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去過骨科看病的小伙伴都知道,套路都是:問癥狀、簡單的體格檢查、去拍個片子。有時候醫生開的是X光,有時候又是CT,有時候又是MRI(核磁共振)。這三者是怎么選擇的呢?MRI比X光要貴,是不是就更好了呢?CT比X光輻射要大,能不能就只拍X光,不
去過骨科看病的小伙伴都知道,套路都是:問癥狀、簡單的體格檢查、去拍個片子。有時候醫生開的是X光,有時候又是CT,有時候又是MRI(核磁共振)。這三者是怎么選擇的呢?
這篇文章,就是來解決這些疑惑的!
1、X光,到底拍的是什么?
1895年德國人倫琴在研究陰極射線管時,發現了X射線。X線波長短、穿透深度大、曝光時間短,在生物醫學、材料科學、工業上應用廣泛。X線穿過組織后使底片曝光,當組織各部位密度不同時,X線穿透組織后出現差別,從而形成黑白對比不同的影像。
比如:骨組織密度高,穿透的X線量少,底片曝光少成像時呈白色,而肺等含氣量多的組織,密度低,穿透的X線量多,底片曝光多成像時呈黑色。
這是所有X片成像的基礎原理。如何提高X線分辨率一直是重要研究目標。近20年來高分辨率X線成像技術不斷發展,國內大多數醫院都以采用DR攝片。
從一張胸片簡單了解里面結構
記住上面的原理,自己推測思考后,回答:你知道心臟在哪里嗎?為什么心臟與肺的顏色不一樣?(答案可以直接在留言里回復哦!)
DR(digital radiography)利用X線直接轉換技術,X線通過非晶硒平板直接轉換為電信號,較普通攝片和CR更具優勢,除了圖像更清晰,還可以在電腦上對圖像進行放大、調整對比度以顯示出更細微和清晰的圖像以及精確測量,并可通過PACS系統進行遠程會診。同時DR使用了高千伏,一般都在100KV以上,把X曝光劑量進一步減小。但X線攝影技術不是全能的,特別在脊柱影像學檢查時。
2、X光片在脊柱外科的優勢。
1)X片可以很好的反映脊柱各椎體的排列。
2)在不同體位,特別是屈曲、后伸時拍片,通過比較不同體位之間的變化差異來初步判斷是否存在活動度過大;
3)還能通過側偏脊柱不同角度來觀察部分脊椎細微結構上是否存在斷裂。但對于脊椎細微結構的仔細辨識不如CT。
什么時候應該拍MRI?
對于椎間盤是否存在突出、神經是否受壓,X片只能提供間接的依據,而不能直接觀察到椎間盤受損的狀態、突出方向、程度、以及神經受壓情況。
所以醫生會根據不同的疾病的臨床初步判斷來選擇合適的首選檢查項目,比如:
特別提示孕婦、或者近期需要懷孕者(包括男性)不宜采用X片檢查,因此在醫生開具檢查時,也請提示醫生。
專業指導: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脊柱外科 尹剛輝副主任醫師
金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