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四十多年來,中國改革開放走過波瀾壯闊的不平凡歷程,經濟社會風起云涌,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譜寫了壯麗的史詩。而在這片錦繡華章的禮贊中,豐大集團,無疑是其中一個強筋有力的音符。時光回溯到三十四年前,豐大集團起步江淮之間的一個貧瘠小鎮上。豐大人從五
四十多年來,中國改革開放走過波瀾壯闊的不平凡歷程,經濟社會風起云涌,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譜寫了壯麗的史詩。而在這片錦繡華章的禮贊中,豐大集團,無疑是其中一個強筋有力的音符。
時光回溯到三十四年前,豐大集團起步江淮之間的一個貧瘠小鎮上。豐大人從五萬元貸款起步,從一張白紙出發,憑借手工刀切的面條,憑著心中奔涌的改變命運的激情,義無反顧地走上了艱苦卓絕的創業之路。三十四年來,經過無數市場風雨的洗禮和拼搏摔打,豐大集團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如今已發展成為擁有農副產品深加工、種業、酒店文旅、地產金融等多產業并駕齊驅的企業集團。
豐大生于農,興于農。2015年8月,懷著對農業、農村和農民無比濃烈的情感,懷著對種業民族品牌割舍不了的深沉夢想,豐大正式進軍種業,豐大決心用三十四年的積累開創豐大種業的根基。
今年8月,豐大種業成功簽約"京科968"玉米新品種研發聯合體,成為繼中種集團、北京德農、北京屯玉、河南現代、山東登海、順鑫農科之后的第七家成員企業。豐大種業的發展走向了一個全新的時期。
簽約儀式現場
扛起時代擔當 推動建立種業全新市場
玉米作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目前已超過6億畝,市值約278億元,約占全國農作物種子市值的1/5,位居所有農作物種子之首。2016年以來,隨著國家玉米種植面積的調減、臨儲政策的取消、品種準入的多元化以及企業對新審定玉米品種制種面積的不斷擴張,玉米種業市場發生了很多變化。
國家玉米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李新海介紹,2019年,我國玉米需求將穩定增長,其中飼料加工需求量1.95億噸,同比增加900萬噸,工業原料需求量7800萬噸,同比增500萬噸。"依據國內生產能力和市場需求分析來看,預計2020年國內玉米市場年度缺口或達2000萬噸左右。"李新海表示。
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蔣協新介紹,造成國內種業市場"陣陣寒意"的主要原因在于:玉米品種的有效供給不足,不適應生產結構調整的需求,不適應市場消費轉變的需求,不適應企業追求效益的需求。"因此,滿足有效供給,適應生產、消費和企業的需求,是種業科技創新需要把握的基本要求。"蔣協新說。
"豐大現在進軍種業正是時候。我們一定可以面對中國種業的困難和問題,超越自我。"豐大集團董事長吳大香曾表示,豐大種業的起航是時勢所需,是順勢而為,豐大種業勇扛中國種業發展大旗,矢志打造中國種業民族品牌的歷史起點。
"豐大做種業,是情懷的展現。豐大起于農,興于農,是農副產品深加工給豐大裝上了最初騰飛的翅膀。對于土地,對于農業農村和農民始終懷有割舍不了的情感,正是這種濃烈的情感,豐大人把豐大面條做成了中國質量最好最暢銷的品牌,把豐大股份做成了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豐大集團總經理吳智勇在推動種業科企合作擴大京科968推廣應用研討會上發言時表示,中國種業需要自己的大企業來規范和統一市場,在與國外大公司的同臺競技中,積蓄崛起的力量。豐大集團進軍種業正當其時,責無旁貸,豐大將以責任和擔當為建立健康有序的中國種業市場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強強聯合 推動種業科技創新
豐大種業基于豐大集團30多年的積累,成立四年來,發展迅速,成績有目共睹,在全國多地擁有加工包裝中心和穩定優良的制種基地,并建立了覆蓋全國范圍的完善的水稻、玉米種子的銷售網絡。對于此次豐大種業和"京科968"的強強聯合,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蔣協新指出,"這是揚長避短、優勢互補的共贏之舉。"豐大種業要以這次科企合作為新的契機,使今天的"豐大種業"能夠成為明天的"種業豐大"。
鳳凰網安徽了解到,每年玉米生產上年種植達10萬畝以上的品種上千個,但達到千萬畝的只有4個。其中,達到千萬畝級別的玉米品種"鄭單958"、"先玉335"等,已經大面積推廣應用了十幾年,但是后來者"京科968"從2011年通過國審以來,2016年,年種植面積便超過了2000畝,累計超過1億畝,并連續多年保持了旺盛的增長勢頭,育種專家、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中心主任趙久然表示,"京科968"正在引領我國新一輪玉米品種更新換代。
"京科968"何以有這樣的應用推廣優勢?趙久然指出,"京科968"高度契合當前"資源高效、節本增效、提質增效"綠色發展理念,正確把握了機械化作業、廣適性品質、多樣性消費和高質量指標科技創新的要求,較好適應了生產、市場和企業的需求,是近幾年來難得的一項科技創新成果,具有"高產、優質、多抗、廣適、易制種"等綜合優點。
"發掘一個好品種需要機遇和育種家多年的積累,推廣一個好品種需要有創新精神、開放精神和協同精神。"吳智勇表示,豐大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打造種業民族品牌,對京科968的產業化開發,是豐大種業加快發展的新契機。
自成立以來,豐大種業一直在不遺余力地完善研發合作布局,與全國主要的科研院所、專家聯系緊密。
在玉米領域,豐大種業與中國農科院、山東省農科院、安徽省農科院、黑龍江省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安徽農業大學等多家科研院校開展了合作;水稻領域,豐大種業也與中國水稻研究所、武漢大學等多家國內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不同層次的戰略合作關系。
"在與原有科研院所合作的基礎上,水稻領域今年又增加了與廣西農科院水稻所、湖南農科院水稻所、廣西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院校的合作,重點要在優質、節本、節水、綠色、環保等新品種選育上尋求新的更大的突破。"豐大種業水稻公司總經理陶平說。
合作始于信任。"豐大將實力、誠信、情懷傳遞給育種家,將質量、服務傳遞給經銷商和農民。"豐大種業玉米種子公司總經理耿延琢表示,使育種家、經銷商、農民實現利益最大化,奠定了豐大種業牢固的合作網絡。
目前,豐大種業擁有7個玉米獨家品種,并有各類玉米育種材料4萬多份。今年,豐大玉米陣營迎來以鄭單958、京科968兩大主導品種為首的戰隊,實力不容小覷。"我們前三年主要在打基礎,把品種基礎、人才隊伍基礎、品牌基礎建設好了,后續品種便可以持續發力。"耿延琢說。
水稻陣營,已有5個國審水稻品種,5個省審水稻品種,各類水稻育種材料約2萬份。"今年在多地出現高溫干旱的情況下,豐大種業的大兩優968、大兩優香絲、川康優6107、深兩優870等品種表現非常突出,農民朋友很認可。"陶平表示,今、明兩年豐大種業還將有6個水稻新品種通過國家和省級審定。
不忘初心 打造民族種業百年品牌
"打造中國種業民族百年品牌",這是豐大種業成立之初吳大香定下的目標。
"豐大集團是把種業當作百年事業來做。三十四年的創業歷程淬煉了豐大人的情懷和初心,賦予豐大人足夠的耐心和恒心。豐大人的初心就是秉持不斷學習的態度和登高攀峰的敬畏之心,與優秀的中國種業人一道,共同為中國種業早日自立于世界種業之林而不懈奮斗。"吳智勇表示。
這不是空話。成立4年多來,豐大種業的水稻和玉米產業在全國各地的投資已超過4億元,不僅在品種研發,在生產加工、銷售布局等方面也取得了長足進展。
豐大種業以三十多年品牌力量和資本積累為后盾,在基地建設上高速度推進。目前,豐大種業在海南建立了水稻南繁科研基地,在四川邛崍、安徽舒城分別建立了長江上游及中下游科研基地,在四川、福建、江蘇和安徽等地建立成熟穩定的生產基地2萬余畝。在甘肅張掖市已擁有優質制種基地2萬畝,建立全程種子質量管控體系,引進了玉米最先進的生產加工包裝線;在四川成都、安徽宿州分別建立了玉米水稻現代化加工中心,輻射大西南和黃淮海市場,同時在全國建有八大種子配貨中心。
豐大種業為了使良種良法更好服務于生產,在銷售方面,豐大種業在黃淮海、東華北、華中、西南等區域,遍布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建立了玉米銷售網絡,在長江上游、中下游、西南片、華南片建立了完善的水稻種子銷售網絡。
邁著堅實的步伐,如今,豐大種業已逐步完成中國西南、西北、東北、黃淮海、華中、海南等地的戰略布局。
鋪陳在豐大人面前的是一幅中國民族種業光輝未來的產業巨畫,豐大人對于描繪好這幅激動人心的巨畫自信滿滿。吳智勇表示,這自信首先是對于豐大精神文化的自信。"頑強、勤儉、正氣、博大"的豐大精神,誕生于厚重的黃土地,融化在豐大人的血液里,成為他們攻堅克難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感召。"豐大人用生命干事業,把平凡做成了不平凡,把不可能做成了可能。我們要讓優良的品種在希望的田野上散發更加奪目的光彩。以實際行動和業績,回報大家的支持和厚愛,決不辜負大家殷切期待。"(文/徐媛媛 圖/查亞棟)
劉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