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減肥產品是如何收割智商稅的?為啥女性總是容易被減肥產品割韭菜?今天大圣就用這篇文章把這兩個問題說得明明白白。有人說女人在兩個時候智商為零:一個是談戀愛的時候,另一個是下決心減肥的時候。因為當她們下決心減肥的時候,不僅舍得交智商稅,更敢于對自
減肥產品是如何收割智商稅的?為啥女性總是容易被減肥產品割韭菜?今天大圣就用這篇文章把這兩個問題說得明明白白。
有人說女人在兩個時候智商為零:一個是談戀愛的時候,另一個是下決心減肥的時候。因為當她們下決心減肥的時候,不僅舍得交智商稅,更敢于對自己下狠手。
女人減肥的時候對自己下手到底有多狠?咱們先說兩個例子,你來感受一下。
之前市面上流行一款減肥產品叫做:蛔蟲卵膠囊。這到底是個啥玩意兒?簡單來說就是:在膠囊里放進去蛔蟲卵,人把膠囊吃進肚子里以后,蟲卵會自動在體內孵化成幼蟲,幼蟲想長大就得吃東西,所以你吃到肚里的飯,它就會幫你分擔。有蟲子幫你分擔,你自然吃的就少了;你吃的少了,自然也就瘦了;等你瘦下去以后,再吃驅蟲藥把蛔蟲從你肚子里趕出來。聽起來是不是很科學的樣子?
其實這純粹就是騙局,因為蛔蟲就是一種寄生蟲,它可不會聽你的話只替你吃光脂肪,它還會吃你的腸、吃你的肺、吃你的內臟,從而誘發各種并發癥,嚴重的話,甚至會致人死亡。
就這么個破玩意,竟然還真有人把它買回家減肥。大圣真懷疑那些人的腦袋是不是被驢給踢了。
接下來說第二種減肥巫術—火療。這玩意兒聽起來也貌似很科學的樣子:你只要往理療床上一躺,然后把你身上纏滿濕毛巾,再用秘制的燃料點燃全身,接下來,你的脂肪就會在火焰中燃燒殆盡。
其實這玩意兒也是騙局:防火墊往你身上一裹,外面再澆點酒精,看起來熊熊火焰在燃燒,其實那燒的是酒精,根本不是你的脂肪。不僅如此,有些人不僅沒減肥,還得上了濕阻病,甚至還有人在火療減肥的過程中被燒傷。
這已經不是在交智商稅,這簡直是在交“自殺稅”啊。
可詭異的是:雖然女人們吃過很多減肥產品,卻依舊沒能瘦下去。為了減肥,她們真心是沒少遭罪??僧斒忻嫔铣霈F新的減肥產品的時候,她們還是會前仆后繼地去購買。
這到底是為啥呢?
答案有兩點:第一、渴望減肥似乎是女人們一生都無法克服的人性弱點,就像男人們一生都無法克服對一夜暴富的幻想;第二、減肥產品的洗腦能力實在是太強了。
可要說到拿減肥產品洗腦這事兒,那就必須搬出來減肥行業的祖師爺:碧生源減肥茶。
遙想當年碧生源的張老板,靠成本價只有3分錢的“瀉藥”,不僅狂賺45億,而且成功在港股上市。
張老板這一手騷操作,引無數徒子徒孫竟折腰。
以至于到今天,市面上的減肥產品,要么還是在模仿碧生源當年的洗腦手段;要么覺得碧生源的手法太好用,直接照搬。
可抄來搬去,最有殺傷力的,其實只有三招,江湖尊稱:碧生源洗腦三板斧。
接下來大圣就跟你詳細說一說,所以請你一定要認真看完接下來的內容。
第一板斧:迎合認知。
趙老板從2000年開始就搞減肥產品,干到2005年,不僅沒賺到錢,反而虧了1240萬。
可到了2007年,趙老板仿佛財神爺上身,一年就賺了4810萬,之后每年都保持50%以上的利潤增長。
那么2006年這一年到底發生了啥?讓連續虧了六年的張老板,一年就就賺了快5000萬。
2006年的“3.15”,有一款減肥產品因為假冒偽劣被央視爆錘,這款產品叫做:藏秘排油茶。沒錯,就是那個郭德綱剛代言不到一個月就被下架的減肥產品。
被“3.15”爆錘之后,藏秘排油茶自然也就涼涼了。
可作為藏秘排油茶背后的操盤手,張老板不僅沒有悲傷,反倒有一絲竊喜,因為藏秘排油茶曾經的爆火,讓他悟透了一條心法:搞減肥產品,一定是認知大于事實。
為啥這么說?要知道藏秘排油茶之前的名字叫瑞夢百草減肥茶,但是賣了好幾年,一直不溫不火,后來張老板靈機一動,不換產品,換包裝!于是瑞夢百草減肥茶搖身一變就成了藏秘排油茶。
請注意這個微妙的轉變:藏秘排油這個概念當然是張老板瞎編的,可消費者聽到藏秘排油會聯想到啥?他們會聯想到:神秘的雪域高原、神奇的藏族醫術、身材健碩且沒有大肚子的藏族人。
這就正中張老板的下懷。有了這種聯想,再加上廣告洗腦和名人背書,藏秘排油茶立馬就賣火了。
悟透了底層心法以后,張老板決定復制藏秘排油茶的洗腦邏輯。
于是,一條洗腦廣告橫空出世:“碧生源常潤茶,快給你的腸子洗洗澡吧”。
首先,在我們中國人的認知里,喝茶刮油這事兒,它是天然存在的,而且通過喝茶來減肥,這事兒一聽就健康,讓你無法拒絕。
但是通過喝茶減肥效果又來的太慢,畢竟很多買減肥茶的女人,都渴望立竿見影。
那咋辦呢?在茶里加點“瀉藥”唄。這樣以來,喝完減肥茶連拉三天肚子,體重怎么著也得減個半斤八兩的,減肥效果那是杠杠的。
當然了,你還不能直接說拉肚子減肥,這會顯得不健康。換個健康的說法就是:清宿便、潤腸道,給你的腸子洗洗澡。
結果,因為碧生源洗腦太成功,很多女人到現在,還堅信喝碧生源潤腸道,甚至有些人連續喝一周已經快拉虛脫了,還堅持在喝。
沒辦法呀,女人為了減肥,敢火療、敢吃蟲卵,拉肚子又算得了啥?
這第一板斧,張老板傳授給徒子徒孫的,其實有兩層心法。
第一層,一定要迎合固有認知,喝茶能減肥,清宿便能減肥,兩個加起來就是喝茶清宿便立馬就能瘦。
第二層,滿足潛在需求,女人要的不是減肥,而是一夜暴瘦,產品健康不健康不重要,一定要立竿見影。
到這兒,張老板已經完成了洗腦的第一步。
接下來咱們說說張老板的第二板斧:砸錢洗腦。
洗腦的本質是強化認知,謊話說一千遍就是真理,關鍵在于多說。
為了達到洗腦的效果,張老板那是海、陸、空營銷手段全使上。
“海”就是海量廣告,2010年,碧生源打廣告花了2.5億,2012年就直接干到了4.75億。電視、電梯、網絡、公交、報紙,你能想到、不能想到的廣告渠道,它全都花錢砸。
想象一下:你早上起來打開手機,就有人在你耳邊念叨,給腸子洗洗澡。下樓坐電梯,出門坐公交,到公司坐電梯,連中午吃飯看會綜藝也是碧生源冠名的。
第一次看到你不信,你二次看到是不是有點猶豫,第三次發現身邊已經有人在用了,就算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是不是也會買幾包?
這就叫做:廣告洗腦、消費傳染。
可問題是:雖然有海量廣告強行洗腦,但公信力不夠。
接下來就是“空”,也就是:綜藝+明星做背書,重磅轟炸。
大圣簡單搜了一下,發現碧生源贊助過的綜藝節目,至少有12檔以上,其中就包括:浙江衛視的《我愛記歌詞》、湖南衛視的《花兒與少年》、央視的《健康之路》等等。
齊魯臺甚至還給碧生源搞了一個專題節目,叫做:《請你做代言》,就是在山東省內招募碧生源的代言人,搞超級選秀。
能參加選秀的姑娘,個個身材一級棒,每次節目手上拿著碧生源、嘴里夸著碧生源、私底下還在喝著碧生源,活脫脫都是行走的人形廣告牌。
再加上,郭冬臨、牛莉、徐靜蕾等先后成為了碧生源的代言人。
那些身材差點的大姑娘、小媳婦,那里受得了這個,還不立馬買碧生源茶回家減肥啊。
最后就是陸地渠道承接流量,核心打法——先通過藥店占領認知高地,然后俯沖占領全渠道。
提個問題:有兩個渠道讓你買減肥產品,一個是藥店,另一個是樓下的便利店,你對那個更放心?很明顯是藥店。
所以,張老板一開始就集中兵力進攻藥店,把減肥茶當減肥藥來賣。
鼎盛時期,碧生源每天給全國12萬家藥店供貨,這些藥店遍布全國30個省份,由400家經銷商負責管理,保證中國有人的地方就有碧生源。
這還不算,張老板又組建了3000人的銷售團隊,專門負責產品的陳列和促銷。
要求不管在哪里,碧生源一定是最顯眼的柜臺、最干凈的陳列、最賣力的促銷。
這里有個問題?。簭埨习逡荒暝規讉€億打廣告,他不怕賠錢嗎?
如果,你也是這么想的,那只能說還沒有完全理解祖師爺的精髓:減肥產品營銷,砸的越狠,賺的越多。
拿碧生源快速起步的2007到2010年來說,廣告投入從最開始的4910萬,到1.2億,再到1.97億,到2010年直接干到了2.5億。
有意思的地方來了啊,碧生源2007年到2010年的毛利潤率,從70.8%,到83.2%,再到89.4%,最后2010年花錢最多,利潤率也最高,高達:89.6%。
其他行業都是營銷越花錢,公司利潤越低,碧生源為啥正好相反?
這里面就涉及到了減肥行業的成本秘密。
所有的減肥產品,最不值錢的就是產品。聽起來有點奇怪是吧,咱們還是拿碧生源來舉例。
因為2010年碧生源要在港股上市,就必須公布財務報表,所以,大圣有機會從它2009年的財務報表中看到以下這些數據。
來,你先托住下巴,小心被驚掉。
2009年,碧生源總共賣了4.52億包減肥茶。但是,公司所有廠房設備的賬面價值只有891萬,用不到900萬的設備,和5000萬左右的原材料+包裝費,就賺了6.47億。
市面上幾十上百的減肥茶,成本卻只有3分錢。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數據,碧生源一年的研發投入是194萬。估計還沒有員工的差旅費花的多呢。
其實,張老板還算是有良心的,至少喝了碧生源還能拉肚子。后來的年輕人,根本不講武德,全靠忽悠。
2014年主持人李湘代言的“泰爾超級P57”,一瓶售價158塊,可一檢查,這玩意就是糖果,弄半天這P57說到底就是一個“屁”啊。
這洗腦的第二板斧,張老板也傳給徒子徒孫兩層心法。
第一層,減肥產品搞營銷必須高舉高打,海陸空全上。沒有海量廣告,就沒法洗腦;沒有明星+綜藝從空中轟炸,就沒有公信力;沒有遍地開花的陸地渠道承接流量,就沒辦法完成銷售轉化。
第二層,因為減肥產品是智商稅,沒有啥成本,所以放心大膽的砸廣告,砸的越多,利潤越高,一不小心,還能上市。
好了,最后咱們說說張老板的第三板斧:打擦邊球。
智商稅這東西,只能割韭菜,所以一般的減肥產品壽命長不了。要想一直割韭菜,就得不停換概念。
什么大麥清汁、防彈咖啡、瘦身霜、減肥巧克力、左旋肉堿、暴汗服……,這些產品往往都是一夜之間冒出來,迅速收割一波,然后又快速消失。
但碧生源是個另類,明明也是智商稅,但卻火了好多年,最后還能上市。
這里面的關鍵,正是因為張老板擁有打擦邊球的能力。
從2006年開始,碧生源就違規不斷,經常上國家食藥監管理局的違法名單。據不完全統計,光是遼寧一個省,就有482次違法廣告,有9次嚴重違法。
罰得越狠,碧生源干的就越猛,張老板把這事看得明白,玩的就是擦邊球,只要國家不明令禁止,交罰款算個毛線啊,反正咱的利潤高。
甚至2010年上市,張老板在碧生源的招股說明書里專門解釋違規的事。
原文如下:“過去若干產品廣告或相關宣傳手法未完全遵守有關法規,相關政府部門已就該事件征收罰款?!?/strong>
言下之意,事兒老子是干了,但罰款也交了,上市就算是徹底洗白了,大家就不要追究了。
違規只是表面動作,私下里,張老板也沒閑著。
就在碧生源上市那段時間,張老板想走門路,希望新的三款保健品審批快點。
于是,由當時的中國保健品協會副會長趙某搭橋,張老板認識了國家食藥監督管理總局的司長童敏。
之后,張老板就借了60萬給童敏,幫他國外留學的女兒交了學費。后來,童敏因受賄罪判了10年有期徒刑。
具體內容大圣就不展開說了,原因你懂的。
也正是在這一年,張老板走上了人生巔峰,碧生源全年營收8.74億,坐上了中國減肥上市第一股的寶座。
直到2016年,國家食藥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公告規定,保健食品名稱中不得含有表述產品功能的相關文字。
換句話說,碧生源減肥茶必須更名。結果,不僅“減肥”兩個字被去掉,連生產也停工了半年。
不能用減肥兩個字,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棵稻草;其實早在2012年,碧生源就出現了44%的業績下滑。
張老板作為減肥行業的祖師爺,當然明白,靠減肥產品收智商稅不可能天長地久,能搞到上市,就已經是祖墳冒青煙了。
既然大勢已去,那就見好就收,所以,在公布全年業績的禁售期前,張老板踩著線連續三天拋售股票,套現超4000萬港幣。
到去年,碧生源年虧損已經達到1.3億,市值從顛覆時期的52億,跌到了1.8億。
靠著順應認知、砸錢洗腦、打擦邊球三板斧,張老板愣是把3分錢一包的“瀉藥”,干成了中國減肥第一股。真不知道是張老板太牛逼還是這個世界太魔幻?
最后,關于女性減肥這事兒,大圣再多嘮叨幾句:很多女性之所以癡迷減肥,說到底是被巨大的容貌焦慮感包裹,這種巨大的容貌焦慮感,一方面來自于諸如碧生源減肥茶這樣的廣告洗腦;另一方面來自于社會輿論氛圍,因為僅就容貌來說,我們整個社會對待女性并不寬容,今天鼓吹少女感,明天宣揚A4腰,后天推崇馬甲線,搞得女生要是稍微胖點,都不好意思上街買菜。
追求以瘦為美本身并沒有錯,可如果把它變成了衡量美的唯一尺度,它就會成為一種暴力,因為真正的美,它可以是不被世俗影響的獨立自我,它可以是洋溢在臉上的自信自愛,它可以是刻在骨子里的自尊自強。美的標準應該是多元的,而不應該只是:瘦。
所以在對待女性上,希望產品多一些善意,而不是一味地包裝和洗腦;社會可以多一些包容,而不是一味地販賣焦慮。讓每一位女性都可以輕松做自己,這本身,就很美。
劉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