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作者|閆如意李小天編輯|米利暗東航MU5735失事,搜救仍在繼續。但搜救難度卻比預期的更大。墜機地點在一個三面環山的山坳里,人員和物資進入都十分不易;昨晚,現場沒有照明設施,可視度非常差,救援人員只能用技術手段探測生物體征;天氣預報稱,今天
作者|閆如意 李小天 編輯|米利暗
東航 MU5735 失事,搜救仍在繼續。
但搜救難度卻比預期的更大。墜機地點在一個三面環山的山坳里,人員和物資進入都十分不易;
昨晚,現場沒有照明設施,可視度非常差,救援人員只能用技術手段探測生物體征;
天氣預報稱,今天梧州全市將有中雨,局部山區還會出現強對流雷電暴雨天氣。也就是說,救援隊將在暴雨中艱難地尋找殘骸、搜尋遇難者遺體。
幸而,白天救援現場大雨未至,但從電視直播畫面上看,天空依然陰陰沉沉。
救援隊深入墜機核心區域,發現了越來越多的機身殘骸,乘客隨身物品:
裹滿了灰塵的錢包、一張幾天前的火車票、摔成碎片的手機殘渣……
還有人發現了一張祈禱出行平安的紙條,上面寫著:歲歲平安、健康長壽。
幾句平時毫不在意的祝福,如今卻成了家屬們日夜祈求的愿望。
這些碎片,也拼湊出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的模樣,他們是某人的伴侶、孩子的父母、被信賴的朋友伙伴,他們愛著別人,也被別人深深掛記。
就因為登上了一趟永不抵達的航班,一個小時之內,他們好像突然之間從這個世界上憑空消失了。
截至發稿前,依然沒有傳出任何找到幸存者或遇難者,哪怕人體殘骸的消息。
或許對家屬來說,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因為,無數次的空難奇跡證明了:
只要救援沒有結束,一切仍有轉機。
空難奇跡是如何發生的?
事故發生后,網上就不斷有人發出疑問:
發生如此嚴重的事故,從8000米高空極速墜落、爆炸,還有人能活下來嗎?
說真的,沒人敢打包票。
但美國的一項調查報告認為,在88%的空難事故中,人員是可以幸存的。
這個概率甚至有可能更高,主要取決于航空機組人員的引導,及后續的救援措施。
無論這項調查是否過于樂觀,但至少,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許多次“空難奇跡”。
1993年烏魯木齊空難,乘客102人,幸存90人;
1997年深圳空難,乘客74人,39人活了下來;
2010年的伊春空難,機上44人死亡,但同時也有52名幸存者。
幸存,并不是天方夜譚。
但就像網上流傳的《空難求生指南》說的那樣,幸存者們,是因為做了些什么才得以活下來的嗎?
下面這三個故事或許能告訴我們一部分的真相。
1971年在秘魯發生了一起空難,最初,人們以為機上92名乘客全部遇難,直到11天后,一名伐木工人發現了幸存的17歲女孩朱莉安。
回憶飛機事故,她的記憶里,只剩下自己自由落體的片段。
她被牢牢綁在座椅上,頭朝下墜落,秘魯熱帶雨林巨大的樹冠旋轉著向她靠近,耳邊只剩下風聲……
再次醒來時,她就看到了頭頂的樹冠。
沒有人能解釋為什么她能夠在墜落中幸存。
人們只能推測,也許是當時她身下飛速旋轉的座椅,像直升機的螺旋槳一樣,為她減緩了下落的速度;
而她最終墜入的那片熱帶雨林,巨大的樹冠也成了緩沖墊,最終才讓她得以幸存。
更神奇的是,從墜機到獲救,朱莉安撐了11天。
除了運氣以外,她此前豐富的熱帶雨林生存經驗也救了她。
荒野求生的第1天,她在事故現場找到了一包糖果,這成了她唯一的食物。
第4天,她聽到食腐肉的禿鷲的聲音,緊接著看到了3名遇難乘客的尸體。這三名乘客跟她一樣,被安全帶綁在座椅上,卻沒有了她的幸運。
第10天,她找到了一間伐木工人的小屋,用屋里的汽油清理了傷口里鉆進的蛆蟲。
第11天,伐木工人們發現了她,朱莉安終于獲救。
幾天后,人們在雨林里找到了朱莉安母親的遺體,他們發現朱莉安的母親也曾在飛機解體中幸存,卻因為傷勢過重不能動彈,苦苦堅持了幾天后,還是沒能存活下來。
如果說是極度的幸運+野外生存技能,讓朱利安存活,發生在南斯拉夫的那場空難除了奇跡,幾乎找不到其他詞匯來形容。
事故發生時,飛機在空中解體,飛機殘骸在10160米的高空以時速322千米摔向地面。事故唯一幸存者維斯娜,憑借她活了下來這件事,創造了“無降落傘墜落高度最高”吉尼斯世界紀錄。
當時,維斯娜被餐車卡在了飛機尾部,隨著殘骸一起從高空墜落。
幸運的是,殘骸落地的位置,覆蓋著厚實的雪,在層層緩沖下,維斯娜保住了性命。
隨后,維斯娜被一名當過軍醫的村民發現,幫助維斯娜維持生命,直到救援趕到。
還有傳言說,在顱骨、脊椎、肋骨多處骨折全身血染的情況下,維斯娜沒有大出血能撐到被救援,跟她的低血壓癥狀也有一定關系。
落在雪地減震、遇見軍醫、患有低血壓……諸多巧合竟然都發生在了她一個人身上。
有人活下來是命運的眷顧,而下面這位幸存者,則是因為他有一對偉大的父母。
2003年,蘇丹航空的一架飛機,因為發動機故障,在紅海海岸墜毀,全機116人,最終存活一人,而這名生還的乘客,年僅2歲。
后來,專家分析認為,這個小男孩之所以能夠成為唯一的幸存者,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飛機失事時,孩子的父母把他緊緊抱在了懷里,減緩了飛機撞擊時產生的巨大沖擊。
命運如此無常,但與此同時大自然卻又會偶然露出一些仁慈,機緣巧合安排出這樣“奇跡”。
奇跡二字或許遙不可及,但至少留給了人們一些希望、一些念想。
保持希望,直到最后一秒
災難過后,大家最關心的只有兩個問題:
1.會找到幸存者嗎?
2.事故發生的原因是什么?
但沒有搜救和調查,這兩個問題永遠也無法揭開謎底。
搜救,依然是當務之急。
當災難作為整體呈現,總覺得慘烈又遙遠,可當具體到每一個真實的個體時,才會發現苦難如此的真切。
和現場發現的碎片一樣,今天人們也逐漸拼湊出了部分遇難者的人生軌跡:
MU5735的常旅客劉先生,工作地點在廣州,妻子和家在昆明。就在他登上這趟飛機的前一天,他剛剛收到自己的婚紗照;
51排的一位旅客,是來昆明出差的,3月21號這一天,他是在回家的路上,他是三個孩子的父親;
而飛機上另一位同樣剛剛結束了出差的男孩,95年出生,他的父母原本會在機場接他回家 ……
他們每一個,都是跟你我一樣,在生活中掙扎打拼的普通人,而他們背后是132個焦急等待的家庭。
搜救的意義,放在首位的必然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幸存者;
但退一萬步講,如果真的不幸遇難,如何安頓遇難者遺體(甚至碎片),事情的真相究竟為何,家屬們需要一個明明白白的交代;
有多次重大災難救援經驗的人士曾表示,其實哪怕救援人員能發現遇難者的一件隨身物品、一個行李標簽,也能給家屬留個念想,帶來一點撫慰……
但搜救工作又必然是細碎、耗時而且艱難的——飛機撞擊的速度如此之快,物品散落的范圍之廣,瞬間之下,許多事物都已成碎片,難以分辨原本的模樣……
有微博網友說:
疫情、經濟壓力是時代吹落在每個人頭上的一粒沙,是漫長細碎的重壓。但這樣突然的天災人禍就好像擊穿情緒的閃電,帶來的是瞬間難以言喻的心痛。
命運的無常就在于,它與你努力與否、正直與否、善良與否無關。
意外來臨時,人類無力抵抗,只能珍惜當下。
而如今,我們能做的,只有繼續保持關注,堅持搜救,在塵埃落定的最后一秒前,都滿懷希望。
參考文獻:
1.http://news.sina.com.cn/o/2003-07-09/1036347280s.shtml
2.bbc news:Juliane Koepcke: How I survived a plane crash,https://www.bbc.com/news/magazine-17476615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Vesna_Vulovi%C4%87
4.https://www.sohu.com/a/531596915_120099886
5.https://mp.weixin.qq.com/s/FE4SqrDeqtSc70L3rDxOug
李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