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中國農歷中“九”是習慣用的雜節,有“冬九九”和“夏九九”。中國農歷有“九九”的說法,用來計算時令。冬九計算的方法:從冬天的冬至日算起(從冬至開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開始),每九天為一“九”,第一個九天叫“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個九天,數滿九九八十一天為止。這時冬天已過完,春天來到了。
我國始有歷法大約在四千多年以前。根據甲骨文中的一頁甲骨歷,證明殷代的知歷法已具有相當的水平,這一頁甲骨歷是全人類最古老的歷書實物,這頁甲骨歷也就叫日歷。
真正的日歷產生,大約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順宗永貞元年,皇宮中就已經使用皇歷。最初一天一頁,記載國家、宮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蕷v分為十二冊,每冊的頁數和每月的天數一樣,每一頁都注明了天數和日期。如今通行的日歷,不管是紙質出版物還是手機應用、電子臺歷,通常都會載有公歷、農歷和干支歷這三種歷法。 日歷從古到今,有三種說法:1.歷書之類。2.今指記有年﹑月﹑日﹑星期﹑節氣﹑紀念日等的本子﹐一年一本﹐每日一頁﹐逐日揭去。有掛在墻上的﹐也有擺在桌上的。3.史官按日記載朝政事務的冊子,是史官纂修國史的依據。月歷常會配以圖像作為裝飾,月份牌就是月歷的其中一種裝飾畫。三九天是指冬至后的第三個九天,也就是冬至的第十九天到二十七天,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三九天有九天左右,這個時間段之所以寒冷是因為冬季吸收的熱少,導致儲存的熱量不夠用,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凍傷。
三九天是什么意思
三九天是什么意思
從冬至起,每九天為一九,至九九為止。冬至后第十九天至第二十七天為三九天。一般三九天都在1月份來臨。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其節氣在小寒與大寒之間,期間注意保暖,減少不必要的活動。
三九天有9天左右,數九計算寒天這一方法在我國民間口口相傳,數九寒天,就是從冬至逢壬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
三九天寒冷是因為,冬天白天吸收的熱少,晚上散發的熱多,每天不但不能積存,還要把夏天積存下來的熱用掉一些。過了冬至,儲存的熱越來越少,到“三九、四九”,地球熱的儲存是一年最少的時候,所以也就最冷。
一年52周,每周5個工作日,這就是260個工作日,兩年就是520個工作日,三年是780個工作日,1080個工作日大約是4.15年。謝謝邀請!
項目——更改工作日——選擇 24小時 再在點下面 “選項”中“工時單位時間”改為 天
robots