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神藥片仔癀如何煉成:麝香有市無價催生漲價預期,16年提價19次變身投資品日前,一場斷貨炒作風波將天價“神藥”片仔癀推至臺前。一粒3g的片仔癀在線上平臺被炒至1600元,單克價格高達533元,堪比肩金價。即便沒有炒作因素,此次事件前,片仔癀高
神藥片仔癀如何煉成:麝香有市無價催生漲價預期,16年提價19次變身投資品
日前,一場斷貨炒作風波將天價“神藥”片仔癀推至臺前。一粒3g的片仔癀在線上平臺被炒至1600元,單克價格高達533元,堪比肩金價。即便沒有炒作因素,此次事件前,片仔癀高達590元每粒的定價曾屢次引發質疑。
盡管有“北有同仁堂,南有片仔癀”之說,近年來片仔癀更多以國貨藥妝的角色為大眾所知,作為片仔癀盈利核心的肝病藥片仔癀則是低調賺錢,深藏功與名。
在經歷十九次提價后,片仔癀肝病藥一次又一次成為片仔癀業績驅動力。然而提價難以消化成本上升的問題已然顯現,市場囤積炒作之風愈演愈烈,片仔癀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東阿阿膠?
專家背書絕密加持鑄成神藥,上市16年藥價漲超八成
片仔癀,藥如其名,“一片即可退癀”,癀則代表了“熱、毒、腫、痛”等一切炎癥。
官方公布的適應癥顯示,片仔癀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涼血化淤、消腫止痛,用于熱毒血淤所致急性慢性病毒肝炎、癰疽疔瘡、無名腫毒、跌打損傷以及各種炎癥。
而在民間,片仔癀幾乎無所不能。不僅可以治療急慢性肝病,還能夠保肝護肝;不但能夠清熱解毒,還與治療腫瘤掛上了鉤。
廣為人知的是,片仔癀和云南白藥是目前唯二的兩個國家一級中藥保護品種,其配方屬于國家級絕密配方,享有永久保護期。這其中,片仔癀又是唯一一個工藝和配方“雙絕密”品種。
片仔癀的神奇功效并非僅停留在民間傳言中。2014年,片仔癀經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專家認定,入選致死率超50%的埃博拉病毒的藥物治療清單。
盡管引發了廣泛質疑,但這并不影響片仔癀的名聲大噪。
一本出版于2018年的書籍《片仔癀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被股民奉為片仔癀價值的論據。該書由中科院院士、國醫大師陳可冀所編撰,書中闡述了片仔癀的發展史、保密配方、保密制劑工藝等,還收錄了片仔癀歷年來的科學研究成果,其中就包括了片仔癀在登革熱、病毒性肝炎、肝癌、結腸癌、卵巢癌等方面的臨床應用研究。此外還敘說了片仔癀在防治亞健康、美容保健等方面的應用。
根據書中所述,片仔癀兼具了藥品、保健品的功效,堪稱居家必備良品。大師級專家的背書讓片仔癀的價值進一步獲得認證。
如書中主角“片仔癀”一樣,《片仔癀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一書在線上售空,原定價148元炒出千元高價,目前線上售價多在2000元左右。
除卻頗具想象空間的神奇功效,稀缺性也為片仔癀遭爆炒埋下伏筆。片仔癀公布的配方成分包括天然牛黃、天然麝香、三七、蛇膽等,其中核心原料天然麝香受到國家嚴格管控,屬于有市無價的產品。
天然麝香主要產自成年雄麝,2003年,國家將麝類列入一級保護動物,天然麝香采取配給制,由國家統一審批和分配額度,僅有13家企業獲得使用資格。
由于麝資源稀缺,天然麝香價格逐年攀高,由2010年的150元/g上漲至2017年的450元/g。相比之下,近年人工麝香的價格僅為每克50元左右。據測算,3g的片仔癀錠劑,天然麝香成本占比約40%。
與此同時,占據片仔癀半數成本的天然牛黃價格也是一路飆漲,從2016年的180元/g漲至2019年的400元/g,漲幅超過2倍。
今年以來,天然牛黃價格持續上漲,康美中藥網數據顯示,目前天然牛黃市場價格已普遍達到480元/g。
原材料價格走高給予了片仔癀充分的漲價理由。
西南證券研報統計顯示,自片仔癀2003年上市以來已持續進行了19次提價(包括內銷和外銷)。2004年至2020年,片仔癀國內零售價共提價9次,由325元提升至590元,價格上漲81%;出口零售價共提價10次,由14.5美元/錠提升至51.8元/錠,價格上漲257%。從出廠價來看,根據歷年公告推測,2004年以來共提價10次,從125元提升至390 元,價格上漲212%。
漲價的并不僅片仔癀一家。同屬于首批獲得天然麝香使用權的同仁堂安宮牛黃丸近年價格持續飆高。安宮牛黃丸的成分包括牛黃、犀角、麝香等十余味中藥,其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功效,被視為急救“神藥”。
2003年后,同仁堂曾兩度調整安宮牛黃丸終端零售價,兩次調價原因均為原材料牛黃、麝香價格上漲。首次調整發生在2012年,安宮牛黃丸零售價從350元/丸提升至560元/丸,漲價幅度達60%。
2019年12月,同仁堂再次宣布提高核心產品安宮牛黃丸的零售價格,由560元/丸上升至780元/丸,提價幅度為39%。2003年以來的總漲幅為123%。
從終端零售價來看,片仔癀的提價幅度遠不及同仁堂,仍存在上漲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安宮牛黃丸早早從藥品衍生為資產保值工具。除了提價因素,安宮牛黃丸配方中的犀角受國家禁令影響,后均改為使用水牛角濃縮粉。因而90年代以前仍以野生犀牛角為原料的安宮牛黃丸成為絕版珍品。80-90年代的同仁堂安宮牛黃丸市場價格能夠達到2-5萬元。
片仔癀價格遭爆炒儼然有步安宮牛黃丸后塵之意。然而從原料成分層面,天然麝香雖名貴稀缺卻并非沒有解決方案,不足以支撐片仔癀價格瘋漲數倍。
為了應對天然麝香資源短缺,早在2007年片仔癀就已介入人工養麝產業,在四川和陜西投資設立兩家養麝公司,公司擁有和控制的林麝及麝香資源約占當地的60%。
片仔癀同時進行了充分的原材料儲備。片仔癀2019年年報透露,公司天然牛黃賬面價值增加2.37億元至5.21億元。
截至2020年末,公司原材料賬面價值約13.37億元,其中天然麝香和天然牛黃兩個核心原材料品種的賬面價值分別為7.42億元、4.83億元。
此次片仔癀遭爆炒源于突如其來的限購,這被市場更多詮釋為公司下一輪提價的信號。
提價驅動盈利改善,囤貨炒作風波埋隱憂
事實證明,片仔癀歷年數次提價成為公司盈利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2010至2012年間,片仔癀歷經5次調價后,2011和2012年片仔癀系列產品毛利率分別提升6.29%和3.35%,公司當年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達31.29%、36.75%。此后兩年凈利潤增速逐年下滑至個位數。
2016、2017年再次提價后,片仔癀2017年歸母凈利潤增速達到50.53%,2018年放緩至41.62%,2019年繼續降至20.25%。
2020年1月,片仔癀公告最新一輪調價,鑒于片仔癀產品主要原料及人工成本上漲等原因,片仔癀錠劑國內市場零售價格從530元/粒上調至590元/粒,供應價格相應上調約40元/粒;海外市場供應價格相應上調約5.80美元/粒。
然而這輪調價卻未取得預期中的提振效果。今年4月,片仔癀公布2020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片仔癀實現營業收入65.11億元,同比增長13.7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72億元,同比增長21.6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15.89億元,同比增加17.31%。
年報顯示,“片仔癀”系列的肝病用藥實現收入25.39億元,同比增長16.44%,增速較上年進一步放緩。2017-2019年,片仔癀肝病用藥營收增速分別為35.48%、32.07%、21.37%。
與此同時,肝病用藥的毛利率較上年度減少0.03個百分點至81.95%;僅依靠提價已難以消化原材料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盡管如此,肝病用藥仍為片仔癀貢獻了71%的毛利潤。
當提價成為企業業績增長動力則預示著可能的危機。片仔癀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東阿阿膠?
同屬于中華老字號品牌,東阿阿膠曾作為高端滋補品紅極一時,2005年以來連續提價18次,價格由100元/公斤上漲至近5000元/公斤,凈利潤規模也由2006年的1.54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20.44億元,凈利潤復合增速超20%。
然而在“水煮驢皮”風波后,阿膠被廣泛認定為“智商稅”。2019年,東阿阿膠迎來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凈虧損4.44億元。2020年,依靠政府補助,東阿阿膠實現扭虧為盈,全年凈利潤0.43億元。
縱觀東阿阿膠的危機,作為高端滋補品的神話破滅僅是一方面,更重要是由于存在提價預期,阿膠由消費品變為投資品,經銷商大量囤貨;而東阿阿膠的產品銷售主要依賴經銷商,終端渠道建設不足。
然而阿膠并非一家獨有,在東阿阿膠不斷漲價過程中,價格敏感的消費者轉而投向其他品牌。當危機突然襲來,經銷商庫存積壓爆倉、終端銷售不暢,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相比東阿阿膠,片仔癀享有獨家稀缺品種的優勢,在中藥市場上幾乎無可直接對標的競爭對手。
片仔癀2020年報透露,公司的主要銷售模式為區域經銷、片仔癀體驗館及零售藥店等。針對境外市場,片仔癀采取總經銷制,由代理商漳龍實業有限公司經營。2020年片仔癀境外收入3.6億元,占比不足一成。而在國內市場,長期以來,片仔癀的銷售均以經銷為主,通過各地的經銷商以及零售藥店將產品投放終端,渠道銷量占比約六成。
2015年起,片仔癀加碼終端渠道布局,設立片仔癀體驗館。體驗館由經銷商、客戶等合作投資建設,主要布局在機場、動車站、旅游景點等地,以展示和銷售片仔癀系列產品為主。
截至2020年底,全國在營的片仔癀體驗館已超過300家,該渠道銷量占比約3成。
有消息指出,片仔癀體驗館的加盟商部分為茅臺經銷商,片仔癀解酒護肝的功效成為另一炒作因素,茅臺和片仔癀被緊密聯系了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在官方干預下,茅臺曾屢次采取行動打擊經銷商囤貨行為,同時增加直銷渠道投放。片仔癀炒作風波揚了名,卻埋下了隱患。
炒作風波沸沸揚揚一周后,片仔癀在投資者平臺作出回應,將穩定市場秩序,加大對自營渠道和主流連鎖藥店渠道的供應量;目前已開啟天貓旗艦藥房片仔癀的線上銷售,加速布局京東旗艦店。此外,增加與片仔癀錠劑同質同效的片仔癀膠囊劑型供應。
何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