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11年石嫣美國大學畢業,成為一名海歸。在所有人的眼里,這種高學歷的海歸人才必然會去是高校、科研院所等令人羨慕體面的工作,可惜你想錯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有著博士后學歷、海歸身份的石嫣放棄了多家企業投遞來的橄欖枝、放棄了高薪工作,竟然選擇
2011年石嫣美國大學畢業,成為一名海歸。在所有人的眼里,這種高學歷的海歸人才必然會去是高校、科研院所等令人羨慕體面的工作,可惜你想錯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有著博士后學歷、海歸身份的石嫣放棄了多家企業投遞來的橄欖枝、放棄了高薪工作,竟然選擇回到鄉村、回歸田野、繼續當一個農民。一時間成為輿論的焦點,父母的不解,培養這么多年回來種地,是不是博士讀傻了,一些社會輿論更是認為這是在作秀,肯定干不了多長時間,國家這么大力氣培養你讓你種地浪費國家資源。十年過去了,石嫣不僅沒有放棄,反而干出了模樣,現在他們經營的農場年賺800萬。
從小播在石嫣心中的農業夢想
她是一個80后,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從小生活的富庶而幸福,性格非常活潑與外向。一次父母帶她回外婆家到鄰居家的地里摘的西瓜非常甜,勾起了她小小的興趣,為什么城里賣的不太甜呢,從這就開始對農業感興趣,出于對農業的這份熱愛,石嫣在上大學、研究生、博士都選擇的是農業。
國外農業理念的差距讓她有了堅定的想法
200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石嫣得到了前往美國實地考察生態農場的機會,在生態農場里她里她嘗到了曾經小時候西瓜的那種甜,嘗到了小時候西紅柿那甜蜜,這和現在化肥農藥激素催生出的農業簡直是天壤之別,在2008年美國已經探索生態農業,而此時的中國還在為小康而努力奮斗,也就是這一次覺得生態農業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于是她決定要把美國農場先進的運作模式學會,在這過程中石嫣凡事都親力親為,三年后她帶著夢想回國。
艱難的起步
回國后的她沒有選擇哪種坐在辦公室里的體面工作,而是遵從自己的內心,扎根農村,專研她熱愛的農業,這讓培養多年她的父母失望,父母在最初的那段時間里幾乎天天以淚洗面,最終父母拗不過她,只能無奈點頭認同。說的容易,做起來可不容易,在哪選地,租金等等沒有一件是那么簡單的,尤其是資金,對于一天沒工作的她除了借也只能是借,不過好歹有了最初農場的樣子。在她的農場里,不用化肥、不打農藥、不用激素,全部用生態的材料,2012年的中國對生態還不感冒,買東西要看性價比,農戶種出來的有大又好看還比她的便宜,第一年,她不僅沒賺上錢,還賠了20多萬,堅持還是放棄,這是她每天都要思考的問題。
丈夫的鼓勵
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也認為生態農業是有發展前途的,但是要讓更多的認可并購買她的蔬菜水果,這樣的生態理念才可以持續,于是她丈夫改變銷售思路,專盯北京的高端人群,先后通過熟人介紹、朋友帶貨等運作,使他的農場銷路慢慢打開,也逐漸扭虧為盈,但此時更多的陌生人還不能認同她蔬菜水果是生態的,于是石嫣在農場各個部位裝上了攝像頭可以隨時查看,帶領陌生人免費參觀進一步的擴大宣傳,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后,都愿意驅車幾百公里來訂貨。
成功的喜悅
現在他們的農場已經是年收入800萬元的農場了。在她成功的背后是她對生態養殖模式的推崇,她將生態養殖的模式與高新現代化的技術緊密結合起來,活學活用;她將植物殘渣與動物糞便有機結合在一起研究出了一種完全無污染的生態有機肥料撒施到地里。她將家里的剩飯剩菜在次喂養豬,這樣養出來的豬,不僅豬肉的品質更高了,連帶著糧食浪費的問題也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決。通過她一系列大的創新,不僅使農場的效益有大幅度上升,也解決了農業廢品的二次利用問題,她的模式不僅改善了農村的空氣質量、減少了動物糞便對環境的污染,還提供了一種思路。現在她每天都忙著裝箱和配送,忙的不亦樂乎。
職業是不分高低貴賤的。即便是一個小小的農民也可以非常的了不起。最為重要的是你要有一份持之以恒的心、并且要為自己的職業不斷的鉆研和奮斗,他們雖是博士,但是博士也把農業作出了特點,他們用簡單的行動,實現著自己的夢想,倡導者自己新的生活方式,實現新的價值。
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