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期互聯網媒體平臺流傳農民青貯[zhù]小麥一畝收入可達到1500元,經濟效益高出收小麥賣糧食,此舉引發毀麥糟蹋、糧食安全等熱議。青小麥借此機會我們一起來盤點我國糧食安全最低收購價政策及歷年小麥最低收購價變化。2004年到2006年,我國糧
近期互聯網媒體平臺流傳農民青貯[zhù]小麥一畝收入可達到1500元,經濟效益高出收小麥賣糧食,此舉引發毀麥糟蹋、糧食安全等熱議。
青小麥
借此機會我們一起來盤點我國糧食安全最低收購價政策及歷年小麥最低收購價變化。2004年到2006年,我國糧食生產獲得連年豐收,糧食價格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為穩定糧食生產,避免重蹈谷賤傷農的老路,國家出臺并決定執行最低收購價政策預案,通過實施最低收購價政策來穩定糧食生產、引導市場糧價和增加農民收入。
2006年(首次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
小麥的最低收購價以2006年生產的國標三等小麥為標準品,白麥每50公斤72元,紅麥、混合麥每50公斤69元。
2007年:2007年小麥的最低收購價以國標三等小麥為標準品,白麥每50公斤72元,紅麥、混合麥每50公斤69元,保持2006年水平不變;
2008年:
適當提高2008年生產的小麥最低收購價水平。每50公斤白小麥由72元提高到75元;紅小麥由69元提高到70元;混合麥由69元提高到70元。
2009年:
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產的小麥最低收購價水平。每50公斤白小麥(三等)、紅小麥、混合麥最低收購價格分別提高到87元、83元、83元。
2010年:
2010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水平,白小麥(國標三等)每50公斤90元,紅小麥和混合麥每50公斤86元,,比2009年分別提高3元、3元、3元。
2011年:
適當提高2011年生產的小麥最低收購價水平,每50公斤白小麥(三等)、紅小麥、混合麥最低收購價格分別提高到95元、93元、93元,比2010年分別提高5元、7元、7元。
2012年:
適當提高2012年最低收購價水平,白小麥(三等)、紅小麥和混合麥最低收購價均提高到每50公斤102元,比2011年分別提高7元、9元和9元。
2013年:
適當提高2013年生產的小麥最低收購價水平,每50公斤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提高到112元,比2012年提高10元。
2014年:
以2014年生產的國標三等小麥為標準品,白小麥、紅小麥和混合小麥最低收購價格均為每50公斤118元,比2013年提高6元。
2015年:
2015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為每50公斤118元,保持2014年水平不變。
2016年:
2016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為每50公斤118元,保持2015年水平不變。
2017年:
2017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為每50公斤118元,保持2016年水平不變。
2018年:
2018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為每50公斤115元,比2017年下調3元。
2019年:
2019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為每50公斤112元,比2018年下調3元。
2020年:
2020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為每50公斤112元,保持2019年水平不變
2021年:
2021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為每50公斤113元,比2020年提高1元。
2022年:
2022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為每50公斤115元,比2021年提高2元。
1、小麥最低收購價經歷8年穩定上升期
自2007年至2014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從每50公斤69元(紅麥)逐年穩定上升至118元,其中尤以2009年上漲幅度最大,上漲比例18.57%。
2、近10年小麥最低收購價進入平穩期
2014年至今近10年,小麥最低收購價進入平穩期,水平穩定在115-118元,偶有下降,幅度不大。
以上小麥最低收購價數據均來自國家公布的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顧名思義小麥最低收購價只是在市場價格下跌較多情況下,通過指定企業入市收購,以保護農民利益。
在正常情況下,小麥價格仍在市場競爭中形成。
注解:
50公斤=100斤=100市斤,為統一標準,小麥最低收購價均以按每50公斤(100斤)換算。
白麥、紅麥、混合麥:白麥是指種皮為白色或黃白色的麥粒不低于90%的小麥(白硬麥角質率不低于70%,白軟麥粉質率不低于70%);紅麥是指種皮為深紅色或紅褐色的麥粒不低于90%的小麥(紅硬麥角質率不低于70%,紅軟麥粉質率不低于70%);不符合以上要求的為混合麥。
馬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