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實施冠脈介入治療的患者有將近97萬例,位居世界第一,而在冠脈介入治療方式中,支架植入術是廣為人知的一種治療手段,除了支架植入術以外,球囊擴張技術,特別是藥物球囊的使用,也在冠脈介入治療中,占據了不小的比例。在以前
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實施冠脈介入治療的患者有將近97萬例,位居世界第一,而在冠脈介入治療方式中,支架植入術是廣為人知的一種治療手段,除了支架植入術以外,球囊擴張技術,特別是藥物球囊的使用,也在冠脈介入治療中,占據了不小的比例。
在以前的冠脈介入治療中,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手術費用的問題,支架、藥物球囊的價格動輒上萬元,甚至幾萬元,給患者帶來了不小的經濟負擔,“高值耗材”的問題,也一直是大家關心和關注的一個問題,2020年國家對冠脈介入支架實施了集采政策,原來價格不低于萬元的冠脈介入支架,平均價格一下降到了700元左右,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患者的介入治療經濟負擔,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冠脈支架的集采價格自2021年1月1日開始實施,也就是說,在2021年需要進行冠脈支架介入治療的患者,已經能夠享受到這樣的優惠價格了,而單純的支架降價,能否真正的惠及百姓呢?對此,央視的《新聞調查》欄目曾經進行過一期專門的調查研究,而在調查研究中,我國著名的心血管專家胡大一教授也指出了冠脈支架降價后可能帶來的其他問題,比如由于支架的降價,個別醫生可能會使用價格更高的耗材來代替支架,比如介入治療中常用的藥物球囊,費用大概會在2~3萬元左右。
好消息是,對于藥物球囊的高價問題,各地的醫療器械帶量集采也都已經開始了進一步的跟進,從目前的消息來看,已經有多個省市自治區都已完成了冠脈球囊的集采招標工作,從統計信息顯示,冠脈球囊的集采價格降價幅度在70%到96%之間,平均降價幅度在80%以上,很多地區的藥物球囊集采價格都降到了三四百元的價格,而湖北地區降價跌破了125元,可以說藥物球囊的百元時代,也已經到來了。
我們在對比產品質量的時候,往往篤信“一分價錢一分貨”的道理,那么面對都已大幅度降價的兩類冠脈介入治療的最常用耗材,支架和藥物球囊到底應該選哪個更好呢?就成了很多朋友糾結的問題,實際上關于支架和藥物球囊,兩者各有各的使用范圍和適應癥,并不存在哪個更好的區別,針對不同的情況,對于支架和球囊的選擇也各有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聊一下這方面的話題。
冠脈介入治療的目的
要想搞清冠脈介入治療,到底應該選支架還是藥物球囊的問題,首先應該了解冠脈介入治療是怎么回事?從定義上來說:冠脈介入治療是指經心導管技術疏通狹窄甚至閉塞的冠脈動脈管腔,從而達到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療方法。因此,不管是支架技術還是藥物球囊,其最終的目標都是為了改善冠狀動脈血管的嚴重狹窄問題,從而達到改善心臟供血的問題。
從原理上來看,藥物球囊技術是指將相應大小的藥物球囊輸送至狹窄節段,根據病變特點,給予適當的壓力和時間進行擴張,在達到接觸狹窄目標的同時,在血管壁內皮釋放相關的藥物,這類藥物一般都有抑制血管內皮增生,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遷移及炎性增生等方面的作用,從而達到進一步延緩動脈粥樣硬化,抑制血管進一步發生狹窄的風險。
而支架技術則是通過介入方式將不銹鋼或合金材質的網狀支架,置入冠狀動脈內狹窄或閉塞的階段,支架撐開后,能夠使狹窄的血管打通,維持心臟的正常血液供應,在臨床上冠脈介入治療中,支架的應用是最廣泛的。
藥物球囊和支架各有優缺點
作為冠脈狹窄,閉塞的治療手段,通過冠脈介入術,在狹窄或閉塞部位置入支架,用支架把狹窄部位支撐起來,是冠狀動脈嚴重狹窄和心梗急性發作時的重要治療方式,支架術的優點在于,能夠對血管形成有效的物理支撐,避免血管的彈性回縮,同時還能夠有助于封閉球囊擴張帶來的夾層,減少球囊擴張術引起血管急性閉塞的風險。而支架術的風險在于,在放入支架后,支架術后的再狹窄問題,是值得特別關注的風險,另外,支架術后,為了避免血栓的二次發生,通常需要長時間的服用兩種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進行預防,服藥時長通常需要在12到18個月左右,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帶來出血風險的加大,也是值得注意的。
相比于支架,藥物球囊是“介入而不置入”的一種治療方式,球囊在完成血管擴張,輸送藥物后,會撤出人體,不會在人體內置入異物,為患者保留了后續治療機會,也沒有金屬網格的殘留,減少了內膜炎癥反應,也大大降低了血栓的風險,同時雙抗治療的時間一般只需1~3個月,更好保證了用藥安全。但球囊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對于完全閉塞的梗塞性問題,藥物球囊就無法使用,另外,在操作過程中,也可能會造成血管撕裂,夾層等風險,如果出現此種情況,就必須置入支架來進行補救;球囊擴張血管撤出后,也有可能因為血管的彈性回縮,而造成再度的狹窄,而此種情況下,同樣也需要放入支架,才能夠更好地改善血管狹窄的問題。
支架和藥物球囊,使用范圍各不同
通過上述介紹我們可以看出,對于支架和藥物球囊,都有各自不同的優缺點,也并不存相互替代的關系,對于冠心病患者來說,冠狀動脈狹窄的情況也千差萬別,結合不同的情況,合理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才能夠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從治療適用范圍來看,目前支架還是冠脈介入治療的主要方式,而在某些情況下,使用藥物球囊則比支架具有更多的優勢。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在我國發布的《藥物涂層球囊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中,對于藥物球囊的應用范圍給出了較為明確的界定:對于出現支架內再狹窄的患者,相比再次置入支架,藥物球囊就是更好的選擇,這是藥物球囊臨床應用的強適應癥;另外,對于較細小的血管出現的狹窄,無法使用支架支撐的情況,也可以選擇藥物球囊來進行改善和治療;對于冠狀動脈分叉病變的情況,通過藥物球囊進行治療,也能夠降低操作復雜性,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除此之外,對于有高出血風險的患者,血管內皮功能障礙或亞急性支架內血栓史的患者,也可以考慮使用藥物球囊。除了上述藥物球囊的適應癥以外,對于其他類型的心血管狹窄問題,如果適宜放入支架的,建議還是優先選擇支架介入術進行治療干預。
陳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