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胖崽總是如實“顯窮露俗”的行為除了深感與某乎價值觀不符更擔心大家每次看都像在照鏡子不利于你們繼續關注所以,我決定進行一期自我顛覆測評貴價巧克力為了融入“某乎普通人”我肯定不能選擇測評Godiva因為吃Godiva就像背入門款LV雖然也買不
?胖崽總是如實“顯窮露俗”的行為
除了深感與某乎價值觀不符
更擔心大家每次看都像在照鏡子
不利于你們繼續關注
所以,我決定進行一期自我顛覆
測評貴價巧克力
為了融入“某乎普通人”
我肯定不能選擇測評Godiva
因為吃Godiva就像背入門款LV
雖然也買不起貴則貴矣
顯得不夠挑剔
要測就測1300元1斤的巧克力
還是來自讀不出也沒聽過的店名
BLONDEL
作為日常接觸最貴的巧克力是打折時的費列羅的胖崽
我相信
“貴有貴的道理”
當然
“太貴的基本沒有道理”
歷史&噱頭
貴的巧克力就像好的電影
需要鋪墊
所以面對BLONDEL跟其它巧克力一樣的宣傳套路
歷史典故——開業169年
名人光顧——丘吉爾、赫本都曾買過
中國特殊——全球僅有5家店,卻有3家在中國(上海、深圳、成都)
我只能選擇換一種閱讀形式
關閉美食大號的推送
打開隨巧克力附贈的冊子
環境&價格
人不一定群分,物一定類聚
這家店開在深圳所有奢侈品聚集的萬象城
但它具體位置在地鐵連接萬象城的廊道
是想回萬象城還得重測體溫的位置啊
相當于**大學**學院
不是它們不好
是分數不能定得跟**大學一樣高
210元100克、260元100克…的標價
這種看“克價”買不起的心情,還以為自己錯進了金鋪
花了300元買到的巧克力合照
還不如食堂留樣以供檢測菜品的份量
巧克力.測評
除了黑巧,BLONDEL幾乎沒有不加“料”的巧克力
所有味道都是店員幫挑的熱門款
它家巧克力的味道,確實有高貴的品德——貴而不自知
“不通過別人講解根本吃不出這么好”
1、榛果黑巧克力錘
有果仁,有巧克力
吃完了,過兩小時,再回憶回憶
費列羅完全可以作為它的替代品
有甜度的黑巧
含在嘴里,微甜慢慢滲出
而可可的香氣需大口嚼才會微弱迸發
從口感跟味道,會以為貴在榛果
2、榛果牛奶巧克力錘
牛奶加進去,甜度上去
巧克力含在嘴里融化,就有點接近“德芙”
作為給錢的人,我沒有放任胃控制思維
這么大顆還不用自己剝的榛果,確實是第一次吃
3、咖啡黑巧克力錘
吃著這款巧克力
口腔仿佛在扮演“濕垃圾桶”
只吃別人不要的
巧克力里包含著一小粒一小粒硬物
口感像爆米花沒爆開的那些花
而整體的味道又很像在吃咖啡渣
4、玉米黑巧克力
我以為接近費列羅跟德芙的味道已經是最糟糕的事
這款的味道跟口感居然能讓我覺得還不如像費列羅或德芙
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玉米片的黏
畢竟它并沒有玉米片的香
5、玉米片牛奶巧克力
這一點,23.4元
一杯奶茶的錢,換一小塊巧克力
入口前,我有想過可能要充分發揮想象力
——“拼命想它有多好”
但從沒想過
挖掘它的好前還要先拼命向味覺灌輸
——“它是巧克力”
雖然甜度更高
但也依然感覺主要在吃玉米片
6、黑巧克力錘
黑巧主要吃的是“食用功效”
所以貴與不貴的黑巧之間
這點劑量對人體產生不了影響差別
味道跟喝黑咖啡一樣,特別適合上網課/開會等場合
入口不自覺眉頭一皺,顯得很像在思考
7、松露巧克力
店員送了我三顆巧克力
想到一顆33元
一口氣吃三顆會折壽
吃完就明白,為什么大家都要買LV
不一定獨特,但不會錯
都不如Godiva同類型巧克力
吃不出味道松露巧克力
表層糖霜的甜
內陷白巧克力的甜
吃出酒味松露巧克力
終于感覺在吃“貴價巧克力”
放入口,“苦”跟“膩”的特質都能吃出
還有淡淡酒心味
看出愛心型狀松露巧克力
吃到最后一款
我已經很清楚要在它家吃出值回半價的巧克力,約等于得到幸福的幾率
…
依然只記住了甜
總 結
一入口時覺得不錯
冷靜下來,那都是被金錢蒙蔽的胃
毫無特別,不值半價
而對于貴的手工巧克力,胖崽一直覺得主調分為:“苦”+“膩”、 “甜”+“膩”
拿到手時的驚喜遠大于吃到口里
而這類一種最多只吃過一顆的巧克力
基本上一周后只記得甜甜膩膩
綜合推薦:2.8星
味道:3.2星
同類味道對比:不如
價格(以出品計):2.5星
滿分5星,合格3.5星,優秀4星,值得專門去4.5星
店家信息
店家:BLONDEL
地址:上海、深圳、成都都有
人均:不知道怎么算人均
王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