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對于一名果粉來說,iPhone4和iPhone8之間是存在鴻溝的,外觀性能材質多方面提升的不是一星半點,所以如果讓我在這二者之間進行選擇經濟條件允許我肯定選擇iPhone8。但如果這種升級換代的思維如果固化了也是要不得的。這不,有對夫婦,就
這不,有對夫婦,就在一代和三代試管技術之間和我們“據理力爭”,男方晃著手中的iPhone8意志堅定的說:“每一代iPhone我都換,新的iPhone就是比老的好用,你們為什么只決定讓我們做一代試管,三代試管不是比這先進兩代么,為什么不給我們用新技術,我們又不差你們錢!”。患者甚至都有點委屈,覺得我們看人下菜碟兒,瞧不起人。
我們是放著更好的技術存心不給患者用? 有時候大夫真比竇娥還冤。手札君就為大家詳細扒一扒所謂的一代、二代、三代試管到底有什么區別。
第一代試管即傳統的體外受精(簡稱IVF)。傳統就代表是落后?當然不是。第一代試管你想做還不一定能做,因為它要求男方的精子濃度活力尚可,在精子優化洗滌后每一枚卵子能匹配到2-3萬條前向運動精子才行,這種受精方式盡量模擬精子卵子自然結合的過程,所以是生殖中心優選的方案。
第二代試管,學名為“卵泡漿內單精子注射技術”(簡稱ICSI),顧名思義,精子已經弱到需要實驗室人員用顯微操作的方式將單個精子注射到卵子里完成受精過程。這種技術適用于重度少弱精子癥的患者。因為跳過了自然選擇的過程,雖然實驗室人員從外觀形態運動活力等方面對擬行注射的精子進行了挑選,但這肯定是遠遠比不上正常精卵結合時的自然選擇的嚴苛。雖然沒有足夠的證據提示運用這種技術對子代的出生缺陷有無影響,但對于生殖中心的醫生來說我們心里都繃著一根弦。
第三代試管,即結合了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的試管嬰兒(簡稱PGD)。什么樣的人需要動用到這個級別的武器呢?對于部分患有遺傳疾病的夫婦,我們就需要祭出這個大殺器了。能生育健康的后代是任何一對有生育需求夫婦的愿望。在PGD技術出現之前,醫生只能在孕婦孕早期或孕中期通過取羊水細胞或絨毛對胎兒進行遺傳學診斷,但在診斷出胎兒異常或有嚴重遺傳學疾病的情況下往往要面臨流產的風險或選擇引產的難題。PGD技術就是在第一代試管或第二試管的基礎上,對卵母細胞或植入前的胚胎進行活檢,利用分子生物學方法進行檢測,移植正常或遺傳表型正常的胚胎,目前能行PGD的遺傳病大致有三種:1、X連鎖疾病(如血友病,色盲等);2、單基因遺傳病,如地中海貧血、囊性纖維病等;3、染色體異常,包括數目與結果異常,如非整倍體、染色體易位等。仍然有相當一部分遺傳病至今無法行PGD。
給能堅持看到這段的朋友點個贊,相信看到這里大家就明白了所謂的一代二代三代試管技術是按需選擇,你精子濃度活力不太差能用最接近正常的方式受精何樂而不為呢對吧,你重度少弱精子癥我們想給你做一代也沒有辦法。你們夫妻雙方沒有遺傳病我們怎么會讓你們平白無故做三代試管呢?! 在手札君苦口婆心費掉兩斤唾沫后,那對毫無緣由堅持要做第三代試管的夫婦終于釋然了,對之前冤枉我們看人下菜碟兒表示道歉,同時還很慶幸自己能做成第一代試管呢。
陳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