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guu0u"></strike>
    <abbr id="guu0u"></abbr>
    <cite id="guu0u"></cite>
    • <del id="guu0u"></del>
      <ul id="guu0u"></ul>
    • <strike id="guu0u"></strike>

      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 首頁
      • 資訊
      • 技術
      • 百科
      • 問答
      • 學習
      • 看看
      • 站長
      • 生活
      • 快訊

      首頁 > 問答 > 媒體運營

      三斯電動車價格表(新能源行業2022年中期策略報告)

      時間:2022-10-09 15:21 作者:陳楠一

      (報告出品方:西部證券)一、基于行業增長、技術變革及預期差尋找機會1.122年上半年行情回顧:成長性行業表現更優我們梳理了申萬分類行業2022年1月-5月初的表現,總體來看,電力設備新能源行業中光伏硅料硅片、光伏組件、光伏設備等處于成長期或

      (報告出品方:西部證券)

      一、基于行業增長、技術變革及預期差尋找機會

      1.1 22年上半年行情回顧:成長性行業表現更優

      我們梳理了申萬分類行業 2022 年 1 月-5 月初的表現,總體來看,電力設備新能源行業中 光伏硅料硅片、光伏組件、光伏設備等處于成長期或有進口替代趨勢的領域表現相對較好, 多數處于成熟后期和衰退期的行業表現較弱。2022 年 1 月至 5 月初,電氣設備(申萬 2021) 指數下探 29.28%。

      1.2綜合估值及持倉復盤

      比較申萬各板塊估值,截至 2022 年 04 月 18 日電氣設備行業 PE(TTM 整體法)為 47.60 倍,相對上證 A 股估值溢價 213.50%。電氣設備行業的估值中的光伏設備及電網設備估 值處于較高水平。

      三斯電動車價格表(新能源行業2022年中期策略報告)

      從機構持倉角度看,根據萬德數據,按照申萬一級行業(2021),電力設備 22 年一季度機 構持股市值仍保持前五位,環比持倉市值有所下滑。個股角度看,截止 2022 年一季度, 電力設備新能源持股市值前五位個股分別為寧德時代、隆基股份、國電南瑞、通威股份、 及億緯鋰能,環比持倉市值有所下滑。

      二、光伏需求穩中有升,新技術有望帶來新機遇

      2.1 全球光伏裝機需求維持高景氣,22年硅料供給仍偏緊

      全球光伏裝機需求持續增加,22 年有望大幅增長。盡管在 2021 年,全球光伏市場仍然面 對原材料漲價、海外疫情等不穩定因素,但按照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各國仍然把控制 氣候變化,發展光伏等清潔能源放在重要位置。2021年國內累計新增光伏裝機54.93GW, 同比增長 13.96%;全球光伏新增裝機約 150-160GW,同比增長 22.58%。隨著碳達峰、 碳中和、十四五等目標與規劃帶來的各項利好光伏發電政策的頒布與實施,預計未來光伏 裝機需求保持高速增長。預計 22-24 年國內光伏裝機需求為 80/100/120GW,同比增長 46%/25%/20%;全球光伏裝機需求為 220/270/320GW,同比增長 41%/23%19%。

      我們預計 2022 年全球新增光伏需求達 220GW,全球組件需求達 272GW。假設單 W 硅 耗為 2.8g,則硅料需求約 76 萬噸,硅料有效產能約 83 萬噸,22 年全年硅料供需結構 依然處于緊平衡的狀態。除硅料環節外其他環節基本均處于供過于求狀態,硅片/電池片/ 組件可覆蓋大尺寸產品的有效產能分別為 324/365/350GW。

      硅料產能釋放位于爬坡階段,22 年硅料供需仍處于偏緊態勢。2022 年以來,硅料價格持 續走高,已經實現連續第十三周漲價。截止 4 月 13 日,硅料價格已經達到了 247 元/kg。 雖然硅料新產能陸續投產但部分新增產能仍在爬坡階段,除此之外,疫情卷土的重來與硅 料企業進行分線檢修等因素也限制了產能釋放的速度,硅料供應的實際增長有限。2022 年預計累計投放 35.5 萬噸多晶硅產能,但大部分投產時間在第三季度到第四季度之間, 在今年內對整體供應的貢獻有限,產能無法完全釋放,綜合來看對供應端影響不大。預計 有效產能僅為 93 萬噸,較 21 年增加 9 萬噸。需求方面,22 年一季度拉晶環節生產稼動 水平快速提升、相較去年四季度來講提升幅度明顯,引起硅料采買量增長,得以有效消納 年初供應渠道內的硅料庫存。在“十四五”、“碳中和”、“碳達峰”等規劃與目標所帶 來政策的刺激下,下游對硅料的需求量將維持高位,預計 22 年硅料供需仍處于偏緊態勢。

      2.1.1 210尺寸硅片存在結構性機會

      硅片薄片化及大尺寸趨勢明顯。硅片環節在原料價格居高難下的市場環境中,出于降本和 產量提升的訴求,對于硅片尺寸變大和厚度“加速減薄”的趨勢加速。182mm 尺寸硅片 厚度已經繼續朝著 160μm 厚度邁進,甚至個別企業正在調整至 150-155μm 厚度, 210mm 尺寸硅片厚度也已經繼續從 160μm 向 155μm 厚度邁進。硅片尺寸方面,根據 CPIA 統計,182mm 和 210mm 大尺寸硅片 2021 年合計占比約 42%,市場占比快速提升。

      210尺寸硅片存在結構性機會。根據我們的預測,2022年全球光伏硅片需求約為272GW。 假設 2022 年大尺寸硅片(182mm 及 210mm)占比為 80%,則大尺寸硅片需求預計為 217.6GW。按照 180mm 與 210mm 尺寸硅片在大尺寸硅片中占比分別為 60%/40%計算, 2022 年需求分別為 130GW/87GW。目前中環股份為 210mm 尺寸供應的絕對龍頭企業, 預計 2022 年 210mm 尺寸硅片出貨量為 70GW,低于預計 210mm 尺寸所需求的 87GW。 盡管上機等硅片供應企業也大力發展 210mm 等大尺寸硅片,但目前占比仍然不高,預計 2022 年 210mm 硅片供需全年將維持緊平衡狀態,存在結構性機會。

      2.1.2電池片大尺寸需求占主導,一體化趨勢較為明顯

      國內電池產量同比快速增長,大尺寸需求占據主導。電池片方面向大尺寸方面轉變也十分 明顯,166mm 以下尺寸的電池片已經成為特規產品。166mm 尺寸的 M6 電池片也因為需 求轉換價格逐漸松動,價格已經與大尺寸電池片明顯拉開差距。182mm 與 210mm 電池 片需求已經逐漸占據主流。由于上游硅料價格持續維持高位,電池片價格近期呈現上漲趨 勢,截止 4 月 15 日,M6 電池片價格為 1.1-1.12 元/W,M10 電池片價格為 1.15-1.16 元 /W,G12 電池片價格為 1.16-1.17 元/W。

      國內電池片大量產能來自于一體化廠商擴產。到 2022 年底,隆基、通威、愛旭、晶澳、 天合、晶科的電池片產能將分別提升至 60、70、44、37、35、63GW,其中一體化廠商 產能將達 195GW,市場份額將達到 36.8%,大量產能來自于一體化廠商擴產,且通威及 愛旭等專業化廠商通過合資等方式進行資源互補,行業總體來看一體化趨勢較為明顯。預 計 21 年來新增產能均可生產大尺寸電池片,21/22 年電池片名義產能約為 411/530GW。

      2.1.3組件一體化龍頭長期具備機會,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我國是全球最大組件生產國,產品單價下降加劇企業競爭狀況。據 CPIA 統計,2021 年 國內本土光伏組件產量 182GW,同比增長 46.07%,近 8 年 CAGR22.6%復合增速較快。 而 21 年全球組件需求約為 192GW,國內占比超 90%。產品價格方面,20 年下半年以來 受上游原材料上漲影響,光伏組件價格整體呈現上漲趨勢。

      大尺寸組件成為主流,集中度不斷提升。近年來各大組件廠商頻繁推出 182/210 大尺寸產 品,其中包括晶澳科技 DeepBlue、隆基 Hi-Mo、東方日升 Titan 以及天合光能至尊系列等。 相較于傳統 158、166 尺寸,大尺寸組件在轉化率和功率方面優勢顯著。在戶用分布式中, 400W 的 210 組件裝機容量比 158 尺寸 340W 組件提高 12%,比 370W 的 166 組件提高 10%;地面電站中,210 尺寸 550W 組件與 166 的 450W 組件相比,降幅在 0.1-0.17 元/W 之間。根據 2021 年最新的招標數據顯示,大尺寸組件成為大多電站降本增效的首選。在 2020 年下半年起,國企電站招標就設置了 182 以上尺寸標段;21 年,集中采購和地面電 站招標均要求組件效率超過 530W,中標項目中高效組件占比高達 60%以上。市場需求激 增推動大尺寸產能擴大,行業 20 年后新增產能基本都可覆蓋大尺寸組件生產。

      組件一體化龍頭企業加速擴產。組件一體化主要具備的幾個優勢在于(1)降低生產成本, 在硅料價格持續上漲的背景下,各環節毛利潤被持續壓縮。而組件一體化為公司分擔了硅 料價格上漲帶來的壓力,同時也減少了中間商費用、采購費用等生產費用。(2)穩定盈利 波動,盡管 22 年以來硅料產能不斷釋放,但硅料企業產能爬坡速度不及預期及分線檢修 等因素導致產能釋放受到一定影響,疊加下游需求旺盛,22 年硅料供需仍然處于緊張狀 態,單獨環節的毛利穩定性較差。組件一體化能中和光伏各環節毛利率變化對企業帶來的 波動,使企業的毛利率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3)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對比三個環節, 電池片及組件環節盈利相對硅片較低。組件一體化通過拓展公司業務,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近年來各一體化組件廠商加速布局產能,擴大一體化產能優勢,根據下表,一體化龍頭企 業產能均有較大幅度提升。

      強者恒強,產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根據我們的預測,2021 與 2022 我國組件產量需 求分別為 192/272GW。據統計,2021 年,行業 CR6 公司分別為隆基股份,天合光能, 晶 澳 科 技 , 晶 科 能 源 , 阿 特 斯 與 東 方 日 升 , 出 貨 量 分 別 約 37-38/24/24/22-23/14.4-14.6/9GW 左右,總體約占 21 年預測市場的 68.4%。2022 年, 各公司積極擴產,預計出貨量分別達 60/40-45/40/34+/22/20+GW,整體約占預測市場 80.3%,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2022 年下半年及 23 年,隨著硅料產能的不斷釋放,上 游原材料供給格局走向寬松,硅料價格有望回歸合理水平,電池及組件端盈利有望回升,一 體化組件長期具備優勢,看好未來業績彈性。

      2.2 22年光伏技術百花齊放,有望衍生新機會

      2.2.1顆粒硅:工藝流程精簡,低電耗帶來成本優勢

      顆粒硅:成本優勢明顯,顆粒硅有望成為新一代硅技術。FBR 硅烷流化床是將細小的顆 粒狀籽晶鋪在有氣孔的反應床層上,然后從下面通入三氯化硅氣體和其它反應氣體,這時 籽晶呈現出流體特征。在加熱等反應條件下,硅單質沉積在籽晶上,生成體積較大的顆粒 硅,通過出料管送出反應爐。

      工藝流程精簡,產品形狀具備天然優勢。改良西門子法工藝較為繁雜,爐內生產出晶棒后, 須停止反應將晶棒取出進行破碎得到最終產品。顆粒硅可以通過出料管直接送出反應爐, 從而實現連續投料、連續生產,工藝流程相對精簡。另一方面,顆粒硅呈球形,流動性好, 便于運輸,能夠降低運輸成本,且更能滿足復投料尺寸要求,無需破碎,避免破碎損耗, 降低破碎成本,消除破碎過程中引入雜質的風險。而由于粒徑均勻,熔化時對拉晶爐熱場 擾動小,是重復直拉單晶理想的復投料。

      顆粒硅是硅片 CCZ 技術的更優選擇。硅片生產中的 CCZ 技術具有連續投料、連續拉晶等 特點,與常規 RCz 直拉單晶工藝相比,該技術單爐產量更高,一爐能拉出 6-10 根單晶硅 棒,單晶硅棒的電阻率分布更窄。CCZ 技術需要細碎硅料,通常使用瓦克 1 號料(瓜子 料)或者顆粒料,而瓜子料來自破碎塊料的復產,產量低,顆粒硅量產是大規模推廣 CCZ 技術的必要條件。

      低電耗帶來成本優勢,符合平價上網大趨勢。如今光伏產業鏈供需態勢緊張,硅料價格高 居不下,降低成本,提高產能成為上游廠商的共同目標。目前生產 1 千克顆粒硅耗電僅 15 度,相較于西門子法 60 度/千克有顯著下降,按照每度電 0.3 元的價格估計,顆粒硅將 擁有 10 元以上的成本優勢;水耗氫耗方面,FBR 方法分別為每噸 90 噸水,200Nm3 氫 氣,較西門子法降低 30%/42%。投資方面,顆粒硅每萬噸產能僅需要 7 億初始投資,相 較西門子法可降低 1.5-2 億元。

      下游應用顆粒硅利于提升單產。根據行業競爭對手保利協鑫顆粒硅產品使用數據,在復投 工藝方面,傳統塊狀硅每桶投料量可達 120 公斤,而顆粒硅可增加 20%至 140 公斤左右, 且對比顆粒硅及棒狀硅融化速率,顆粒硅基本可比棒狀硅融化速率高 1.3 公斤/小時左右。 更多的投料量及更快的融化速率可節省人工及時間成本、提高單產。根據近三月數據,顆 粒硅合格圓棒單產相對值相比棒狀硅略高 1%~2%。

      2.2.2電池片:中短期百舸爭流,長期異質結頗具優勢

      光伏電池片工藝核心要點包括三點:①電池片 PN 結制備;②對電池片硅表面的懸掛鍵進 行鈍化;③電池片金屬化。通常看,N 型硅片在相同金屬雜質濃度下比 P 型硅片有更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因此 N 型襯底電池片的轉化效率會優于 P 型。中短期來看,TopCon、HJT、 IBC 以及他們的結合路線會同時存在。長期看,HJT 最有可能成為未來 5-8 年的最終路線。

      TopCon 相對 PERC 鈍化效果更好。N 型 TopCon 電池大體是基于 PERC 電池的基礎 架構。相對于 PERC 電池,TopCon 電池工藝將襯底由 P 型換為 N 型,N 型半導體少 子壽命高,基本無硼氧復合,且對金屬污染寬容度更高;在背面結構中,先增加 1-2nm 的 隧穿氧化層 SiOx,再沉積一層磷的多晶硅,形成背面鈍化接觸結構。隧穿氧化層提供了 良好的化學鈍化性能,大幅降低了界面復合,同時允許多數載流子有效地隧穿通過到摻雜 多晶硅層。摻雜的多晶硅層與基體形成 n + /n 高低場,阻止少數載流子運動至表面,形 成選擇性鈍化接觸。

      TopCon 有待工藝改進提升良率。目前 TopCon 電池良率相對較低,低于 PERC 和 HJT 的 98~99%的良率。TopCon 電池良率提升主要需要解決硼擴散難題,以及 LPCVD 多晶 硅薄膜制備難題。

      a)硼擴散面臨的問題:①硼在硅中的濃度難以把握,濃度低不易得到高濃度發射區,濃度 高會導致硼原子不激活,難于制備選擇性發射層。②擴散對管材要求高,硼擴散過程容易 出現黏舟、黏管、腐蝕管壁的情況。③擴散溫度高,溫度達 1040-1050 度,擴散時間較長, 達到 4 小時,高于磷擴散的 45 分鐘。

      b)LPCVD 多晶硅薄膜制備面臨的問題:①熱壁沉積問題,在沉積非晶硅膜的同時在管壁 上也沉積同樣厚度的膜層,經常要清洗管道,降低了生產效率。②原位摻雜較難。有死層、 會降低沉積溫度。因此一般需要沉積本征非晶硅,再進行磷擴散。③存在繞鍍,導致良率 下降,需要后續使用濕法清洗正面繞鍍。④后擴散過程中,雜質原子會透過 SiO 2 層進 入單晶硅區域,導致鈍化失效。

      TBC 電池片采用 P 型硅片后,部分問題得到解決。相對于 TopCon,TBC 的正面不需要 PN 結擴散,良率將有所提升,但要把正面的柵線全部轉化到背面。背面工藝需要參考 TopCon 制備氧化層后再制作含磷多晶硅層,其次利用激光開槽及刻蝕的方法做出 P 區, 最終在 P 區完成制備后,再印制柵線。成本端角度看,TBC 使用 P 型硅片做襯底,同樣 尺寸和厚度的硅片成本可比 TopCon 低 8%。另一方面,同樣尺寸的 TopCon 銀漿耗量遠 高于 PERC,TBC 將柵線全部換到電池片背面,用銀量略高于同尺寸 PERC。

      HJT 電池生產工藝流程較短。HJT 電池生產過程的核心即為各層薄膜的沉積,不涉及擴散、 注入等工藝,整體而言其工藝流程較短,主工藝僅有 4 步,即清洗制絨、非晶硅薄膜沉積、 TCO 鍍膜、絲網印刷 4 個工藝環節。而 BSF 電池需要 6 道工藝、PERC 需要 8 道工藝、 TopCon 需要 10 多道工藝,HJT 是目前光伏電池中工藝流程較短的技術路線,較短的工 藝流程降低了工藝控制的復雜程度和產業化的難度,可以同時提高電池片良率和生產效率, 目前已實現 HJT 量產的產線產品良率可穩定在 98%以上。

      ① 清洗制絨:對硅片進行清洗并形成絨面以陷光,采用 RAC 工藝或臭氧清洗,清洗制絨 設備約占設備總投資的 10%。

      ② 非晶硅薄膜沉積:非晶硅薄膜沉積是形成 HJT 結構的關鍵,采用 PECVD 設備完成, 約占設備總投資的 50%。

      ③ TCO 鍍膜:雙面沉積透明導電氧化物薄膜,具備良好的透光性和導電性,降低了表面 光反射損失,同時彌補非晶硅薄膜導電性差的特點,收集載流子并運輸到電極上。工藝上 采用 RPD 或 PVD 設備,約占設備投資額的 25%。

      ④ 絲網印刷:金屬極化,與 P-N 結兩端形成緊密的歐姆接觸,約占設備總投資額的 15%。

      HJT 電池片成品結構優秀。鋁背場電池的工藝只是實現了正面 N 區的鈍化,背面鈍化效 果較差;PERC 電池增加了背面的鈍化效果,且通過正面的選擇性發射極摻雜,使得正面 復合速度慢,接觸好;TopCon 電池背面增加氧化層及 N 型多晶硅,使得背面鈍化效果進 一步增強。因使用 N 型硅片,正面的磷擴散改成硼擴散。HJT 電池的生產工藝流程完全 區別于其他三種,PN 結使用低溫工藝而非通過擴散形成,成品結構相對于其他類型較好。

      未來 HJT+鈣鈦礦疊層工藝可將電池轉換效率提升至 30%+。HJT 晶體硅主要吸收太陽的 紅外光,而鈣鈦礦可有效利用紫外和藍綠光,疊層技術用低溫沉積工藝(PVD/CVD 方式) 實現短波長吸收(鈣鈦礦)和長波長吸收(HJT)的結合,從而拓寬太陽電池對太陽光譜 的能量吸收范圍,大幅提高轉換效率。2020 年 Oxford PV 光伏鈣鈦礦晶硅疊層電池在 1.12 平方厘米的面積上達到了 29.52%的實驗室轉換效率,后續甚至有望進一步提升至 30%以 上。

      HJT 設備正進行國產替代,擁有整線交付能力的企業優勢明顯。早期 HJT 產線以梅耶博 格、YAC、Rena 等外資品牌設備為主,2017-2018 年 HJT 設備投資額在 9~12 億/GW, 設備投資額較高。2019 年起通威、愛康、華晟等電池廠商開始在部分設備上選取國產廠 商,僅用 2 年時間,設備投資額快速降至 5 億元/GW 以下,與此同時外資品牌因經營情 況差,Amtech、梅耶博格、REC 等相繼退出光伏設備市場。目前邁為、鈞石、理想成為 國內競爭實力較強的 HJT 設備供應商,邁為和鈞石已具備整線交付能力。由于 HJT 設備 技術門檻高,擁有整線設備交付能力的供應商將有更強的成本控制和議價能力,未來整線 設備商市場集中度有望持續提升。

      2025 年 HJT 設備市場空間有望達 608 億元。按照 2020-2025 年全球光伏裝機量 130/155/220/270/320/400GW 計算,假設容配比分別為 1.15/1.20/1.25/1.30/1.30/1.35, 按照電池產能利用率 70%計算,由于 HJT 具備成本優勢,我們預計 2021-2025 年 HJT 滲 透率分別為 5%/10%/20%/40%/60%,由于 HJT 設備成本不斷下降,假設 2021-2025 年 HJT 設備投資額分別為 4.5/4.0/3.5/3.0/2.7 億元/GW,則 2021-2025 年 HJT 設備需求將達 48/104/213/390/608 億元,同比+382%/116%/105%/83%/56%。(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2.2.3 逆變器:出口替代龍頭有望長期受益, 儲能、微逆新技術值得期待

      出口替代路徑明確,組串式逆變器占比有持續提升

      國產品牌于 2012 年打破歐洲壟斷,國內逆變器全球市占率迅速提升。2019 年全球排名 前三的逆變器企業為華為、陽光電源、SMA,市占率分別為 22%/13%/8%,國內品牌在全 球的市占率合計達 57%,而截止 2020 年,全球排名前三的逆變器企業華為、陽光電源、 SMA 市占率分別為 23%/19%/7%。全球 2012-2020 年國內品牌全球逆變器份額快速提升, 由 11%一路上漲至約 59%,增長近 48pct。2021-2022 年中國逆變器全球出口有望達 60% 以上。

      逆變器出口替代空間仍具較高彈性。2021 年全球光伏逆變器市場約 473 億元市場規模, 國產品牌全球市占率約 60%。未來隨著逆變器外資品牌的退出,以及國產產品性價比優勢 的日益突顯,預計國產品牌市場份額將繼續提升。

      組串式逆變器占比不斷提升。2016-2020 年集中式逆變器和組串式逆變器出貨量占比均在 90%以上。近年來組串式逆變器出貨占比不斷提升,從 2016 年的 32%提升至 2021 年的 67%,我們預計組串式高轉換效率以及戶用場景適用的優勢仍將繼續保持,滲透率不斷提 升。

      “戶用+變流”進一步推廣,儲能逆變器市場廣闊

      22 年小型戶用場景中光伏儲能逆變器推廣有望加速。光伏儲能逆變器將光伏系統所發電 能優先供本地負載使用,多余的能量存儲到蓄電池,在電能仍有富余的情況下可選擇性并 入電網;當光伏所發電能不足時,蓄電池放電供本地負載使用,從而降低對電網和傳統能 源的依賴,爭取實現住宅電力的“自給自足”。國內主要供應商包括固德威、錦浪科技、 德業股份等,2021 年其儲能逆變器出貨量分別達到 6 萬臺、3 萬臺、7 萬臺,我們預計 22 年主流供應商出貨有望進一步提升。

      大功率儲能逆變器主要安裝在新能源并網領域,受益于光伏風電裝機規模的擴張。國內大 功率儲能變流器的主要供應商是陽光電源、上能電氣。陽光電源的儲能變流器目前覆蓋了 500KW-3450KW 的大功率范圍;上能電氣的交流儲能變流器產品覆蓋了 100KW-2500KW 的功率段。大功率儲能變流器在發電側主要用于解決可再生能源并網的波動性和消納問題; 在電網側主要用以實現調峰調頻功能;在用戶側應用于大型工商業光伏儲能項目,通過峰 谷套利等方式提升發電收益、降低用電成本。 在大型集中儲能應用的場合,儲能變流器 一般是獨立于光伏逆變器以外的設備,隨著儲能滲透率的提升,會產生光伏逆變器之外的 量的增長。

      儲能逆變器規模快速擴張,2030 年市場需求量有望達 1709 億元。據 IHS 研究公司預測, 到 2022 年,全球電化學儲能并網規模將超 40GW,到 2023 年全球先進電池市場規模 456 億美元,年均規模復合增速超過 100%。預計 2020-2030 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將由 747GW 提升至 4812GW。 2020 年全球儲能配比率(光伏儲能累計裝機量/光伏累計裝機 量)為 5.33%,假設 2020-2030 年該比率將以每年 0.9pct 的比例提升。2020 年儲能逆變 器價格約為 1.60 元/W,預計該價格將在未來 10 年內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基于以上假設, 預計 2020-2030 年

      工商業及戶用分布式推動微逆市場發展

      分布式光伏景氣度持續提升,有望推動微型逆變器滲透率提升。據智匯光伏,受光伏產業 鏈漲價、大宗商品價格上揚影響,2021 年集中式光伏新增裝機量為 25.6GW,同比-22%。 受益于光伏整縣推進政策驅動,2021 年分布式新增裝機容量達 29.3GW,同比+89%,我 們預計 22 年隨著分布式光伏滲透率持續提升,需求景氣度有望穩中有進,住宅、工業屋 頂等光伏建筑推廣有望加快。隨著光伏技術逐漸成熟,成本持續下降,未來以微逆為代表 的組件級別電力電子方案(MLPE 方案)滲透率有望逐漸提升。

      截至目前微逆相對于“組串式逆變器+關斷/優化器”方案更具優勢。截至目前,MLPE 方 案主要包括微型逆變器、組串式逆變器+關斷器、組串式逆變器+優化器方案。“組串式+ 關斷/優化器”中,優化器或關斷器可以為組件疊加良好關斷功能,以距離到光伏矩陣 305mm 為接線,在快速關斷裝置啟動后 30S 內,界限外電壓降到 30V 以下,界限內電壓 降到 80V 以下,即實現組件級關斷,保證組件運行安全。但組串式聯合關斷/優化器方案 仍存在直流高壓風險,有一定安全隱患。微逆方案在中小功率應用場景中更優。

      全球光伏逆變器需求量穩中有進,組串和微逆增長空間更大。我們預計 2020-2030 年全 球光伏新增裝機量將由120.0GW提升至620GW。由于光伏逆變器替換周期約為8-11年, 我們按照光伏逆變器替換需求=十年前光伏新增裝機*60%+九年前光伏新增裝機*20%+八 年前光伏新增裝機*10%+十一年前光伏新增裝機*10%進行計算,因此 2020-2030 年,全 球光伏逆變器替換需求將由 21GW 提升至 138GW,復合增長率 25%。2021 年全球組串 式光伏占比達56%,我們預計 2020-2030年組串式逆變器及微型逆變器占比將持續提升, 假設 2021-2030 年組串式逆變器占比將由 56%提升至 64%;微型逆變器占比將由 5%提 升至 29%。基于以上假設,我們預計 2021-2030 年全球光伏逆變器需求量將由 406 億元 提升至 2168 億元,復合增長率達 20%。

      2.3 重點公司分析

      隆基股份

      硅片及組件出貨量大幅提升,預計 22 年仍保持較快增長。硅片端,2021 年公司實現硅片 對外銷售量 33.92GW,同比+6.56%。其中大尺寸硅片出貨逐季度提升,于 22 年四季度 達到 55%,預計未來仍將有所上漲。2022Q1 公司實現單晶硅片對外銷售 8.42GW。預計 2022 年公司硅片出貨量將達 90GW-100GW(含自用)。組件端,2021 年公司實現單晶組 件對外銷售 37.24GW,同比+55.45%。2022Q1 實現單晶組件對外銷售 6.35GW。預計 22 年組件出貨量達 50GW-60GW(含自用)。組件與硅片銷售量 21 年全年大幅增長,公 司市場龍頭地位進一步鞏固。

      公司硅片生產成本進一步下降,盈利能力優異。2021 年公司硅片全工序非硅成本同比-7%, 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盈利能力位于行業領先地位。并且公司持續強化在拉晶、切片領域 的關鍵核心技術積累,公司硅片產品客戶端轉換效率和成本方面繼續保持著領先優勢。 計提減值老舊產能,公司減輕歷史包袱。2021 年 4 季度,公司大量計提資產減值損失 8.98 億元,其中計提 2016 年投產的泰州小尺寸電池產線設備減值超 5 億元。公司減輕包袱, 目前 M6 電池產線已經全部減值完畢,預計 22 年 8 月新型電池產能將會在泰州開始投產。

      中環股份

      光伏硅片出貨不斷提升,產品結構持續優化。截至 2021 年末,公司光伏硅片銷售量 82.12 億片,同比+35.09%,光伏硅片出貨大幅增長。21 年公司實現光伏硅片外銷市場市占率 第一,N 型硅片市占率第一。預計 22 年隨著光伏下游裝機需求旺盛,公司光伏硅片出貨 仍將維持較高增長,且 210 大尺寸占比將達約 70%左右,產品結構持續優化。

      公司生產技術行業領先,硅片成本進一步降低。通過一系列技術創新和工藝進步,公司各 方面生產指標進一步優化。晶體環節,單位產品硅料消耗率同比下降近 3%,硅棒單臺月 產提升 30%;晶片環節,硅片 A 品率大幅提升,同時積極推進細線化、薄片化等項目, 同硅片厚度下公斤出片數提升 8%。公司生產技術行業領先,硅片成本進一步降低。預計 隨著公司進一步完善工業 4.0 及智能制造,未來仍具備降本空間,盈利水平有望進一步提 升。

      大尺寸半導體拋光及外延片出貨大幅增長,產品結構進一步升級。截至 21 年底,公司半 導體硅片銷售量 7.51 億平方英寸,同比+19.82%;8-12 英寸拋光片、外延片出貨面積同 比提升 114%,產品結構優化升級,公司已成為產品維度齊全、國內領先的半導體材料制 造商。

      邁為股份

      異質結整線量產設備龍頭,再添海外新訂單。2022 年 4 月,公司子公司擬與印度信實工 業簽訂 HJT 整線設備采購合同,本次采購總額預計超過公司 2021 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約 31 億元)的 50%,其中采購設備整線 8 條,產能為 600MW/條,共 4.8GW。此前公司中 標 REC400MW 異質結整線設備中,邁為采用 210 尺寸半片技術,設計產能可達到約為 11200 半片/小時,節拍效率進一步提升,預計在大尺寸的市場需求下,邁為將在半片方面 有望保持先發優勢。

      HJT 研發實力強勁,中標訂單有望持續增長。轉換效率方面,22 年 4 月,公司推出低銦 低銀 HJT 電池片,其單片銦的使用量在原來的基礎上降低了 50%,若疊加設備降銦方案 可將銦用量降低到現有水平的 30%;同時,銀包銅柵線技術可降低 55%的銀耗量。經 ISFH 測試,截至目前低銦低銀電池片轉換效率達 25.62%,實現全新紀錄。量產化方面,截至 2021 年 6 月,搭載公司設備的華晟異質結電池量產批次平均效率達到了 24.71%,單片最 高效率也達到了 25.06%,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其量產能力得到有力印證。 訂單方面,繼 21 年 7 月中標金剛玻璃 1.2GW 異質結項目后,21 年 9 月,公司中標愛康科技 600MW 高效異質結整線設備采購項目及 1.8GW 后期采購意向。同時,據 Solarzoom,邁為股份 已中標華晟最新招投標的 1.8GW 異質結整線項目。21 年下半年到 22 年,據不完全統計, 華潤、明陽等異質結項目或將陸續啟動,公司大比例中標概率都較大。

      異質結電池片技術趨向成熟,整線設備市場空間有望持續提升。截至目前,我們預計在量 產化成熟的過程中,HJT 整線設備單價 25E 年有望下降至 3 億元左右。我們預計 22E 年 -25E 年 , 異 質 結 整 線 設 備 需 求 有 望 分 別 達 88/182/381/828 億 元 , 同 比 +90%/108%/109%/117%,成長性矚目。

      晶澳科技

      預計 22 年公司組件銷量將維持高增長。公司 21 年實現光伏組件銷售 24.07GW,同比 +62.65%。公司 22 年一季度光伏組件銷售量約 6.6GW,預計 22 年全年出貨約 40GW, 實現同比高增長。其中大尺寸出貨占比仍將有所提升,公司產品結構持續優化。

      新產能投放持續降本,公司盈利能力優異。由于公司曲靖大尺寸硅片產能及揚州電池片新 產能投放,帶來生產成本的不斷優化,公司一季度組件單 W 盈利超 1 毛/W。截至 21 年 底公司硅片、電池、組件產能約為 30/30/40GW,未來仍將有新產能陸續投放,預計 2022 年底公司組件產能超 50GW,硅片和電池產能約為組件產能的 80%。大尺寸產能釋放后 有望帶來生產成本的進一步優化,公司未來業績增長確定性較強。

      股權激勵有望綁定核心員工,彰顯公司發展信心。此次公司發布 2022 年股權激勵計劃包 括股票期權激勵計劃和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兩部分。本激勵計劃擬向激勵對象授予權益總 計 1401.50 萬份,約占總股本的 0.88%。本次股權激勵涉及對象 882 人,覆蓋范圍廣泛, 有望綁定核心員工,彰顯未來公司發展信心。

      德業股份

      21 年業績符合預期,家電、逆變器營收保持增長。2021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41.68 億元, 同比增長 37.85%,實現歸母凈利潤 5.79 億元,同比增加 51.28%。2021 年大宗原材料價 格持續上漲,對公司傳統家電業務特別是熱交換器業務有所影響,雖然家電業務營業收入 保持增長,但盈利能力有所下滑。逆變器全年訂單充沛,帶動整體營業收入及利潤持續增 長。

      逆變器出口替代新秀,儲能+微逆未來值得期待。截止 2022 年,公司以海外市場銷售收 入占比 90%以上。盈利端,海外市場毛利率為 30-40%,國內毛利率為 20%左右。產品端, 2021 年,公司總計銷售 38.83 萬臺,其中儲能逆變器 7.03 萬臺,組串式并網逆變器 21.5 萬臺,微型并網逆變器 10.29 萬臺。2021 年,公司推出包括 8KW/10KW/12KW 三相低壓 戶用儲能逆變器、15kw 低壓裂相儲能逆變器、具備四路 MPPT 輸入,2000W 輸出的功率 等級,適配高功率 210 組件,具備無功補償功能的全新一代微型逆變器等一系列全新機型。 渠道端,公司海外布局廣泛,儲能逆變器主要銷往美國(38%)、南非(35%)、巴基斯坦 (5%),微型逆變器主要銷往巴西(60%)、波蘭(12%)、英國(5%)、德國(5%)。隨 著海外分布式裝機量快速提升,公司儲能+微型逆變器出貨將保持增長。

      三、電動車全年需求旺盛,上游漲價影響邊際改善

      3.1電動車全年需求旺盛

      新能源汽車銷售大旺,中國數據尤其突出。根據 Marklines 數據顯示,2021 年全球新能 源汽車銷量 643 萬輛,同比+116%。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 332 萬 輛,同比+168%,2022 年 Q1 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 120 萬輛,同比+145%。根據 EV Tank 預 測 , 2025 年 全 球 新 能 源 車 銷 量 將 達 2240 萬 輛 , 20 21-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 CAGR 為 37%。新能源汽車成為汽車行業的支柱力量。

      2021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上險數量翻倍增長,月度數據持續超預期。 2021 年我國新能源 乘用車上險輛為 293 萬輛,同比+162%,其中純電動車上險 238 萬輛,同比+157%,插 混動力汽車上險 56 萬輛,同比+182%,同比顯著大幅提升。2021 年新能源車月度上限數 據不斷超預期,體現了消費者對于新能源車很高的認可。2022 年 1-3 月,我國新能源乘 用車上險量為 101 萬輛,同比+132%,其中純電動車上險 79 萬輛,同比+119%,插混動 力汽車上險 22 萬輛,同比+199%,新能源汽車仍保持旺盛的需求。

      在國家政策支持、油價持續上漲等多重因素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總體呈上升趨 勢。21 全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 332 萬輛,滲透率為+17%,同比+10pct;22 年 Q1 新能源乘用車銷量 120 萬輛,同比+145%,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為 24%,同比+21pct, 環比+2pct。在疫情加劇、汽車銷售季節性等因素影響下,我國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仍保 持增長,顯示了新能源汽車的強勁發展勢頭。

      3.2上游漲價對產業鏈影響邊際改善

      2022 年以來,鋰鹽價格快速提升后逐步趨于穩定。22 年 Q1 國產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和電 池級氫氧化鋰價格出現較大幅度增長,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從年初的 27.75 萬元/噸增至 50 萬元/噸,漲幅超過 80%,Q1 平均價格為 42.09 萬元/噸,與去年同期相比+475%;電池 級氫氧化鋰價格在 22 年 Q1 漲價至 46.40 萬元/噸,相比年初+42%,Q1 平均價格 44.47 萬元,同比+471%。到目前為止,國產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和電池級氫氧化鋰價格經過 22 年 Q1 的顯著增長后分別穩定在 48.00-50.00 萬元/噸和 46.00-47.00 萬元/噸。

      在需求端的快速增長和供應端的持續緊張背景下,鎳、鈷、錳價格漲幅較大。截至 2022 年 4 月 14 日,硫酸鈷、硫酸鎳和硫酸錳價格分別增至 11.95/4.96/1.05 萬元/噸,相比年 初+13%/+31%/+6%,Q1 平均價格分別為 11.07/4.49/1.02 萬元/噸,和去年同期相比漲幅 分別為+40%/27%/57%。在俄烏戰爭沖突、疫情反復、物流不暢的背景下,各類材料價格 依然具有一定波動的可能性,但整體趨穩,對行業的邊際影響趨緩。(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3.3 4680變化帶來新的機會

      CTP、刀片的設計大幅釋放了磷酸鐵鋰的潛力,4680 的設計充分挖掘了高鎳的性能。磷 酸鐵鋰電池通過成組過程中的去模組化,有效提升了整體 Pack 的能量密度;而 4680 電 池通過多極耳的設計,讓電子穿梭距離變短,電芯整體充放電性能大幅提升,解決了大電 芯的快速充放電難題。同時,這個設計需要正負極活性材料也同時做出提升,達到完全釋 放潛力的效果。

      4680 更加堅固的鋼殼,為 CTC 的設計創造了可能。4680 鋼殼相較于 21700 使用更多原 材料,更加堅固,特斯拉果斷選擇以 4680 電池為承重主體直接集成于底盤系統,與乘客 間僅間隔一層薄板。這類設計最大化節約了底盤空間,提高電池系統能量密度,但是對于 電池安全、材料堅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6mm 是成本與續航的最優解。按照特斯拉的計算,圓柱直徑越大,制造成本下降的越多, 但同時由于空間利用率、降溫材料使用等問題,圓柱直徑與電動車續航里程不成正比,最 優解為 46-51mm 之間。同時,大圓柱電芯卷繞長度變長,正負極集流體、隔膜都可以指 定供應商生產更長的基材,充分發揮卷繞工藝的成本優勢。

      3.4 勃姆石作為新型涂覆材料,滲透率快速提升

      給隔膜披上鎧甲,勃姆石滲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勃姆石作為功能填充料添加于隔膜涂覆材 料中。隔膜是置于正負極之間的一種多孔薄膜,離子可以自由通過,同時又能防止正負極 短路。將勃姆石涂覆在隔膜表面,形成保護膜,但并不妨礙離子穿過。

      涂覆勃姆石的隔膜耐高溫性能明顯得到改善。目前,鋰離子電池中隔膜主要采用的是具有 微孔結構的聚烯烴類材料,如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丙烯(Polypropylene,PP) 的單層或多層膜。聚烯烴隔膜可以提供足夠的機械強度和化學穩定性用于鋰離子電池,但 在高溫條件下則表現出較大的熱收縮性。熱收縮導致正負極接觸、短路,迅速產生大量熱 量,從而引發起火、燃燒甚至爆炸等安全事故。勃姆石形成的保護膜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隔 膜在高溫下形變,起到類似于α?Al2O3 的作用,提高鋰電的安全性。根據 Nabaltec 年報 披露,涂覆勃姆石的隔膜可以耐受 250℃的高溫(情況會根據基膜不同而變化),而未涂 覆的隔膜在 100℃左右即發生縮變。

      勃姆石在隔膜涂覆市場存在量+滲透率提升的雙邏輯。根據材料的不同,隔膜涂覆分為有 機涂覆與無機涂覆,其中勃姆石、氧化鋁屬于無機涂覆,成本較低,且生產過程對環境污 染性小。相較于氧化鋁,勃姆石硬度更低,更能夠降低設備磨損和加工過程中異物的帶入 風險;粒徑分布更窄,比表面積更可控,比重更低,和氧化鋁相同重量可以涂覆更多面積, 也更能有效降低涂覆成本;吸水性更弱,更易保持隔膜的干燥度;涂覆平整度更高、內阻 更小,能耗更低,生產過程對環境更加友好。隨著對安全性能的要求提高,電池廠商對隔 膜涂覆的比例提升,無機涂覆目前是主流選擇,因此,勃姆石在隔膜涂覆應用領域中存在 量+滲透率提升的雙擊邏輯。

      3.5隔膜環節格局最好,龍頭廠商優勢明顯

      全球隔膜需求快速增長,濕法隔膜滲透率持續提升。我們根據單 GWh 電池對隔膜材料的 需求量,測算出 2022-2024 年全球隔膜需求分別為 149.3/208.3/288.7 億平,CAGR 為 39%。預計 2022-2024 年濕法隔膜的滲透率從 75%提升至 80%,測算出 2022-2024 年全 球濕法隔膜需求分別為 111.9/162.4/231.0 億平,CAGR 為 44%;2022-2024 年全球干法 隔膜需求 37.3/45.8/57.7 億平,CAGR 為 24%。

      鋰電池隔膜供需略為緊張,恩捷盈利能力優勢明顯。我們統計了未來三年全球鋰電池隔膜 行業產能,初步測算21-24年全球濕法隔膜有效產能分別為67.3/112.7/175.8/243.8億平, 濕法隔膜需求/有效產能分別為 109.3%/107.2%/102.1%/103.2%;21-24 年干法隔膜的有 效 產 能 分 別 為 23.0/31.4/46.4/64.4 億 平 , 干 法 隔 膜 需 求 / 有 效 產 能 分 別 為 118.4%/128.2%/109.1%/97.7%。隔膜整體供給處于緊平衡狀態,投產進度慢于行業其他 環節。龍頭廠商由于成本控制能力強、客戶覆蓋范圍廣,使得自身收率、毛利率明顯領先 于行業,我們預計隔膜環節中期馬太效應更加明顯。

      3.6鋰電銅箔供需格局或好于預期

      全球鋰電池銅箔供應總體緊張,銅箔企業毛利率仍有提升空間。我們預計未來五年全球 6um 及以下鋰電銅箔的滲透率會持續提升,根據單 GWh 電池對不同厚度銅箔的需求量, 測算出 2021-2024 年全球動力電池用銅箔需求 CAGR 為 40%,其中 6um 及以下鋰電銅 箔需求的 CAGR 為 77%。我們統計了未來三年全球鋰電銅箔行業產能,測算得到 21-24 年全球動力電池用鋰電銅箔總有效產能分別為 33.2/48.1/67.4/91.0 萬噸,鋰電銅箔需求/ 有效產能分別為 106.9%/111.2%/111.4%/107.5%,全球鋰電池銅箔供應緊張略有緩解。 從毛利率來看,嘉元科技的鋰電銅箔毛利率較好,一直在 25%以上。嘉元科技的毛利率提 升,來源于公司實現產品升級,批量生產高附加值的 6 微米及以下銅箔。考慮到 6um 及 以下銅箔未來兩年供應緊張,預計加工費將維持高位,在極薄銅箔領域有先發優勢且產品 結構持續改善的企業,毛利率仍有提升空間。

      3.7磷酸鐵鋰性價比優勢帶動出貨量快速提升

      以刀片電池、CTP 技術為代表的新型電池結構件技術,使得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大幅 提升,滲透率近年來快速攀升。2021 年全球磷酸鐵鋰電池出貨量為 79.8GWh,同比 +252.3%,占全球動力電池總出貨的 28.5%,同比+13.8pct。

      磷酸錳鐵鋰的高電壓特性有望促進鐵鋰電池滲透率進一步提升。電池企業及正極廠近年來 紛紛投入磷酸錳鐵鋰的研究,由于其 4.1V 電壓平臺相較于磷酸鐵鋰 3.4V 提升了 20%整 體能量密度會有明顯提升;另外磷酸錳鐵鋰與三元的摻混也使得該材料在未來的預期滲透 率會有大幅提升。

      3.8重點公司分析

      寧德時代

      公司各項業務快速增長,利潤率水平略超預期。21 年公司實現動力電池系統營收 914.91 億元,同比+132.06%,毛利率 22.00%,同比-4.56pct;報告期內公司動力電池系統產量 超 162.3GWh,同比+217.18%。公司儲能系統實現收入 136.24 億元,同比+601.01%, 毛利率 28.52%,同比-7.51pct。鋰電池材料業務收入 154.57 億元,同比+350.74%,毛 利率 25.12%,同比+4.66pct。

      市場份額五連冠,加速擴產鞏固龍頭地位。2021 年公司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 80.5GWh, 市場占有率 52.1%;全球裝機量 96.7GWh,市場占有率為 32.6%,公司市場份額連續五 年位居全球首位。同時公司加速產能布局,21 年江蘇溧陽、宜賓、宜春等多地生產基地 陸續投產并擴建,預計 2025 年公司電池產能有望超過 600GWh。

      恩捷股份

      綁定下游重要客戶,配合市場需求加速擴產。2021 年,公司與億緯鋰能、寧德時代、中 創新航、Ultium Cells 等公司分別基于隔膜、基膜以及涂覆膜等業務簽訂大額合作協議。 同時公司多地布局產能,截至 2021 年底,公司已在上海、無錫、江西、珠海、蘇州等地 布局隔膜生產基地,產能規模達 50 億平方米,并已在匈牙利開展建設首個海外鋰電池隔 膜生產基地。預計 22 年可以交付 45-50 億平,其中一季度預計出貨約 11 億平,單平凈利 維持在 0.8 元以上。公司隔膜產能和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一,2021 年報告期內公司鋰電池 隔膜出貨量超 30 億平方米,國內市場占有率 38.46%。

      科達利

      定位高端市場,堅定大客戶戰略。公司以高效的研發和供應體系、先進的生產平臺和優異 的品質管理能力,在優勢業務領域推動國內外行業領先客戶數量持續增加。公司已與 CATL、 中創新航、億緯鋰能、欣旺達、力神、瑞浦能源、蜂巢能源等國內領先廠商以及 LG、松 下、特斯 拉、Northvolt、三星等國外知名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

      公司規模優勢巨大,持續擴張產能。科達利目前擁有的生產基地包括福建、四川、惠州、 江蘇、大連以及海外的德國、瑞典、匈牙利工廠等,并且將持續推進公司“湖北荊門新能 源動力電池精密結構件項目”以及“鋰電池精密結構件產業總部及研發基地項目”的籌備 工作,為國內外客戶不斷增量做好配套準備,從而推進新產能的釋放,保持業績穩定增長。 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4.68億元,同比+125.06%;歸母凈利潤5.42億元,同比+203.19%, 業績快速增長。

      壹石通

      公司市占率穩步提升,產能強勢擴張。根據 GGII 統計,壹石通已成為全球鋰電池用勃姆 石最大供應商,公司 2021 年度勃姆石出貨量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超過 50%,國內市場份 額超過 80%,公司的市場地位和領先優勢進一步鞏固。同時,公司持續擴大勃姆石產品產 能,不斷提升供應能力和市場份額,為后續的市場預期需求做好充分產能儲備。公司鋰電 池涂覆材料產量由 2018 年的 0.31 萬噸增加到 2021 年的 1.71 萬噸,同比+201.85%。其 余兩大主營產品的產量也都有所增加,2021 年電子通信功能填充材料產量為 0.74 萬噸, 同比+61.41%,煙無鹵阻燃材料產量為 0.17 萬噸,同比+49.33%。

      四、海風平價持續推進,看好海纜環節

      4.1 海風有望于22年實現平價上網,23-25年新增裝機有望快速增長

      海風發展空間廣闊,各省十四五海風規劃已有近 66GW。根據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研究項 目“海上風電支撐我國能源轉型發展戰略研究”的評估結果 ,僅考慮 0—50 米海深、平 均風功率密度大于 300 瓦/平方米區域的開發面積,按照平均裝機密度 8 兆瓦/平方千米計 算,我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可達到 3009GW。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數據,到 2021 年底國內海上風電累積裝機規模僅 21.7GW,僅為近海可開發容量的 0.72%,國內海上風 電未來發展空間廣闊。據我們不完全統計,廣東、山東、江蘇、浙江四省十四五海上風電 項目規劃容量分別為 17/12/10/9GW;福建省暫未發布十四五海風規劃,但由于福建省海 風資源較為豐富,我們預計福建省十四五海風規劃有望達 10GW,以上五省海風資源相對 豐富,規劃量已達全部省份規劃量的 89%。

      地補積極接力國補,助力海風平穩過渡。22 年 4 月,山東省能源局副局長在山東省政府 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對 2022-2024 年建成并網的“十四五”海上風電項目,省財政 分別按照每千瓦 800/500/300 元的標準給予補貼,補貼規模分別不超過 200/340/160 萬千 瓦。2023 年底前建成并網的海上風電項目,免于配建或租賃儲能設施。允許發電企業投 資建設配套送出工程,由電網企業依法依規回購,推動項目早建成、早投產。繼廣東省發 布海風省補政策后,山東是第二個明確提出省補方案的省份。省補的積極推出有望進一步 提升海上風電項目經濟性,并在國補退坡后保障海風項目向平價上網平穩過渡,提高業主 對于海風項目建設的積極性。

      大型化帶來海上風機中標價格持續下降。據我們不完全統計,2022 年 3 月國內海上風機、 海上風機及塔筒中標均價分別為 3830/4638 元/kW,較 20 年中標均價分別下降 43%/35%。受益于風機大型化降本,海上風機價格持續下降。據我們計算,海上風機成本約占海上風 電場成本的 40%,風機價格顯著下降有望持續提升海上風電項目經濟性。

      海風 EPC 成本有望持續下降。據我們不完全統計,22 年初以來,多省海風 EPC 項目中 標均價有所下降。22 年 2 月廣東省海風 EPC 項目(含風機)中標均價為 11269 元/kW, 相比 21 年 9 月下降 26%;浙江省、福建省海風 EPC 項目(不含風機)中標均價為 6990 元/kW,相比 20 年 8 月下降 28%。考慮到海上風電搶裝結束后施工船需求將有所回落, 疊加部分施工企業有利用窗口期改造或擴建施工船只的計劃,我們預計 22 年開始國內海 風施工船供給緊張的局面將得到緩解,施工成本有望穩步回落。

      海風平價進程加速,22 年有望進入平價時代。 21 年是國補最后一年,隨著海上風電國 家補貼退出,搶裝大潮也正式落幕,之后將由地方補貼新建項目。我們根據風機、塔筒等 中標價格測算,21 年海上風電搶裝期間,國內海上風電項目平均造價約 14550 元/kW, 仍未達到平價上網的水平。我們預計 22 年國內海上風電項目造價有望降至 10000 元/kW 左右,全投資 IRR 可達 6.8%,可以實現平價上網,約 4500 元/kW 的造價下降主要來自: ①風機中標價格下降約 2500 元/kW;②EPC 中標價格下降約 2000 元/kW。

      23-25 年國內海風新增裝機有望迎來快速增長。基于我們對 22 年海風平價能夠實現的預 期 以 及 海 風 招標 有 望放 量 , 我 們 預計 22-25 年 國 內 海 風新 增 裝機 容 量 分 別為 8/15/20/25GW,同比-26%/+88%/+33%/+25%,23-25 年新增裝機量 CAGR 有望達到 29%,海風新增裝機有望實現快速增長。

      4.2海纜環節競爭格局集中,需求有望持續增長

      海纜行業具備品牌及資質壁壘。由于海纜長期運行在在水壓大、腐蝕強且海況復雜的海底, 對于產品品質及性能有較高的要求,敷設后一旦出現質量問題,維修或更換成本高、難度 大。因此客戶對產品質量及企業資質有較高要求,而取得相應的認證一般需要 1-2 年時間, 新進入企業難以在短期內完成,頭部企業具備先發優勢。

      海纜行業技術壁壘較高,碼頭資源獲取難度高。考慮到近海風電項目 10-50km 的中心離 岸距離,單根海纜連續生產長度至少需要達到 20km 以上,對于海纜企業的大長度連續生 產能力有較高要求,并且需要企業具備 VCV 立塔交聯生產線、CCV 懸鏈交聯生產線等 進口生產設備,在生產技術及設備方面具備較高的進入壁壘。此外,海纜對于企業的地理 位置也有較高要求,由于海纜長度、重量以及運輸等因素,海纜生產基地需要配備碼頭, 而國內碼頭審批流程長、難度大,對于新進入企業碼頭資源獲取難度較大。

      海纜競爭格局穩定,市場集中度高。目前國內海纜市場主要的參與者包括東方電纜、中天 科技、亨通光電、寶勝股份及漢纜股份等,新進入者包括起帆電纜、太陽電纜等,目前行 業 CR5 有望達到 90%以上,受益于海纜行業較高的競爭壁壘,行業競爭格局較為穩定, 市場份額集中度高。

      電壓等級提升趨勢下,高壓纜需求有望向頭部企業集中。海纜根據用途不同,可分為陣列 纜(風機連接用海纜,通常電壓等級 35/66kV)和主纜(風機并網用海纜,通常電壓等級 220kV 及以上)。其中主纜長度大、電壓等級高,生產難度及技術壁壘更高。在海上風電 項目大容量化、深遠海化發展趨勢下,陣列纜及主纜電壓等級有望向66kV及 500kV發展, 預計高電壓等級海纜需求有望向技術實力及生產能力較強的頭部企業集中。

      風機大型化趨勢下,海纜價值量不會攤薄。風機大型化是目前風電項目降本的主要路徑之 一,風電項目不同環節成本依靠風機單機容量提升帶來單 MW 成本下降。從海纜環節來看, 風電項目大容量化、深遠海化趨勢下,為提高傳輸效率、減少海纜回路敷設數量,海纜電 壓等級有望進一步提升,或采用柔性直流高壓海纜。根據我們測算,同樣使用單機容量 8MW 海上風機的情況下,將主纜由 220kV 交流升級至 500kV 交流,海纜價值量保持在 20 億元/GW 不變;若風機單機容量由 8MW 升級至 16MW,主纜改用 500kV 柔性直流海 纜,則海纜價值量將提升至 28 億元/GW。

      海纜 22-25 年合計市場需求有望達 1490 億元,市場空間廣闊。基于我們對于 22-25 年國 內海上風電新增裝機 8/15/20/25GW 的測算,疊加我們對于未來單 GW 海纜價值量將有所 增加的預期,假設 22-25 年單 GW 海纜價值量分別為 20/21/22/23 億元,則 22-25 年國內 海纜市場需求量分別有望達 160/315/440/575 億元,22-25 年國內海纜需求復合年均增速 有望達 53%,市場空間廣闊。

      4.3 風電軸承滾子技術壁壘高,具備進口替代潛力

      滾動體是軸承的核心部件,主要分為球和滾子。軸承滾動體主要分為球和滾子,裝配于軸 承中,是決定軸承精度、轉速、使用壽命的核心部件。滾子屬于軸承滾動體的主要種類之 一,滾子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所需加工的面較多,檢測的項次較多,且加工裝備、工藝技術 的復雜程度以及人員的技術要求略高于鋼球。滾子主要可分為圓錐滾子、圓柱滾子、球面 滾子等,主要應用于軌道交通、盾構機、風電主軸、重卡等領域。

      風電滾子具備較高的技術壁壘。滾子屬于非標準件定制加工,生產過程中所需加工的面較 多,檢測的項次較多,對于生產裝備、工藝技術、操作人員技術的要求較高。具體來看, 風電滾子有以下四點技術難度:(1)滾子精度等級需要達到 II 級及以上,對長度公差、 端跳等的精度有較高要求;(2)滾子表面輪廓為對數曲線,滾子凸度需達到 0.15;(3)在 材料的熱處理方面有較高要求,滾子壽命主要由熱處理決定,滾子表面到芯部硬度需要依 據風電滾子工況實現合理的梯度控制,并需要嚴格控制滾子工作表面殘奧含量,熱處理表 面無游離鐵素體,零脫碳。(4)圓錐滾子球基面 R 散差需控制在 1%以內。

      國內風電軸承滾子供應商稀缺,具備進口替代潛力。風電軸承是風電行業的核心部件,風 電滾子的技術和質量是行業“卡脖子”工程,市場一直被國外著名軸承企業壟斷。目前國 內風電軸承滾子的參與者包括天馬軸承、瓦軸等自產滾子的風電軸承企業,以及五洲新春、 力星股份等少數專業滾子供應商。考慮到風電軸承企業之間的競爭關系,我們認為專業滾 子供應商在客戶開拓方面更具備優勢,其中五洲新春憑借領先的技術水平以及成本優勢, 已成功實現為蒂森克虜伯、德楓丹、斯凱孚等國際風電軸承廠商的國內外工廠配套,并成 為遠景能源認證的風電滾子戰略供應商,為國內風電軸承企業新強聯、煙臺天成、大冶軸 等提供配套。隨著內資滾子企業產能不斷擴張、產品認證不斷推進,看好內資企業進口替 代潛力。(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4.4重點公司分析

      東方電纜

      海纜行業龍頭,技術實力領先,高壓纜不斷突破。公司是國內海纜行業龍頭企業,技術實 力行業領先,注重研發投入及創新,具備 500kV 交流海陸纜系統、±535kV 直流海陸纜 系統等高端能源裝備的設計、制造及工程服務能力。22 年公司中標首個 500kV 三芯海纜 產品,再度彰顯公司在超高壓海纜領域的技術實力。

      公司產能擴張持續推進。公司對產能進行了科學合理的產業布局,建成投產位于寧波北侖 的未來工廠,撤并原中壓產業基地,形成高壓海纜分廠、中壓電纜分廠、特種電纜分廠、 高壓電纜分廠及海工基地為核心的東部(北侖)基地,并開工建設以廣東陽江為核心的南 部產業基地。其中東部(北侖)基地是公司總部所在地,位于經濟發達的杭州灣大灣區, 也是長三角城市群范圍;南部產業基地位于粵港澳大灣區,同時可輻射國際市場。預計 22 年底公司海纜產能將達到 50-60 億元,23 年底將達到 75 億元。公司 22 年以來獲得海 纜訂單規模超過 50 億元,在手訂單充沛,有望持續貢獻業績。

      公司在手訂單充沛,有望持續貢獻業績。22 年以來,公司先后中標華潤蒼南 1# 、明陽 青洲四、中廣核象山及粵電青洲一、二等項目海纜及臍帶纜。截止 22 年 3 月底,公司在 手訂單達 91.87 億元,其中海纜、陸纜及海工在手訂單分別為 54.64/28.84/8.39 億元,占 比分別為 59.5%/31.4%/9.1%。隨著在手訂單逐步交付,有望持續為公司貢獻業績。

      海外市場具備發展潛力。隨著公司技術實力不斷提升,公司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曾中標多 個重大海外項目,包括公司中標的首個國外海上風電海纜EPC總包項目——越南Binh Dai310MW 海上風電場項目,公司首個歐洲海纜項目——南蘇格蘭電網公司 Skye-Harris 島 嶼連接項目等。此外,22 年 3 月公司公告稱,中標 Hollandse Kust West Beta 海上風電 項目,中標金額約 5.3 億元人民幣。該項目是公司在歐洲市場獲得的重大超高壓海纜項目, 體現公司在技術創新、產品質量等方面獲得歐洲主流客戶的認可,同時對公司布局歐洲高 端市場具有深遠意義。

      中天科技

      光纜電纜領軍企業,業務布局不斷拓展。公司成立于 1996 年,起家于光纖通信,目前已 形成光通信、電力傳輸、海洋、新能源、新材料五大業務板塊,其中 21 年前四個板塊收 入占比分別為 16%/24%/20%/5%,毛利潤占比分別為 23%/21%/45%/4%。16-21 年公司 營業收入 CAGR 為 17%,其中海洋業務受益于下游行業需求持續景氣,16-21 年收入 CAGR 近 67%。

      海纜行業技術領先,海洋業務有望持續貢獻業績。平價預期下,預計 23-25 年海風新增裝 機 CAGR 有望達 30%,受益于風場大容量化、深遠海化趨勢,海纜環節價值量有望不降 反升。公司是國內少數幾家具備超高壓交、直流海纜生產能力的企業, 22 年底公司海纜 產能有望達 75 億元,疊加公司規劃海工業務改造及擴建,隨著公司產能不斷釋放,海洋 業務有望持續增長。

      光伏+儲能+銅箔多點布局,新能源業務高增長可期。光伏 LCOE 下降疊加碳中和目標推 動,產業鏈需求有望維持高景氣,公司有望充分利用如東當地資源,通過 EPC 帶動支架、 氟膜等產品收入增長。國內電化學儲能需求有望持續增長,21-25 年累計規模 CAGR 有望 達 57%。公司具備全產業鏈布局,后續有望在大儲能領域持續發力。

      電線電纜需求穩定,光纖光纜有望迎來量價齊升。電線電纜下游應用廣泛,需求有望穩健 增長。公司特種導線、高壓直流電纜技術實力行業領先,有望受益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推進。 光纖行業競爭格局集中,21 年中移動光纖集采中公司份額及均價明顯回升,22 年業務有 望迎來量價齊升。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

      相關話題

      • 山東獅子貓價格(山東獅子貓為什么比波斯貓好養)
      • 全封閉電動三輪車價格及圖片(雅迪)
      • 304不繡鋼管價格(不銹鋼行情)
      • 公務員培訓班價格(考公務員)
      • 摩托車價格排行(摩托車)
      • 乳頭凹陷整形價格(仁心仁術)
      • 華為官網手機價格(華為5G)
      • 免疫組化價格(理想的免疫組化染色機是什么樣的)
      • 貝納利幼獅500價格(國產復古摩托標桿)
      • 貞芪扶正顆粒價格(近90)
      • 陜西豬價格最新價格(陜西省今日豬價)
      • tct檢查價格(年底想體檢)
      • 10g人血白蛋白價格(為什么做完手術)
      • 純銀回收價格(2018年6月24日廢舊回收價格)
      • 九里香樹苗價格(現在農村種什么樹最有前景)
      • 鹽酸舍曲林片價格(治療早泄首選的口服藥物都有哪些)
      • pe價格最新價格(PVC再次走高重回9000元大關)
      • 貞芪扶正顆粒價格(癌癥后虛損)
      • 沙棘籽油價格(藥食同源的沙棘)
      • 鴉膽子油乳價格(重大揭秘)

      熱門推薦

      • 淘工廠上線“百城百味·百萬爆款”計劃,擴充生鮮食品供給力!
      • 京東發動“內容”之戰,視頻、直播或成突破口!
      • 餓了么發布即時零售行業首個商家AI經營工具!
      • 侯毅卸任引熱議,業內人士:新零售不會退場!
      • 多平臺媒體賬號如何高效引流?
      • 新手短視頻運營的技巧匯總!
      • 微信公眾號自運營和代運營該選哪個?
      • 電商運營都該做哪些工作?
      • 淘寶成立直播電商公司,提供“保姆式”全托管運營服務!
      • 新零售渠道有哪些?
      • 小紅書常用的推廣引流方法有哪些?
      • 微信私域流量3招搞定!
      • 電商運營主要工作是什么?
      • 運營搜索怎么做?
      • 新零售的風刮起來了!它都有哪些模式?
      • 做新媒體人需必備的4個運營技能,助力打造爆款!
      • 公眾號日常如何做好內容維護和運營推廣?
      • 如何選擇私域運營的工具呢?
      • 超市的新型經營模式有哪些?
      • 美團買菜更名“小象超市”背后,走上即時零售的新賽道!

      陳楠一

      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會員“陳楠一”發布,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

      關注排行榜

      1. 1淘工廠上線“百城百味·百萬爆款”計劃,擴充生鮮食品供給力!
      2. 2京東發動“內容”之戰,視頻、直播或成突破口!
      3. 3餓了么發布即時零售行業首個商家AI經營工具!
      4. 4侯毅卸任引熱議,業內人士:新零售不會退場!
      5. 5多平臺媒體賬號如何高效引流?
      6. 6新手短視頻運營的技巧匯總!
      7. 7微信公眾號自運營和代運營該選哪個?
      8. 8電商運營都該做哪些工作?
      9. 9淘寶成立直播電商公司,提供“保姆式”全托管運營服務!
      10. 10新零售渠道有哪些?

      編輯精選

      Copyright ?2009-2022 KeJiT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经典香港**毛片免费看_91精品一区二区综合在线_欧美人与性动交a欧美精品_国产小视频在线看
        • <fieldset id="miqie"><menu id="miqie"></menu></fieldset>
          <fieldset id="miqie"><input id="miqie"></input></fieldset>
          <tfoot id="miqie"></t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