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國慶節期間,村里再三通知大家去繳納2022年城鄉居民醫保。我們安徽地區,遵循國家制定的標準,每人320元。一家4口人一共需要繳納1280元。父親賣了一點新收的稻子,把家里的城鄉居民醫保費用交清了。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各地繳費標準并不完
國慶節期間,村里再三通知大家去繳納2022年城鄉居民醫保。我們安徽地區,遵循國家制定的標準,每人320元。一家4口人一共需要繳納1280元。父親賣了一點新收的稻子,把家里的城鄉居民醫保費用交清了。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各地繳費標準并不完全相同。有的地方是按照國家統一基礎標準320元繳納,有些地區則高于這一標準,需要繳納四五百元,甚至要交到760元。為何會出現這種差異呢?難道城鄉居民醫保繳費標準不是全國統一的嗎?接下來我們一起聊一聊這個話題。
320元是國家制定的最低標準
城鄉居民醫保是在原有新農合基礎上整合而來,覆蓋廣大城鄉沒有購買社保的居民,為其提供醫療保障服務。農民住院看病,可以報銷70%左右,極大緩解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當初新農合開始試點時,每人只需要繳納10元。后來逐年提高,從幾十元到150元,再到現在的320元。這是國家規定的個人需要繳納的部分,是根據全國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制定的最低標準。
換句話說,2022年城鄉居民醫保繳費,個人部分不得低于320元(當然,特殊群體享受補貼除外)。
但是,城鄉居民醫保基金由國家和個人兩個部分組成。個人繳納的是較少的一部分,剩下一大部分是由國家財政進行補貼的。比如說2022年度城鄉居民醫保每人的籌資標準是900元,個人只需要繳納其中的320元,剩下的580元由國家進行補貼。
搞清楚了這個問題,我們就該明白,城鄉居民醫保并不是只有個人交了錢,其實國家出了更多的補貼。因為繳費人口眾多,需求量大。如果沒有足夠的保障基金,整個城鄉居民醫保就無法正常運轉。
所以,十幾年來城鄉居民醫保的繳費標準才會不斷上漲。大家只關注到個人繳費部分上漲,實際上國家的補貼標準也在同步提高。
各地制定了符合自身情況的當地標準
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各地制定相應的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標準,一般要高于國家標準。這也就說明了,為什么有些地區是按照320元一個人繳費,有些地區則按照400元一個人繳費,甚至還有的地區達到了六七百元。
因為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老百姓的收入狀況,存在極大的差異。比如說上海和甘肅,兩者GDP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老百姓的平均收入也有極大差異。所以,在制定繳費標準時,也會考慮到當地居民的實際情況。
比如說在浙江金華,當地今年城鄉居民醫保的繳費標準就遠高于全國標準,達到了560元一個人。另外,當地為了更好地保障農民看病用藥的權益,還設置了大病保險項目。也就是說,一個人在購買城鄉居民醫保以外,再附加300元的大病醫療,每人需要花費860元。
在江蘇鹽城,今年城鄉醫保繳費標準是390元,而在四川成都,繳費標準同樣高于國家標準25元。在山東煙臺,今年繳費標準更是突破500。
由此可以看出,針對不同地區,城鄉居民醫保繳費標準并不一樣。如果沒有特殊規定,當地會按照國家最低320元的標準繳費,但如果當地已經做了更加明確詳細的規定,這要按照當地的標準繳費。
并不是說,交得多的地區就吃了虧,交得少的地區就占了便宜。因為在醫療報銷時,同樣也會享受不同的報銷政策。國家已經規定今年城鄉居民醫保的報銷比例也普遍提高到70%,但實際在一部分消費較高的地區,其報銷比例早已提高到80%以上。
對于一些門診費用和慢性病,其報銷比例和規模也在不斷擴大。農民交得越多,在報銷時享受到的便利就更多。看病時,自己掏的錢就更少。
所以說,交得越多,也是有好處的。城鄉居民醫保從每年9月1日開始繳納,一直持續到當年的12月31日。目前已經過了一個多月,各地都在通知居民朋友積極繳費,相信大家也都接到了通知。
今年我家已經交過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交費呢?在每年上漲的情況下,你還會不會積極交費?
李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