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9月4上午,山東省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在中國重汽集團干部會議上正式宣布,山東重工集團黨委書記譚旭光擔任中國重汽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去年12月接任中國重汽董事長職務的王伯芝不在擔任董事長。中國重汽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譚旭光天將降大任于濟馬濰譚
9月4上午,山東省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在中國重汽集團干部會議上正式宣布,山東重工集團黨委書記譚旭光擔任中國重汽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去年12月接任中國重汽董事長職務的王伯芝不在擔任董事長。
中國重汽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譚旭光
天將降大任于濟馬濰譚
馬純濟,男,漢族,1953年10月出生,山東章丘人,1970年12月參加工作,197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年-1990年任職濟南市汽車配件廠,從工人一步步成為企業黨委書記,隨后掛職濟南機械局副局長,開始從政道路,直至2000年升任濟南市副市長,市政府黨組成員,市委工交工委書記、市經委主任。同年9月出任中國重汽董事長,黨委書記,完成政商轉型。
譚旭光,男,山東濰坊人 ,1961年2月生,天津大學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工學博士,高級經濟師,中共黨員。16歲參加工作入職濰柴,37歲成為濰柴史上最年輕的廠長,如今成為中國重汽新任掌門,覆蓋中國重卡市場半壁江山。
說起馬純濟與譚旭光,都是中國汽車行業特別是重卡行業的泰斗級人物,兩人一政一商,行事風格各具特色,但相同的是,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兩人臨危受命,率領各自企業扭虧為盈,成為了業界翹楚。
其實中國重汽與濰柴的淵源要追溯到1983年,在當時行政力量的主導下,濰柴劃歸到新成立的中國重型汽車工業聯營公司麾下,1989年聯營公司改組為中國重汽集團;2000年7月,國家分拆虧損嚴重的重汽集團,陜汽、川汽被獨立出去;2001年1月,新的重汽集團成立,濰柴屬于中國重汽的全資子公司。
在當時,雖然中國重汽與濰柴名義上是“父子關系”,但是濰柴在當時的經濟效益要遠遠好于母公司,可以說當年馬純濟接手的基本上可以算作是一個爛攤子。
據說當年中國重汽的財務室可以做到夜不閉戶,因為為了防止案件發生,財務室保險柜的大門都是敞開的,賬上一分錢的現金都沒有,只有的是欠發了14個月工資的賬單。就連領導出差的差旅費都是自己墊付,甚至連出門談判的小汽車的油錢也是馬純濟刷臉政府接濟的。
但號稱牛人的“譚大膽”此時可謂是風光無限,出門都是西服革履,豪車接送。身為子公司的職工待遇也要遠遠高于母公司,但是由于濰柴也是按照約定上繳利潤,作為母公司的重汽集團也只能暗生怨氣了。
從這些端倪中也可以看出,官員出身的馬純濟低調內斂,而銷售出身的譚旭光高調張揚,這也為兩個企業日后的發展路線選擇了方向。
干爹變仇人,馬蔡PK譚大膽
譚旭光自稱譚大膽“別人不敢干的我干了”,而大多數媒體更愿意叫他“牛人”,譚對此稱謂不置可否,但他確實非常喜歡牛。在他看來,做企業就要有牛氣,有激情,有股子牛勁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兒!的確,憑借著“大膽”和“牛勁”,濰柴在譚旭光的帶領下迅速崛起,牛氣十足!
在當時,雖然濰柴名義上還是中國重汽的子公司,但無論是職工待遇還是創利營收,濰柴都遠遠把母公司甩在了身后,最為關鍵的是,譚旭光對于濰柴的控制力已經讓中國重汽感受到了“尾大難去”,并聯合沃爾沃公司展開談判,引進關鍵的發動機技術,以免受制于人。而這次沃爾沃事件,也成為了日后“父子分家”的重要導火索之一。
因為當年與沃爾沃談判,中國重汽并沒有讓濰柴參與,而且工廠選址必須設在濟南,雖然雙方最后由于資金及技術方面的原因談判失敗,但這讓譚旭光大為光火,加速了濰柴港股上市的步伐。
2004年3月,濰柴動力自行在港股成功上市,并將中國重汽的100%股權稀釋到23%左右,成功的奪回了話語權。這在當時官員出身的馬純濟看來就是“太不懂事了”。
講到這里就不得不提重汽的大軍師蔡東了,蔡東是當時重汽的技術大拿,為人更為低調,都是隱藏在馬純濟背后,很少在媒體面前露面。但是作為馬純濟的得力助手,其參與了多項重汽的重要決策,包括后來直接出面解決著名的“發動機連桿斷裂”事件,奠定了其重汽二把手的領導地位。
之后蔡馬開始緊鑼密鼓的籌備中國重汽港股上市。重汽的想法是把所屬的所有資源整體打包上市,當然也包括濰柴動力。譚旭光拒絕提供幫助,相反的去參與了湘火炬的競購,而湘火炬旗下控股的重慶重汽與陜汽正是中國重汽的直接競爭對手,這讓馬純濟知道“濰柴翅膀硬了”。但此時,馬純濟展現了官員的睿智,他沒有急于和濰柴去硬拼湘火炬收購,反而借助濰柴的資金悄無聲息的在章丘新建發動機廠,擺脫對于濰柴的依賴。
2005年10月,馬純濟先是抵達上海,與上汽日野磋商合作事宜,解決掉部分發動機供給問題,這也就是后來所謂的“親生兒子不如老戰友”,隨后馬不停蹄抵達杭州,杯酒釋兵權拿下杭發,完成了中國重汽動力體系的初步布局。
這一系列的動作,相當于雙方all-in,都露出了自己的底牌,此時譚旭光在完成湘火炬的收購后,迫于重汽接近4億貨款拒不支付的壓力,展現了狼性的一面,在12月譚旭光宣布濰柴已決定不再對其最大的股東中國重汽供應發動機,徹底與母公司撕破臉皮。
而這一決定,在當時來看是雙輸的,雖然中國重汽在當時已經準備好了預案,但新廠尚未竣工,而杭發以及日野的產能不足以支撐當時飛速發展的市場銷量,導致銷量同比增速落后于被收購的陜汽等競品;
正所謂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譚大膽這次的決定也冒著極大的風險,自己折損了近30000臺發動機的銷量,而剛收購的陜汽能否彌補這個市場份額也是一個大大的問號。這里還有一個小插曲,據說當年譚旭光為了對抗重汽曾經找到福田汽車王金玉談合作,但王金玉提出在北京建廠,技術共享還有股權分配等等要求,譚旭光沒有答應,所以后來王金玉瞞天過海,與康明斯達成了戰略合作,成立了福田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擺脫了對于濰柴發動機的過度依賴,也為福田歐曼的日后發展奠定了基礎。
最終,在2006年3月,山東省國資委出面,對兩個企業實施了產權分離,至此,父子分家的劇集告一段落。
最終,在2006年3月,山東省國資委出面,對兩個企業實施了產權分離,至此,父子分家的劇集告一段落。
分手快樂,各自安好
中國重汽與濰柴分手后,雖說直接變成了競爭對手,但也算是可以靜下心來各自謀求發展了。2006年4月,中國重汽心心念念的濟南動力公司正式成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型汽車發動機生產線正式投入運行。2007年11月,中國重汽集團以紅籌形式在香港主板上市,上市公司名為——中國重汽(香港)有限公司,股份代號3808。2009年10月7日,中國重汽與德國曼公司長期戰略合作項目獲得中國政府相關部委批準,并且通過了其他相關審批程序正式啟動。直至2017年12月馬純濟卸任,結束了中國重汽的馬純濟時代。在崗的17年間,從負債百億到資產規模1200余億元,馬純濟用他的智慧和努力實現了重汽的跨越式發展,讓中國重汽成為了真正的國之重器。
據了解,馬純濟原本打算多干兩年,在得知即將卸任后,也曾推薦過一名黨委書記人選,但該人選并未獲得采納。這之后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伯芝接任中國重汽董事長一職,,由于王伯芝是濟南市政協副主席、民革山東省委副主委、民革濟南市委主委,中國重汽集團黨委書記一職一直處于空缺狀態。
而分手之后的濰柴動力,似乎發展的更為強勁。在完成對湘火炬的收購后,濰柴實現了“濰柴重卡發動機+法士特變速器+漢德車橋”的黃金產業鏈,譚旭光也通過本次收購實現了自己的造車夢,隨后在2007年4月成功在登錄A股市場,成為“HOTA”。之后相繼并購了亞星客車、意大利法拉帝、德國凱傲等中外企業,并在2013年12月推出了濰柴旗下的首款乘用車品牌“英致”,引發輿論震驚,而英致的logo正是“牛頭標”,這也與譚旭光的牛人本質遙相輝映。在剛剛發布的2018上半年財報中,濰柴動力營收822.64億,凈利潤43.93億,同比增長66%,這些成績為譚旭光回歸重汽提供了重要的砝碼。
譚大膽來也!重汽管理層何去何從?
隨著譚旭光的回歸,中國重汽與濰柴又重新綁在了一起,自古以來一朝天子一朝臣,面對昔日最大的競爭對手,重汽的人事變革考驗著牛人譚大膽的胸懷與格局。現在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馬純濟和王伯芝的相繼離任,功勛老臣蔡東也面臨著出局的威脅!而譚大膽的心腹劉培民極有可能借機上位,成為中國重汽新任二掌門。
除了重汽管理層的動蕩外,本次譚大膽接任中國重汽,勢必會對整個重卡行業格局產生強烈的影響,目前中國重汽已經有自己成熟的動力總成和技術體系,與德國MAN的合作也讓重汽有了叫板行業領先者的底氣和信心,而譚旭光與濰柴的入駐,是否會打亂MAN在國內的產業布局,是否會阻擋MAN發動機國產化的步伐?
再說陜汽,當初陜汽入贅濰柴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而這些年來,陜汽也一直在努力擺脫濰柴的控制,計劃獨立上市。當初濰柴選擇控股陜西重汽的目的,就是為了打造“重卡黃金產業鏈”。這也是當前濰柴動力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如果失去陜汽,這條產業鏈也將不復存在,濰柴勢必要同陜汽集團殊死一搏。
現如今譚旭光入主重汽,陜汽與重汽這兩大重卡企業結為了異姓兄弟,而幾乎可以預見的是,中國重汽和陜西重汽都將是山東重工的下屬企業。
這對于陜西國資委來說,無異于刀口挖心,陜西企業成為山東省屬國企的下屬企業,這就是赤裸裸的打臉,如果無所作為,真是無顏以對江東父老!
2018上半年重卡市場,解放依然以15.7萬的銷量傲視群雄,隨后的是東風的11.7萬輛,重汽和陜汽分別以10.9萬輛和10萬輛并駕齊驅,第五名福田歐曼的銷量為6.8萬輛,目前來看一汽解放的霸主地位無可撼動,但是如果重汽和陜汽合并了之后呢?霸主地位分分鐘就被取代,但是各位不要忘記,中美貿易戰的日趨激烈,暴露出的最大問題就是核心技術。今年7月4日,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管理規定》”)中明確,鼓勵企業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開展兼并重組和戰略合作,聯合研發產品,共同組織生產,提升產業集中度。支持國有汽車企業與其他各類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強強聯合,組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汽車企業集團。
而前一段時間熱炒的一汽、東風、長安的合并,雖然被三方極力否認,但也并非是空穴來風。據業內人士爆料“相比于乘用車行業,重卡行業改革會相對容易,如果陜汽與重汽整合真的實現了,勢必會推動一汽與東風的整合,從而改變整個重卡行業的格局。”
樹欲靜而風不止,既然風已經來了,那就刮得更猛烈些吧!
文章轉載自:懂車YI族
金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