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脾氣很差的人能不能做主播?文/姜雪芬編輯/范婷婷范大廚想賺錢,賺大錢。賺錢很重要,他和妻子孩子現在還在北京租房住,他想在北京買一套大房子。他算了筆賬,照自己當下的賺錢速度,起碼要拼個十來年,才能實現夢想。有人給他支招:當主播,賣網紅產品,圈
脾氣很差的人能不能做主播?
文/姜雪芬
編輯/范婷婷
范大廚想賺錢,賺大錢。
賺錢很重要,他和妻子孩子現在還在北京租房住,他想在北京買一套大房子。
他算了筆賬,照自己當下的賺錢速度,起碼要拼個十來年,才能實現夢想。
有人給他支招:當主播,賣網紅產品,圈一波流量,賺錢買房指日可待。他辭掉不景氣的星級酒店主廚工作,一頭扎進了直播界,一年下來,貨沒帶多少,架倒是吵了不少。
如今,他直播有了20多萬粉絲,但是買房仍需努力。
他覺得,自己入局直播有點晚,小主播生存不易,但是商業得有底線,很多東西能隨波逐流,但是原則性問題不能讓步。
登500次央視的大廚
不惑之年,北京人范大廚辭職了。
他之前在星級酒店當大廚,跟菜死磕,跟供應商死掐。遇到食材不符合自己的標準,供應商嘟囔“今兒整個市場上的彩椒都長這樣子”,范大廚脾氣一倔,把做美食的家伙什一撂,騎個自行車直奔菜市場,果不其然買到了質量更好的食材,接著把這家合作了多年的供應商拉進黑名單,還跟人說“有多遠你給我X多遠”。
這么風風火火干了十多年后,他死磕的勁兒有增無減,但可惜的是,酒店不敢讓他肆意折騰了——因為暴脾氣老得罪人,范大廚的職業發展遇到了瓶頸。偏偏又趕上疫情,老東家生意不咋地,于是他果斷辭職,另謀出路。
去年7月,恰好朋友的直播機構在招募主播,他琢磨著,自個兒在江湖上好歹也算有點名氣——憑著做飯曾登上央視500次,也參加了不少美食節目錄制,鏡頭前秀秀才藝不是難事,立馬答應差事,成了一名美食主播。
想著看直播的都是喜歡美食的,他把直播間裝修成了小廚房,還把自己在家里愛吃的生鮮食材一股腦兒搬進來,教起大家怎么做菜。講排骨的時候,櫥窗里就掛上排骨,也不管大家買不買,傳道授業解惑第一,就這么滔滔不絕講了4個多小時。
誰知,一場直播下來,只賣出去了1000多元。
團隊一復盤,央視鏡頭和直播鏡頭可不太一樣,這樣下去,東山再起遙遙無期。他也意識到這是個很嚴肅的事,接下來,每場直播開播前,都捋一遍做菜的順序,拎出食材的賣點,下播后跟運營團隊復盤數據。
一番工夫下來,轉化逐漸高了,觀看量也增加了。觀眾里有人看出范大廚不簡單,臉也熟,總有人問他是不是電視臺過來的大廚,互動一多,直播間進入了良性循環。
前三個月,漲粉蹭蹭的,去年雙11時,他已經有了4萬多粉絲。粉絲都很精準,都是愛美食、懂生活的人,一場直播下來,他能賣出20多萬的貨。
夢想買房
接下來半年,粉絲繼續漲。之前的粉絲大多集中在40~60歲,以家庭主婦為主,后來三四十歲的人也愛跑到大廚直播間里看美食。直播間的產品種類也豐富了,速食、生鮮應有盡有,零食、干果、水果、牛奶、基礎保健品手到擒來,總之粉絲要啥,大廚和招商團隊就去和商家溝通,談合作要福利,樂此不疲。
照這勢頭下去,他離美食第一寶座不遠了。但沒想到,半年時間,粉絲還沒飆到20萬,范大廚先在直播間“飄了”。
為答謝粉絲,直播一周年時,他要做一場周年慶活動。但是合作的商家不想為周年慶狂放福利買單,不愿意降價,范大廚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你說賣個土雞蛋能賺多少錢,一場也就是賣個四五千塊錢,還要再讓人家放福利,人家也不是慈善機構。
但他認定了話都放出去了,這心意不能省,索性直接自掏腰包,賠錢也要搞,買盲盒搞抽獎,一通操作下來,當天銷售額突破50萬元,但仔細一算,沒賺錢還賠了。
這么窮折騰,反正賠的也不是機構的錢,團隊倒也不好說啥。最讓他們頭疼的,還是范大廚的暴脾氣。
作為小主播,在選品上通常沒有多大話語權,但是范大廚偏偏要“耍大牌”,挑刺兒,不是說面條添加劑太多,就是說酸奶必須保鮮冷藏,一會兒又說蘋果口感不對,“商家說是富士的口感,吃著明明就是偏酸的口感。”
小助理“抱怨”:一個月給他四五百產品,最后只有一半能通過篩選。直播機構有十來個主播,只有大廚一個男主播,也是脾氣最差的一個,經常讓人頭疼。但是看在大廚帶貨勢頭不錯的份兒上,他們忍。
雖然有不少看不慣的事,但是大廚一算,搞直播比做大廚收入高,以前要15年才能在北京買房子,現在大概10年就能實現夢想了。
隨波逐流不能違背原則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范大廚偶爾也會對“資本”低頭,但是有些原則性的問題,他忍不了,會憋出內傷。
一次,商家給寄來的橘子個頭大,給粉絲發過去的橘子不僅個頭小,色澤品質也差,大廚先是說招商沒去實地調查,把自己人罵了一通,然后把商家列進黑名單,還要求得給粉絲賠償。
后來他每次賣生鮮水果,都要求商家先給他繳保證金,理由是萬一路上摔了磕壞了,商家不及時處理,他要親自上陣退錢退貨。
還有一次,團隊頂著漲粉KPI,給他談了一些網紅產品,他對其中的一種成分研究了半天,還咨詢了營養學會的朋友,認定這種成分就是智商稅,直接拒播。
“你看人家都賣得很好,打著‘好吃不胖’的概念,一場下來賣好幾萬不是問題,你為啥就不肯?” 有段時間,他拗不過壓力,帶著怨氣播了,但在直播間不好好播,公開唱反調,還跟粉絲說:你要是有糖尿病你就使勁買……可想而知,業績十分慘淡。
“我沒多少文化,但我們這一輩人都是聽著‘信用’倆字長大的,讓我去忽悠人,說這個好,我做不到。”盡管鎩羽而歸,他也不忘安慰團隊,以后粉絲多了,我可以靠薄利多銷賺錢,但咱不能干那害人的事。
“我覺得直播要宣傳好的東西,值得宣傳的東西,如果大家看了之后受益了,這是一件很有功德的事情。” 他不希望食物對人造成過多的負擔,也擔心以后的小孩子生活中滿是碳酸飲料、垃圾食品,對脂肪、腎臟都有傷害,造成不可修復的影響。他看到有的主播為了賺錢,把自家三四歲的小孩子拉來當模特,吃一些適合大人吃的東西,就氣不打一處來。
和其他催著人趕快下單的主播不同,他會叮囑粉絲理性下單,雖然自己認可產品,但是如果用不到鍋碗瓢盆,沒必要買。粉絲也習慣了他的性格,有的鐵粉沖著大廚人來,不管他推薦啥都買,他反而勸粉絲不要沖動消費。
他對品牌商兇巴巴的,但是對粉絲倒是很溫柔,有人會咨詢直播間之外的產品,比如某滋補品適不適合孩子吃,他也會認真回復:12歲以下的小孩,尤其是女生,你身體沒有問題的話就千萬不要吃。他希望能引導人們正確的消費觀,也常常跟粉絲嘮嗑:我也喜歡喝可樂,一年喝個十瓶八瓶的,但肯定不能當水喝。
他說自己只是個小主播,正在學習如何平衡商業和信念:“我會隨波逐流地去做一些事情,但是違背自己原則的事情肯定不會做。”
金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