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之前兩年曾經在頭條寫了至少兩篇介紹藜麥的文章,都較為全面,所以知識性的東西在這里就不多介紹了。今天分享個昨晚親身經歷的關于藜麥的事情,完全打破了我對于直播賣貨的觀感,也證實了直播賣貨就是賣美女賣顏值,消耗網友對網紅的信任。藜麥加工出來就是這
之前兩年曾經在頭條寫了至少兩篇介紹藜麥的文章,都較為全面,所以知識性的東西在這里就不多介紹了。今天分享個昨晚親身經歷的關于藜麥的事情,完全打破了我對于直播賣貨的觀感,也證實了直播賣貨就是賣美女賣顏值,消耗網友對網紅的信任。
藜麥加工出來就是這樣的
對于農產品直播賣貨,2020年曾有人說這是個風口,農產品不在網上銷售,就是脫離高流量,虧本了活該。所以去年農產品的網上直播銷售火透了。
去年我也跟著風頭賣了把農產品,雖然賣得不多,掙得不多,但只賣藜麥,是自己看著長出來、加工出來、包裝好的,價格也實在,在同行業內幾乎找不到有價格競爭力的藜麥了。所以今年還要賣,靠著自己薄利多銷的老營銷思想在網上搏一搏。
昨天晚上,快睡覺了,隨便在頭條掃了下小視頻,就看到一個身穿雪域特色袍子、長相好看、說話親切的姑娘站在雪山底下,說作為西北姑娘,得到了網友們的信任,粉絲8萬多了,以后絕對不做PK、不收禮物、只介紹家鄉特色農產品。簡單幾句話就讓人產生了一種清閑脫俗的認可,隨即點進了她的直播間。
她賣一款藜麥,這不正好就是自己也在賣的農產品嘛。抱著學習的心態,點進去看看她這款藜麥怎么樣,主要是價格。不點不知道,一點嚇一跳,標價39元/斤。第一反應就是這個標價太高了,幾乎是全網最高了。心想,是不是專門標高價,然后再在直播間直接改價格照顧網友呢。進入直播間仔細一聽,也沒有類似讓利的活動,就直接打字問了下價格是39元嗎?沒有得到回答,里面的人太多了,也許姑娘忽略了我的這句問話。
我沒有關注這位美女主播,也沒有意思想揭露她什么。今天想了想,還是把自己對于藜麥的信息跟大家聊一聊,以便于大家能更好地認識藜麥的用途和價格吧。
藜麥是糧食之母不假,營養價格高也是真的,西北首先種植也是真的
藜麥起源于南美洲,是土著作物和食品,上世紀80年代被美國應用開發。2008年我國科技工作者在西藏做藜麥生長研究,2010年在甘肅引進試種并成功。2012年山西靜樂縣試種成功,并于2013年“國際藜麥年”的時候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和花卉食品專業委員會授予“中國藜麥之鄉”的稱號。之后,蕎麥在我國甘肅、山西、河北、內蒙等高海拔地區大量種植。
藜麥的營養價值很高不是吹的,據查在藜麥中可以提取到人體所需的所有營養元素,故稱之為“糧食之母”不點不為過。
2012年,我正在晉北進行肥料銷售工作,其中就有靜樂縣,并做了多個肥料品種和多片藜麥試驗田,發現藜麥用肥還是以硫基肥料為好,氮磷鉀需求較為平衡。所以不客氣地講,我對藜麥還是認識較早的,也研究較多,當然只是接觸較多而已。
藜麥的顏色分4種,但脫皮后都是以白色為主,3色4色藜麥只是個樣子而已
今天有個人告訴我,他網上買了藜麥是3色的,25元一斤,我認為還是貴,雖然比那個西北姑娘賣的39元一斤便宜了好多。他說是3色的,不是我表示的那種白色的,所以貴些也是可以認可的。我只是告訴他藜麥確實有4種顏色,但是經過加工脫皮以后,都以白色材質為主,最主要的是不管藜麥是白色、黑色、黃色、紅色的,其內在質地都是一樣的,幾乎沒有分辨。非要說不同的話,那就是顏色深一些的藜麥質地更硬一些,相對煮時候更需要些時間吧。
這位朋友聽到后給我作了一個揖,表示贊同理解了。為什么藜麥這研究生產10多年了,還有好多人不了解,甚至沒聽說過,這就是藜麥被炒作的結果了。大家可以在網上搜一下“藜麥”二字,有不下萬條的詞條,完全可以了解到相關的具體知識,還有其運作方法。
藜麥價格各地不一,加工好的成本價在10-15元左右,但為啥市場賣39元/斤?
藜麥品種現在已經非常多了,大體可以這樣分,按水源情況可分為干谷和濕谷,也就是吸收水分的情況不同;高原藜麥和鹽堿藜麥,也就是說海拔不同,僅從產量和質量上看,高海拔地區的藜麥更為優良。我國就在青藏高原和華北高原上種植較多較好,當然一些亞熱帶地區只要海拔高,也是可以種植的。
因為自己賣藜麥,所以之前一直不想討論藜麥的成本價格,也有失商業道德。但是我想了想,有些網紅已經把藜麥當成了搖錢樹,高價賣出去還給網友說這是在照顧網友,咱還跟他們講些什么商業道德呀,那不是在用道德在綁架自己嘛。況且藜麥價格也算是透明的,只不過消費者不愿意仔細去查驗罷了。
在我國,藜麥最好的就在甘肅西藏,山西河北內蒙的次之,這是與海拔有關系的,海拔越高結實越好。近幾年藜麥畝產量逐步提高,也是以西北地區產量最高,可達到500-900斤/畝,華北地區基本在300-500斤/畝左右。從產量上看,西北的高,單價自然也能降下來,華北的雖然產量低,但比起大田玉米來說強了好多,老百姓就以8元/斤銷售,500斤的畝產也是4000元,比種玉米高了一止一倍收益。
若加上加工成本、禮盒包裝和市場價格波動因素的話,藜麥成本一般在10-15元/斤之間,這樣,大家都是做生意的,或者有相應市場敏感度的人,該在市場上銷售多少錢自然心里會有個數了。
農產品不能成為網紅謀暴利的工具
今天寫這個網紅姑娘把藜麥賣到39元/斤的事,主要是自己都看不過去了。從看到她拍的小視頻后的溫馨認可,到看到直播藜麥價格及咨詢反應后的失望,感覺到一種社會責任感,人家在拿粉絲做套現的工具,粉絲還在真心為她做變現的韭菜,不說出來心里不快。
這已經不是單個的事例了,去年冬天大蔥價高時,在網友就說再也不為所謂的同情農民做義買了,可想網友被坑后心里是什么感覺。人心叵測,嘴上說的和現實中完全是兩個人,個人人設就這樣被39元/斤的藜麥轟然摧垮了。
這篇也寫得比較長了,其實藜麥就是個好東西,但脫離了實際價值的東西,被人為炒作后得到的卻是發展的緩慢。我銷售藜麥的時候,人們也懷疑為啥價格這么低,低有低的理由,我也是賺錢的,但貨并不賴,只是沒有那些精美外包裝而已,省錢讓大家吃好藜麥不是更好嗎?何必講求外表呢,你說是不是。
金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