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眾所周知,在中國臺灣省,有五家最為知名的輪胎企業——正新橡膠、建大輪胎、南港輪胎、泰豐輪胎、華豐輪胎。而就在最近,南港輪胎一躍收購泰豐輪胎,有望成為輪胎行業新巨頭!【圖片來源:臺灣證券交易所】2020年7月23日,南港輪胎發布公告稱:在5月
眾所周知,在中國臺灣省,有五家最為知名的輪胎企業——正新橡膠、建大輪胎、南港輪胎、泰豐輪胎、華豐輪胎。而就在最近,南港輪胎一躍收購泰豐輪胎,有望成為輪胎行業新巨頭!
【圖片來源:臺灣證券交易所】
2020年7月23日,南港輪胎發布公告稱:在5月7日-7月22日期間,南港輪胎投入3.19億元新臺幣購入泰豐輪胎股票。至此,南港輪胎對泰豐輪胎的持股比例已超過17.7%,成為第一大股東!
據悉,今年以來,南港輪胎已4次收購泰豐輪胎股票,總額達到12.9億新臺幣(約人民幣3億元)。隨著持股比例的不斷增加,泰豐輪胎的經營控制權也在微妙的發生著變化。
5月,泰豐輪胎發布人事變動公告,公司副總經理陳重義升任為總經理。而該職位原由董事長馬述健兼任。
6月19日,泰豐輪胎董事會換屆,南港輪胎取得一個董事席位。
6月22日,泰豐輪胎宣布,馬述健繼續擔任董事長,陳重義續任總經理。
6月30日,南港輪胎代表人趙國帥代替原南港輪胎代表人江慶興成為泰豐輪胎新董事。
其實,今年以來一直有專家分析認為,南港收購泰豐股權實則是“經營權之間的戰爭”。
泰豐輪胎董事長馬述健曾表示:要保住66年的家業不被吞并。
而南港輪胎則表示:身為泰豐大股東,加入董事會是希望讓公司運作能脫離家族企業局限,讓經營面更透明化。
泰豐輪胎連續四年虧損
南港輪胎達到八年來最佳業績
據了解,收購風波發生的原因與泰豐、南港兩家公司近年來的業績走勢相關。泰豐輪胎已連續四年虧損,而南港輪胎業績卻連年高漲。
據了解,泰豐輪胎創立于上個世紀50年代,至今已有60余年的歷史,擁有年生產約800萬條輪胎的生產能力。泰豐是較早進入內地市場并建設工廠的臺資輪胎企業之一,旗下的飛德勒輪胎品牌在內地有較高知名度。
然而,近年來受到車市持續低迷、銷售衰退的影響,泰豐輪胎已連續四年出現虧損。2019年稅前凈利虧損1.59億元人民幣。2016年至2019年間,泰豐共虧損約26億元,而其資本總額為47億元。
反觀南港輪胎,近年來投入高端競技輪胎、新一代冬季輪胎、特種越野胎、防刺扎輪胎和高性能四季胎等高附加值新品。去年,南港輪胎稅后純益2.72億人民幣,較前年大幅成長5.2倍,創下八年來最佳表現。
面對如此巨大的落差,南港輪胎董事長林學圃近期向《財訊》媒體透露:“我可以支持馬家,但績效要出來,不能再虧損,不然股東很可憐,公司不賺錢,人家會瞧不起你。”
林學圃還表示:已經想好與泰豐10年、20年后的合作藍圖。高端的輪胎由南港幫忙代工,低階的由泰豐幫忙制造。泰豐有些輪胎的新花紋是不錯的,但規格不夠多,希望日后能一起研發。
目前,泰豐從研發到銷路全部要改革。泰豐的主要市場——中國臺灣、美國、歐洲市場都比較吃力,南港可以分享銷路。
小邦說
資本市場的角逐是殘酷的,落后的資本更容易被優勢資本收購和整合。從種種跡象來看,南港輪胎與泰豐輪胎近年來發展逐漸呈兩極分化趨勢。隨著市場環境越來越嚴峻,輪胎企業的整合也可能進一步加速。
當然,不論經營權在誰,我們都希望南港和泰豐兩家企業能夠本著合作共贏的態度,共同解決疫情下輪胎產業所面臨的種種困境,站在渠道商和消費者的角度不斷開發良品,夯實渠道。
關于今年南港輪胎不斷收購泰豐輪胎股權的舉動,你有什么看法?這些年兩家輪胎企業的產品口碑、渠道利潤如何?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高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