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前言2022年春節剛過不久,北京的天氣依舊還是那么寒冷。汪明明走進了北京豐臺區勞動監察大隊的院子里。“打擾一下,保安大哥,請問王群阿姨在嗎?”“王群?我們這里沒有一個叫王群的啊,小伙子,你是不是找錯地方了?”“這里不是勞動監察大隊嘛,沒錯啊
前言
2022年春節剛過不久,北京的天氣依舊還是那么寒冷。
汪明明走進了北京豐臺區勞動監察大隊的院子里。
“打擾一下,保安大哥,請問王群阿姨在嗎?”
“王群?我們這里沒有一個叫王群的啊,小伙子,你是不是找錯地方了?”
“這里不是勞動監察大隊嘛,沒錯啊。王群阿姨以前就是在這里工作的,只不過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
“你先進來吧,我幫你打聽一下”
不一會兒,保安拿了一張紙條過來:“小伙子,我們這里以前的確有個叫王群的工作人員,不過已經退休了?這是她的電話號碼,你自己去聯系一下她吧”
“真是太感謝了!”汪明明接過紙條。
緊接著,他掏出手機撥打了紙條上的電話……
只身一人來北京打工,不料被老板拖欠工資
汪明明今年34歲,是一個安徽小伙。18年前,16歲的他只身一人在北京打工。在自己最窘迫的時候,一位陌生的阿姨給了他20元錢吃飯。
2004年9月份,16歲的汪明明初中畢業后不久便來到了北京。他在豐臺區一服裝廠找了一份工作。工作很累,不過工資比在安徽老家高多了。汪明明還是比較滿意的,畢竟這是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汪明明工作很賣力,不過年紀太小,社會經驗還是比較不足的。有一次,他因為工作上的一些問題與老板起了爭執。老板要求汪明明道歉,否則就要他好看。年輕氣盛的汪明明自然不同意,他認為自己沒錯,拒絕道歉。要求道歉無果后,老板便氣呼呼地離開了。
不過從這一天開始,老板就有意無意地給汪明明安排一些工作之外的事情讓他做。起初,汪明明都照做了。他想著可能這段時間比較忙,過段時間就好了。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汪明明發現自己的工作量比之前更多了,老板好像是在針對自己。終于有一天,汪明明實在忍不住了。他問老板是不是有意針對他,為什么別人不用做那么多的事情。
老板笑了一下,回答道:“我安排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哪來那么多的意見”。
“反正我以后只做分內的事,其他事情叫別人吧”。
“你這是什么態度,不想干就給我收拾東西走人。”老板氣憤地回答道。
“走就走,你把我這兩個月的工資結給我”。汪明明毫不示弱。
“還想要工資?想都不要想”。
“你……”,汪明明氣憤地沖上去要與老板理論,旁邊的工友拉住了他。
回到宿舍后,16歲的汪明明難過地哭了起來。此前他從來沒有想過,原來出了校園的社會是如此復雜。
工友勸汪明明去給老板道個歉,汪明明哪里受過這種氣,他自然是不肯。他表示自己在這個地方是待不下去了,非走不可。不過苦惱的是這兩個月的工資要怎么拿回來,他現在一分錢都沒有,就算回家也沒錢買車票。
“要不去勞動監察大隊問問吧,聽說他們會幫工人討工資”,一個工友給他出了主意。
“勞動監察大隊?這我也沒去過啊”
工友拿了幾塊錢零錢給他:“路上問問吧,坐公交車去。”
王群阿姨給了他20元錢吃飯
12月的北京室外寒風呼嘯,汪明明穿著一件破大衣走在街頭。
“請問勞動監察大隊怎么走”,汪明明逢人就問。
在熱心市民的指點下,汪明明轉了兩趟車后總算找到了豐臺區勞動監察大隊。
冬季的北京天早早就黑了,汪明明走進了勞動監察大隊的院子里。這時候單位已經下班了,只有一個房間的燈還亮著。
汪明明走了過去,他舉起凍得紅撲撲的手小心翼翼地敲了敲門。很快,一位中年阿姨打開了房門。
“孩子,你找誰?”王群打量了一小會汪明明問道。
“阿姨,我……”。汪明明支支吾吾半天,眼淚從眼角落了下去。
“你進來說吧,外面冷”,王群邊說邊拉著汪明明的手往屋內走。
“你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難了,別急,你慢慢跟阿姨說”,王群給汪明明倒了一杯熱水接著問道。
汪明明雙手捂著杯子,他一五一十地把今天發生在廠里的事情跟王群說了。
“你放心,我會幫你的。我明天就安排人去幫你要工資,你在工廠門口等他們,若是他們要不回來,我自己去”王群對汪明明說道。
“謝謝阿姨,那我先走了”說完,汪明便起身要走。
“好,我知道了,這么晚了你先回去吧,對了,你是不是還沒吃飯?”
汪明明有點羞澀地點點頭。
“先吃完飯再回去吧。”王群從兜里拿出20元遞給了汪明明。
汪明明愣住了,過了一會兒他才接過錢說:“謝謝阿姨,等我拿到工資了就還給您”。汪明明這時候的確有點餓,他也顧不上那么多了。
出了勞動監察大隊后,汪明明走進了不遠處的一個小餐館。他點了一份12塊的魚香肉絲飯,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汪明明至今都記得很清楚,他說那是他在北京吃過最好吃的一頓飯。
王群阿姨幫助汪明明討回工資
第二天早上8點多,兩個身穿制服的豐臺區勞動監察大隊的工作人員準時到達了工廠。
“你就是汪明明吧,王群隊長派我們幫助你討工資的”其中一名工作人員問道。
“嗯,對的”汪明明點了點頭。
“那你帶我們進去吧”,這名工作人員接著說道。
汪明明直接領著兩名工作人員走到了老板的辦公室。
“你好!我們是豐臺區勞動監察大隊的,有人向我們反映你們公司存在惡意拖欠工人工資的事情,我們過來了解一下情況”。
“沒,沒有啊,我是嚇唬他一下而已,小孩子嘛”,老板一看有工作人員來,顯得有點緊張。
“沒有是吧,那請把工資結一下”,工作人員嚴肅地說道。
老板不太情愿地把1110元工資裝進信封里,然后遞給了汪明明。
“你點了一下對不對”,一名工作人員對汪明明說道。
汪明明把錢從信封里拿了出來,用自己長滿凍瘡的手點了起來。
“嗯,沒錯”,汪明明開心地點點頭道。
工作人員帶著汪明明去收拾行李,然后把他送到了車站。
分別的時候,汪明明從工資里掏出了20元。他表示這是王群阿姨借給他的20元,希望工作人員能代轉給王群阿姨。工作人員委婉拒絕了,眼看上車時間就要到了,汪明明和工作人員簡單道別后便沒再強求。
一晃就是18年,汪明明的那個“心結”一直在
回到安徽后,汪明明一直想著20元錢的事情。汪明明下定決心,將來有機會,一定要把錢還給王群阿姨。
回到家后,汪明明把他這幾個月在北京的遭遇通通告訴了父親。他爸爸笑著說道:“叫你不好好讀書,現在知道在外面有多苦了吧。”
至于王群阿姨幫助汪明明的事情,父親則表示一定要好好感謝人家,那錢也得還給人家。
汪明明回到安徽的第二年,他選擇了繼續讀書。吃過生活的苦后,汪明明比誰都清楚知識的重要性。他進入了當地一家中專繼續讀書,三年后,汪明明順利從學校畢業了。
學習了一項專業技能之后,汪明明找工作就順利多了。他在合肥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幾年后,便和同齡人一樣娶妻生子。生活一點點步入正軌。
王群阿姨幫助汪明明的這件事情對他影響很大,他在生活中看到一些弱勢群體也會主動提供幫助,甚至看到流浪漢,他都會毫不猶疑地給對方送上5元10元。
為了更好幫助別人,汪明明還加入了藍天救援隊。他下定決心要把王群阿姨的愛心專遞下去。
汪明明也在嘗試著找尋王群阿姨的聯系方式,但一直無果。此外,他也想過去北京找王群阿姨,當面感謝她并把錢還給她。不過一直忙于工作和照顧家庭,他也沒時間去北京。
直到18年后的2022年,汪明明因為工作需要到北京出差,他到豐臺區勞動監察大隊找王群阿姨,因此有了開頭的一幕。
汪明明給王群阿姨轉了19元
撥通電話后,汪明明有點哽咽。
“王群阿姨您好,我叫汪明明,您在18年前幫我討回了工資,還給我20元錢吃飯,我想把錢還給您”。
“哦!你好,阿姨現在年紀大了,已經記不清這些事情了,錢就不用還了,多為社會做點善事就行啦”
“不是,阿姨,您這錢一定要收下,我已經想了10幾年了,這次來北京一定要還給您”
“真的不用啦,十幾二十元的事情,你能記這么久,已經說明你很有心了,阿姨很欣慰”
“阿姨,不然這樣,您微信多少,我把錢轉給您吧”
“不用,不用,沒事的”,還沒等汪明明繼續說,王群便掛斷了電話。
汪明明沒有再繼續打電話,他怕會打擾到王群阿姨。
汪明明用王群阿姨的手機號搜下一下她的支付寶賬號,然后轉了19元過去。他在備注里寫了留言:
“王群阿姨,謝謝您當年借了20元給我。今天我給您轉了19元,我還欠著您,這一元錢會讓我永遠記著,我還欠著您恩情。”
結語
這看似奇怪的結局,其實是最好的結局。
好人一生平安,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給每一個善良的人。
張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