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隨著醫療設備和檢查技術的進步,尤其是超聲檢查在健康體檢中的普及,愈來愈多的人在一年一度的健康體檢中發現膽囊息肉。這幾年我在員工健康體檢的調查中也發現,膽囊息肉與甲狀腺結節、腎結石成為最為常見的幾種疾病。說到膽囊息肉,很多人對“息肉”這種未知
隨著醫療設備和檢查技術的進步,尤其是超聲檢查在健康體檢中的普及,愈來愈多的人在一年一度的健康體檢中發現膽囊息肉。這幾年我在員工健康體檢的調查中也發現,膽囊息肉與甲狀腺結節、腎結石成為最為常見的幾種疾病。說到膽囊息肉,很多人對“息肉”這種未知的東西充滿恐懼,有的雖然不到0.5cm,還是擔心未來會癌變,一般都會對健檢醫生問長問短,今天還是和大家詳細談以下膽囊息肉,以及對膽囊息肉的處理方法。
膽囊息肉是怎么產生的?
膽囊息肉的病理學名是“膽囊息肉樣病變”,簡單點說就是在膽囊腔內長出的“肉疙瘩”。國外對于膽囊息肉的流行病研究結果顯示,在接受超聲檢查的人中發現4.6% 的男性與4.3%的女性有膽囊息肉,隨著超聲技術提高與設備普及,這個數字還會不斷升高。
多數人會認為因為年輕人不愛吃早飯導致的,這種說法并沒有什么依據。有些醫生會認為這與身體代謝脂類的方式有關,當膽固醇過飽和并沉積于膽囊黏膜固有層,進一步侵及黏膜間隙,被巨噬細胞吞噬形成泡沫細胞并在間質層集聚,促進膽囊固醇性息肉的生成,這是目前膽固醇息肉增多的主要原因。但是其發生率與年紀、性別、體重、運動量、喝酒、飲食規律以及血液里的脂類物質都沒有必然的聯系。目前醫學界尚無法完全確認膽囊息肉的病因,但一般認為與膽囊結石、慢性膽囊發炎、或是膽道阻塞造成膽囊內部壓力增高有關,發病以中青年女性多見,有臨床研究顯示,有近7成的膽囊息肉患者合并有膽結石。
膽囊息肉嚴重嗎?會癌變嗎?
膽囊息肉(GP)分為良性或惡性,成人超聲檢出率為4.2%~6.9%,息肉可能會癌變,但很少發生。
良性 GP 細分為:假瘤(膽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膽固醇沉著癥和增生)、上皮性腫瘤(腺瘤)和間充質性腫瘤(纖維瘤、脂肪瘤和血管瘤),大約 95% 的膽囊息肉是良性的。有文獻報告指出,其中膽固醇息肉發生率占6成,所謂的膽固醇息肉就是因為膽固醇結晶沉積附在膽囊內側,引起黏膜增生所致。膽固醇性息肉占全部膽囊息肉樣病變的80%~85%,腫瘤性息肉占10%~15%。
“膽囊腺瘤”是一種特別值得關注的膽囊息肉,它雖被認為是非腫瘤性息肉的一種,是良性病變。但由于其臨床癥狀與膽結石、膽囊炎等相似,影像檢查結果又與早期膽囊癌相似,所以必須透過多項精密檢查才能作出確診。有部分學者認為,膽囊腺肌瘤是一種癌前病變,會使膽囊癌風險增加6.6%,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發展成惡性腫瘤的機率較高。
惡性 GP 是膽囊癌,最常見的是腺癌。根據國際慣例,國家癌癥中心(NCCR)和WHO發布的癌癥發病率數據,均將膽囊及肝外膽管癌合并在一起進行統計,簡稱為膽囊癌。根據國家癌癥中心最新數字,中國膽囊癌的發病率為(1.00~1.30)/10萬,并提出膽囊癌不是消化系統和膽道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
2020年一項針對 622,227 名 18 歲及18 歲以上參與者的隊列研究中,隨訪20年發現膽囊息肉的生長很普遍,小于 6mm 的息肉中,有 66% 長大,6-10mm的息肉中,則有 53%。盡管如此,膽囊息肉患者很少發生膽囊癌,總發生率為每 10 萬人年 11.3 例,而在觀察至少 1 年的患者中,其發生率為每 10 萬人年 3.6 例。
不過,膽囊癌雖然發病率非常低,但是惡性程度高,預后差,目前對該病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早期如果能切除,化療或放療作用較小,則手術是首選治療方法。局部晚期腫瘤可累及十二指腸/幽門/肝曲/膽道系統;在這些情況下,腫瘤與受累器官一起切除,預后較差。因此還是要加強膽囊癌早診斷、早治療的必要性。
膽囊息肉怎么辦,需要手術切除嗎?
膽囊息肉手術的唯一指征是患癌變的風險。雖然前文提到,膽囊息肉病變成惡性腫瘤的機率非常低,如果是多發性息肉、生長緩慢、基底小于10mm的息肉,多半會被認為是膽固醇息肉,且不引起癥狀的假性息肉和炎性息肉不需要治療。
2019年《BMC胃腸病學 》雜志發表一項研究,從2002年開始11年的隨訪發現,膽囊息肉的患病率增加,8.7% 的人群出現新的病變,這可能是超聲技術進步的原因。原先51.9% 的受試者中息肉持續存在,而其他 48.1% 的受試者中息肉消失了,這也說明膽囊息肉有自行消失的可能。
但如果膽囊息肉出現下面4種情況,則需要引起注意。
1、單發息肉;
2、如果息肉引起癥狀或能夠大于 1 厘米;
3、隨訪息肉1年有持續增長的狀況,相比上次增長 2 毫米或更多時;
4、有膽結石或膽囊腺瘤癥狀,或是有膽囊癌家族史。
對于有上述狀況的人,一般而言,大部份出現膽囊息肉的人都沒有明顯的癥狀,如果情況較嚴重者,可能會出現類似膽囊炎或膽結石的癥狀,例如惡心、嘔吐、上腹脹氣、右上腹隱痛,少數甚至還會出現疼痛放射到右肩的情形,就需要進行膽囊切除術的外科會診,如果沒有膽囊切除術,每年隨訪是必須的。
美國放射學會的指南將有臨床癥狀、年齡>50歲、息肉直徑>10毫米、局灶性膽囊壁增厚>3毫米、合并膽囊結石作為手術指征,凡是出現上述指征的膽囊息肉,均建議手術切除膽囊。
至于前文所提到的膽囊腺瘤,如果是反復發作、囊壁不規則增厚、60歲以上的患者,也都應該盡早行手術切除。至于如果確定是惡化成膽囊癌,則可以采取先進的腹腔鏡膽囊切除以及傳統開腹膽囊切除兩種手術方式,目前也有內鏡保膽息肉切除術治療膽囊息肉,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膽囊息肉可以預防嗎?
至于如何預防膽囊息肉,其實目前并無絕對保證的方法。以下一些方法,主要是針對膽囊息肉一些高風險因素進行規避,另外也可以防止膽囊息肉進一步生長惡化。
1、戒酒:雖然飲酒不直接導致膽囊息肉,但臨床上發現膽囊息肉患者多數曾有飲酒史,特別是高度白酒。酒精在體內主要通過肝臟分解、解毒,酒精可直接損傷肝功能,另外,酒精熱量為7千卡/克,僅次于脂肪,長時間飲酒會加速脂肪肝的形成,導致膽汁對脂質代謝紊亂,從而刺激膽囊息肉的增生。
2、少吃刺激性食物:像辣椒這種強烈刺激物,也會導致膽囊壁充血而發生炎癥性病變,誘發和促進膽囊息肉的生長。
3、減少血液中膽固醇:主要是減少精致碳水攝入,會引起胰島素抵抗,增加代謝綜合征風險;另外是減少飽和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攝入。
4、增加有氧運動:有證據表明,運動具有保護作用,可以顯著降低膽囊問題的風險。一個在發表于2016年《身體活動與健康》雜志的研究發現,經常運動可以降低膽囊疾病的風險,可能是運動有助于脂肪氧化,并通過激活膽汁酸作為信號分子促進膽固醇代謝。
參考文獻:
1、Jean-Luc Szpakowski, MD; Lue-Yen Tucker, BA; Outcomes of Gallbladder Polyp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Gallbladder Cancer in a 20-Year Cohort,JAMA Netw Open. 2020;3(5):e205143.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5143.
2、Linda Heitz, Wolfgang Kratzer,Gallbladder polyps – a follow-up study after 11?years,BMC Gastroenterology volume 19, Article number: 42 (2019)
3、徐佳昕,蔡明琰,徐曉玥,內鏡保膽息肉切除術治療膽囊息肉初探,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2020,37(04) : 253-256. DOI: 10.3760/cma.j.cn321463-20191111-00758
王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