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朋友家鬧了一個笑話。他老婆生了孩子,老母親來幫著帶孩子。老人家做飯的時候發現鹽罐里沒鹽了,于是就翻箱倒柜地找!在頭頂的壁櫥里找到了一個小瓶子,上面寫著外語,里面的粉末看起來有點像鹽,于是她嘗了一點。果然是咸的。于是開開心心地做起飯來。小兩口
朋友家鬧了一個笑話。
他老婆生了孩子,老母親來幫著帶孩子。
老人家做飯的時候發現鹽罐里沒鹽了,于是就翻箱倒柜地找!在頭頂的壁櫥里找到了一個小瓶子,上面寫著外語,里面的粉末看起來有點像鹽,于是她嘗了一點。果然是咸的。
于是開開心心地做起飯來。小兩口下班回家吃飯時,老人家說,家里沒鹽了,記得買一袋回來。
他老婆說:沒鹽怎么做的菜?
老人家指著那個小瓶子說:喏,那個小瓶子里不還有一些嗎?
兩夫妻對視一下說:媽,您今天這四道菜至少值200塊!
原來這款鹽是他從法國回來的朋友帶給他的禮物,是蓋朗德的鹽花,最貴的可以賣到每斤上萬元。
老人家一聽,樂了:看來我的廚藝不行,用這鹽可以提升我的菜價呀!用這鹽做香腸的話,可以賣上千塊一斤了。
雖然這是個笑話,不過最近幾年的鹽價可真是上漲了不少,有些小伙伴去超市買鹽,發現居然要5塊錢了。再看看旁邊2塊錢的鹽,也不知道好在哪里。
超市里也有幾十上百塊的鹽,網上更是琳瑯滿目!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都有,用精致的瓶子裝起來還真能當禮物送人。
這可能是消費升級的一個趨勢吧。換句話說就是,烹飪不同的食材,用不同的鹽,可不能像以前那樣用1元的鹽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至于這是消費升級還是收智商稅,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接下來一起看看不同的鹽,到底有什么不同?
鹽的本質
從科學的層面來講,鹽的本質就是氯化鈉,任何食鹽中99%以上的成分都是氯化鈉,而不同鹽之所以與眾不同,僅僅就取決于那1%的不同。
鹽大概分為四大類:海鹽、池鹽、井巖和巖鹽。分別來自海洋、鹽湖、地下和礦中。
由于不同的氣候、地質條件和制鹽工藝,這些鹽就有了風味、顏色、形狀、溶解度等方面的差異。
老百姓平時用的鹽,由于便宜,所以用起來是肆無忌憚。而且不管烹飪任何食材,基本上都只用一種鹽,可能只有愛喝奶茶的人士知道有款飲品叫海鹽芝士奶蓋。
或許以后,這些茶飲店,還會專門出一些用鹽命名的飲品。比如:喜馬拉雅玫瑰蛋糕奶茶之類的。一杯賣個80元,消費又升級了!
由于價格昂貴,高級食鹽一般不會直接用作烹飪,而是在烹飪結束時直接灑在食物上,作為點睛之筆的收尾,讓人一看就覺得這是高級貨。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存了食鹽本身的風味。說白了就是,貴的東西,食客們得單獨品,要品出層次感,不要浪費了這么貴的鹽。
這些層次感形成源于不同鹽的溶解速度、質地、粘度、顏色、結晶度、風味等。
比如有些鹽有紫羅蘭香味,有些有礦物味,有些有甜味,甚至還有火山的硫化味和泥土味。
顏色方面,黑色、白色、粉色、橘色、藍色、灰色一應俱全,可以拼出一道彩虹!
形狀方面更是千奇百怪!
常見的高級食鹽
鹽之花
產于法國列塔尼南岸的給宏德鹽田區,有上千年歷史。是一種海鹽,結晶形狀為中空的倒金字塔型,帶有奇異的紫羅蘭香味。
每年只有6-10月可以采收,結晶的形狀和風味跟當時的海風和陽光有關。
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新娘之鹽”,因為這種鹽很脆弱,由年輕細心的女孩去采收,女孩們靠出賣鹽換取一些辛苦費,攢下來作為日后出嫁的嫁妝!
由于形狀特殊,為了讓食物的檔次躍升,肯定不能加熱,一定要保持原來的形狀!所以通常都是灑在食材上,作為收尾工序。
喜馬拉雅玫瑰巖鹽
這是一種礦鹽,產于巴基斯坦的喜馬拉雅山。此鹽形成于2.5億年前,那時的喜馬拉雅山還是一片海洋,海鹽沉積后,在海底形成粉紅色巖鹽。后經地殼運動,這些巖石又被送上了云霄。
由于顏色特殊,所以觀賞性特別強,常常直接灑在甜品或者冰淇淋上。
煙熏鹽
這是一種加工鹽,普通海鹽經過炭火低溫熏制而成。
通常是黑色或者灰棕色,有奇妙的煙熏味,非常適合用于烹飪炭燒食品。比如,搭配重口味脂肪多的肉類,既能解膩又能使肉帶有礦物香氣。
還可以用于魚排、爆米花、味噌湯、生鮭魚、牛柳,威士忌,巧克力和冰淇淋。特別是巧克力,完美!
夏威夷海鹽
它有兩種顏色,一種是黑色,從木炭中獲得;另一種是紅色,來自于火山噴發的紅色黏土。
這種鹽富有礦物質感,用于烹飪豬肉、魚肉和腌魚等。在淺色食物上灑上一點,瞬間在視覺上變得高級。
波斯藍鹽
這是世界上最稀有的一種巖鹽,產于伊朗、巴基斯坦等地的古老鹽礦,藍色源于其中的鉀元素。
這在古代是波斯國王的貢品。略帶甜味,入口強烈,過一會又變得柔和,礦物質的味道在嘴里縈繞。
適合烹飪海鮮,也適合與甜品搭配,頂級的焦糖醬中加有藍鹽,與白巧克力搭配,還會讓白巧克力散發一縷薰衣草般的清涼回味!
食鹽值得升級嗎?
世界上的鹽一共有4000多種,每天嘗一種也要用12年的時間才能嘗得完。所以沒法一一介紹。
回到文章開頭的話題,高級食鹽是智商稅還是消費升級?
這取決于我們的收入水平。
當我們的收入很低時,吃鹽的主要目的:一是健康(不可或缺的物質),二是提味。
當收入比較高時,我們就有這個能力去體驗世界上不同的事物,以及它們帶給我們的驚喜。
大自然恩賜給我們4000種鹽,沒理由不去體驗一下!
過往,伴隨著食物攝入量激增,我們都是大口吃鹽,中國人的食鹽攝入量超過世界標準的1倍多。這樣的食用方式,自然沒人去體味不同鹽的不同滋味。
或許以后我們吃鹽的習慣會逐漸改變。鹽不再是食物的陪襯,而本身就是一種值得不斷被回味的味覺享受。
當不再重口味時,我們的味覺就會越來越敏感,我們或許更愿意去感受大自然的巧奪天工。僅用1%的不同,就創造了4000種鹽。
金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