哈大笑的錯覺。
戲曲、二人轉被靈活地加入到二手玫瑰的音樂中,不光歌詞和曲風充滿民族氣息,造型也必須得到位!
紅里透著綠,綠里透著紅的大花布是二手玫瑰的標志。別人家的愛豆開演唱會,粉絲們會拿著粉色、藍色、黃色的應援熒光棒,跟著愛豆的歌曲從左晃到右,從右晃到左。
再看二手玫瑰的粉絲們……
除了與東北民俗結合的二手玫瑰,東北還有搖滾得很文藝的青年。
一首《晚安》陪人安眠,五個東北大漢向你發出的晚安邀請,畫風居然不是“你趕緊給我睡聽見沒”,而是“望路途遙遠,都有人陪伴身邊”。
有人說,丟火車是只會唱睡眠民謠的樂隊,也有人覺得他們的編曲很英倫范兒。可吉他在他們手里,唱不唱民謠,能不能玩起來搖滾,別人說了可不算。
樂隊成員都來自黑龍江。主唱球子從小在黑龍江長大,夢想著拍電影的他拿起吉他就成了黑龍江搖滾舞臺最亮的星。
他們的搖滾能讓人們聽出故事和自己,音樂中的吶喊也吶喊出了很多迷茫和正在路上奮斗的年輕人的故事。
所以他們的搖滾是溫柔的搖滾,在他們的搖滾世界里,不僅有吶喊,還有希望,有循序漸進的熱血力量。
不過在東北的黑土地上,丟火車這種風格確實是一股清流。畢竟那里是重金屬的天堂。
由于東北是老工業基地,工業氛圍太濃厚,音樂文化氛圍就不怎么濃郁。但恰恰是這濃厚的工業城市氛圍,造就了東北的金屬搖滾。關于金屬硬核,老工業基地有發言權。
薩滿樂隊就是東北金屬樂團的驕傲,在他們的音樂里能聽出一種國際化的味道。
拿《Whalesong》舉例,歌曲開頭模擬蘇格蘭風笛的聲音,營造出歐洲古戰場的戰爭氛圍,表達出一種不屈和反抗的精神。
就像東北人和冬天硬剛:“有本事你就凍死我。”
薩滿樂隊成員來自東北和內蒙古,樂隊出自吉林長春。
這支“長春之光”自稱是校園樂隊,因為主唱王利夫在長春工業大學上學第一天就認識了樂隊里的采樣和主音吉他,大家既然都喜歡金屬搖滾那就組一個樂隊吧,于是樂隊就成立了。
薩滿樂隊的主題是“喪”的,就連他們的演出海報都由“loser”打頭。
但他們的喪可不是垂頭喪氣的郁郁寡歡,而是為“loser”發聲,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主唱王利夫的意思是,在和這世界打一架之前首先擁抱和接納自己,累了就趴會,沒關系。
歇夠了,就起來接著燥。
在黑色金屬樂隊里,有東北人性格的影子。嗷嗷叫的“死亡搖滾”就像是東北老大哥紋著畫臂跟你說“你瞅啥”,然后東北老妹兒當然不讓,“瞅你咋地”。
反正氣勢絕對不能輸,這要是換在舞臺上,緊接著就是一段貝斯的兇猛掃弦。
黑麒 樂隊就燥得厲害。聽黑麒 的歌,就感覺我的耳朵在威脅我說,“你再不把耳機從我身上拿下來我就自盡”。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這支“死亡搖滾”樂隊還不失民族曲風,《投名狀》里的前奏有二胡的聲音,營造出了一種大漠的蒼涼感,沒想到吧?人家還是妥妥的民族金屬搖滾。
東北的搖滾音樂大多很硬核,很暴躁,這一點很符合工業基地的工人性格。
跟鋼鐵打交道,脾氣不大干不過鋼鐵,干就完事兒了。
要不是樂隊經費有限,不知道會在現場砸碎多少把吉他,演出現場保不齊就成了吉他的墳墓。
part 3
大哥你玩搖滾,玩兒他有啥用啊
西方搖滾樂是從二十世紀50年代,隨著反戰浪潮開始席卷全球的。
經濟危機和二戰之后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占比較高,年輕人們生活在父輩艱苦賺來的優越家庭中,又不愿意接受父母規劃的人生路,從心理上就想和父母輩不一樣。
除此之外,流行音樂大多柔和美好,大家都想玩點放蕩不羈的,于是這一時期的青年人就成長為了搖滾音樂發展的中堅力量。
到后來搖滾樂傳入中國,給那時候的國人帶來了巨大的文化沖擊,像一顆文化炸彈一樣在我國流行音樂中炸裂開來。
而東北老工業基地環境下生長的年輕人們,也就像五十年代的美國那樣。
他們的父母生活在體制內,過著旱澇保收又穩定殷實的生活。父母也希望他們能過和自己一樣的生活,因為穩定在父母的眼里是比較寶貴的因素,可他們偏是不聽呢。
比如二手玫瑰主唱梁龍。
他在高中畢業后被分配當了保安,在老家齊齊哈爾這是一份不錯的工作。每個月800工資,足夠逢年過節走親戚買禮物了。恰恰初中的時候聽黑豹樂隊的盜版卡帶,后經親戚介紹崔健的搖滾樂,梁龍一聽,崩潰了。
組樂隊,月賺800不夠花。于是梁龍主業玩樂隊,工作是副業,不久之后就被開除,還欠了兩千塊錢。
2013年12月份二手玫瑰舉辦“搖滾無用”演唱會,當被問到搖滾無用為什么還要堅持如此多年的時候,梁龍說,不論當保安還是玩搖滾,創作就是一步步接近自己。
東北的搖滾樂隊覺得“搖滾”本身就是搖滾樂的目的,搖滾樂里有歌手們想表達的一切和觀眾們想找到的自己。
除此之外,正是因為現代搖滾樂與黑土地的本土文化與相融合,東北搖滾才得以能走出去并擁有了自己的天地。
而且這可不是土哈,這才是他們獨一無二的風格啊~
[1]劉碩秋. 1960年代的流行音樂文化標志—“披頭士”與“滾石”樂隊風格對比研究[D]. 南京藝術學院,2015
[2]孫國平.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區域經濟戰略與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4
[3]王翔.中國“民謠—搖滾”中“青年主體”的流變(1986-2013)[D].上海大學,2014
[4]劉思言.探析東北民俗文化對二人轉的影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
高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