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猶記得當年海灣戰爭發生的時候,美國人一仗打醒了全世界,同樣也驚醒了我們。當年我們的主力戰機才是殲-7,甚至連殲-8裝備的都不多。
可是美國人在海灣戰爭中已經把F15這種三代機的頂流應用到了實戰中,甚至連F117隱形戰機都出場了等等。
我們當年不得不緊急跟俄羅斯人商議進口三代機——蘇27,也就是后來的殲11系列戰機。這也可以看得出來: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時候,我們與俄羅斯在軍工技術上面那是有著巨大的差距的。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我們的經濟、軍工技術的快速崛起。如今我國的軍工實力在很多方面已經完全實現了對俄羅斯的追趕甚至是反超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們的殲-20已經完全服役了,而俄羅斯的蘇-57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的003號電磁彈射航母也已經下水了,而俄羅斯的唯一的一艘滑躍起飛航母還依舊在檢修中……
不過雖然俄羅斯跟當年的蘇聯根本就無法相提并論了,我們也已經不再依賴俄羅斯的軍工技術了。可是俄羅斯畢竟是蘇聯軍事衣缽的最大繼承者,家里面還是有幾樣壓箱底的武器、壓箱底的軍工技術是不對外出售的。
我們下面一起來列舉一下:俄羅斯如今到底有哪幾樣核心武器裝備、核心軍事技術不對外售賣呢?第一個俄羅斯堅決不對外出售的軍工技術就是:洲際彈道導彈技術了
美、蘇爭霸的那些日子里面,蘇聯的常規武器總體上并不是美國人的對手。于是乎,蘇聯就開始不遺余力地發展:保持與美國互相毀滅的核導彈以及洲際彈道導彈技術了。
蘇聯人的核導彈技術那是妥妥的世界最強,例如:當年蘇聯人制造出了TNT當量達到5000萬噸級的沙皇核彈。那么與核彈相配套的洲際彈道導彈技術就是蘇聯人的一個優先發展方向了。
“撒旦”導彈發射場景前蘇聯時期有一款洲際彈道導彈讓美國、讓整個北約一度都瑟瑟發抖起來。這款導彈有一個不太好聽的名字叫做:“撒旦”導彈,這個名字是北約起的。“撒旦”的意思很多人都知道,西方人眼中撒旦就是魔鬼的意思——由此可見,西方國家對這款導彈的忌憚程度有多么嚴重了。后面俄羅斯面臨著與前蘇聯一樣的情況,甚至情況更加嚴重了——常規武器根本不是美國人的對手。俄羅斯在“撒旦”導彈的基礎上研發出了更加強大的——“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彈道導彈。
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達到了創紀錄的18000公里以上。這射程別說打擊美國本土了就是打擊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沒有問題——妥妥地實現了全球打擊的目標。
“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如果攜帶單彈頭的話,最高可以達到5000萬噸TNT級別當量。這款導彈的突防能力超級強悍,可以攜帶數十個分彈頭的,還可以加裝40個左右的誘餌彈,這真是讓世界上所有的反導系統防不勝防了。
據透露:薩爾馬特”導彈還可以攜帶高超音速助推滑翔彈頭,這才是真正的“殺手锏”。高超音速彈頭的飛行速度可達20馬赫,還能改變飛行軌跡和飛行速度,即使是美國最強大的反導系統也對它無能無力。
以上就是俄羅斯人堅決不會對外出售的軍工技術之一——洲際彈道導彈技術。
這個技術也是俄羅斯目前保持軍事大國、軍事強國地位的最后殺手锏武器了。大家經常都可以看到一個現象:俄羅斯一旦被美國人逼得沒啥辦法的時候,往往就一定會展示其核肌肉、展示其強大的洲際彈道導彈打擊能力。
這意思就是告訴美國人:雖然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可是我還是能夠徹底摧毀你的。
第二個俄羅斯堅決不對外出售的軍工技術就是:大飛機技術和戰略轟炸機技術
說來說去,反正一提到俄羅斯的軍工技術就不得不提前蘇聯了。在前蘇聯時期的大飛機技術還是不錯的,戰略運輸機能力也是超一流的。俄羅斯就有兩款堪稱世界一流的戰略運輸機安22、安124了。
安22的載重可達80噸以上、如果不滿載的話,航程可以達到8000公里以上。安22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起飛的時候對跑道的要求不是很高,在簡易機場或者沙石路面都可以進行起飛的。這樣一來,萬一發生戰爭的話,這存活率、起飛效率都還是不錯的。
安124的最大載重達到了創記錄的150噸,是美國 C17運輸機的兩倍、C5運輸機的1.25倍。另外安124的航程也是無比的兇悍的,最大飛行速度865公里/小時、最大航程達到了15000公里以上。
這也從側面體現了一個事實:俄羅斯在大飛機技術上面那是堪稱世界一流的存在。
另外俄羅斯家里面還有一個寶貝——圖-160戰略轟炸機。大家都知道我們家目前只有一款轟炸機——轟6系列,不過這款機的原型是蘇聯50年代的產品了。
雖然我們經過了一系列的改進、一系列的升級,但是其載彈量最大不超過15噸,其航程也只有6000公里左右。很多人都說過一個笑話:留給“六爺”的字母不多了,好像現在已經到了轟六-N了。
反觀俄羅斯的圖160戰略轟炸機的最大載彈量達到了40噸以上,而美國人的B2卻只有22噸左右;圖160的最大航程可以達到12000公里以上,這應該算是一款超級戰略轟炸機了。
這款戰機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飛行速度快,它的最快速度可以達到2馬赫,也就是時速可以達到2500公里/小時。
圖-160戰略轟炸機一直被稱為是:俄羅斯的鎮國利器之一,我們跟他們關系這么好,這么多年了也沒有買來一架。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技術以及超級運輸機技術是不會對外出售的。
第三個俄羅斯堅決不對外出售的軍工技術就是:戰略核潛艇技術
前蘇聯時期在水面艦艇上面的實力跟美國人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上面,例如:單單是美國人數十個超級航母戰斗群就是蘇聯人無法比擬的了。
于是乎,蘇聯人繼續發展不對稱戰力:既然水面艦艇不是美國人的對手,那么蘇聯就開始不遺余力地發展潛艇技術了。可以說,當年蘇聯的核潛艇實力那是超過美國的存在的。
我們目前服役最先進的094系列戰略核潛艇的滿載排水量只有11000噸左右、能攜帶12枚射程約7500公里的“巨浪2”潛射彈道導彈。可是和俄羅斯最先進的”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比較的話,那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
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的水下滿載排水量達到了24000噸、水下不用任何補給可以潛行90天以上。關鍵是航速達到了46節、美國最先進的核潛艇俄亥俄級也只有區區的35節左右,094卻只有30節左右。
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上面一共裝有16個發射筒、總共可以發射16枚改進型的RSM-56彈道導彈。這款導彈的射程達到了10000公里左右,一枚可以攜帶10枚分導式核彈頭、命中精度大概為60米(我們家的東風41的“巨浪2”命中精度大概為100米左右)。
俄羅斯除了在戰略核潛艇的研制方面技術先進,其在潛艇靜音技術、潛艇下潛技術、潛艇破冰技術上面都是極其先進的,很多技術甚至都超越了美國人。
我個人認為:俄羅斯暫時不會對外出售戰略核潛艇的相關技術的。
第四個俄羅斯不會對外出售的技術就是:大功率、大推重比的NK-32渦扇發動機技術
關于高端先進的航空發動機技術一直是我們重要的短板之一,例如:運-20戰略運輸機上面的發動機用的還是伊爾-76的發動機。
庫茲涅佐夫NK-32渦扇發動機就是俄羅斯先進航空發動機的代表作之一。這款發動機主要裝備的就是圖-160戰略轟炸機了,而且一次性裝備了四臺。
這款航空發動機的單臺最大推力137.3千牛,加力推力可達245千牛。NK-32的最大推力可以達到25噸左右,這樣的推力無疑是極其優秀的。
美國人的F-35戰機上裝備的F-135渦扇發動機的推力也只有18噸左右。
目前俄羅斯對全世界都沒有出售這款發動機,對我們也是留了一手的。這也可以看得出來:俄羅斯在先進的航空發動機這個軍工技術上,一般也是不對外出售的。
當然了,最后一個俄羅斯不會對外出售的軍工技術就是核彈頭技術了。
我們的核彈事業雖然能夠獨立自主,但威力卻跟俄羅斯的不能相比。俄羅斯的核彈頭數量和爆炸威力相當的驚人,其核彈當量也是我們不能相比的。
前面說過了,世界上核試驗最大威力的核彈就是前蘇聯試爆的沙皇核彈了,當量達到了5000萬噸TNT。根據披露的資料來看:一開始蘇聯人是準備試爆一億噸TNT當量的核彈的,不過由于威力實在是太大了,后來才改成了5000萬噸TNT當量的。
最后我想說,俄羅斯雖然現在有點“落毛的鳳凰不如雞”的感覺。但是俄羅斯作為前蘇聯軍事實力主要的繼承者,家里面還是有很多獨步武林的軍工技術的。雖然在綜合軍事實力上與美國人的差距是越來越大,可是也是有一些軍工技術在世界上屬于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的。如今俄羅斯也只有靠著一些軍事大殺器來維持其最后的大國榮譽了。遙想蘇聯時期的強悍實力,再看看如今的俄羅斯,真的有點讓人無語問蒼天了。不過有些事情恐怕是早已注定了的,世間萬事萬物往往都是不進則退——不變就會被無情的淘汰。米格105航天戰機
為了與美國爭取空中霸權,,曾在傳統飛行器設計領域的制霸米高揚設計局就提出了著名的“螺旋”空天飛機計劃。這架戰斗機可以重復使用高超音速發射母機,進行2級推進火。雖說這貨聽起來挺厲害,但由于當時蘇聯實在沒錢,在首次試飛成功的幾年后,“螺旋”無奈停止了轉動。
2.金唇竊聽器
這個叫做“金唇”的家伙,在美國哈里曼辦公室里為蘇聯執行竊聽行動整整八年,期間還送走了四任美國總統。從外表上看,它就像是一個帶尾巴的蝌蚪。更厲害的是,它不需要輸入電能,反竊聽設備拿它一點辦法也沒有。據說,這家伙被藏在作為禮物的美國國徽中,接受他的哈里曼還得意地說:“英國人看到一定會嫉妒的。”
3. DON-2N雷達陣列
據說這是傳說中的世界第八大奇跡。雖然看起來它長得有點像胡夫金字塔,但在它的內部并沒有木乃伊,而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DON-2N”雷達陣列。當年,美國人從外太空扔下了兩個金屬球,在全世界的雷達中,只有“DON-2N”發現了它們,甚至還精確地計算出這兩個目標物的軌跡。
4.717項目
5.雌鷂地效飛行器
這個叫做“雌鷂”的地效飛行器,由蘇聯研制,所以可想而知,它的體積極其龐大,西方人在里海偵察到它以后,將它稱為“里海怪物”。1982年建成的兩艘“里海怪物”專門用于兩棲登陸,航速可以達到300節,可以運送800名武裝士兵。但,這個大家伙在一次大霧天飛行時,浪花拍達到機身,最終失事。
6.svl高速火車
這是1970年蘇聯加里寧機車廠造的高速機車,人們也叫它“三套車”。這個“三套車”的厲害之處在于,它的前部裝了一個1噸多重的渦輪噴氣發動機,這使得它的最高速的最終達到了360公里/小時。雖然火車速度快,但蘇聯鐵路卻沒有那么強的耐性,在高速運動下機車很容易出現脫軌問題。所以,在幾次試驗后,SVl機車還是被一起在了機車廠的后院里,直到現在。
7.核能燈塔
蘇聯真的有核能燈塔嗎?在GPS出現之前,蘇聯政府為了協助導航在渺無人煙的大海上航行的船只,竟然用核能為動力,在北海岸建立了一連串燈塔。這些燈塔是完全自動,可以通過感應系統自主開關。后來,GPS導航普及后,燈塔里逐漸被遺忘,但里面的輻射物質卻滲出,導致登塔旅行非常危險。盡管如此,依然有愿意做死的人到此一游。
8.毀滅者k7重型轟炸機
我們要說的是一架飛機,確切地說是一架轟炸機,更準確地說是一架世界上最大的轟炸機——那就是蘇聯人在1933年左右研制的毀滅者K7重型轟炸機!K7的配置可能會嚇到你,720馬力,可載重40000kg,翼展長達53米,時速234km/h,飛行高度5500米,可載彈6000kg,最恐怖的是可攜帶10枚核彈!
9.R-23M太空機炮
起蘇聯空間站,大部分人會首先想到20世紀60年代的“禮炮”系列空間站,但實際該系列還分為軍用和民用兩種,其中軍用型被稱為“鉆石”系列,但出于保密需要,在發射時對外仍沿用“禮炮”代號。整個“禮炮”系列中,禮炮2、3、5號均為軍用型。
R-23M太空機炮由圖-22轟炸機的R-23尾炮改進而來,備彈32發,固定安裝在空間站前下方,被稱為“盾牌-1”系統。航天員可利用瞄準具轉動整個空間站,使機炮瞄準選定的目標。由于“鉆石”站的機動能力有限,蘇聯顯然認為該武器與其說是一種進攻性系統,不如說是一種自衛防御系統,其最大射程為3000米,但射界十分有限。
1975年1月24日,在航天員撤離后,空間站在遠程遙控狀態下進行了首次試射,共打了20發炮彈,結果十分成功,炮彈均成功命中目標(或為蘇聯退役衛星)。但由于射擊時,空間站發生劇烈震動,類似試驗只進行了一次。
這門看似普通的R-23型23毫米自動炮實際是人類目前唯一一種曾在太空實彈測試打靶過的自動武器,稱其為“太空機炮”不為過。
10.N-1運載火箭
種種的技術失誤,以及缺乏資金支持,N1從未經過嚴格的出廠測試,甚至N1每次爆炸都在一二級分離之前。計劃的12次試飛也因前四次徹底失敗而提前告終。
11.279項目核戰坦克
279項目核戰坦克是由位于列寧格勒的基洛夫(Kirov)工廠設計師托洛亞諾夫( L. Troyanov)在1957年所研發的原型坦克。主要負責攻堅以及反碉堡作戰,發動地面攻擊時能夠支援反裝甲任務,乃至核戰爭條件下的坦克作戰。
戰斗全重 60噸
乘 員 4人
全長(炮向前) 10238毫米
車 寬 3400毫米
車 高 2475毫米
主 武 器 1門M—65型130毫米炮
彈藥基數 24發
輔助武器 1挺ΚΠΒΤ14.5毫米并列機槍
彈藥基數 300發
裝甲防護車首前上裝甲 厚度192毫米 傾角60度
車體側面 厚度182毫米 傾角45度炮塔正面 厚度305毫米 傾角30度
動 力 1臺柴油機
功 率 1000馬力
279項目重型坦克僅制出一輛樣車,目前這輛珍貴而奇特的坦克樣車存放在俄羅斯坦克博物館。國外有評論家認為:“只有在科學幻想小說里才能看到這樣的坦克,它是‘明日戰車’。”279項目坦克,盡管是“出師未捷身先死”,但設計人員的大膽探索與創新精神,還是難能可貴的。
12.加溫-t型T54掃雷坦克
蘇聯 50年代末期噴氣引擎探測/掃雷坦克---“加溫-T”型T54坦克的底盤,上面安裝一臺MIG-15的噴氣引擎,利用燃氣射流發現探測掃除碎石、瀝青路面的地雷,因為體形笨重效率又低,因此沒多久就不存在了
13.蘇聯移動式核電站
14.大伊萬氫彈
大伊萬的威力達到了五千萬噸TNT爆炸當量,相當于 2.1×10^17 焦耳能量,于39納秒內釋放,功率達到 5.4×10^24瓦。這相當于太陽功率的1.4%。至于整個爆炸連芬蘭都能看的到與感覺的到,因為造成當地房屋的玻璃破碎;爆炸所產生的暴風壓力就高達每平方吋300磅,足足吹送了將近1000公里的范圍。雖然這一次試爆是在空中試爆,但是往地球傳送的震波被美國地質調查儀偵測到引起芮氏地震規模5~5.25級的地震。
以巴黎為核心,“大伊萬”爆炸后的波及范圍
15.圖-199核動力轟炸機
圖-119(俄語:Туполев Ту-119),是圖波列夫設計局開發的一種實驗性核動力轟炸機。該機原名圖-95LAL,是在圖-95戰略轟炸機的基礎上改裝而來。本來只是實驗核反應堆的輻射和安全性,1961年5月首次升空,其核反應堆安裝在彈倉位置,飛行時仍使用常規動力。8月后改為正式使用核動力,編號也改為圖199,動力為NK-14A型核動力渦槳發動機。考慮到核輻射對成員的影響以及洲際導彈的發展,蘇聯在不久之后停止了對這一型號的繼續研究。
16. 裝88挺波波沙沖鋒槍的TU-2轟炸機
圖-2是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由關在監獄中的圖波列夫設計師研制而出。1943年起,蘇軍在東線奪取了制空權,德軍開始慘遭圖-2蹂躪。圖-2在轟炸德軍地面有生目標時,則是在彈艙內不裝炸彈,而是裝88具波波夫沖鋒槍,用7.62毫米子彈形成大面積的密集的彈雨,猛烈掃射德軍。被稱為“空中喀秋莎”。(腦洞真大)
17. 蘇聯奧卡420原子炮和聚光406原子炮
1955年,由格拉賓設計局在T-10坦克底盤上完成了271工程的設計制造,即“Конденсатор(聚光器,又名電容器)-2Р ”406毫米重型自行火炮-制式編號2A3,底盤的研制由科特林設計局在列寧格勒完成。1956年在列寧格勒2A3全部研制成功。總產量僅4輛。其中2A3的主炮使用了特別設計的SM-54 406.4毫米加農炮,即計劃流產的“蘇聯”級戰列艦B-37 406mm主炮的減壓版 .
1957年,同樣在 T-10M 的基礎上,莫斯科的蘇聯機械制造設計局開始研制273工程,并在科京設計局的協助下完成相關測試,即后來的2B1“奧卡河”420毫米重型自行火炮。這兩種自行火炮均是在加長的T-10 坦克底盤的基礎上改造,并由列寧格勒的基洛夫工廠負責生產。
18.蘇聯“超頻”-6核地雷
蘇聯“超頻”-6 最小的核地雷,也亦是核武器小型化的極端產品。它就是傳說的手提箱核彈,克格勃和特種部隊專用,一型:60×40×20厘米尺寸,重量40公斤,并配備有一個計時器,核材料選用鈾和釷元素。二型:重30公斤,45×35×30厘米的尺寸
19.蘇聯米格12
蘇聯米12前蘇聯最大的直升飛機超過美國的AC-130運輸機的載重,因為它的身軀過于龐大,機動性很差,且操作不便,所以沒有量產,因此只生產了2架。北約代號“信鴿”。兩翼分別帶有一個螺旋槳,每個直徑達到35m,當它們旋轉起來,螺旋槳可觸碰的死亡地帶長達67m,這個寬度超過了波音747,它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105噸
20.17IK17激光坦克
17IK17激光坦克,30公斤人造紅寶石,紅色警戒2光棱坦克坦克的藍本,但是可恥的制作人把這個坦克直接給了西方陣營
21. RD-0410蘇聯核動力火箭發動機
22. 76Глеб Л-Л火箭su27攔截機
23. 這個是前蘇聯在冷戰時期提出的用于快速攔截美國戰略轟炸機的方案,由閃電設計局的格列布·葉甫蓋尼耶維奇·洛濟諾-洛津斯基提出。如何在美國戰略轟炸機發射巡航導彈前將其攔截,曾經長期是前蘇聯困擾的難題之一,廣袤的國土難以處處部兵,難免會有位置疏漏,西蒙諾夫曾提出由An-225掛兩架Su-27長期巡邏的方案,但是苦于不夠靈活。而這一方案則是用火箭迅速將大量戰機發射到敵機防護薄弱的上方進行出其不意的攻擊。優點是反應迅速,在敵方轟炸機進入巡航導彈發射位置前就可迅速進行攔截,缺點是腦洞太大。這玩意的靈感應該來自于X20和前蘇聯的“螺旋”軌道戰機
24. 米亞-4(北約組織稱為“野牛”)是前蘇聯米亞西舍夫設計局研制的重型轟炸機。1951年開始設計,1953年夏首次試飛,1954年“五一”節初次公開出現,1957年開始服役。估計生產了110架。目前空軍遠程航空兵中有43架,可執行轟炸或偵察任務;有45架已改成空中加油機。海軍航空兵中有少量能執行遠程海上偵察和反潛任務的這種飛機
25. 發射SS-N-22 白蛉反艦導彈
最后找到一張里海海怪到動圖
還有好多 先說到這里
沒辦法印度現役“維克拉馬蒂亞”號航母底子并不是航母結構,而只是一艘前蘇聯時期的基輔級重型載機巡洋艦,所以后期改裝為航母的時候,由于底子結構的限制,這艘航母的艦島位置就比較靠近航母中間位置了。
說起這艘改裝航母,印度可謂是一把辛酸淚啊,因為一開始印度在國際市場尋求二手航母的時候,時任俄羅斯總統的普京剛好在訪問印度,所以提出了將自家后院已經擱置準備退役的戈爾什科夫號航母免費送給印度,只是這艘被普京稱為航母的戰艦其實只是一艘能夠搭載垂直起降戰機或者直升機的載機巡洋艦,并不具備對固定翼戰機搭載的能力。所以印度要想要這艘所謂的航母的話,就得接受改裝設計,普京大帝直接表示只要印度真心想要,掏個七八億美元由俄羅斯一步到位改裝好送給印度。聽到這話后莫迪高興壞了,花七八億美元就可以拿到一艘四萬噸的航母,要真的建造的話怎么也得三四十億美元,所以這種劃算的買賣怎么都算是在撿漏啊,當時印度政府立即就簽訂了這份購買+改裝合同。
笑著簽完合同的印度政府很快笑不起來了,因為這艘所謂的航母雖然也有起降甲板,但是當初蘇聯設計這艘航母的時候是將其作為反潛航母設計的,搭載的也是具備垂直起降能力的雅克38艦載機,航母艦艏位置全部設計的重型武器發射單元,所以這種設計思路和現如今的航母發展路線完全不同。那么就得將艦艏位置的重型導彈發射單元全部拆除,換成可以滑躍起飛的甲板,然后艦體中后部位置的甲板面積全部擴大,加裝攔阻裝置以滿足艦載機的攔阻降落,等于是將其改造為一艘縮小版本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
其實在知道這些改裝過程后,印度也明白畢竟改裝后所帶來的戰斗力可是印度此前從未擁有的,所以這種改裝還是很劃算的。但是到了2008年的時候,俄羅斯以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為由,要求印度再支付12億美元,否則將取消這筆交易,突然大漲的改裝費用讓整個印度鬧聲不斷,畢竟這等于是花了20億美元買了一艘航母,那此前所謂的占便宜就是個坑啊。但是對于當時的印度而言,一方面印度政府一直想稱霸印度洋,但是此前服役的維蘭特號航母將在2010年前后退役,等于是在2010年印度急需要航母來維持自身稱霸印度洋的實力。所以印度還是答應了這筆改裝費用。不過一年后也就是2009年俄羅斯在進行航母試航的時候發生鍋爐爆炸和火災事故,導致航母交付時間嚴重推后,更要命的是這次火災也燒毀了大量的電纜,為此俄羅斯以需要重新更換鍋爐和當初預估的電纜長度短了將近一半為由,將航母的改裝費用提升到了29億美元,這下印度政府怎么也不答應了,就這樣直拖到2010年印度現役的維蘭特號航母退役后,雙方經過談判后,最終以23.5億美元的最終改裝價格成交,而且這23.5億美元只是航母本身的改裝費用,并不包括艦載機和武器系統的費用,如果印度想要這艘航母真正具備戰斗力的話,就得再掏10億美元購買俄羅斯最新研制的,米格29K艦載機。
時間一直拖到2013年,這艘印度花了35億美元的航母終于拿到手并加入印度海軍服役了,也算是填補了自2010年維蘭特號航母退役后,印度海軍無航母可用的囧況,而且對于印度海軍而言,印度海軍再一次擁有了一艘更強大的航母,繼續保持其對整個印度洋的控制能力,所以這35億美元也算是非常值得的。
當然對于維克拉馬蒂亞號航母艦島比較靠近中間位置的原因,也是因為這艘航母是被大刀闊斧改裝過的,其甲板更是整個改裝過程中的重頭戲,除了艦艏被改造為滑躍起飛甲板外,整個甲板都進行了大量的外飄設計來增加航母甲板面積,但是限于艦島內部有發動機煙囪設計,如果強行將艦島向舷外挪,則會直接影響到航母動力系統的正常運轉,這也就注定艦島的位置無法做出改變了,所以這也是為什么這艘航母的艦島比較靠近中間的根本緣由。
而這種妥協則會導致艦載機在起飛過程中,只有兩個起飛點,常規起飛點則只有一個,所以在航母的戰斗力上相比其他滑躍起飛航母還是有差距的,而且其1號常規起飛點太過靠近艦島,所以在1號點起飛時,整個艦島附近不得停靠任何設備,同時2號重載起飛點也因此向左舷挪動,降低了航母甲板左舷位置的艦載機停靠數量,同樣影響了艦載機的起飛頻率,整體上降低了航母的綜合作戰實力,所以光是從其艦島位置也是可以判斷出這艘航母的真實作戰實力的。
宋福金
很多人眼中,權傾天下的女子有呂后、獨孤皇后、馮太后、慈禧等人,但除此之外,有一位女子也十分了不得。在五代十國時期就有一個陪嫁丫鬟,她熬死小姐后自己當上了開國皇后,還差點兒成為了第二個武則天,她就是宋福金。
她出生的時候正處于戰亂時期,家中本是當地有名的書香門第。但是因為戰亂,她在年幼的時候與家人分離,被迫在市井中流浪。所幸,她被刺史王戎在大街上發現,王戎覺得她十分可憐,于是就將她收入自己府中,交給了自己的女兒做貼身丫鬟。
她雖然成為了一名丫鬟,但總算有了可以棲身的地方,而且王氏一家對她都很好,她每天陪伴王小姐一起學習琴棋書畫。后來王家小姐到了該成婚的年紀,朝堂上的權臣徐溫有意和王家結親,于是就下聘禮讓自己的兒子迎娶王家小姐。兩人門當戶對,王家就同意了女兒的婚事,而宋福金也就以陪嫁丫鬟的身份一起去了徐家。
王小姐成婚之后,生活還算美滿,因為王氏從小就是大家閨秀,不懂一些瑣事該如何處理,所以就交給自己的丫鬟處理。過了幾年之后,王氏都沒有生下孩子,為了保證自己的地位,于是就主動舉薦宋福金成為丈夫的小妾,宋氏果然爭氣,沒多久就生下了一個兒子。
幾年之后,王小姐因病離世。宋氏因為生下一子,又會打理家事,于是被丈夫扶為正妻。宋氏雖然以前只是一個丫鬟,但是卻跟隨在主人身邊一起學習,再加上她本身就十分聰慧,因此經常幫助丈夫處理很多事情,備受丈夫的喜愛。
后來,她的丈夫稱帝之后建立了南唐,而她也成為了南唐的開國皇后,史稱“元敬皇后”。她的丈夫當上皇帝之后,就不打算繼續征戰,而是讓百姓們可以修養聲息。但是后來皇帝因為過度服食丹藥導致性格暴躁,還經常對百官大發雷霆,多虧了皇后的勸阻才避免出現很多錯事。
皇帝駕崩之后,百官求情宋福金垂簾聽政,這就意味著百官愿意臣服于她,只要她想就很有可能成為第2個女皇武則天。但是她不愿意掌握大權,讓兒子登基之后,她就安穩的當上了太后,在后宮中安詳度過余生。
德國靠什么打美國?德國海軍主力從戰爭爆發到戰爭結束,都不敢去碰一下英國海軍。
德國戰機連轟炸近在咫尺的英國航程都不夠,只能出動笨重的雙座戰機。結果,德國轟炸機大批被英國擊落。德軍登陸英國都沒有實力,還指望德軍跨越大西洋登陸美國?
當然,有人會說德國也可以制造軍艦和運輸艦。可是,德國的精力都去制造海軍重型裝備了,陸軍還能有錢發展裝甲部隊嗎?那時的德國陸軍就是純粹的輕步兵師了。就算僥幸登陸美國,也不過是幾個輕步兵師,能干什么?
日本更沒有希望跨越太平洋去攻擊美國,就是美國海軍不攔截,隨便讓日本運輸部隊和武器,日本的國力也無法維持在太平洋對岸維持一支超過100萬人的軍隊。就是美國反擊,德國一樣擋不住。在1944年1-5月,美國15個P-51野馬戰機大隊就奪取了歐洲的制空權,掃蕩了整個德國空軍。美軍無可比擬的空中優勢,具備壓倒德國裝甲部隊的實力,而且,美國也有M26潘興重型坦克,只不過因為感覺沒有必要,才只有極少量歐洲。不要以為二戰,美國沒有重型坦克。美軍還有噴氣戰機,在1944年,F-80流星戰機就已經定型了。航程1900公里,作戰半徑700公里,只不過,沒有去歐洲戰場,因為野馬戰機已經橫掃德國空軍了。而是派遣了30架F-80噴氣戰機去了太平洋準備參加對日本本土的最后攻擊。而且美軍也有導彈,在1942年,美國就搞了蝙蝠反艦導彈,最大速度480公里,射程32公里。相比德國各種無線電遙控的空艦導彈,美軍蝙蝠導彈那可是主動雷達制導的,完全是高了幾個層次了,可以夜間使用,可以發射后不管。論大炮,美國在二戰還有914毫米口徑超級大炮,一發炮彈就是1700公斤。但是,德日失敗太快,美國并沒有投入很多最新科技武器。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