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對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一種農民自愿參加的醫療互助制度。通俗來說,就是通過農民自愿,每年繳納一定比例的費用,就可以享受當年門診、住院和大病等醫療費用的報銷。其目的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從2016年開始,新農合
對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一種農民自愿參加的醫療互助制度。通俗來說,就是通過農民自愿,每年繳納一定比例的費用,就可以享受當年門診、住院和大病等醫療費用的報銷。其目的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從2016年開始,新農合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合并 ,統稱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通過4年左右時間的努力,至2019年已完成全部合并。根據國家醫保局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參加基礎醫療保險的人數已經達到了13.6億人,覆蓋了全國95%的人群,其中參加新農合的人數超過10億人次。
隨著新農合制度的逐步完善,繳費標準也在逐年變化。今年新農合的繳費時間已經開始了,和去年相比,今年的繳費標準從去年的280元/人上漲到了320元/人,又增加了40元。如果按照一家4口人計算,一年的新農合費用就得支出1280元,這對于一個農民家庭來說,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記得去年新農合標準漲到280元的時候,曾引起不小的轟動,估計今年又免不了一番吐槽,甚至有人打算斷繳,但是當你看完今年新農合的4大變化和斷繳后的后果,你還會這樣想嗎?
今年新農合的4大變化
今年新農合出現重大調整,其中最大的變化主要是以下4點。
一是財政補貼增加了。雖然今年的個人繳費標準相比去年增加了40元,但我覺得咱老百姓一點也不吃虧,但是國家補貼的標準同樣也是提高了,今年的補助金額也上漲至580元。
二是新農合的報銷比例提高了。當下新農合的報銷比例可以高達70%左右,也就是說,農民看病時,只要符合新農合的報銷要求,自己只需要承擔30%左右的醫療費用,剩余的都由國家承擔。
三是更多的疾病可以報銷了。此前對于一些慢性和特殊疾病,是不能通過新農合報銷的。但從今年開始,新農合完善了門診慢性和特殊疾病的報銷,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 等,都能得到相應比例的報銷。
四是對特殊人群不設醫保等待期。如新生兒、農村60歲以上老人、低收入人群等,在參加醫保后,將不受醫保等待期的限制,參保后就可以立即享受醫保的報銷待遇。
新農合斷繳有哪些后果?
不可否認,近些年新農合的繳費標準確實在不斷上漲,記得在2000年剛剛實行試點的時候,個人的繳費標準只有10元左右,但現在已經上漲至320元。究其原因,除了物價在上漲外,主要還是新農合的逐步完善所致。如果因為漲價就斷繳,其實影響還是蠻大的。
第一,大病不能報銷。對于普通疾病,我們老百姓完全可以負擔,但新農合最重要達到一個作用就是預防大病。我們都知道,一旦患上重大疾病,治療費用少則幾萬元,多則幾十萬,不要說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就是城鎮居民,也很難負擔得起,而有了新農合,這其中的大部分醫療費用就可以報銷。
第二,住院不能報銷。我們日常生活中,沒病就是福氣,但難免出現生病 ,一旦生病住院,開銷肯定不會小,如果新農合斷繳了,就只能自費了。
第三,不能用保障卡買藥。新農合斷繳了,也就沒有了保障卡,因為新農合是交一年保一年,斷繳就意味著保障卡失效,所以買藥也就只能自費。
所以,新農合肯定是要繳的,每年花300多塊錢,買一份醫療保障,萬一生病住院,可以報銷70%左右的醫療費用,可以說是花小錢買大保障。如果斷繳,全額自費不說,一個家庭還有可能因病返貧,誰又能承擔得起呢?畢竟醫療保障是剛需。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新農合交一年保一年,一旦錯過了繳費時間,就只能等下一年才能參保,后年才能享受醫療保險,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參保時間,及時繳費。
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